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不等於你的大腦(2)

【超越你的思維】

難道思維對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存來說不是最為關鍵的嗎?

你的大腦隻是一個工具。它是被用來處理特殊任務的,當這個任務完成時,你就讓它處於休止狀態。因此可以說,人們80%~90%的思維不僅是重複的,而且是無用的,甚至由於思維的運作障礙和消極的本質,大部分思維都是有害的。如果你觀察你的思維,你就會發現這是真的。這還導致了你生命能量的嚴重損耗。

實際上這種強迫性的思維是一種上癮症。上癮症的特點是什麽?非常簡單:你沒法選擇停止,它甚至比你還強大。它同樣給你一種錯誤的樂趣,而這種樂趣會最終變成痛苦。

我們為什麽會對思維上癮呢?

因為你認同思考,就是說,你從思考的內容和活動中獲取自我的感覺,因為你認為,如果你停止思維活動,你將不複存在。隨著你逐漸長大,在你個人和文化環境的製約下,你在腦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我們不妨把這個虛幻的自我稱為“小我”。小我由思維活動組成,隻有不斷地進行思考它才能存活。“小我”這個詞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含義,但是在這裏,我所指的是虛假的自我,它是我們無意識地認同於思維而產生的。

對於小我來說,當下時刻幾乎不存在,隻有過去和未來才是重要的—完全顛倒是非。這是因為,當我們的大腦由小我掌控時,它是功能失調的。小我盡力使過去發生的事情複活,因為如果沒有過去,你將會是誰?它還不斷地把自己投射到未來,以確保它能繼續存活,並且在未來尋找某種慰藉或滿足。它會說:“某天,當這個、那個或其他的事情發生時,我就會很好、很幸福,也很平和。”即使當小我看似在關切當下時,它所關切的也不是眼前的當下,因為小我看待當下的方式完全錯誤—它是以過去的眼光來看的。或者它把當下作為達成未來目的的手段,而這個目的,始終存在於思維所投射出的未來。觀察你的思維,你就會看到小我的這種運作方式。

當下時刻就是解脫的關鍵。但是,隻要你與你的思維認同,你就難以找到當下。

我不希望喪失分析以及辨別事物的能力。我不介意學習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問題,但我不願失去我的大腦。思維是我們所擁有的最為貴重的天賦。沒有了它,我們將淪為一種動物。

思維的優勢不過是意識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我們現在就需要向下一個階段邁進,否則,我們將會被已經演變成怪獸的大腦毀滅了。在下麵的章節裏我將會對此做詳盡的討論。思維和意識不是同義詞,思維隻是意識的一小部分。如果沒有意識,思維將不複存在,但是意識的存在不需要思維。

開悟意味著超越思維,而不是下降到思維之下屬於動物或植物的層麵。在開悟的狀態中,必要時你還是會運用你的思維,但是運用思維的方式會更為集中、更有效率。你主要為實際的目的而運用思維,但是你會從不自主的自我對話中解放出來,享有內在的寧靜。當你利用你的思維時,尤其當你需要一個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時,你會在思維和靜止之間、思維和無念之間徘徊。無念是有意識但沒有思維。隻有在這種方式下,你才有可能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因為隻有在這種方式下,思維才有真正的力量。當思維與意識失去聯係時,思維會快速地枯竭、變得病態和具有破壞性。

思維在本質上是一種求生的機器。攻擊、防範其他的思維,收集、儲藏和分析信息—這是它所擅長的,但是這些不具有創造性。所有真正的藝術家,不管他們是否知道,都是在無念的、內在寧靜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都聲稱他們的創造性突破來自於無念狀態。對美國最著名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調查令人吃驚,調查結果顯示,“在那個短暫的、決定性的創造本身的過程中,思維隻起到了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可以說,絕大部分人不具有創造性,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維,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維。

身體或生命的奇跡不是通過思維來創造和得以維持的。很明顯,有一種比思維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一個長度隻有1/1000英寸的人類細胞,它的DNA裏包含的指令足以填滿1000本、每本有600頁的書,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對身體的工作原理了解得越多,我們就會越多地認識到在它之內運作的智力是多麽偉大,而我們對它的了解又是多麽少。當思維與智力聯結起來時,它將會變成一個多麽偉大的工具。

【情緒:身體對思維的反應】

情緒是什麽?我陷入情緒的時間比陷入思維的時間多。我這裏所說的“思維”,不僅僅是指思考,還包括你的情緒以及所有無意識的心理—情緒反應模式。情緒在思維和身體的相遇處產生。它是身體對思維的反應—或者可以說,它是思維在身體上的反映。比如,一個攻擊性的想法或敵對的想法會聚集你體內的被我們稱為憤怒的能量。這時身體準備開始戰鬥。身體上和精神上受到威脅的想法促使身體收縮,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恐懼在身體上的反映。研究顯示,強烈的情感甚至會導致身體的生理變化。這些生理變化代表著情緒。的身體層麵或物質層麵。當然,你通常不會意識到你所有的思維模式,通常隻有通過觀察你的情感,你才能對它們保持意識。

你被你的思維、喜好、判斷以及分析控製得越多,也就是說你的觀察者意識越少的話,你的情緒能量的負荷就會越強,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緒,或是切斷了與情緒的聯係,那麽你最終會在純生理這一層麵體驗到它們,它們會以生理問題或疾病的形式出現。近幾年來,有許多關於此方麵的文章,所以在這裏我們不需要再來細說。強烈的無意識情感模式可能會顯化成發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比如,我觀察到那些內心充滿憤怒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表達憤怒的人,更容易從言語上或身體上遭受其他憤怒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攻擊。這是因為他們散發著強烈的憤怒波動,被某人無意識地接收,從而引爆了這個人自己內心潛伏的憤怒。

如果你很難感受你的情緒,那麽請先試著將注意力集中在你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上。從裏至外感受你的身體。這將會使你感受到你的情緒。稍後我們將會對此做詳細的討論。

你說情緒是思維在身體上的反映,但是有時這兩者之間也會發生分歧:當思維說“不”時,情緒可能會說“好”,或者反之。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你的思維,身體總是會給你一個真實的反映,所以請在你體內去看或是感受它。如果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分歧,那麽思維永遠是說謊的一方,情緒則始終是真實的。這裏所說的真實,並不是指你是誰的終極真理,而是你當時思維狀態的相對真實。

表麵的思維和無意識的精神活動之間的衝突當然是很常見的。你也許還不能把無意識的思維活動變成有覺知的,並感受到它,但它總是會以一種情緒的方式在身體上反映出來,好讓你能察覺到它。運用這種方式來觀察情緒,和“傾聽或觀察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區別是,思維存在於你的大腦裏,情感卻具有強烈的生理成分,所以你可以在體內感覺到它。然後,你可允許情緒的存在,但卻不要受它控製。你不再是你的情緒,而是一個觀察者。如果你這樣做,所有無意識的東西都將會被意識之光所照亮。

所以,觀察我們的情緒像觀察我們的思維一樣重要嗎?

是的。你應該習慣這樣問自己:“此刻,我內在發生了什麽事情?”這個問題將會把你引向正確的方向。但是,請不要進行分析,觀察就可以了。請將你的注意力集中於內在,並且去感覺情緒的能量。如果沒有情緒存在,那麽請更深地去關注你身體的內在能量場。這就是進入本體的大門。

情緒通常代表著一個被強化的以及被注入能量的思維模式,由於它的能量是蓄勢待發的,所以一開始我們不容易維持臨在的意識而觀察到它。它要控製你,而且它通常都會得逞—除非你有足夠的臨在意識。如果你由於缺乏臨在意識而陷入無意識的情緒認同之中,這是很正常的,而且這種情緒會暫時地變成“你”。通常,在你的思維和情緒之間有一個惡性循環:它們相依為命。思維模式通過情緒創造了一種它自己的被放大了的反應,而情緒的振動頻率又一直為原來的思維模式注入活力。

基本上來說,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原始的、無差別的情緒的變形,這種情緒源自於我們不清楚自己在名字和身體之外究竟是誰。由於它的無差別性,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準確描述這種情緒的名稱。恐懼可能是最貼近的一個答案,但是除了不斷地感到威脅之外,它還包括一種深深的被遺棄感和不完整感。我們把它稱為“痛苦”是很合適的,因為它和前麵說的那種最基本的情緒一樣,是無差別的。思維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反抗或消除這種情緒上的痛苦,這也是思維活動如此之多的原因。然而思維頂多也隻能暫時地將痛苦掩蓋住。實際上,思維越是努力去擺脫這種痛苦,痛苦就會越深。思維永遠不會找到解決方案,它也不會讓你找到解決方案,因為它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請試想一下本身是縱火犯的警察頭目努力尋找縱火犯的情形。除非你停止從思維認同中獲取你的自我感,否則你將不會從痛苦中解放出來。隻有停止思維認同,你的思維才會喪失它的力量,本體才會以你原來的本性顯露出來。

是的,我知道你想要問什麽。

我要問:積極的情緒,如愛和喜悅,究竟是什麽呢?

它們是與你和本體相關聯的本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思維空白出現時,感受愛、喜悅或短暫的寧靜都是有可能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隻有當感受到極大美感、極度恐懼或體力受到極度挑戰時,才能引起思維的暫時失語,這時,思維空白才會產生。當這種思維空白產生時,突然,你就會感受到你內心的寧靜,在這種寧靜狀態中,有一種微妙卻很強烈的喜悅、愛與平和。

通常,這種時刻是很短暫的,因為大腦很快就會恢複它嘈雜的、被我們稱為思維的狀態。除非你將自己從思維中解放出來,否則愛、喜悅以及平和不會持久。但是它們不是我所謂的情緒。它們處在一個比情緒更深的層麵。所以你需要完全地意識到你的情緒,才能感受到它們。“情緒”字麵上的意思是“幹擾”。這個詞源於拉丁文“emovere”,是騷擾的意思。

愛、喜悅與平和是深刻的本體狀態,或是內心與本體聯結時的三個方麵。在這種狀態下,它們沒有對立,這是因為它們都源自於思維之外。但情緒則不同,它屬於二元思維的一部分,受製於對立法則。簡而言之,就是有好必有壞。所以在未開悟的、與大腦認同的狀態下,我們稱為“喜悅”的東西,隻不過是痛苦和歡樂輪流交替時短暫的歡樂而已。歡樂總是衍生於你之外的事物,而喜悅是由內而生的。今天讓你歡樂的事情,明天可能會讓你痛苦,或者它將會離你而去,所以一旦失去它,你將會感到痛苦。而且,我們通常稱為“愛”的東西可能是一種短暫的歡樂和興奮,一種沉溺性的需求,可能瞬間就向其相反的方向發展。許多愛情在經曆起初的激情之後,會在愛與仇恨、吸引和攻擊之間徘徊。

真正的愛不會讓你感到痛苦。為什麽這麽說呢?它不會突然間就變成仇恨,當然真正的喜悅也不會轉變成痛苦。如我說過的一樣,即使在你開悟之前—在你將自己從思維中解放出來之前,你可能會短暫地感到真正的喜悅、真正的愛或者深沉的內在平靜。這些是你真正本性的一些方麵,即使在一個正常的愛情關係中,你也會感受到一些更為真實而不朽的東西的存在,但是它們是短暫的,很快就會因思維的介入而消失。這就像你曾經擁有某種很珍貴的東西卻突然失去了它,或者你的大腦告訴你這隻是一種幻象。實際上,這不是幻象,而且你不會失去它。它是你本性的一部分,它會受思維的影響但永遠不會被思維破壞。即使天空烏雲密布,太陽也不會消失,它仍然在雲層的另一邊。

佛陀說人類的痛苦源於或貪婪,如果你要擺脫痛苦,你就必須擺脫。

思維不停地在外部或未來尋求拯救或滿足,以代替本體的喜悅。所有的都來自於此。隻要我有思維,我就會有、需要、執著、厭棄等,離開了這些就不會有“我”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渴望得到自由或開悟,那也是在未來尋求滿足或完整的一種。所以不要努力解放你的或試圖“達到”開悟的境界。請關注當下,並成為你思維的觀察者。不是引用佛的話,而是變成佛,成為覺醒的人,這才是“佛”這個詞的含義。

人類一直以來都遭受著痛苦,從他們進入了時間和思維的領域,並喪失了對本體的意識,被痛苦折磨了億萬年;從那時起,他們將自己看成是宇宙中無意義的碎片,斷絕了自己和源頭及他人之間的聯係。

隻要你認同思維,也就是說,隻要你處於無意識狀態,痛苦就不可避免。在這裏我主要指的是情緒上的痛苦,這也是造成身體上的痛苦和疾病的主要原因。怨憎、仇恨、自卑、內疚、憤怒、抑鬱、嫉妒等,即使是最為輕微的不快都是痛苦的各種表現。並且,每一次的歡樂或情緒的高漲在其內部都隱含著痛苦的種子:痛苦是這些歡樂的不可分割的對立麵,而這個對立麵遲早會顯化出來。

任何通過服用藥物來獲得快感的人都知道,這種“快感”最終會轉變為“低潮”,歡樂終會轉變成某種形式的痛苦。許多人從自己的經驗中同樣能體會到,愛情關係是多麽容易而快速地從快樂之源轉變成痛苦之源。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正、負兩極是一體兩麵的,都是潛在痛苦的一部分,而這種潛在痛苦與思維認同的小我意識狀態是如影隨形的。

你的痛苦有兩個層次:現在產生的痛苦和過去產生的、但現在仍遺留在你的思維和身體內的痛苦。停止創造當下的痛苦並且瓦解過去的痛苦—這是我下麵將要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