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個人最為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3)

從自卑到自信,從失敗到成功,從渺小到偉大的光輝燦爛之路,這條路人人都可以走,隻要你相信自己並願意改變自己,那麽,就沒有你走不通的路。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自卑不應該成為進取的阻力,相反,應成為發憤圖強、走向成功的動力。

◎人生低穀可堅守

我們不僅要學會領略巔峰“一覽眾山小”的豪邁,還要學會享受深穀“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愜意。低穀是人生的常態。也許,人生當中的低穀並不如巔峰那樣耀武揚威、占盡風光,甚至還夾雜著一些坎坷、泥淖和密布的荊棘,但是,正因有了這些挫折和磨難的出現,才塑造了我們精彩的人生。

風生水起的房地產市場造就了很多建築業精英,在建築業這一行摸爬滾打多年,卻依然幹著自己的老本行,憑良心蓋房子,用信譽去說話的陳華亮,即使多花錢,也要用最好的材料,這樣才能蓋出質量一流的房子,而自己才能“吃得香,睡得好”。他後來入選為《中國建築驕子》。

陳華亮出生在小蚌埠鎮的一個普通農家,還是少年的他就暗自發誓一定要跳出農門,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就這樣,這個農家男孩走上了高考之路。1980年高考落榜後,心有不甘的他迫於家庭的重負隻得先在市郊一個建築公司找了份工作。但是機會還是輾轉地來到他的麵前,1984年,蚌埠電大首次招收工民建專業的學生,這次他說什麽也不能讓機會再次溜走了。

22歲的陳華亮再次回到校園,在城裏上學一天要花幾毛錢的生活費。為了不給家裏增加負擔,課餘時間他就在建築工地上推小車、搬磚頭,一分一毛地攢著錢。

畢業後,陳華亮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市第一建築安裝工程公司質檢科,當上了一名技術質檢員。那時去各個工地檢查,無論是寒冬酷暑還是風雪交加,技術人員得騎著自行車馱著檢測儀器去工作。為了爭取時間,混凝土澆鑄、鋼筋的檢查及隱蔽驗收就得在當天完成,打著手電筒忙活到深更半夜是家常便飯。那時,一個月上百元的收入已經足以讓他在一群同齡人中“抬頭挺胸”,這些收入逐漸改善了家裏的生活條件。

可是在一段時間的安定後,陳華亮毅然選擇了“跳槽”,1992年,他進入市第五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當上了項目承包人。從一名技術人員換上項目承包人的新身份,肩上的責任更重了,身上的壓力更大了。一塊磚、一根鋼筋都牽涉著工程質量的優劣,陳華亮帶著施工技術人員沒日沒夜在工地上奔忙。說起當年放棄穩定的飯碗選擇“自己幹”,陳華亮說:“不能隻顧自己安逸了,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一個平台,讓親朋好友都富裕起來。而且在內心深處,我一直努力挑戰自我,渴望著通過這個途徑實現自身價值,對家庭和社會多做一些實事。”

18年彈指一揮間,陳華亮的施工隊蓋出了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樓、蚌埠日報社業務樓、陽光水岸小區、沁雅凱旋城、金地苑1號樓(淮上投資大廈)、沁雅錦繡城、金奧華府等一批質量過硬的建築工程。工地上,陳華亮把工人安全和工程質量看得一樣重要,他說:“工程質量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人的生命更是珍貴。”一位在陳華亮施工隊裏工作的安檢員告訴記者:“隻要一進工地,陳經理就會對我們反複強調安全問題,他常說‘事故出於麻痹,安全無小事’”。

“工人安全第一,工程質量更不能含糊,如果要我偷工減料,那我肯定吃不香,也睡不著,‘實實在在做人,腳踏實地做事’,是我的座右銘。”陳華亮說。正是憑借著這個“樸素”的信仰,他負責的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優質工程稱號。而他個人也是“榮光滿滿”,全國建築業企業優秀項目經理、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班組、安徽省建築業企業優秀項目經理、首屆全國優秀建造師等榮譽披掛在他的身上。2006年,他入選《中國建築驕子》的項目經理,為家鄉贏得了榮譽。

這些年,不少當年一起蓋大樓的人都成立了自己的房地產公司,身家上千萬,陳華亮卻選擇了堅守一條路。他說:“選對一條路不容易,我是做建築出身的,這才是我的強項,我希望在建築這個領域能做得更出色,走得更遠,蓋出讓所有業主都滿意的房子。”

永遠不要錯過人生的低穀,因為,隻有一個穿越了生命低穀的人,才是苦難的征服者,而不是挫折的臣服者。一位哲人說過,人生之樹的偉大之處,不光體現在他蓬勃向上、蓊蓊鬱鬱的枝葉和樹幹上,還在於他埋頭向下、孜孜以求的根須上。一個隻懂得仰頭而不懂得低頭的人,是無法汲取生命的土壤所帶給我們的寶貴營養的。

低穀處的崛起才是偉大的崛起。在我們生命的河道裏,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尾魚,而不是像蝌蚪一樣,一味地順著安逸的水流而下,那樣的生活雖然自在,卻也時刻潛伏著被洶湧的溪水甩向岸邊礁石的危險。真正倔強的生命,應該是像逆流而上的魚群一樣,昂起頭,一路頂水而上,那頭頂上翻卷的浪花不就是最動人的詩章嗎?那搖曳多姿的水草不也正在為我們鼓掌嗎?在逆境裏擁有一顆順境的心,在逆流裏懷抱著一顆順流的憧憬,便沒有人能阻擋你!

一顆沒有在峽穀的溪水裏洗禮過的心,我們不能說他不堅強,但他至少是不夠堅韌的;一個沒從低穀的叢林裏走出的獵人,我們不能說他槍法不準,但他至少是不夠勇敢的;一朵沒有經過寒冬就綻放的花蕾,我們不能說它不夠絢爛,但它至少是不夠剛毅的;一粒沒有被土壤和黑暗深埋過的麥子,我們不能說它不是糧食,但它至少不是種子!

4.點滴中培養自信不滅的信念之火

信念是成功的內在原動力,決定了信心和自信的努力方向和傾向,信心和自信分別在心理狀態和行為能力方麵演繹和補充了信念。所以,對於既定的目標,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念,擁有信心,找到自信,從而使自己的信心更有力量、自己的信念更充實、自己的成功更有把握。

◎點滴中培養自信

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營養不良,差別隻是程度不同。同樣地,世界上信心不足的人也有三分之二,也隻是程度不同而已。營養不良,使人的身體無法正常發育;信心不足,則使人的才能無從發揮。生活中你要相信自己,你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這個世界是由自信心創造的。

信心是一種人格特質,也是一種平靜穩定的心理現象,更是一個人成就自己的資本。有信心的人,總是顯得穩健安定、儀態優雅、從容機智;缺乏信心的人,則惶惑畏懼、優柔寡斷。信心是精神生活的舵,它能維持我們生活的方向;信心是生活的存儲器,它能使我們強壯有力,無堅不摧。

《艾子雜說》中講到一則寓言:

一天,龍王與青蛙在海濱相遇。打過招呼後,青蛙問龍王:“大王,你的住處是什麽樣的?”

龍王說:“珍珠砌築的宮殿,貝殼築成的闕樓,屋簷華麗而有氣派,廳柱堅實而又漂亮。”龍王說完,問青蛙:“你呢?你的住處如何?”

青蛙說:“我的住處綠蘚似氈,嬌草如茵,清泉沃沃,白石映天。”說完,青蛙又向龍王提出一個問題:“大王,你高興時如何?發怒時又怎樣?”

龍王說:“我若高興,就普降甘露,讓大地滋潤,使五穀豐登;若發怒,則先吹風暴,再發霹靂,繼而打閃放電,叫千裏以內寸草不留。那麽,你呢?青蛙!”

青蛙說:“我高興時,就麵對清風朗月呱呱叫上一通。發怒時,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後氣消肚癟,萬事了結。”

青蛙在龍王麵前,表現出了充分的自信,龍宮固然美麗,青蛙居所也別具一格,可謂不卑不亢。隻有心靈健全的人,才能切實地做到這一點。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的人不惜降低自己的尊嚴,去逢迎那些在某一點上比自己強的人,哪怕被逢迎者對自己傲慢無禮。這種“卑己而尊人”的行為著實不妥。自卑的人怎樣建立自信心呢?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經驗之談:

(1)始終想著自己的長處。許多人在工作中,由於沒有像別人那樣聰明、漂亮或靈活,總感到低人一等。其實,那是因為沒有發掘和表現自己聰明才智的實際作為。如果認識了自己的自我價值、確立了自信,有了積極的自我形象感,就會積極進取,充分發掘自己潛在的聰明才智,那麽偉大對我們而言僅僅是機會而已。

(2)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智者說:每一個人都擁有天上的一顆星,在這顆星星照亮的某個地方,有著別人不可替代的專屬於你的工作。因而你必須百折不撓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需要時間、知識、才智、技巧,需要整個心力的成熟發展,不要因為看到別人似乎輕易取得成功而氣餒。

(3)時刻想著自己能成功。不少人心中老是出現“糟糕,我又講錯話了”等內容的語句。無數個這樣的信息每天在腦中閃現,就會削弱自我形象感。一個克服這種怯弱自責心理的良好方法就是想象。為了取得成功,你必須在腦中“看”到你取得成功的形象,在腦中顯現你充滿信心地投身一項困難的挑戰形象。這種積極的自我形象在心中呈現,就會成為潛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引導你走向成功。這種成功的“白日夢”,是一個能確立成功的自我形象可以普遍采用的方法。

(4)不要為別人的期待活著。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是一種信任的期待,會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但是,它有時會成為束縛你的桎梏。所以,你不要看到別人成功而對自己妄自菲薄,不要錯把人家的期待作為自己沉重的精神包袱。能真正認識自己的隻有你自己,憑你的知識與經驗以及直覺去尋找你的位置,你有著屬於你的成功,它在等待著你。

(5)多尋益友。最能增強你的良好自我形象感的途徑是使你感到你的生活中充滿著愛,這要通過你的努力去實現。向別人貢獻你的愛,你會得到別人的愛。當然,要記住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不要被別人吞沒了自我。如果你忘記了自我,那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

自信是根魔棒,一旦你真正建立了自信,你將發現你整個人都會為之改觀,氣質會更優秀,能力會更增強。魯迅先生說:“不要把自己看成別人的阿鬥,也不要把別人看成自己的阿鬥!”要充分自信,平等待人。

◎不滅的信念之火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朋友這樣說:我不行,我做不到,我的智商不如別人,我的能力不如別人,我的情商不高,我不擅長與人打交道,我不擅長管理,我總是做不好銷售,他是他,我是我,他能做到,但我就是做不到……這種信念的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在告訴自己:我不成功是有理由的,我不自信是有理由的,因為我比別人“缺斤少兩”。

其實,活在這世間的人,除了極少數特別聰明的人(如愛因斯坦、達?芬奇、牛頓等)和極少數特別笨的人(如智商低於75分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在智商、情商等方麵都是差不多的。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差異,完全是因為人們在內心對於自我的認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