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改掉壞習慣

有兩種習慣養成不得:一種是什麽習慣都不養成的習慣,一種是妨害他人的習慣。前一種是指好習慣,後一種是指壞習慣。

有句古老的諺語: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

的確,我們誰不是遵從著某種習慣來生活的呢?

有的人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而有的人則習慣睡懶覺。有的人滴酒不沾;有的人則每天都要喝幾杯。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著整潔;有的人則大大咧咧,不修邊幅。有的

人對人說話謙恭有禮;有的人則高聲大嗓、唾星四濺。有的人節儉;有的人鋪張。有的人多話;有的人寡言……

壞習慣,明人呂坤稱之為“慣病”。他說,“慣病”是很難戒除的,如果能真正在戒除它們上下工夫,那就像是紮針治病找準了穴位,撓癢癢找對了地方。

戒除慣病是很難的。古代有一個官兒,特別容易發怒。他下決心要改掉這毛病,便在案頭上放了一塊木牌,上麵寫著“製怒”。這天屬下來說事,他聽著聽著又怒了,拿起牌子便扔向了屬下。

呂坤說,要戒除“慣病”,就要“著力”,事情的確如此。不以堅強的意誌來強迫自己改正,壞習慣很難去掉的。張學良將軍年輕時染上了吸鴉片的習慣,他決意戒除,便把自己關在一間屋子裏,吩咐家人和手下人無論聽到屋裏有什麽動靜,都不許進來。他的煙癮犯了,十分痛苦,用頭撞床,大聲叫喚。屋外的人聽見了,怕他出意外,但誰也不敢進去。這樣折騰了一天,屋裏沒動靜了。家人進去看時,張學良靜靜地在床上睡著了。經過這樣的幾次折騰,張學良終於戒除了鴉片癮。

甘地被稱為聖雄。一次,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見甘地,說自己的孩子特別愛吃糖,她想讓孩子改掉這習慣,但怎麽說孩子也改不掉,請甘地來勸勸孩子。甘地聽了,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那母親說:“一個星期後你再帶孩子來。”過了一個星期,那母子倆如約來到。甘地對孩子說了一番話,孩子回去後便戒掉了自己的壞習慣。原來,甘地也有愛吃糖的習慣,他不但自己有這習慣,而且還去勸別人戒除。但多年形

成的習慣不是輕易能改變的,即使是“聖雄”甘地也要花一個星期才能改掉自己的“慣病”。

戒除壞習慣還有一難,就是“習慣成自然”後,你要改變它,可能一時湊效,但過段時間它可能又會發作。拿戒煙來說,許多煙民都多次戒了又多次“破戒”。馬克·吐溫曾幽默地說:“戒煙有什麽難?我已經戒過一千次了。”因此,戒除壞習慣,要有打持久戰的毅力《韓非子》中講,西門豹性格急躁,他為了改掉這毛病,就在身上佩帶了一條皮帶。皮子柔而韌,西門豹借此常提醒自己不要急躁。還有一個叫董安於的,是個慢性子,為了改掉這毛病,他就常佩帶一根弓弦。弓弦緊而直,能提醒他辦事不拖遝。這就是“韋弦”這個典故的來曆。

壞習慣真的改不掉嗎?美國有一個已故的鄧勒普博士花了很多年來研究習慣問題,並協助很多人改掉了咬指甲及吮大拇指的壞習慣。北京有一個年輕的出租車司機,經過努力,戒掉了毒癮,他還把自己的體會寫成了書。

馬爾登說:“你可以改變你的習慣,當然不像滾動木頭那樣簡單,但是你可以辦得到,隻要你真心希望這樣做。”他提出了五條建議:(1)首先相信你可以改變你的習慣。對你自我控製的能力要有信心,如此才能為你的基本個性帶來積極的改變。

(2)徹底了解這些壞習慣對你身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使你願意去承受暫時的損失,甚至痛苦——而培養出要求改變的強烈願望。麵對這些可怕的事實:體重過重會使你的重要器官不堪負荷;酒精會破壞你的身體組織;過度工作(這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可能會使你的死期提早來臨等等。

(3)找出某種令你感到滿意的事物用來暫時安慰自己。因為你在戒除一項長期的習慣之後,必會經曆一段痛苦的時期,這時就要找些事物來安慰你。像攝影、園藝或彈鋼琴這些嗜好,可能會協助你不抽太多香煙。

(4)發掘將你逼到這種情況的基本問題。你的挫折究竟是什麽?你是否低估了自己的價值?為何對自己如此敵視?(這是針對那些因挫折或失敗而有了酗酒、多食、吸毒等壞習慣的情況而言的。)

(s)認真處理這問題。調整你的思想,接受你的失敗,重新發掘你的勝利。引導你自己邁向積極的習慣,這將使你的生活獲益。為你自己製定新的目標。在積極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感覺,這將發揮你的能力與熱誠。

改掉你的壞習慣吧——假如你有。當你在改變的過程中發生了動搖,就請重溫一下馬爾登的建議。一位智者說得好:宇宙中隻有一個角落你肯定可以改進,那就是你自己。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

英國詩人雪菜說過:“笑,實在是仁愛的表現,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橋梁。有了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