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誌慮心物:人世無常,玄妙機緣需通達2

2要在適應中進步,不在牽就中倒退

牽就的往往是不能令人愉快、令人滿意的事情。適應的是好的、是進步的事情。我們要在適應中進步,不在牽就中倒退。

在季老看來,適應和牽就雖有某些類似之處,實質卻大為不同。牽就是某種妥協,適應則是在正確的環境和形勢下的靈活變通。在《牽就與適應》一文中,季老說:“在通常的情況下,牽就的事情本來是不能或者不想做的。有些事情甚至是違反原則和做人的道德的,但是迫於無法掌握的形勢,或者出於利己的私心,或者出於其他的什麽原因,非做不行,有時甚至昧著自己的良心,自己也會感到痛苦的。”所以,季老對牽就的態度是杜絕,杜絕向所有違背原則的事情妥協和低頭。

但是麵對適應,季老是這樣認為的:“適應與牽就不一樣,它是好的事物、進步的事物。即使開始時有點困難,也必能心悅誠服地予以克服。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會經常不斷地遇到必須適應的事務,適應成功,我們就有了進步。所以,我們要適應,不能牽就。”在季老看來,適應是好的。當你麵對正確的事情時,即使遇到困難,也要靈活處理,這就是變通。靈活的適應本身就是變通的一種。季老也主張大家在正確的變通中解決問題,發展、延續自己的人生。

其實,變是成功者或者想要成功者必須做的事。莫裏哀曾說:“變通是才智的試金石。”世間萬物都在變。沒有變化,就會落後,就無法生存。事變我變、人變我變,適者方可生存。成功離不開變通。

“變”也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法則之一。在漢語裏麵,有很多反映思想僵化的詞語,比如“死板”、“呆板”、“頑固”等。很多人之所以處處碰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會變通。變通是有層次的:有的人在小事上很機靈,可以說是“八麵玲瓏”,而在大事上卻很糊塗;有的人對於眼前的利益斤斤計較,而看不到長遠利益;有的人隻會“一是一,二是二”,不會舉一反三……這些都是不對的,不會靈活地適應,正確地變通,事情往往會搞糟。下麵故事中的主人公張傑就是一個善於變通,能夠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高手,他的成功也得益於變通。

幾年前,張傑還是一家建築材料公司的業務員。當時公司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討賬。公司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但產品銷出去後,總是無法及時收到貨款。

有一位客戶,買了公司10萬元產品,但總是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討賬,都沒能拿到貨款。當時張傑剛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張的員工一起,被派去討賬。他們軟磨硬泡,想盡了辦法,最後,客戶終於同意給錢,叫他們過兩天去拿。

兩天後他們趕去,對方給了一張10萬元的現金支票。他們高高興興地拿著支票到銀行取錢,結果卻被告知,賬上隻有99000元,很明顯,對方又耍了個花招,給的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節假了,如果不及時拿到錢,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可能一籌莫展,但是張傑突然靈機一動,拿出1000元,讓同去的小張存到客戶公司的賬戶裏去。這一來,賬戶裏就有了10萬元。他立即將支票兌現。當他帶著這10萬元回到公司時,董事長對他大加讚賞。之後,他在公司不斷發展,5年後當上了公司的副總經理,後來又當上了總經理。

同張傑一樣,許多成功者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善於變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遇到困難就要改變,隻有改變,才能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美國著名人物羅茲說:“生活的最大成就是不斷地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由此可知,變通就是我們遇到困難和變化時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這種方法和手段有這樣兩大特點:一是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改變自己。二是深刻理解了變化原因之後,努力去引導變化、駕馭變化。

日本豐臣秀吉當政時期,有一次,一場暴雨使得河壩潰決。當時情況非常危險,豐臣秀吉立刻趕到現場指揮,鼓舞部下的士氣。然而潰決河堤必須用土包才能堵塞得住,而土包的製作需要很長時間,雨勢卻愈來愈凶猛,水位也跟著逐漸上漲。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束手無策的時候,石田三成跑過來,他打開米倉,命令將士們將米袋搬出來,去堵塞堤壩的決口。由於這項隨機應變的措施,避免了一場大災難的發生。不久,雨勢漸緩,水位也下降了。

這時,石田三成發表聲明:如果附近的居民能夠製造出可以堵住河堤缺口的土包,就用米做獎賞。周圍的人紛紛響應,製造了許多堅固的土包,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堤壩就修好了,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看到這種情形,豐臣秀吉讚歎不已。

石田三成的隨機應變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麵對變化層出不窮、意外不斷的事物,冷靜處理、善於變通,將使問題迎刃而解。

所以,麵對困難,我們要及時地適應這種預想不到的狀況,開動腦筋,靈活處理,而不是妥協、退縮,畏懼困難。“在適應中前進,不在牽就中倒退”,季老說的,就是我們應該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