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克服緊張“三方法”

1.呼吸放鬆法在體育比賽項目中,我尤其喜歡觀看男子體操的跳馬比賽。喜歡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項目的成敗全在那騰空的一跳,享受的就是運動員那驚險、優美的淩空瞬間。這對運動員臨場前的心理素質要求極高。每次觀看比賽,我都注意觀察每個運動員起動前心理調適方麵的細節,發現他們都是深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呼出。用心理學的術語說,這屬於行為放鬆法。

技術要求是:吸氣時,將意念鎖定在丹田,然後隨著意念的提升,用鼻孔吸氣;意念提升至頭的頂部,再將意念下沉,再將吸入的空氣從鼻孔中緩緩地呼出。吸氣時肚皮外鼓,兩隻手逐步用力攥緊拳頭;呼氣時肚皮內縮,兩隻攥緊的拳頭逐步放鬆。整個的呼吸過程,要求自然、舒緩、流暢。

在你當眾講話開口說之前或臨上台之前,如果感覺緊張,不妨用這種長吸和長呼的放鬆方法來穩定情緒,降低一時的緊張感。2.積極的心理暗示神州五號宇宙飛船升空時,據檢測儀器的數據表明,楊立偉在點火升空前的刹那,其脈搏的跳動僅比他平時多了3次。許多記者對其穩定的心態產生了興趣。

在被采訪時,楊立偉說這是他們平時心理素質訓練的結果。他透露了這樣一個訓練細節:訓練心理素質的老師讓他們控製住10分鍾內不咽一口口水,10分鍾過後,參加訓練的隊員們有的說,雖說控製住了,但總有想咽的;還有的說一不小心,控製不住咽了一口。這個小小的試驗做完後,心理學家解釋說:“這就是不良暗示造成的結果。本來正常人10分鍾之內不咽口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但當有人提醒後,內心就有了反應。心理學原理的解釋是抑製等於強化。”

這就告誡我們,當一個人想提醒自己不希望有某種情緒發生時,千萬不能用提醒自己的方式來壓抑。譬如,自己當眾講話有臉紅的毛病,上台前常常因擔心臉紅被人發現,不好意思在眾人麵前講話。這種情況下,就不要上台前好心地提醒自己“不要臉紅,不要臉紅……”,俗語講這叫“哪壺不開提哪壺”,最後的結果隻能是越想控製,越容易臉紅。

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在上台之前用積極的話語對自己內心說。譬如:

“我能行……

“我很棒……

“這話題我最有發言權一’….

“我是經過專門訓練的……

“我是經過專家指導過的……

“我準備得很充分,今天的發言一定會成功的。”

除了以上的示範句,還可以根據具體的場合,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一些更有針對性的話。總之要避開敏感性的話題,說一些給自己打氣的話,達到刺激積極反應之目的。

另外,開發利用自己的右腦,展開想象的翅膀,也同樣可以達到刺激積極反應之目的。譬如可以這樣想象:“我是一個神氣的債主,下麵的聽眾都欠我的錢,正要求我多寬限幾天呢,根本不用怕他們。”也可以這樣想:“我不怕出醜,說砸了,沒關係,下次我就知道怎麽說了。”

以上是從不同角度、相同的刺激反應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人,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現代實驗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自我暗示所產生的動機,即使是假裝的,也能成為快速積極心理反應的有效刺激。3.專注地去說我們每個人都做過聽眾,請回憶一下,作為聽眾,最關注台上講話者的什麽?是最關注他的衣著?還是最關注他的體態,7或者是最關注他講沒講錯?回答當然都不是。台下人最關注的是講話者的講話內容,即他在說什麽。

如果講話者專注地去說,正好與聽眾的注意力是一致的,台上台下會相互感應,會產生良好的溝通氛圍,講話者會取得理想的講話效果,聽眾也會感到滿意。

然而,現實中的有些講話者,在台上講話時,不是全身心地講自己的話題,而是去在意現場的一些小細節。譬如,看到有的聽眾皺眉頭,或起身離開自己的座位,便馬上懷疑自己哪裏講錯了,或是不妥,思想一開小差,結果思路突然中斷,腦子一片空白。

心理學上講,注意力是人們的一種意向活動。它可以使人的認識活動和行為有一致的方向,以保證某種認識和行動得以有效進行。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實驗者左右手各拿一支筆,左手畫四邊形,右手畫三角形,且必須左右手同時動作。實驗的結果是沒有人能成功。由此,心理學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的大腦在一個時間之內,隻能想一件事情,不會同時發出兩種指令。

聯係到當眾講話,如果一個人在上台之前或講話之中不是想自己將要講話或正在講話的內容,而是時時冒出一些“我能說好嗎?”“聽眾會怎麽看我?”“萬一忘詞怎麽辦?”等等諸如此類的消極想法,同時還能講好自己要講的話嗎,7由此可見,不能專注地去說,是語無倫次、說錯話.忘詞的直接原因。再次提醒,當眾講話時,聰明的做法是“專注地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