第14章 在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中 (4)

炮聲一停,林虎軍進攻更加瘋狂,逐漸占據有利地形,發起了波浪式的一次又一次密集衝鋒。第一營被敵包圍於曾塘,在這裏,戰鬥最慘烈。

正當第一營苦戰之時,大股敵軍逼近團部,作為預備隊的第二營立即投入戰鬥,營長劉峙率部過河,與敵人展開肉搏,將敵人擊退。正午,敵人再攻,劉峙所部官兵雖傷亡過半,但還是將敵軍打退。不多時,林軍向教導團陣地撲來,包圍圈越縮越小。何應欽急命右翼別動隊的第三營增援上陣,而該營不久也陷於敵軍的反包圍圈內,並與第一、第二營失去聯係。

下午,有一處陣地被敵人突破,陣線幾乎崩潰,敵軍衝到團部指揮所附近,大喊要“活捉蔣介石和蘇俄顧問”。在團指揮所的蘇俄顧問束手無策,極感憂慮,蔣介石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指揮所裏反剪著雙手,急速地踱來踱去,嘴裏麵不停地叨嘮著:“娘希匹,林虎這雜種,想置我於死地!想置我於死地!”

這時,陳誠也站在蔣介石身旁,炮打不響,他也幹著急。蔣介石看著他氣不打一處來,說道:“你這個炮兵連連長為什麽不試試,把炮架起來打打看?!”隨即偕同蘇俄顧問跟著陳誠前往炮兵陣地。蔣介石在日本留學三年多,學的就是炮兵專業,他要去炮兵陣地看個究竟。

說來也巧,陳誠將一門山炮稍加調整,裝上炮彈,親自拉火,“轟”的一聲響了,炮彈落在向第一團指揮部蠕動的敵人中間,隨即有幾個敵軍士兵被炸死。陳誠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其他5門炮都架起來調試,結果均打響了。炮彈雨點般地落在敵群之中,敵人紛紛棄陣而走,炮兵大顯神威。校軍陣地上的官兵看到這戲劇性的一幕,頓時精神一振,紛紛對敵人發起反擊,敵軍開始動搖。

雙方苦戰至正午,粵軍許旅從右翼趕至,加入第三營的陣地,敵軍這才開始潰退。

下午,第一團和粵軍許旅協同追擊敵兵,不意進至和順村落入敵人包圍圈,林軍總預備隊進行反攻。許旅不支而退,一團第一、第三營又被包圍,傷亡慘重。尤其是第三營,死傷散失幾盡。在這種情況下,團部官兵一麵整理隊伍,堅決抵禦;一麵到處搖旗呐喊,迷惑敵人,使敵人不敢輕易冒進。

當第一團在曾塘村、和順村浴血奮戰的時候,擔任左翼的錢大鈞率領的第二團一直滯留在棉湖東南方的鯉湖,無法前進。後來得到當地農民的協助,才找到通路。下午2時後,該團到達和順,在側麵給敵以有力之攻擊。林軍乃被打敗,向五華、興寧退去。棉湖之戰,以東征軍的勝利而告結束。

棉湖之戰是第一次東征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是對黃埔校軍和蔣介石的一次嚴峻考驗,黃埔校軍僅以區區兩個團力敵林虎6個師,並大獲全勝,一時軍威大振。

3.攻克惠州

3月21日,蔣介石馳電汕頭,向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告捷。下午5時,粵軍總司令部行營接到胡漢民的電報:“總理逝世!”這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

實際上,3月12日,孫中山已在北平去世。當時因東征軍正在轉戰之中,為了不影響將士情緒,消息沒有公布。等到第一次東征勝利結束之後,所有的將士都享受著勝利的喜悅之時,孫中山逝世的噩訊才被允公開,全軍將士馬上由喜悅墜入哀悼之中。

25日,蔣介石在野戰醫院撫視傷病兵之後,撰感言如下:“斬草須要除根,擒賊必先擒王,不誅叛逆陳炯明,不算革命真男兒,剜其心肝,祭我總理神靈,肅清東江餘孽,實行三民主義,繼續先烈生命,完成本黨責任。”

3月27日正午,蔣介石在興寧縣城東門外集合黃埔軍官學校教導第一、二兩團全體官兵,沉痛哀悼孫中山的不幸去世。

30日,在興寧縣北門外刁屋壩舉行“追悼大元帥及陣亡將士大會”,各軍官兵以及縣屬政、學、農、工各團體共約五千餘人列隊參加,蔣介石在大會上恭讀祭文。公祭之後,蔣介石又在孫中山靈前宣讀誓詞:“我陸軍軍官學校全體黨員,敬遵總理遺囑,繼承總理之誌,實行國民革命,至死不渝。謹誓。”

棉湖大戰後,陳炯明、林虎殘部退至五華、興寧,作固守狀。五華、興寧是陳炯明之根據地,又是林虎之巢穴。林虎將所剩兵馬收攏聚結,堅固此地,以圖喘息、覓機複取既失之地。

針對林虎之“收縮五華,固守興寧”的戰略,3月15日、16日、17日,蔣介石先後下達了命令,決定“用迂回收擊之法,由左縱隊改走小道,直趨五華,乘敵不意、先占五華,以拊興寧之背”。

3月17日下午,第一團不顧極度疲勞,強行軍120餘裏,於18日晚抵五華城下。當時敵軍主力已開往興寧,五華守軍王得慶未作積極防備。當夜,第一團輕鬆拿下五華。

19日,第二團和粵軍第一旅轉攻興寧城,此為林虎司令部所在地。林虎坐鎮城內,一麵據城固守,一麵飛調援兵,企圖拚死決戰。東征軍攻打數日,無所進展。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決定先肅清城外之敵,然後才趁勢攻城。

20日上午,粵軍第一旅首先打退了神崗山之敵,接著又激戰於南濟橋,運用正麵吸引、側麵包抄的戰術,將城外之敵逐人城內。下午,東征軍各部冒雨攻城。教導第二團在新豐街占據樓房,瞰製城內,猛攻西門。敵人驚惶失措,紛紛向東門逃去。東征軍俘敵千餘,繳槍兩千,林虎棄城而逃。從1922年4月以來為林虎所盤踞的興寧城遂被攻克。

五華、興寧酣戰之際,張民達師出潮安,舉豐順,牽製敵軍於韓江。興寧既克,張師由韓江北上,順利占領梅縣、蕉嶺、大埔。教導團和粵軍第一旅,聯合向平遠追擊。洪兆麟部完全逃向閩邊,林虎全部潰入贛省。興寧之役後,東征軍向惠州開進。惠州由陳軍將領楊坤如盤踞。

楊坤如之第六軍轄4個旅,每旅兩團,每團有兩個機關槍連,每連有機槍6挺。在叛軍中人數、裝備、編製都比較優良,全軍官兵共約五千餘人。但,楊坤如盤踞惠州後,肆意盤剝,不得民心。

此次攻打惠州之前,滇、桂兩軍曾兩度與楊坤如交手,均未討得好處。第一次孫中山回到廣州成立大元帥府就任大元帥後,於1923年3月間,派桂軍劉震寰大部、劉玉山全部和滇軍第一軍胡思舜全部共約萬餘人圍攻惠州,楊坤如率部負隅抗拒。相持了5個多月,滇、桂軍想不出破城的辦法,遂於是年8月間,自動撤退。

第二次是1924年二三月間,滇、桂軍再度圍攻惠州。這次圍城與第一次不同,第一次隻從陸路作戰,水路還沒有封鎖,這次就連水路都截斷。滇、桂軍圍攻了月餘,叛軍依然頑抗,孫中山把虎門要塞炮多門運至飛鵝嶺,連續向城裏轟擊,但因步兵不能配合作戰,結果仍是徒勞無功。滇、桂軍覺得沒有辦法可以把惠城攻下,也就把圍城的兵力,逐漸減少了。

1924年冬初,陳炯明糾合全部叛軍進犯廣州,分為中、左、右三路進兵。中路洪兆麟任指揮,左翼葉舉任指揮,右翼林虎任指揮。洪兆麟部將到惠州時,楊坤如率部響應,夾擊圍城之滇、桂軍,滇、桂軍大敗。

叛軍楊坤如盤踞惠州,已達3年,榨取人民財產不計其數,而士兵待遇極低。軍中早已頗有怨言,適廖仲愷派孫子香來惠州,找到了楊坤如部將駱鳳翔勸他歸編大元帥直轄,其中厲害孫子香一一道明。駱風翔雖也覺得連年戰爭太傷元氣,但他恐其他各旅長反對,遂請各旅長座談,秘密商討這個重大問題,各旅長的意見都認為由大元帥府直轄,於各人的前途有利,遂議決由各旅長聯名通電請楊坤如下野。

楊坤如接電後,即召集各連長以上會議,在會上極力反對歸編大元帥府,並要求一致堅守惠州。但各官佐都認為惠州不能再守,如軍長一定要死守惠州,可以將槍械交還軍長,請軍長自己死守罷。楊坤如覺得眾叛親離,隻得接受各人的意見,答應下野,但以必須保護其生命財產和家屬之安全為條件。翌日,楊坤如帶著3個在盤踞惠州時期新納的妾侍、40擔白銀、幾十擔行李細軟衣物和家屬多人離開惠州,逃往香港。

楊坤如下野後,各旅長決議成立各旅聯合辦事處,推駱為聯合辦事處主任,並派員至廣州向廖仲愷複命。不久大元帥府將惠州反正叛軍編為大元帥府直轄兩個旅,暫歸滇軍軍長胡思舜指揮。4月20日,擔任東征左路的滇軍,和平開入惠州城。至此,第一次東征之役,宣告勝利結束。

這次東征將陳炯明軍全部逐出東江,保衛了廣東革命基地。黃埔軍校在這次東征中接受了鍛煉、考驗,革命政府由是掌握了一支新型的部隊,改變了過去軍事上受製於人的狀況。東征的勝利擴大了革命影響,傳播了革命思想,開拓了革命新局麵,促進了工農運動的發展。此外,第一次東征的勝利也為蔣介石撈足了政治資本。

三、平定楊劉叛亂和軍政整頓

1.肅清劉楊勢力

1925年4月6日,鑒於黃埔師生武裝在東征過程中的出色表現,從黃埔校軍的前景發展考慮,按黨代表廖仲愷的提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七十七次會議,通過了建立“黨軍”案。

4月13日,國民黨中央發布訓令,以黃埔軍校兩個教導團為基礎,建立國民黨黨軍。4月14日,國民黨中央任命廖仲愷為黨軍黨代表,29日,任命蔣介石為黨軍司令官。

這支部隊所以稱為“黨軍”,是因為在軍中建立了黨代表製,“凡軍隊一舉一動,都受黨代表的指導與監督。.換句話說,就是受黨的指導與監督。”其實,黨軍的建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蔣介石精心設計和負責執行的,所以黨軍的最終建立完全可以看成是蔣介石個人意誌的初步實現。

東征勝利,叛軍仍在。雖然陳炯明的大部分主力部隊已被消滅,但是並沒有徹底清除,廣東的局勢並非完全穩定。本來下一步征討的目標就剩下陳炯明餘部了,可萬萬沒想到的禍起蕭牆,後院失火,討賊軍內部出現了分裂。

滇桂軍首領楊希閔、劉震寰本是起家於雲南、廣西的舊軍閥。第一次東征時,楊希閔任東征聯軍總司令,實際上抱消極觀戰之態度,總司令部形同虛設,與右路軍視同秦越。滇、桂軍屯兵於省城、博羅之間,逡巡不進。

東征未捷,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病逝於北京。這時,遠居滇省的軍閥唐繼堯蠢蠢欲動。原來1923年孫中山重建大元帥府時,曾請唐出任副元帥,不料為唐拒絕。及孫中山病逝,唐以為可以一舉吞並廣東,遂於3月18日發表通電,宣布就任副元帥之職。企圖以孫中山合法繼承人自居,篡奪南方政府權力。唐還聲稱,要率兵10萬,進駐廣東。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明令駁斥了唐的所謂“就職”通電,並聲言討伐。

唐還籍此引誘楊劉叛變,他允許楊希閔返回雲南大理招兵,而楊則表示“擁唐入粵”。劉震寰親赴雲南,催促唐軍早日動身。此時,陳炯明、林虎、鄧本殷、申葆藩等,也公開或暗中向唐示好。

恰與此時,東征軍遠駐東江,廣州十分空虛,楊、劉認為正是起兵的絕佳時機。4月初,劉震寰發表通電,指責國民黨中央通電討唐為“不當”之舉。5月初,楊希閔潛赴香港,會見段祺瑞的代表和唐繼堯。唐以副元帥名義,委劉震寰為廣西軍務督辦兼廣西省長,並認可段祺瑞委任楊希閔為廣東軍務督辦兼廣東省長。

是月中旬,聯唐派在香港皇後酒店開會,楊希閔、劉震寰、馬素、陳廉伯出席會議,唐繼堯、段祺瑞、林虎、鄧本殷以及香港當局均派代表參加會議。會議決定由馬素與香港政府接洽,由港英提供軍火;由楊、劉在廣州發難,推翻廣州政府。楊希閔即自任滇桂聯軍總司令。

楊、劉叛亂的事情敗露後,代理大元帥胡漢民和汪精衛等人主張向楊、劉妥協,曾派出鄒魯作為代表,前往香港勸說楊、劉二人回穗,共商大計,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改組大本營,以滿足兩人的政治要求。楊、劉二人不僅沒有接受,反而狂妄地讓鄒魯轉告胡漢民:“你要打的話,我讓你打三天不還手。”

4月27日,廖仲愷、許崇智、蔣介石、加倫等在汕頭市桂園秘密磋商,決定東征軍回師廣州,討伐楊、劉,由廖仲愷先行返回廣州,布置一切。5月13日,汪精衛由北京南下,抵達汕頭市粵軍行營總部與廖仲愷、許崇智、蔣介石、朱培德、加倫就討伐楊、劉一事交換意見,鑒於“省局危急,宜克日戡定”,決定放棄潮梅,班師回穗,並推定蔣介石任軍事總指揮。

會後,蔣介石命令各官長及下屬士兵就編製變更、聯絡規定、勤務改良、材料添減、職權劃分、職務規定、補充招募、俘虜及戰利品之處置、調遣升級、賞罰休假等項,提出意見,以更好地加強部隊建設。並對勞勳卓著者,秉公褒獎,對臨陣脫逃者嚴加懲罰,以正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