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現在就做與明日再做

清朝人文嘉曾寫過《今日歌》,雖然辭采一般,但意義非常。

《今日歌》唱道:“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在世界曆史中,在沒有別的日子比今日更偉大。“今日”是各時代文化的綜合。“今日”是一個寶庫。在這寶庫中,蘊藏著過去各時代的精華。各個發明家、發現家、思想家,都曾將他們努力的成果,奉獻給“今日”。

今日的物理、化學、電器、光學等等科學的發明與應用,已把人類從過去簡陋的物質環境中挽救出來。今日的文明,已把人類從過去的不安與束縛的環境中解放出來。今日一個平常人可以享受的安樂,簡直可以超過一世紀以前的帝王。

有些人往往有“生不逢時“的感歎。以為過去的時代都是黃金時代,隻有現在的時代是不好的,這真是大錯誤。凡是構成“現在”世界的一份子的,必須真正地生活於“現在”的世界中。我們必須去接觸、參加現在生活的洪流,必須縱身投入現在的文化巨浪。我們不應該生活於“昨日”或“明日”的世界中,把許多精力耗費在追懷過去與幻想未來之中。

一個人能夠生活於“現實”之中,而又能充分去剩用”現實”,他要比那些隻會瞻前顧後的人,有用得多,他的生活也會更能成功、完美的多。

時當正月,你千萬不要幻想於二月中,喪失了正月中可能得到的一切。不要因為你對於下一月,下一年,有所計劃,有所憧憬,遂虛度、糟蹋了這一月,這一年。不要因為目光注視著天上的星光麵看不見你周圍的美景,踩壞你腳下玫瑰花朵。

你應當下定決心,去努力改善你現在所住的茅屋,使它成為世界上快樂、甜蜜的處所。至於你幻夢中的亭台樓閣,高樓大廈,在沒有實現之前,還是請你遷就些,把你的心神仍舊貫注在你現有的茅屋中。這並不是叫你不為明天打算,不對未來憧憬。這隻是說,我們不應當過度地集中我們的目光於“明天”,不應當過度地沉迷於我們“將來”的夢中,反而將當前的“今日”喪失,喪失它的一切歡愉與機會。

人們常有一種心理,想脫離他現有不快的地位與職務,在渺茫的未來中,尋得快樂與幸福。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試問有誰可以擔保,一脫離了現有的地位,就可得到幸福呢?有誰可以擔保,今日不笑的人,明日一定會笑呢?假使我們有創造與享樂的本能,而不能使用,怎知這種本能,不在日後失去作用?

我們應該緊緊抓住“今日”!

享譽世界的我國書畫家齊白石先生,90多歲後仍然每天堅持作畫,“不叫一日閑過”。有一次,齊白石過生日,他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非常多,許多人都來祝壽,從早到晚客人不斷,先生未能作畫。第二天,一大早先生就起來了,顧不上吃飯,走進畫室,一張又一張地畫起來,連畫5張,完成了自己規定的今天的“作業”。在家人反複催促下,吃過飯他又繼續畫起來,家人說“您已經畫了5張,怎麽又畫上了?”

“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多畫幾張,以補昨天的“閃過”呀。”說完又認真地畫起來。齊白石老先生就是這樣抓緊每一個“今天”,正因為這樣,才有他充實而光輝的一生。

1871年春天,一個年輕人拿起了一本書,看到對他前途有莫大影響的一句話。他是蒙特瑞綜合醫院的醫科學生,生活中充滿了憂慮,擔心怎樣通過期末考試,擔心該做些什麽事情,該到哪兒去,怎麽才能開業,怎麽才能過活。

這位年輕的醫科學生,在1871年所看到的那句話,使他成為他那一代最有名的醫學家,他創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欽定講座教授——這是在英帝國學醫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他還被英國皇帝冊封為爵士。他死後,需要兩大卷書上厚達1466頁的篇幅,才能記述他的一生。

他的名字叫做威廉·奧斯勒爵士。下麵,就是他在1871年春天時所看到的那一句話——這由湯瑪·卡萊裏所寫的一句話,幫他過了無憂無慮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42年之後,在一個溫和的春夜鬱金香開滿校園的時候,威廉·奧斯勒爵士對耶魯大學的學生發表了演講。

他對那些耶魯大學的學生們說,像他這樣一個曾經在4所大學當過教授,寫過一本很受歡迎的書的人,似乎應該有“特殊的頭腦”,但其實不然。他說他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的腦筋其實是“最普通不過了”,那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麽?

這完全是因為他活在所謂“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裏。

在奧斯勒爵士到耶魯大學去演講的幾個月前,他乘著一艘很大的海輪橫渡大西洋,看見船長站在舵室裏,摁下一個按鈕發出一陣機械運轉的聲音,船的幾個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絕開來—隔成幾個完全防水的隔艙。

“你們每一個人。”奧斯勒爵士對那些耶魯的學生說,“都要比那條大海輪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更遠得多,我要你們也要學著怎樣控製一切,而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

裏麵,用鐵門把過去隔斷——隔斷那些死去的昨天;摁下另一個按鈕,用鐵門把未來也隔斷——隔斷那些尚未實現的明天。然後你就保險了——你有的是今天……切斷過去,讓已死的過去埋葬掉;切斷那些會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白的重擔,加上昨日的重提,就會成為今日最大的障礙!要把未來像過去一樣緊緊地關在門外……未來就在於今天……沒有明天這個東西的,人類的救贖日就是現在,精力的浪費、精神的苦悶,都會緊隨著一個為未來擔憂的人……那麽把船後的大隔艙都關斷吧,準備養成一個好習慣,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裏。”

生活在今天,從現在開始!做現在的事情。

隻有現在才有成功。

愛默生說:

“我們應當記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貴的時光。”

文嘉不但寫過《今日歌》,還寫過《明日歌》。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有幾時?請君聽我《明日歌》。”這無疑是詩人對拖延時間者的最好忠告。

陶淵明詩曰: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製定每日的工作時間進度表。每天都有目標,有結果,日清日新。今日不清,必然積累,積累就拖延,拖延必墮落、頹廢。

康納勒普說:“今天事,今天做。太陽決不會為你而再升。”

要有好的明天,請從今天開始。

我們個人在一生中,總有種種的憧憬,種種的理想,種種的計劃。假使我們能夠將一切的憧憬都抓住,將一切的理想都實現,將一切的計劃都執行,那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真不知要怎樣的宏大,我們的生命,真不知要怎樣的偉大。然而我們往往是有憧憬不能抓住,有理想不能實現,有計劃不去執行,終於坐視種種憧憬、理想、計劃的幻滅和消逝。我們總是拖延自己今天應該幹的事情,總是想著明天再做。

在興趣、熱忱濃厚的時候做一件事,與在興趣、熱忱消失了以後做一件事,它的難易、苦樂,真不知相差多少!在興趣、熱忱濃厚時,做事是一種喜悅;興趣、熱忱消失時,做事是一種痛苦。

擱著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待明天做,就在這個遷延中所耗去的時間,精力,實際上僅夠將那件事做好。

拖延的習慣很妨礙人的行事。俗話說,命運無常,良緣難再”。在我們一生中,若錯過良好機會不及時抓住。以後就可能永遠失去了。

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想、觀念,忽然闖入一位著作家的腦海,使他生出一種不可阻遏的衝動,便想提起筆來,將那美麗生動的意象、境界,移向白紙。但那時他由於某種原因,沒有立刻就寫。那個意象還是不斷地在他腦海中活躍,催促,然而他還是遷延。後來,那意象會逐漸地模糊、褪色,終於完全消失。

一個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閃電一般地襲人一位畫家的心靈。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畫筆,將那不朽的印象表現在畫布上,雖然這個印象占領了他全部的心靈,然而他總是不跑進畫室,埋首揮毫,.最後,這幅神奇的圖畫,會漸漸地從他眼前淡去。

塞萬提斯說:“取道於“等一會兒”之街,人將走人於永不”之室。”

為什麽這些印象,衝動,是這樣的來去無蹤?其來也,是這樣的強烈而生動;其去也,是這樣的迅速而飄忽?就因為這些印象之來,原是我們在當初新鮮、靈活時,應該立刻就去利用它們的。

遷延往往會生出悲慘的結局。愷撒因為接到了報告,沒有立刻展讀,遂致一到議會就喪失了生命。拉爾上校正在玩紙牌,忽然有人遞來一個報告,說華盛頓的軍隊,已經進展到提拉瓦爾。他將報告塞人衣袋中,牌局完畢,他才展開閱讀,雖然他立刻調集部下,出發應戰,但時間已經太遲了,結果是全軍被俘,自己也因此戰死。僅僅是幾分鍾的延遲,使他喪失了尊榮、自由與生命。

拖延著明天去做,是人性的弱點。

為什麽我們會拖延著明天去做呢?

(1)我們自己欺騙自己,要自己相信以後還有更多的時間。這種情形在我們要做一件大事時特別會有此傾向。通常事情越大,我們越會拖延。

(2)有些事情現在看來似乎不重要,有些事情的結果太遠,也許我們先做其他事情,等到逼不得已再來做這些事。有些人拖延的事情太大,以至到了不做不行的時候,他們每天忙得團團轉,猶如救火員一樣。

(3)沒有人逼。除非有人逼他們去完成。被人一逼,他們才會去做。

(4)我們拖延工作是因為它們似乎是令人不愉快的、困難的或冗長的。不幸的是我們越拖延,就越令人不快。

所以,我們要克服自己拖延的毛病,一定要記住:現在有事情,現在就做,不要明天再說。

現在就做與等一會兒再做這是在克服拖延的心態。因為,是拖延為“有空再做、明天做、以後做”、“拖”、“等”、“研究、商量”等等找借口,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壞習慣。

拖延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能拖就拖的人心中不愉快總覺疲乏。因為應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斷給他壓迫感。“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拖延者心頭不空。因而常感時間壓力。拖延並不能省下時間和精力,剛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於奔命。不僅於事無補,反而白白浪費了寶貴時間。

哲學家塞涅卡說:“時間的最大損失是拖延、期待和依賴將來。”

首先,恐懼失敗。似乎凡事拖一下,就不會立刻麵對失敗了,而且還可以自我安慰:我會做成的,隻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同時,拖延能為失敗留下台階,拖到最後一刻,即使做不好,也有借口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有如此表現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其次,恐懼不如人。拖到最後,能不做便不做了,既消除了做不好低人一等的恐懼,還滿足了虛榮心,告訴別人,換成是我的話,做得肯定比他們好。

因此,養成遇事馬上做,現在就做的習慣,不僅克服拖延,而且能占“笨鳥先飛”的先機。久而久之,必然培育出當機立斷的大智大勇。

如斐樂特所說:利用寸陰,是在任何種類的戰鬥中得勝利的秘訣。占部都美說:人並不是因為跑得不快而趕不上火車的,而是因為出發晚了才趕不上的。

記住:如果你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請現在就做,馬上就做,不要等到明天。

持之以恒地做事

有一年中考作文題是一組漫畫:一個人挖井找水,挖了幾口井,都沒挖到有水的深度就放棄了,而且有一口井隻差幾鍬就可見水了,他沒有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其結果呢:沒有找到水,隻得悻悻離去。考生們據畫寫作文,可批評“淺嚐輒止”的不良學風,可講“不講科學,盲目打井”的教訓,也可檢討“見異思遷,三心二意”的毛病。其實這裏還有個寓言可談,就是“成功往往在王持之以恒地地做下去。

在美國西部的“淘金熱”中,有一個人挖到了金礦。他高興極了,愈挖掘希望愈高,後來礦脈突然消失了。他繼續挖掘,但努力仍歸於失敗。他決定放棄。他把機器便宜賣給一位老人後,便坐火車回家了。這位老人請了一位采礦工程師,在距原來停止開采的地下三尺處挖到了金礦。這位老人從別人放棄的地方開始,淨賺了幾百萬美元,那個沒有“持之以恒”的老兄知道了這個結果,肯定會後悔的。

明人楊夢袞曾說:“作之不止,可以勝天。止之不作,猶如畫地。”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其實就是告訴世人堅持下去的道理:世上的事,隻要不斷努力去做,就能戰勝一切,取得成功。但如果停下來不做,那就會和畫餅充饑一樣,永遠達不到目的。

這是個淺顯簡單的道理,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忘了它。我們常常會有“為山九刃,功虧一簣”的遺憾。成功就距我們一步之遙,我們卻在最後的關頭放棄了努力,讓勝利輕易地與我們擦肩而過,我們該是多麽懊喪!

台灣企業家高清願當初在經營台灣的統一超市時,連續虧損六年。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終於在調整營業方針、市民消費能力提高之後,統一超市開始轉虧為盈,如今他的企業穩居台灣商店業龍頭地位。高清願的故事告訴我們,往往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這是對自己勇氣和毅力的嚴峻考驗。膽怯的人往往會退縮,而勇敢的人則會經受住考驗,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適時調整,等待時機,也是不可少的。

要想成功,就要“作之不止”,決不能半途而廢。當然,方法、計劃可以調整,但決不要讓失敗的念頭占據了上風。

輕易放棄,總嫌太早。記住這句話吧。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有時,在順境時,在目標未完全達到時,也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不要因小小的成功就停步不前。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丕罷體的精神,是一種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韻堅強信念,也是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胸懷。它不是蠻幹,不是賭徒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觀全局和預測未來後的明智抉擇,它更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在山崩地裂的大地震的災難中,不幸的人們被埋在廢墟下。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亮光,連空氣也那麽少。一天,兩天,三天……還有希望生還嗎?有的人喪失了信心,他們很快虛弱下去,不幸地死去。而有些人卻不放棄生的希望,堅信外麵的人們一定會找到自己,救自己出去。他們堅持著,哪怕是在最後一刻……結果,他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們從死神的手中贏得了勝利。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看似不是方法,但在你的成功之旅中,往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也許是你人生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