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事實上,這個自殺的女人留下的,還有一筆巨款的兩張支票,被分別放在兩個信封裏。一個信封上寫著,“給《霓裳》”。而另一個標明,“給我們的女兒”。

一個可怕的墜樓事件,一次蓄謀已久的自殺,就讓這個曾引發多方關注的案子轉瞬之間灰飛煙滅。既然對峙的雙方中已有一方香銷玉殞,而此方又將遺產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作為補償,那麽,誰還會抓住逝者的諸般劣跡不放呢?

是的,她已經用她的死償還了她的罪惡,她已經做出姿態了。於是人們立刻就把對庭審的期待,轉移到了撲朔迷離的自殺事件中。一時間形形色色的傳言四起,並且被繪聲繪色地勾勒出各種不同的版本。

而唯有編輯部的人們最為知情,也最心有餘悸。因為在那一刻,他們每個人都聽到了那女人近乎恐嚇的威脅。你們當然要對自己的簽名負責任,無論誰,也無論怎樣的責任。那平靜的現在想起來充滿死亡氣息的聲音,就那樣在他們的耳畔回響。如果她沒有從窗戶裏跳出去,而是大義凜然地走進了針鋒相對的法庭,又將是怎樣的結局?

從此那聲音就像符咒一樣地追逐著他們。讓他們無論清晨還是夜晚都得不到安寧,哪怕他們最終全都分到了她的錢。

是的他們每個人都惴惴不安,心驚膽戰,並長久地不能釋懷。盡管,他們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對恐怖的緊張感是一樣的,但各自的表現方式又不盡相同。有人覺得,從窗口飄落下去的那個女人,是自己親手推下去的。也有人莫名其妙地患上了潔癖,不停洗手,總覺得自己的手上沾滿了她的血。還有的人說,隻要一看到置在主編辦公室門口的座位就開始惡心,因為他不能不聯想到仰臥在青草叢中的那個活人般的死人。更有人開始害怕辦公室的聲音,隻要聽到稍微激烈一點的響動,就立刻以為又有人跳樓。總之,由這位女作家精心構建的“後遺症”可謂綿綿無盡,無論對他們精神的摧殘,還是對他們生存的破壞,都是巨大的,甚而毀滅性的。

但無論人們怎樣焦慮怎樣不安,怎樣惶惶不可終日,卻都無法躲避編輯部對葬禮的籌備。哪怕她人微言輕,哪怕她隻是個小小的編務,但畢竟是她寫出了眾所周知的《半縷輕煙》,何況她還是主編的姐姐。是的,沒有任何理由能阻擋對這位女作家極盡哀榮的厚葬。而編輯部所以導演出如此義舉,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給大眾一個交代,給媒體一個麵子,給曠日持久的這場恩怨一個最終的了結。

於是布置最好的靈堂,懸掛最深情的挽聯,環繞最豔麗的鮮花。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女作家生前那身裝束。女主編覺得既然姐姐去意已決,那麽這身裝束一定也就是她為自己精心選擇的,所以,那應該也是她的心願。然而蹊蹺的是,無論她撞碎玻璃還是墜落草間,那身裝束竟然毫發無損,仿佛輕功在身。她便是穿著自己的最愛去了天堂,連同她一起煙消雲散的,還有《半縷輕煙》的手稿。

人們對這場哀而不傷的葬禮不置可否。因為他們確實不知道該怎樣解釋發生在這個女人身上的詭譎傳奇。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好萊塢那些把一個壞人當做中心人物的影片,而這個壞人又最終不得不接受命運的懲罰。然而當這個必死無疑的壞人斷氣的時候,觀眾竟然滿懷同情。因為影片不僅塗抹了這個壞人硬漢的形象,還往往賦予了他無奈的一麵,溫情的一麵,乃至人性的一麵。於是當這個周身充斥著好人細胞的壞人,最終不得不依循懲惡揚善的規律,惡有惡報地死去,人們自然會為這個“英雄”一般的壞人難過憂傷,進而掬一把迷茫的清淚。

總之,就這樣轟轟烈烈地完成了葬禮。而結局是,就像許多人預言的那樣,無論《半縷輕煙》還是《霓裳》都開始熱賣,以至於,人們很快就忘卻了那個隨風而去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