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宿債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場花事好,是一輪月正圓,隻是再美的開始也終究要謝幕。緣盡之時,便是決絕轉身,那時候,任誰也拉不住。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場花事好,是一輪月正圓,隻是再美的開始也終究要謝幕。緣盡之時,便是決絕轉身,那時候,任誰也拉不住。既知到最後都是別離,又何必去詢問相處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久,何須去怪罪到底是誰辜負了誰。在情感麵前,無論我們怎麽做都是弱者,有些人自詡可以主宰情感,到最後卻還是被它戲弄。

或許我們應當相信,蘇曼殊每一次和一個女子產生情感,都是出於內心的喜愛。一直以來,他都活得那麽真,一個活得真實的、至情至性之人,斷然不會戴著虛偽的麵具生存於世。但蘇曼殊給世人的感覺,就是他不厭其煩地輾轉於他所鍾情的女人之間。無法抑製地放縱自己的情感,又不能掌控地選擇逃離,如此奔命,究竟是為了什麽?難道宿命就真的在他身上設置了諸多意亂情迷的局?讓他僧不僧俗不俗地活著,灑脫又彷徨,歡喜又無奈。

有人說,蘇曼殊身上披著的袈裟是他遊走於塵世的道具。是袈裟賦予了他傳奇,是袈裟給了他遁世的借口,也是袈裟讓他一次次地躲開眾人的譴責。如若沒有袈裟,他就再也不是一個和尚,隻是一個倜儻風流的年輕浪子,寫詩填詞,尋花問柳。因為這襲袈裟,蘇曼殊的詩句總離不開禪佛,離不開菩提明鏡。他的情詩參了禪意,所以被世人稱作情僧,盡管許多時候,他早已失去了做僧人的資格。

他放任情感,可是卻有尺度,蘇曼殊這一生愛過許多女子,也傷過無數女子,但他對她們隻是靈魂之愛,從未有過的**。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兒,麵對如花美眷,他可以做到如此鎮定,亦是尋常男子所不能及的。也許因為這份距離,讓蘇曼殊每次離開都可以做得相對地坦蕩、決絕。他忽略了,他掠奪的是那些女子的心,她們將心交付,換來的卻是漠然的背影。沒有什麽比心重要,也許這些女子在乎的不是身子的貞潔,而是心的背叛。尤其是青樓歌女,她們嚐盡人間冷暖,最渴望的是得到一個男子真心的嗬護。蘇曼殊給予她們希望,卻又無情地奪走,他要做的,或許是該在佛前懺悔。

也許由始至終,那個叫百助的女子就沒有怪怨過蘇曼殊,盡管她的心門被他叩開,他還在門外徘徊,不曾入住,就莫名地遠離。以為可以從此依從一個男人,為他紅袖添香,卻終究還是做回了伶人。回到那個喧囂的舞台,繼續彈奏著無人能懂的箏曲。也許此生她再不希望會有一個男子聽懂她的箏音,因為世間知音隻有一人,錯過了就不會回頭。她寧可孤獨老去,也不要一份無望的愛情。

她忘不了蘇曼殊給她的傷,更忘不了蘇曼殊帶給她的好。那個午後,那個黃昏,那個黑夜,那滿屋濃鬱的咖啡香,至今還在縈繞。而她需要依附這些芬芳和溫暖,支撐著走完以後的路。真的很悲哀,在不曾遇見蘇曼殊的時候,她雖然孤獨,至少心無所牽。自從有過一次刻骨的邂逅,她就再也回不到當初,被柳枝撩撥過的心湖就算停止了漣漪,亦不再似從前的平靜。所以說,有些愛莫若沒有,可人若沒有了愛,沒有了際遇,又是否太過貧乏?就像一株長在深山的梅樹,從出生到老去,年年歲歲臨雪傲放,縱算風華絕代,亦是無人問津。這樣的美,要來又有何用?倒不如做一棵平凡的小草,長在陰暗潮濕的角落,卑微地活著,卻毫無怨尤。

然而,這位叫百助的女子卻在蘇曼殊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在一起的時光短暫得就如同燈火一閃一滅的距離,確切地說,相逢隻在一首箏曲,相見就隻是一個午後。我們應當相信,一見鍾情從來都比日久生情更讓人向往,值得回味。多少人,一輩子都無法一見鍾情,蘇曼殊不能否認,他對百助的愛是一見鍾情。之前對別的女子亦曾有過刹那傾心,但都不及這一次來得深刻生動。她是翩躚起舞的蝶,她的翅膀就是跳躍的音符,流淌的箏曲,還有靈動的心思。那種驚世冷豔的美,輕而易舉就將蘇曼殊的心攝獲。

他自問是一個見慣佳麗的男子,卻依舊擋不住她的頷首低眉。她自問是一個心寂如玉的女子,卻被他一點微笑捂暖,一個眼神擊碎。兩情相悅的結局應該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蘇曼殊卻偏生不要,他害怕自己負了如來又負卿。一片看似灑脫的雲彩,一隻看似勇敢的孤雁,其實心裏薄脆如紙,懦弱到不知所措的地步。他傲然離去的時候,心卻在顫抖,那種惶恐與不舍交集的情緒,隻有他自己獨嚐。蘇曼殊似乎習慣了這種方式,習慣了匆匆地相遇和別離,習慣了將所有的故事都導演成悲劇。

這是他命中的劫數,與人無關,卻偏偏扯痛了那麽多顆心。他在別人的心裏築夢,不等夢醒,就倉皇逃脫。但他並沒有為此引以為榮,卻痛得無以複加。如此糾結的情感讓看客都覺得無所適從,卻又像中了毒似的,期待著他以後的人生章節。也許日本櫻花真的有著別樣魅力,蘇曼殊生命中幾段最深刻的情感都給了櫻花。而江南的煙雨帶給他更多的是一種迷離,如夢似幻,卻不刻骨銘心。

蘇曼殊逃到了印尼爪哇,以為將自己放逐到海角天涯,就能夠將過往淡淡忘記。漂遊的思緒常常會被一片簡單的風景劃傷,但在他俊秀的臉上永遠都看不到痛楚。在世人眼裏,蘇曼殊是個灑脫的狂僧,又是個飄逸的詩人,袈裟遮掩了他內心的迷亂,詩歌卻讓他擁有了許多羨慕的目光。事實上,蘇曼殊貪吃貪睡、貪圖享樂、貪戀美人,但他並不會因此怠慢荒廢對生活和革命的追求。他可以讓荒蕪的土地一夜之間春暖花開,也可以讓萬紫千紅在一瞬間紛落凋零。

蘇曼殊在印尼爪哇,任爪哇一所中華學校的英文教員,該校係光複會在南洋之大本營。這段時光,他的心因為思念百助而無法平靜,每當晚風拂過衣襟的時候,他明白自己是真的徹底失去她了。調一杯濃濃的咖啡,聽一首流淌的箏曲,放飛情緒,讓自己陷入深深的回憶中,一個人,一想就是一整夜。那麽多的遺憾無法拾撿,那麽多的相思無從說起。這一切隻能交給文字珍藏,盛放在人生的書卷中,不是怕相忘,而是他實在需要將儲藏在心底的情感做一次徹底地釋放。

為調箏人繪像二首

收拾禪心侍鏡台,沾泥殘絮有沉衰。

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劫後灰。

淡掃蛾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

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

寄調箏人三首

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

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

生憎花發柳含煙,東海飄零二十年。

懺盡情禪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經眠。

偷嚐天女唇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孤窗無那正黃昏。

這些時日,蘇曼殊寫詩,沒日沒夜地寫詩。他要將內心顫抖的情愫傳遞給文字,在詩中釀造寬闊的碧海雲天。他寫下十首本事詩,字字句句道出他對百助的思念與袈裟披身的無奈。他感歎著:“我本負人今已矣,任他人作樂中箏。”他負的女子太多,可他對調箏人似乎有著不可言說的情結。這個日本女郎用最簡短的時光潛入他的心間,雖然還是失去,卻讓萍水相逢有了刻骨的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