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婦道 (3)

“我一點也不反對結婚,而且我也漸漸發現,結婚這事,如果你非要結,真的也不是很難,但問題就是,我為什麽非要結婚不可?怎樣才討男人歡心,怎樣才嫁得出去,這些技巧,我不是不知道,隻是我懶得做。”D同學認為,如果不想結婚被認為是一種固執,但同時又認為結婚就是好榜樣,非要不結婚就是壞榜樣,那不過是用一種固執代替另一種固執。

常常有過來人要教育她:再過10年,發現還是需要有一個家的時候,你就會後悔。D同學不以為然:“那就等到那個時候再說,我不要為10年後的我負責,讓她自己負責。反正最後你都必須為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負責,不是因為結婚,不是因為生病,不是因為貧窮,也會因為別的。”

也對,關於養老,指望男人還不如指望養老保險靠譜,畢竟遇到保險公司破產的幾率可比遇到爛男人的幾率小多了。

不是不要愛情,而是我們隻要好的愛情。但無論如何,愛情隻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的人生不是為了結婚而存在的,我們的價值不是隻能用妻子這個角色來實現的,我們的精神和情感也並非隻能靠“家”這個事物來填補。單身就像愛睡覺、愛旅遊、愛美食一樣,是個人興趣的一種,人生狀態的一種,並且低碳環保無公害。

好的婚姻,必須套用彭浩翔那句名言,跟粉紅色的一樣,可遇不可求。沒遇到足夠愛的、願意嫁的男人,沒必要妥協。自從按摩棒發明以來,男人就可有可無了。

中國父母都是逼婚達人

不談戀愛約等於不孝,光談戀愛不結婚約等於變態,結了婚不生小孩約等於現行反革命——這就是中國父母的主流價值觀。

父母認可的最高憲法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除此之外,都是瞎扯淡。

不管父母的智商、見識、能力、財富如何,一旦子女過了法定結婚年齡還沒動靜,他們會自動切換到逼婚模式,通常分為循循善誘、惡言相向、以死相逼幾個階段。在逼婚這件事上,中國父母都經過統一培訓,老奸巨猾詭計多端不擇手段,有的玩苦肉計讓子女不忍,有的旁敲側擊含沙射影;有的安排鴻門宴強逼相親;有的拉幫結派搞親戚攻勢……

天涯有個帖子,一女生的媽媽天天催她結婚,逼得她快崩潰,實在沒辦法反鎖了房門,躲在自己房間裏,結果,她媽媽居然從隔壁房間的陽台攀岩過來,半個身體貼在窗戶上衝她嚷:“我說,你還是趕快結婚吧!”老天,那可是8樓啊。

武漢有對父母牛逼,直接把26歲的兒子逼成神經病,每天在他耳邊24小時滾動播出逼婚宣言,強迫他相親20多次,兒子漸漸對相親產生心理陰影,一聽到相親這一敏感詞,就恐懼、煩躁,進而患上情感性精神障礙,不知道他的父母會不會追著他到醫院精神科繼續嘮叨,呢?

未婚青年們從這條新聞中讀出了強烈共鳴,因為大家基本上都在奔往精神病院的路上。父母催急了,子女的精神狀態基本上分為兩種:抑鬱症和躁鬱症。被逼婚的同學們,還不趕緊把這個新聞打印出來,裝裱妥當,貼在家裏的客廳,每天在父母麵前高聲朗讀一遍,你們再催,我就隻好一瘋了之。你們會威脅,我不會啊?

搞不好不少有父母會認為發瘋也比單身好。畢竟對他們而言,單身就是萬惡之源。

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多達4萬多,裏麵有不少關於父母為逼婚無惡不作的血淚控訴。中國的問題是,因為社會劇變,三四十年完成了西方國家花幾百年才完成的社會轉型,子女的觀念已經更新了,父母卻活在100年前,二者的衝突不可避免甚至異常慘烈。父母不是不愛子女,但愛是尊重是理解,不是強加、霸占、控製。你單身你就是不孝,“我愛你才管你”是最強勢的邏輯。

因為我是為你好,你就要聽我的;因為我是為你好,我一切都是對的。這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思維。

上學時不準早戀,畢業就得結婚,子女們會法術啊。

在西方,結婚與否是一種人權,一種,哪怕父母都不可以橫加幹涉。一個美國朋友就說,他父母偶爾也會問他,是否打算結婚,婚後是否要小孩,但都是小心翼翼地探尋,隻要他不願意談這個話題,他們絕不會問第二遍。對於中國式逼婚,他深感不解,自己要不要結婚,關父母什麽事,每個人隻需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被儒家倫理綱常統治幾千年的中國,子女在父母麵前絕對是弱勢群體,你不結婚就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黨對不起社會,你必須夾著尾巴做人,什麽?還敢囂張?還敢反抗父母逼婚,那已經不是不孝了,那是大逆不道,是十惡不赦。

父母逼婚最愛說一句:不結婚老來孤獨晚景淒涼啊。我們得趕緊給你找一個才是對你負責。問題是,現在聽你們的隨便找個結了婚,要是跟對方不合,吵架家暴冷暴力,還沒到晚景就提前淒涼了你們負責嗎?

父母們到底是要子女結婚,還是要子女幸福?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們認為結婚就是幸福,單身就是不幸,也許,我們應該給父母洗腦,很多人結了婚,也不幸福,天天跟爛男人惡女人鬥智鬥勇,還不如一個人快意人生。

一朋友年薪20萬,有房有車高興了就環遊世界爽歪歪,她說,男人嘛就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罷了。但她媽根本不理這套,以子女是否結婚作為判斷人生成功的唯一標準,缺乏這一基礎的事業、名譽、健康或快樂都不過是海市蜃樓。她媽甚至可以接受她結了婚再離,卻不接受“沒遇到合適的人”這種理由,她媽說:沒有不合適的人,隻有不願意將就的不孝女。

她和她媽就像活在兩個平行世界,說的話永遠不在一個軌道。她說,“客戶誇我上一個設計做得不錯”,她媽會說,“你怎麽選了這麽個工作,十天半個月都見不到活的男人。”她說,“下周打算飛去蘇梅島做SPA”,她媽會說,“旅遊完了還不是得一個人住,我一想到你這麽慘就想哭。”她說,“這是我閨蜜特意買來送你的燕窩”,她媽會說,“你那些朋友沒一個靠譜的,都不給你介紹對象。”她說,“這條裙子和我新發型很配”,她媽會說,“有男人喜歡這麽妖的麽?”

她不敢說自己過得很好,她媽會認為你既然工作上這麽能幹交際上這麽八麵玲瓏,唯獨結婚這件事辦不好,唯一的解釋就是誠心跟父母作對。

當然,她更不敢說自己過得不好。哪怕她隻是得了小感冒,她媽都能聯想到,別人都是合家歡樂,隻有她奄奄一息,且清冷病榻前無人陪伴,黛玉焚書稿都沒她一半淒慘。

專欄作家木木就說,敢於不結婚的才是內心強大才智俱佳。因為不結婚往往被認為這代表了許多問題,比如這個人缺乏主動性、交際能力不夠、逃避責任等等。不排除有人是為了掩蓋或者證明自己沒有這些問題而結婚,但結婚並不代表問題就消失了。有些人對年齡很敏感,比如29歲、34歲,還有著急結婚或者不敢離婚的人,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自信。真正能做到全憑自己意誌決定結婚這件事的人,首先必須經濟獨立,有穩定的社交圈,智商、才能都上佳,身體健康,並且內心很強大。最重要的不是結不結婚,而是要清楚自己為什麽結婚,為什麽不結婚。

需要被培訓的是父母,不是我們。

逼婚典型句式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隻要你嫁得出去,讓我做什麽都行。

你歲數越大,可選擇範圍越小。

你不替自己想,也要替我們想想。

隨便找一個行了,要求不要太高。

等你結婚了,我們就不管你了。

女人過了30生孩子對身體不好。

不是要你馬上結婚,先談一個放著也好!

你太不現實了,以後老了怎麽辦?

人家能看上你就不錯了,你還挑。

反逼婚攻略

對父母要動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1、找出報紙上關於“結婚不是人生必備”的理論,逐步對父母洗腦,是的,這很難,但比不說要好。很多理論就是靠不停地重複才能深入人心,父母用了幾十年形成的觀念,你想在幾天之間改變,那是不可能的,必須要付出長期的努力。

2、想要說服父母,必須動用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比如你誇他們明理,誇他們心疼自己,不要太直白地表露單身計劃,給他們台階下。

3、可以設立擋箭牌,比如你要考個會計證之後才有空考慮婚姻問題,比如你有機會年底升職現在必須全力表現等等,父母總是希望子女在工作上節節上升的,轉移注意力,不失為權宜之計。

4、如果你有足夠耐心,可以給他們畫餅充饑。比如你身邊出現了什麽異性,你可以跟他們溝通一下,跟這個男人發展的可能性,至少表現出你不是為了跟他們作對而完全放棄結婚的。這個方法的弱點在於你得準備好“後續報道”,因為他們會一直追問跟那個男人有什麽下文,這場你主演的愛情連續劇得一季接著一季上演。你不願意搞得這麽複雜,至少也得跟異性朋友保持正常交往,以證明自己的身心均非常健康。

5、對於相親,不要強硬排斥,父母安排五次至少去一兩次,就當是人類學研究,分析分析千奇百怪的陌生人,也挺有趣的。

6、父母常說你不結婚,以後你老了病了沒人照顧,我們可以答,有了孩子也未必有人照顧,比如孩子在很遠的地方,鞭長莫及,再說孩子願不願意照顧更是另一回事。養兒防老這對孩子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是把生育當成生意在做。何況,既然年輕時享受了沒有孩子的輕鬆愜意,老了承受無人照顧的孤獨,也是合情合理,總不能什麽好事我們都全占了。事實上老了病了都有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這些我們準備好,比孩子還靠譜。再說,我們又沒有孤僻的毛病,朋友多著呢。

7、父母說不結婚“人生不完整”,誰的人生是完整的呢?總有漏掉的部分,不環遊世界人生也不完整,不睡100個男人人生也不完整,不吃遍天下美食也不完整——哪裏有絕對的完整?

8、如果講理說不通,父母仍然極端、偏執,那麽隻能來強硬的了,老實說,很多父母也是欺軟怕硬,我一朋友的媽媽曾天天在電話裏邊哭邊說“你不結婚就是要我死”,她就說,“我不結婚是要你死,你讓我結婚我就去死,反正我們必須得死一個,你看著選,我很孝順,我絕對照辦。”她媽不依不饒,她直接說,你再這樣我就找個女的去外國登記結婚,你信不信?她性格剛烈,她媽媽不敢惹她,至少最近一年多不敢再提逼婚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