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跋 如何說禪
這本小書寫完了。原本以為不會太費勁,結果隻是再一次證明了我早已明白的道理:凡事想要做得好,都是不容易的。
我希望這本書有比較可靠的學術基礎,因而需要對各種資料加以審核和考訂。譬如《景德傳燈錄》載德山宣鑒開悟時對他的老師說了一句“從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常見的解釋是“從今以後不再懷疑天下老和尚的舌頭了”。真像個乖孩子,但這算是什麽“禪”!其實這是一句非常豪氣、表現特立獨行精神的話,正確的解釋應該是“從今以後再也不會被天下老和尚的舌頭所迷惑”。做這樣的判斷需要多方參照、反複斟酌。書中類似的情況不少,我想要以自己的努力來獲取讀者的信賴。
也是出於學術習慣,我在引用別人的研究成果時,都要注明出處。
我希望這本書具有知識上的係統性,讓讀者讀完以後,對禪的觀念、禪宗的曆史,以及重要的禪宗人物和典籍有一個大致完整、比較清楚的了解。而這些知識性的內容散見在各處行文中,什麽地方合適就插一點,怎樣相互關聯,又說得輕鬆自然,也是要費點心思的事情。
我希望對所涉及的佛禪思想觀念能夠說得簡明而又盡可能的精確。略有接觸的人都知道,佛學極其繁複,一個詞就可以說上好半天,足以嚇退許多耐心差的讀者。雖然禪家號稱“不立文字”,但一些基本觀念不說也不行。那麽,什麽樣的分寸算是合適,如何去說更加透徹,這對作者思維的清晰性構成嚴重的考驗。像慧能和神秀那兩首著名的偈子,闡釋與比照,反反複複寫了好幾遍。當然不能說最後留下的有多麽好,不過在我目下而言已經很難再有改進。
我希望這本書的文字有趣而好看,且耐人尋味。禪是有趣的,詩是優美的,以詩解禪,寫得枯澀而呆板,那就不如省事一點。而如果能夠做到有趣而好看,讀者的閱讀過程就會有許多愉悅。
我說的都是“我希望”。能實現多少,請讀者評判吧。
駱玉明壬辰年冬日於可以齋駱玉明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導。
因講課風格幽默生動而深受廣大學生喜愛。
有魏晉名士之風,愛好圍棋與茶酒。
駱教授自評:“我是一個俗人,教書吃飯,喜歡孩子。”
與章培恒先生共同主編《中國文學史》,引起學術界震動。
所著《簡明中國文學史》由歐洲著名學術出版機構“荷蘭博睿(Brill)學術出版社”出版,成為首次引起西方學術界關注和重視的中國大陸學人文學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