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加入僧團

“上師,父親讓我去孟加拉那格浦爾鐵路局做行政工作。我沒同意。我一直想成為僧團中的和尚。”

“好的,我明天就讓你正式加入僧團。”上師平靜地繼續說著,“難得你一直有這個想法。拿希裏·馬哈賽說過:‘如果夏天你不邀請上帝成為你的客人,在你生命中的冬天他也不會來。’”

第二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當時是1914年7月,在我大學畢業幾個星期後的一個星期四。在上師塞倫波爾修道院的陽台上,上師把一塊白色的絲綢浸染成傳統僧袍的赭色,晾幹了之後,古茹把它作為出家的僧袍披在了我身上。

他說:“你以後將要去西方,而西方人喜歡絲綢。”印度的尊者崇尚清貧,很少有穿著絲綢僧袍的尊者。但很多瑜伽行者穿絲綢的衣服,因為絲綢對身體能量的流動有益。”

上師說:“我不注重形式,我為你舉行不拘泥於形式的皈依儀式吧。”

畢比底薩(Bibidisa)或複雜的僧團皈依儀式包括火祭儀式,並舉行象征性的葬禮。之後對新生的尊者詠唱如:“靈魂就是梵天”1或“你就是那個”或“我是他”。而聖尤地斯瓦爾喜歡簡單,所以省掉了所有的繁文褥節,僅僅讓我自己選一個法名。

我思索了片刻,說:“‘尤迦南達’這個名字的意義是‘經由天國融合(瑜伽)的極樂(阿南達)。’”

“好,你俗家的名字穆昆達·拉爾·高緒從此不用了,自今日起你就叫作尤迦南達,屬於僧團中的吉利宗。”

我終於變成尊者尤迦南達!我興奮地唱了幾節出自讚美聖主商羯羅的梵文誦詞:

“心靈,不是智力,不是自我,情感;

不是地,不是金屬,我是天空。

我是他,我是他,神聖的靈性,我是他!

無生,無死,我沒有身份;

父親,母親,我都沒有。

我是他,我是他,神聖的靈性,我是他!

超越幻想的飛翔,我是無形的,

充滿所有生命的手足;

我不怕束縛,我是自由的,永遠自由的,

我是他,我是他,神聖的靈性,我是他!”

所有尊者都隸屬於古代商羯羅2所創建而延續至今的僧團。這是一個正式的製度,代表著聖人一脈相傳地成為積極的領導者,所以沒有人可以自稱為尊者,他隻能從另一位尊者那裏正式地受封,然後發誓謹守清貧、禁欲和服從靈性導師。

尊者除了用阿南達作為法名的字尾外,也使用頭銜來代表他正式所屬的僧團的宗派。這10個宗派包括:吉利(山),即聖尤地斯瓦爾和我所屬的一派,其它的還有薩迦爾(海)、帕拉提(土地)、阿蘭亞(森林)、布利和(信道)、提爾塔(聖地)和薩拉斯瓦提(自然的智能)等等。

因此尊者的法名帶有雙重意義,既代表了以天國的品質或狀態——愛、智能、奉獻、服務、瑜伽——所到達的終極喜樂(阿南達),也表示與海洋、山嶺、天空等自然的屬性。

聖尤地斯瓦爾是一個尊者,同時也是個瑜伽行者。一個和尚是憑借他與古代製度的關係而被稱為尊者,但不一定就是一位瑜伽行者,而任何人隻要修行與上帝接觸的科學方法就是一個瑜伽行者。已婚或未婚,在家或出家的人都能成為一個瑜伽行者。尊者隻是遵循枯燥的理論或舍棄一切,而瑜伽行者則以明確的方式逐步地訓練身體和心靈,使靈魂得以解脫。瑜伽行者修習由早期的先知們製訂出來經過完全測試的練習。印度在每一個世代,都有人憑借著瑜伽達到真正徹底的解脫。

瑜伽適用於各種氣候下及不同時代的人。古代先知帕坦伽利定義“瑜伽”

為“控製心智本質的波動。”3他簡短精湛的闡述,使《瑜伽經》(YogaSutras)構成了印度哲學6個體係4中的一個。與西方的哲學相比,印度的6個係統不僅包括了理論,還含有實用性的教導。除了一些實際的問題以外,這6個係統製定了6套明確的戒律,它們的目的是消除痛苦而達至極樂之境。

這6個體係的共同思想是,人類如果不知道最終的真理就談不上真正的自由。《奧義書》確認了在這6個係統裏的《瑜伽經》,包含直接體驗真理的最有效的方法。通過瑜伽實際的技巧,人們能夠把無用的思緒全部拋諸腦後,從商羯羅於公元8世紀出現,被視為濕婆的化身。

而認清宇宙本質。

帕坦伽利所概述的瑜伽係統就是所謂的八步功法。第一個步驟是(1)內在控製(yama)及(2)外在控製(niyama),需要遵守10種正麵及反麵的戒律——避免傷害其他的生命。不說謊,不偷盜,不邪淫和不收禮物,淨化身體和意念,知足,自製,學習和奉獻上帝。

其次的步驟是(3)體位(asana),脊椎要挺直,身體穩固地以舒適的姿勢打坐;(4)調息能量控製(控製生命能量和生命能量流動)及(5)收斂感覺(pratyahara)。

最後的步驟是瑜伽本體的形式:(6)集中(dharana)(專心),集中注意力在一個念頭上;(7)禪定(打坐)和(8)三摩地(超意識的體驗)。這是瑜伽的八步功法引導人到最終的目標——絕對的惟一存在。

《薄伽梵歌》指出瑜伽的方法是無所不包的。它的方法並不隻適合某些類型及氣質的人,譬如那些少數傾向出家生活的人。瑜伽並不需要形式上的忠誠,瑜伽的科學可以滿足普遍的需要,它具有廣泛的適用價值。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容格博士(C.G.Jung)非常推崇瑜伽,他寫道:

“在西方,當一個宗教的法門介紹自己符合科學時,就可以確定它的公眾性。瑜伽合於這項預期5。除了相當新奇及一知半解的魅力外,瑜伽會有許多擁護者,是有充分原因的。它提供了可控經驗的可能性,滿足了科學上對‘事實’的需要。除此之外,也由於它的深度和廣度,它令人肅然起敬、久遠的傳承年代,它包括於生活中每個階段的教義和方法以及它預示了夢想不到的可能性。

“每種宗教的或哲學上的修習都意味著心理上的訓練,也可以說是精神上的保健方法。瑜伽多種純粹身體上的動作6也意味著生理上的保健,優於一般的體操和控製呼吸的運動,因為它不僅是機械及科學性的,同時也是哲學性的。在訓練身體的各個部分方麵,它將它們與整體的精神結合起來,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在調息能量控製的練習中,生命能量既是氣息,也是宇宙普遍的動力。

“當個體所做的事同時也是宇宙正在發生的事件時,身體所體驗到的作用(神經感應)與精神上的情感(宇宙意識)結合起來,由此所發展出來生動的統一性,是用任何科學方式都無法產生的。瑜伽的修習若是沒有瑜伽基礎的概念不但是難以想像的,同時也是沒有用的。它用非常完整的方式將身體與心靈結合起來。

“在東方,這些理念和實踐數千年來已發展成為延續性的傳統,創立了必要的心靈基礎。我肯定地相信瑜伽是最完美且最適當的身心融合方式。這種融合可以產生讓直覺超越意識的精神特質。”

【注】

1.在字義上,可理解為“這個靈魂就是聖靈。”至高無上的聖靈,是永存的,完全絕對的,非此(neti),非彼(neti),不是這,不是那,不過在吠陀哲學中經常是指薩特—屈特—阿南達(Sat-Chit-Ananda),意即存在—智能—極樂。

2.有時稱為商羯羅阿查亞(ShankarAcharya)。阿查亞(Acharya)意為“宗教上的導師”。

商羯羅所處的時代經常是學者爭議的中心。有些記載指出這位無與倫比的一元論者存在於紀元前510-478年;西方的曆史學家認為他是公元八世紀晚期的人。讀者若對商羯羅對於梵天經(BrahmaSutras)著名的闡述有興趣的話,可以在保羅·杜森(PaulDeussen)博士精心翻譯的英文吠陀哲學係列(SystemoftheVedanta)(芝加哥學園出版社(Chicago:OpenCourtPublisningCompany,1912))中找到。商羯羅作品的短篇摘錄可以在《聖商羯羅阿查亞精選集》(SelectedWorksofSriShankaracharya)中找到(馬德拉斯納特森出版社(Natesan&Co.,Madras)。

3.“思想波動的靜止”(Chittavrittinirodha)—《瑜伽經》第一章第2節。帕坦伽利生存年代不詳,不過一些學者認為他存在於紀元前2世紀。這位先知在所有主題上寫下的專著是如此地具有洞察力,歲月無法在其作品上留下痕跡。不過,讓後世的曆史學家驚愕的是,古代的聖人們並未將他們的時代及人格特質加諸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們知道他們的生存,在偉大無限的生命中隻具有短暫的重要性;而真理是永恒的,不可能被標記,也不能私下擁有。

4.6個正統的教派(saddarsana)是數論派、瑜伽派、吠陀派、彌曼沙派(Mimamsa)、尼夜派(Nyaya)、勝論派(Vaisesika)。讀者若有學術上的興趣,會對蘇倫卓納斯·達斯古波搭教授(SurendranathDasGupta)在《印度哲學史》(HistoryoflndianPhilosphy)(劍橋大學圖書公司,1922年,中對這些古代係統精細廣泛的英文概述樂在其中。

5.容格博士參加了1937年的印度的科學會議並接受了加爾各答大學的榮譽學位。

6.容格博士在這裏所指的是哈達瑜伽(HathaYoga),它是能使身體健康和長壽的一個有關身體姿勢和技巧運用的特殊支派。哈達是有用的,可以產生驚人的身體效果,但這個支派的瑜伽幾乎不為致力於心靈解放的瑜伽行者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