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偽欺詐者顯露真形(2)

為避免日後不再發生此類情況,你應該怎樣應付呢?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再碰到這種事情,你可以接受提議,但同時還應當保留一手,把各自所負責完成的工作清楚地記錄下來,留待日後作為參考。

如果別人突然向你大送高帽,稱讚你的工作能力如何驚人,原來無非是想讓你幫他完成工作,你不要被對方的甜言蜜語所打動。你可以指導他如何處理工作上的難題,但你不必親自去替他動手完成。

而如果你對於同事的行為與意圖有所懷疑,你可以先去了解一下公司的計劃,看同事的行動是否在公司計劃範圍之內,還可以直接找上司談一談,避免徒勞無功。

即使是在與上司一起完成個別的合作項目時,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你也要“先小人後君子”,提防一二,這對雙方都有利。你可以將你所做的事情記錄下來,有些必要的資料也要做個備份,以免有個別品行不正的上司將功勞全部據為己有,你白白替人做事了。你也可以在必要時請第三者在場作個見證。

如果事情太多,一同做事時上司將繁重的任務都交給你做,或者分配大部分工作給你,這時候,你就要看情況了。能夠在工作時間內做完自然沒話可說,如果加班加點拚命苦幹累得要死要活的話,你就得動些心思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了。不妨請個中間人從中代為周旋,或從其他角度委婉地提醒上司,這樣才不至於白白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此外,一旦遇上人事問題,你的態度最好是保持中立、客觀。

譬如,有個主管犯了大錯,公司的高層都大為震驚,又是開會討論,又是私下商議,甚至老板還可能私下問你對各方麵的看法,其他受牽連或不受牽連的部門主管也有可能找你談話。遇上這種種情況,你不能一一回避,那該選擇如何麵對呢?你不妨這樣說:“老板,您究竟對這件事情有何高見?我很想跟您學學呢!”

你這樣說,他也就再沒什麽話要問的了。這樣,既保護了自己,又不致傷害別人。

中立的態度,在非常時刻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重要原則。如果是平日與你關係密切的某部門發生一些爭執之類的很不愉快的事情,你也可持此類態度。

不單在職場,而且在生活上,事業上,在任何場合,利用和被利用之事都會發生。當然,被人“利用”未必就是壞事。一個人要是根本就不能被人利用了,那才是真正的無能。能夠利用他人的力量,自然是好事;而在被人利用時,如果自己的付出得到了適當的報酬,自然也是好事。隻是,對於那種不安好心的小人,其居心不良的利用行為,我們應該斷然拒絕。

怎麽樣才能從根本上防止這一類事情的發生呢?我們不妨來看兩則故事。

晉國的文子遭人陷害,在躲避國君的抓捕而出逃時,如喪家之犬經過一個縣邑。恰巧縣令嗇夫是文子昔日的好友。已疲憊不堪的手下,知道文子好友在這兒做官,便建議文子在此歇歇腳,順便等等走在後麵的兩輛車子。

文子是否接受這個再自然不過的建議呢?不,他堅決不肯。他說:“這個嗇夫可是個靠不住的小人。我當年權重勢大時,他知我愛好樂器,便送我上等的好琴,我喜歡各種佩戴之物,他便送我玉環。由此看來,這一定是個很會投其所好的奸佞偽君子,他能在我當權時討好我,便也可能在我落難時出賣我再去向別人邀寵。”

果然不出文子所料,文子一行剛剛離開,那嗇夫便派人追殺過來,意欲捉拿文子,獻給晉國國君。

幸而文子慧眼識人,及早離開而躲過了這一劫。

另一則故事也有深刻的警示意義。

許多年前,一位聰明的老國王召集了一批聰明的大臣,給了他們一個任務:“我要你們編一本《古今智慧錄》,以便把它留傳給子孫。”

這些聰明的大臣離開國王以後,工作了很長一般時間,最後完成了一部洋洋十二卷的巨作。國王看了後說:“各位先生,我相信這是古今智慧的結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們沒那麽多時間來閱讀它。把它濃縮一下吧!”

這些聰明的大臣又進行了長期的努力工作,幾經刪減後,變成了一卷書。然而,國王還是認為太長了,又命令他們再濃縮。結果這些聰明人把一本書濃縮為一章,然後縮為一頁,再變為一段,直到最後隻變成了一句話。

聰明的國王看到這句話時,很是滿意。“各位愛卿,”他說,“這真是古今智慧的結晶,我們全國各地的人一旦知道這個真理,我們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樣的一句話呢?

原來是這麽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我們如果要吃他人宴請的午餐,這個答案至少告訴我們要注意這樣兩點:第一,要看主人是什麽樣的人;第二,主人請你這個客人吃午餐的用意。

避免走入“囚徒困境”的心理戰術

兩個人因為觸犯了法律,被警察發現後抓了起來,並分別關在兩間獨立的房間裏,無法互通信息,等著接受審訊。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個人有兩種選擇:一是供出同夥(即與警察合作,背叛同夥);二是保持沉默(即與同夥合作)。其實兩個人都知道,如果都保持沉默,拒不開口,就都被釋放,因為這樣警方無法給他們定罪。但警方比他們更為聰明,所以就施實了這麽一種辦法刺激:如果他們中的一個人告發同夥,那麽就可以宣布無罪釋放;另外還可以拿到一筆數目很大的獎金。而他的同夥就會被按最重的罪名來量刑,還要對他施以罰款。當然,有一點需要明白的是:如果這兩個人互相背叛的話,他們都會被按最重的罪名來量刑,當然,也就不會得到獎賞。

那麽,這兩個人應該怎麽辦呢?是選擇背叛還是合作?他們如果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就能得到對於他們最有利的結果:無罪釋放。但必須考慮一個問題:即對方可能采取什麽選擇。A犯不是個傻子,他馬上意識到,他的同夥可能會背叛他,然後無罪釋放,並帶走一筆數目巨大的獎賞,而讓他獨自坐牢。這種想法是非常有可能的。但他清楚,同夥也明白這一點。所以A犯的結論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就是背叛同夥。因為如果他的同夥選擇沉默,那麽他是那個帶獎出獄的幸運者了。而如果他的同夥也選擇背叛,那麽,A犯反正也得服刑,並不會損失什麽。所以選擇了背叛,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兩個囚犯都受到了應得的懲罰——坐牢。

這是1950年數學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在一次講演時舉的一個十分形象的例子。我們常會說:“聰明反被聰明誤”,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精明一點,聰明一點,使自己不受損失。然而,這種自以為聰明的想法,反而會使自己受到更大的損失。

在教授所講的事例中,囚徒們如果彼此合作,堅不吐實,可為兩人帶來最佳利益,兩人均得到無罪開釋,但在信息不明的情況下,因為出賣同夥可為自己帶來利益,也因為同夥把自己招出來可為他帶來利益,為自己帶來不良的後果,因此,彼此出賣雖違反最佳共同利益,但卻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於是,囚徒雙方都是基於自私的角度考慮,本想獲得利益,卻換來合作失敗、雙方都坐牢的結果。其實客觀地分析,無論如何,出賣對方都會對自己有利,都會是你最好的選擇,但正是這種想法使雙方均陷入了困境——囚徒困境。

有兩位出去旅行的女孩小李與小張,她們彼此並不認識,但審美眼光頗為相似,都在景德鎮同一個瓷器店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瓷器。當她們在首都國際機場離機後,發現托運的瓷器在運輸途中意外破碎,於是向航空公司提出索賠。但不巧的是物品沒有發票等證明價格的憑證,航空公司評估人員估算瓷器的價值應該在1000元以內。於是,航空公司想了這麽一招:分別告訴這兩位小姐,讓她們把購買的價格分別寫出來,然後告訴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認為,如果這兩位小姐都是誠實可信的,那麽她們寫下來的價格應該一樣,否則必然有人在說謊。而說謊的人目的很明確,為了獲得更多的賠償、所以這樣一來,申報價格較低的那位小姐應該相對可信。此時,公司按低價賠償,並額外支付給那個報價較低的小姐200元獎金。

這時,兩位小姐都會想到,航空公司估算瓷器價值在1000元以內,如果自己給出的損失價格比另一個人低的話,就可以額外再得到200元,而瓷器的實際價格是888元。

小李姑娘想,“航空公司不知道具體價格、小張肯定會認為多報損失多得益,隻要不超過1000元即可,那麽她最有可能報的價格是900元到1000元之間的某一個價格。所以,我就報890元,這樣航空公司肯定采取我的價格,獎勵我200元,我實際就可以獲得1090元,而她就隻能拿到890元。”

小張姑娘也想,“小李是個精明的姑娘,我絕不能上當,所以我就報原價.”

而小李姑娘又想,“那個家夥肯定不簡單,我應該來個以退為攻的戰略,我填880元,她肯定想不到了吧!”

而小張卻報了個800元的價格。這樣想來想去,最後她們卻一致填了689元,因為她們認為再加上200元獎金,正好是原價,不會吃虧。她們都暗自為自己最終填了689元而興奮不已。結果,航空公司收到她們的申報損失,發現兩個人都填了689元,航空公司於是按每人689元進行賠償。

而這兩位超級聰明的姑娘最後各自隻能拿到689元,還不夠原價。本來她們倆可以商量好都填1000元,這樣她們各自都可以拿到1000元的賠償金,但因為算計對方,結果搞得自己吃虧,最後搞得大家都不得益。

顯然,這個故事也是“囚徒困境”帶給博弈雙方的負麵結局,博弈者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策劃。就好像下棋一樣,如果你想贏得最後的勝利,就必須學會考慮對方的想法與決策,然後再靈活應對。而此時對方也在揣測你的心理,於是在兩個聰明絕頂的人之間展開了一場不見硝煙的博弈戰,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雙方皆為此付出代價。

所以,在生活中要盡量避免自己走入“囚徒困境”之中,在沒有與他人合作的情況下,你不可能擺脫悲慘的結局。因此,在利益麵前,除了為自己考慮之外,還要學會顧及別人,放眼長遠的利益,不要過於算計,過於精明,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

小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小天的媽媽給她買了一架兩千多元的電子琴,希望能激發小天對音樂的熱情。可小天偏是一個愛動的孩子,一分鍾也閑不下來,她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彈電子琴。結果,電子琴根本沒機會使用,不久,上麵布滿了灰塵。

小天的媽媽看到電子琴從買來到現在幾乎沒有彈過,心裏非常心疼,她整天想著怎樣才能讓電子琴派上用場。恰好,小天媽媽的一位同事說有一位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的老師願意給小天做家教,教她彈電子琴,問她是否同意。小琴媽媽想:“花這麽多錢買的電子琴,不學豈不浪費了,還是請個家教吧。”因此,小天的媽媽又不惜重金,以一個月一千多元的代價給小天請了一個家教,每個周末上一節課。可是半年之後,小天媽媽不得不辭退了家教,因為小天對電子琴根本沒有任何興趣。因為心疼兩千多元的電子琴,小天的媽媽又花費了五千多元的家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