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德意誌的浪漫與憂傷

音樂是進入更高世界知識的惟一的非物質方法,詩是成熟了的自然,哲學是成熟了的理性——

【德】歌德

哲學家小路,位於德國海德堡內卡河北岸的山丘上,可眺望河對岸的城鎮風光。曆史上許多詩人、哲學家曾經在這裏散步和思考,如哲學家黑格爾、詩人歌德(我的心遺失在了海德堡——歌德)。)第一節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

洛萊良

德國詩人海涅有一首詩叫《洛萊良》:“我真弄不懂自己,怎麽會這般悲傷?一個古代的童話,與我有什麽相幹?清新的空氣,漸暗的天,萊茵河在靜靜地流,山頂在晚霞中閃爍……”洛萊良是德國萊茵河畔一個山頭的名字,海涅詩中記敘的是萊茵河中發生的一個悲劇:在洛萊良的山頂上,住著一個全世界最美麗的姑娘,她邊梳頭邊唱著歌,旋律美妙無比。萊茵河上一個駕著小船的年輕船夫,被姑娘動聽的歌聲迷住了,隻顧著仰望金發的姑娘,全然忘了河間的礁石。最後,小船撞上礁石,連同癡情的船夫,一起被吞沒在萊茵河中……

歌德的初戀

在十四五歲的時候,歌德就過早地開始了初戀,他的鄰居有個叫格蘭脫欣的姑娘,他們經常一起玩,漸漸地,歌德對她產生了好感,少年歌德是很喜歡作詩的,並善於模仿所愛的人的筆調製造假情書。有一天,他假造了一份格蘭脫欣寫給他的情書,並拿去找格蘭脫欣,要求她在這份情書上正式簽名。好心的格蘭脫欣以為歌德在開玩笑,就順手簽上了自己的芳名,但多情的歌德卻信以為真,高興地跳了起來,竟要和格蘭脫欣擁抱、接吻。然而,愛情是不能靠開玩笑成功的。不久,格蘭脫欣就正式申明:她是以大姐姐的身份把歌德當作孩童看待的,他們之間,隻有姐弟之愛,絕無婚配之意。就這樣,歌德的初戀告吹了,他傷心掉淚,夜不能眠。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

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

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

為什麽從此中有慘痛飛迸?

……

這首詩是德國偉大詩人歌德在他經曆了至少是第七次的失戀之後寫的。當時,他隻有29歲。這位才華蓋世風度翩翩的詩聖,卻有一段坎坷的戀愛史。

歌德與克麗思青的愛情

1788年,年近40的歌德,在長期過著孤獨生活的苦悶中,又一次燃起了愛情之火。有一次,他在公園裏遇到了一個名叫克麗思青的女郎。她是一位窮苦小職員的女兒,以做紙花糊口,沒受過什麽教育。歌德和她認識不久,就把她帶到了自己的家裏,在上層社會的一片非難聲中,已在文壇享有盛名的歌德對她倍加充滿愛意。他寫道:

一次從樹林裏獨自走過,

心裏原不想尋找什麽,

偶然看見一朵奇特的小花藏在深蔭處,

如眼般嫵媚,又像顆星在閃爍!

我小心地連根拔掘起,

帶回家,放在自己的園裏,

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裏栽好了它。

在那裏活了,也還開花。

失戀、孤獨、憂傷,使歌德深感建立一個家庭的必要。克麗思青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女子,處理家務非常周到,把歌德的生活安排得有條有理,使他感到十分滿意。但是,歌德和克麗思青一起生活了17個年頭才正式結婚。不幸的是,婚後僅10年,克麗思青就去世了。誰也不曾想到,這位世上普普通通的女子,與最偉大的詩人結合,做了多年的夫妻,正是她,給歌德帶來了終生難忘的幸福。對於愛妻之死,67歲的歌德哀傷不止,他寫道:

哦,太陽,你想穿過這層層黑雲,

終未能!

我生命的剩餘,

是哭她的喪亡。

黑格爾的哲學是創紀錄的,黑格爾的婚禮同樣是創紀錄的

黑格爾(1770-1831)在紐倫堡中學當教員的時候,雖然已經嶄露才華卻因為缺錢難以舉行像樣的婚禮。未婚妻瑪麗卻告訴黑格爾,結婚的時候隻需要買兩個大口袋就可以了。黑格爾百思不解瑪麗之用意,但還是按瑪麗的囑咐去做了。快要舉行婚禮了,瑪麗穿上了一身便裝來找他說:“你也脫下西裝換上便裝吧,把你買的口袋帶上,我們一起去野外采花去。”他倆采回鮮花後,用各種顏色鮮豔的野花把新房美化起來,花朵的芬芳溢滿房間。他們就在這充滿花香的房間裏舉行了婚禮。前來祝賀的朋友都驚訝地說:“黑格爾的哲學是創紀錄的,黑格爾的婚禮同樣是創紀錄的。”

共度了16年“詩與花的生活”

1836年春天,舒曼與相識9年的老師維克的女兒、傑出的鋼琴家克拉拉相愛了。舒曼第一次跟克拉拉的父親上課時,克拉拉才11歲,是個神童。她16歲時,舒曼感到自己已愛上了她。但維克反對這樁婚事,他的態度近乎心理變態,克拉拉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傑作,他拒絕克拉拉和別人結婚。有幾年時間,克拉拉就在她所尊敬的父親和她所愛慕的人之間受著痛苦的折磨。舒曼這時雖已取得耶魯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但維克仍然認為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兒。舒曼無奈之中隻好求助於法律,他的法律知識居然還當真派上了用場。經法院判決,兩個人才爭取到結婚的權利。1840年9月12日,舒曼與克拉拉在萊比錫附近的鄉村教堂中舉行了婚禮。克拉拉頭戴花冠,舒曼把他作的由26首歌曲組成的歌曲集《桃金娘》送給克拉拉作為結婚禮物。新婚後的舒曼處於極大的興奮之中,竟然在這一年裏總共創作了138首歌曲!舒曼曾經說他與克拉拉共度了16年“詩與花的生活”。

馬克思與燕妮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摩塞爾河畔特利爾的一個普通市民家庭,出生貴族的燕妮·馮·威斯特倫的家離馬克思的家隻有幾分鍾的路程。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律的一年級學生馬克思,回特利爾向自己熱戀的姑娘求婚,燕妮和18歲的馬克思約定了終身。按照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貴族出生、年華似錦的燕妮,被公認為是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和“舞會皇後”,許多英俊貴族青年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一門榮華富貴的婚姻。但是她卻瞞著父母把自己許配給一個市民階級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預計和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馬克思認為暫時還不能在身為樞密顧問官的燕妮的父親麵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隻能向自己的父親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親會在燕妮的雙親麵前為一次成功的求親作好各種準備。

1836年10月,馬克思從離家不遠的波恩大學轉赴離家很遠的柏林大學讀書,這意味著他們之間要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在柏林,由於心靈激蕩的感情和“傾心思慕”的愛情以及帶來的懸念和焦慮,曾一度影響了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學習。他曾向父親坦率吐露說,由於遠離摩塞爾河穀,遠離他的“無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靜之中”。困擾他的絕不是什麽猜忌心,因為他對燕妮的愛情從未有過絲毫懷疑,隻是由於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長的歲月裏長期分離,使他感到心情沉重。

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提前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年輕的哲學博士剛剛回到特利爾,就趕去他最心愛人的家,把博士論文親手送到燕妮父親的手裏。燕妮和馬克思在分離多年之後,本打算立即結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論文並不能作為維持生計的基礎,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給婚的念頭,繼續互相等待。從1842年4月開始,馬克思開始為《萊茵報》撰稿。1842年10月,《萊茵報》的股東們委任馬克思為編輯。1843年3月,馬克思被迫退出《萊茵報》編輯部。接著又與阿爾諾德·盧格磋商了關於共同從事著作出版的計劃。此後他才到克羅茨納赫(燕妮在她父親於1842年3月去世後就和母親遷居這個地方)與燕妮舉行了婚禮。

婚後,馬克思和燕妮拉開了充滿困苦和自我犧牲的生活序幕。盡管生活窘迫,燕妮還是深深地愛著馬克思,除了盡母親和主婦的責任,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還擔負起了許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書,馬克思的幾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難辨認的——在送到印刷廠或出版社以前,總得由她謄寫清楚。跟出版社和編輯交涉,一些繁瑣的手續,很難處理的事務,不少由她代辦。

晚年馬克思與燕妮的黃昏之戀更加強烈。1880年,燕妮可能患了肝癌,她以驚人的克製能力,忍受著極大的疼痛。在這膽戰心驚的歲月,馬克思照料妻子,不離左右為了要讓她快活些。由於焦急和失眠,體力消耗過度,馬克思也病了。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險,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1881年12月2日,燕妮長眠不醒了。這是馬克思從未經受過的最大打擊。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說:“摩爾(馬克思的別名)也死了。”在以後的幾個月裏,他接受醫生的勸告,到氣候溫和的地方去休養。可是不論到哪兒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他寫信給朋友說:“順便提一句,你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對傷感的了。但是如果不承認我時刻在懷念我的妻子——她同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切是分不開的——那就是我在騙人。”

1883年3月14日中午,馬克思安詳地、毫無痛苦地與世長辭了。1883年3月17日,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燕妮的墳墓旁邊。

他抱著妻子就像十來歲的小孩那樣坐在地板上放聲大哭

1894年秋天,寒風卷著落葉,俾斯麥的妻子剛剛過完70歲生日。有一天早上,當俾斯麥走進她的房間時,發現頭天晚上還在飯廳和自己用餐的妻子已經與世長辭了。麵對與他一起風風雨雨生活了47年的愛妻突然去世,他抱著妻子就像十來歲的小孩那樣坐在地板上放聲大哭。

橡樹月老

在德國的杜道森林布裏德格羅姆有一棵遠近聞名的老橡樹,人們稱它“橡樹月老”。關於這棵老橡樹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600多年前,一位王子在與敵人遭遇中遇險,被一位美麗的姑娘救起,王子與姑娘一見傾心,結成良緣。為報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到此觀賞,並希望巧識意中人。還真有一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情波,並在樹下舉行了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充當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為“D-2420杜道森林布裏德格羅姆的橡樹”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樹洞中。這些信是公開的,人人都可以拆閱,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過閱讀來信,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聯係,約期相會。據說通過橡樹月老已使5000多對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致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尋找配偶也把情書投寄給這位橡樹月老,這種情書每年有800封之多。)第二節 我熱愛自由,我渴望自由

當我需要女人時,我養不起她們;當我養得起時,我不需要了

康德74歲時寫道:“未婚(或者很早喪偶)的老人比已婚者更易長葆青春,而這也很可能是長壽的原因。”據說他還有科尼斯堡男性居民壽命統計表為證。此外,他還有所謂“男人40,三大樂事——升官、發財、死老婆”的說法。康德終身未娶,他曾經說:“當我需要女人時,我養不起她們;當我養得起時,我不需要了。”

娶了個“孩子,真正的孩子”

海涅的妻子瑪蒂德經常動不動就歇斯底裏大發作,在地上打滾,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哭鸚鵡去世跟哭媽媽去世一樣情真意切。非常喜歡孩子的海涅自嘲說:“既然我知道生孩子不是我的特長”,那麽就幹脆娶了個“孩子,真正的孩子”。

不論她的丈夫是鞋匠或是藝術家,對她全無差別

1760年,海頓(1732-1809)娶了長他3歲的安娜為妻,安娜非常自私而且對於丈夫的音樂事業毫不關心。婚後不久海頓就發覺這門婚事是個錯誤,他曾氣憤地說:“不論她的丈夫是鞋匠或是藝術家,對她全無差別。”安娜常邀一些婦人來家裏閑聊,吵吵嚷嚷,使海頓在創作時也得不到安靜,甚至時常將海頓的譜稿拿去做卷發紙。海登和安娜不斷爭吵,幾年後他們終於協議分居。盡管如此,海頓終其一生還是按時付給安娜贍養費,直到1800年她去世,這樁維持了40年的悲慘婚姻才得以結束。

我熱愛自由,我渴望自由

巴伐利亞王國的路德維希二世國王18歲登基。他年少英俊,許多貴夫人爭相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年輕的國王,他每年都要收到無數的求愛信,他都無一例外地隨手丟進紙簍裏。在王室等多方壓力下,1867年初,傳來了國王即將與奧地利女王伊麗莎白的妹妹索非亞公主結婚的消息。婚禮的準備工作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訂婚照已經照好,紀念文章已經擬就,訂婚紀念幣已經鑄好。人們都以為,國王結婚已經指日可待。當婚禮幾經推遲後,路德維希二世最後宣布,解除婚約。他在日記中寫道:“給索非亞寫信了。讓灰蒙蒙的景象隨風而去吧,我熱愛自由,我渴望自由。”路德維希二世最後終身未娶。

給永恒愛人的信

在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天,人們在他的一個秘密抽屜內找到三封沒有署名,沒有收信人姓名,沒有日期的情信,現被稱為“給永恒愛人的信”。由於信裏沒有收信人的姓名,後世很多研究貝多芬的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甚至演變成論戰。有人說是桂察第小姐,又有人說是和他訂過婚的泰莉薩·馮·布倫斯威克小姐。貝多芬的戀愛結果並沒有成功,最終還是獨身而終。大家所熟悉的鋼琴曲“給艾麗斯”,本來是“給泰莉薩”,由於在出版時校對錯誤而一直錯下來。然而不管這位女性是什麽人,人們都可以窺視到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心中有股不滅的愛火,而且升華至藝術創作之中,所以才譜出無數扣人心弦的作品。

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於克拉拉

1859年,勃拉姆斯寫下了他的A大調第二號小夜曲。勃拉姆斯一生中隻寫了兩首小夜曲,他當然會珍惜這第二號小夜曲。這一年的9月13日,他將這首小夜曲的第二、第三樂章寄給了舒曼的夫人克拉拉。這一天是克拉拉40歲生日。那年是舒曼逝世後的第三年,勃拉姆斯26歲。

舒曼是勃拉姆斯的老師,然而,勃拉姆斯在他20歲那年第一次進舒曼家時,第一眼看到克拉拉的時候就一見鍾情愛上了她。半年以後,舒曼就瘋了。克拉拉是那個時期優秀的鋼琴家,一個有著高雅氣質和迷人豐韻的女人。舒曼瘋後,她四處奔波著,又要演出,又要照顧舒曼。

勃拉姆斯照顧著克拉拉的生活,照顧著她和舒曼的七個孩子,同時,他開始寫C小調鋼琴四重奏,一寫就是整整20年,他把20年的思念和狂熱的愛都融進了樂曲的每一個音符。1856年,舒曼去世,克拉拉沒有再嫁。舒曼的去世,應該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拉開大幕,但羞怯的勃拉姆斯一直到克拉拉去世為止也未向克拉拉開口吐露這份感情。敏感的克拉拉是心知肚明的,隻是她也不挑破這層窗戶紙罷了。後來,有謠言說克拉拉的最後一個孩子其實是勃拉姆斯的,於是勃拉姆斯離開了克拉拉,到迭特莫爾德城擔任合唱指揮。

勃拉姆斯給克拉拉寫過無數情書,但這些信一封也沒有交到郵差手裏。出於世俗偏見的壓力和對舒曼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勃拉姆斯很清楚地知道,他對克拉拉的愛從一開始就是無望的,勃拉姆斯對她一直懷著不求回報的愛。1868年勃拉姆斯在阿爾卑斯度假時寄回一張明信片,他在旋律下麵寫著:“願你的幸福如山高水深,獻上千萬個祝福”,並加注:今日牧羊人號角為你吹起。也許整部交響樂也是勃拉姆斯設計的一種表示,表示自己仍忠實地懷有對克拉拉與舒曼(此時已逝世20年)曾提攜自己的感恩之情。

有了這樣的背景,勃拉姆斯這首小夜曲寄到了克拉拉的手中,即使什麽話不用說,其意義也是十分明了的了。克拉拉收到這份生日禮物後,給勃拉姆斯寫了一封回信,在信中隻說那小夜曲美得“就像我正在看著一朵美麗的花朵中的根根花蕊”。說得是那樣就事論事,那樣平淡而冷靜,而將自己內心的感情掩藏在那根根花蕊的下麵,水波不興。好像她是一位評論家,而不是勃拉姆斯心目中景仰的愛人。

勃拉姆斯雖始終沒有向克拉拉開口,但卻竭盡所能幫助克拉拉,對其一直存有一種柏拉圖式的感情。1896年克拉拉死於心髒病,因為太突然,勃拉姆斯沒能夠及時到她身邊見上最後一麵,他在風雨交加中日夜兼程40小時從維也納趕到法蘭克福,參加了葬禮。在她的墓地為她拉了一首小提琴曲,淚流滿麵。這份愛如此無望,他卻堅持了一生。往昔的時光在眼前閃回,讓他不禁歎息:“記憶就像神話傳說中那神奇的篩子,篩去了泥沙,留下了金子。”

在克拉拉去世後不久,孤身一人的勃拉姆斯也很快在痛苦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十個月後,他與世長辭。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間長達43年的生死戀,被傳為一段佳話。勃拉姆斯曾經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於克拉拉。”

康德的驚訝

一位熟人正同一位婦女告別,康德問他:“這是你的未婚妻?”

“是的。”這位熟人回答,“你對於我的選擇感到驚訝嗎?”

康德笑著說:“不,我驚訝的是她的選擇。”

結婚對哲學家來說是不適宜的

叔本華很希望結識當時的大詩人拜倫。於是,賞識他的歌德替他給拜倫寫了一封推薦信。一天叔本華與女伴在海灘散步時,碰見拜倫騎馬經過,這本是他結識拜倫的好機會,可他卻因女伴見到拜倫後的激動、不知所措的失態而心起嫉妒,沒有將信給拜倫,錯過了與拜倫相識的機會。後來回憶此事時他惱火地稱女人又一次誤了他的事。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叔本華結識了一位出身高貴的女子,甚至和她定了婚,但叔本華聽說她得過肺病,便解除了婚約。

還有一次,叔本華瘋狂追求過一個當時的名伶:宮廷劇院中最有名的女演員卡諾芩葉格曼。她長得嬌小白嫩,曾經是魏瑪公爵的情婦,叔本華認識她時,公爵已經去逝。叔本華瘋狂地追求她,但因為他不可恭維的長相和乖戾的性格,使對方望而生畏。盡管他有名又有錢,因為父親給他留下不少的家產,但他熱烈而瘋狂的追求,卻遭到對方的不理不睬,所以,他的愛隻是一廂情願。“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使他更加憎恨所有的女人,他甚至說:“對女性的尊敬未免顯得太不值得太可笑,隻有理性被肉欲所蒙蔽的男人,才會以‘美麗的天使’這個名銜贈給那些矮小、窄肩膀、大屁股的女人。”

他曾經寫到,“**是意誌的焦點”,想了想後,他又補充說,愛不過是“物種繁殖必要性的表達”,一旦遺傳功能完成,愛也煙消雲散了。

後來叔本華談到婚姻時,認為他之所以想結婚,一是因為傾慕,二是出於責任。但不久後他改變了這一觀點,認為結婚對哲學家來說是不適宜的。

海德格爾和阿倫特

1924年的深秋,正在德國馬堡大學擔任副教授的海德格爾(1889-1976)的班上,出現了一位短頭發、大眼睛的猶太少女阿倫特(1906-1975)。他35歲,她18歲。他後來告訴她:從在教室裏見到她的最初一刻,他就愛上了她。

她也無法拒絕他。他是大學世界裏神秘的明星,一位思想的“秘密王國”的國王,正要領導一場思想的革命。1925年2月初,海德格爾把阿倫特請到自己的辦公室。這是一個陰沉的雨天,她進來了,脫下雨衣,取下深深遮住麵孔的帽子,流露出的是與往常不同的羞怯和靦腆,連嗓音也不那麽明亮清脆。海德格爾就哲學、宗教、家庭、社會、興趣、愛好等問題,和她進行了提問式的交談。她似乎是靠著呼吸才飄出幾乎聽不到的“是”與“不是”。老師發現了她靈魂和精神的極高素質,她也體驗到老師那不可抗拒的巫師般的魔力。

幾天後,他以“親愛的阿倫特小姐”開頭,寫下了一篇充滿激情的散文體書信。4天以後,在收到了以“親愛的漢娜”開頭的第二封信後,她做出了心靈的回應。很快,位於大學附近一座閣樓上的阿倫特寢室裏,這對師生開始讓愛的欲火熊熊燃燒起來。

海德格爾始終掌握著他們關係的主動權,以不斷變化的方法和手段控製著阿倫特,他送詩寫信、山盟海誓、出謀劃策、關心保護,與此同時混合著愛意細膩的感情與精神導師的優越。他為他們的交往製定了詳細的規則:頻繁的書信是用密碼寫成的;幽會的時間按分來計算;暗號更是挖空心思想出來的——開幾下燈為無人,開幾下燈為有人;敞開的窗表示有機會,打開的門表示有危險。有一年之久,阿倫特心甘情願地、隨叫隨到地做他的紅顏知己,完全聽從他的安排,沒有抱怨,沒有要求。他是她的一切:情人、朋友、兄弟、父親。她隻有使出渾身的解數聽從他、配合他、幫助他,為的是“使我對你的愛不至給你帶來比現在更多的困難”。

三年後的1928年6月,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出版,弗萊堡大學聘請他為正教授,他不願因“作風問題”而貽誤似錦的前程。海德格爾曾把《存在與時間》的寫作歸功於阿倫特的激情,而這本書帶來的成功也終結了他與阿倫特的戀情。他以一封信打發了她。失戀後的阿倫特異常痛苦,“不再愛你,我沒有再活下去的權利”,“假如上帝恩準,讓我們來世再相愛吧”。在朋友的幫助下,她也開始寫作。

納粹統治德國後,阿倫特在流亡中痛定思痛,反省德國事件,批判極權體製,成為民主政治的發言人。海德格爾卻因其存在哲學的觀點和自私的秉性與納粹合作,參與了文明人類的最大罪惡。

1950年1月,名揚歐洲的阿倫特首次回到令她傷心的德國弗萊堡,他們在旅館中相見了。雖然此時的海德格爾猶如喪家之犬,但阿倫特仍然激動不已:“當服務員說出你的名字時,當時好像時間突然停止不動了。”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阿倫特每年都來看望他,這使海德格爾越來越真切地感激她的理解和關懷。1970年以後,風燭殘年的海德格爾終於在他的書信中流露出一絲人間應有的溫情和體貼。1975年12月,阿倫特逝世;5個月後,海德格爾逝世。

隻有那台老式打字機相伴左右

20世紀40年代,當季羨林還是一個在德國求學的年輕人的時候,為了完成博士論文需要打字機,可是他不會使用也沒有打字機,隻好拜托鄰居漂亮的大女兒幫忙,一來二去兩人互生愛意,但他在中國已經有了妻子,這段戀情隻能終了。少女如今已經白發蒼蒼,終身未嫁,隻有那台老式打字機相伴左右。

難道你不知道我已經結過四次婚嗎?

曾經有記者問施羅德:“您為什麽選擇帶有四環標誌的奧迪車呢?”他風趣地反問:“難道你不知道我已經結過四次婚嗎?”

1968年,24歲的施羅德與青梅竹馬的愛娃·舒馬赫初結連理,但是婚後施羅德感覺生活與想像中的差距很大,極不適應。他們的婚姻僅僅維持了3年。1972年,施羅德28歲,與24歲的女教師安妮·塔申馬赫結婚,他們的婚姻持續到1981年。1984年,施羅德選擇了第三任妻子希爾特露德。但是婚後,施羅德無法忍受希爾特露德的倔強、偏激和挑剔的性格,夫妻關係開始出現裂痕。

1996年1月4日的晚上,施羅德在法蘭克福皇宮飯店邂逅《焦點》雜誌的金發女記者多麗絲·科普夫。兩人曾在波恩有過接觸,不期而遇寒暄一番,沒想到卻在飯店的酒吧裏一直談到深夜,頗感相見恨晚。經過一番痛苦掙紮,施羅德還是與希爾特露德離婚。離婚22天後,就迫不及待地娶小自己20歲的多麗絲進門。多麗絲個性堅強、聰明果敢。結婚之後,她遵循傳統,放棄了自己熱愛的記者職業,成為一名全職主婦,在家相夫教子。

多麗絲認為施羅德比她大20歲也有好處,丈夫退休時,她還可以幹她自己喜歡的工作,將來她想成為一個地方報的總編。一次施羅德在啤酒館裏自嘲道:“我每過12年就得換一個妻子。但在這幾年裏我是忠誠的。”多麗絲敏捷而俏皮地答道:“下一次你需要一個幫你推輪椅的人。”

德國男孩和中國女孩的“愛情”

一位中國學者記錄了這麽一個故事:

一個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女孩子在德國一所小學就讀,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到一個學期,居然有一個德國男孩子宣稱愛上了她。

這在德國學校裏是常見的事,西方小女孩會因此而得意,但是這個中國女孩卻是十分憤怒,她總是十分厭惡地逃避他。而德國男孩則坦然地尋找一切機會來對她表示親密。

一天,中國女孩子生病了,請了假沒有去上學。德國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來,說是沒有這個中國女孩子,他就不能繼續上課,他要回家。老師既沒有批評他,也沒有阻擋他。

到了家裏,他哭著對母親說,他要和一個中國女孩子結婚。

發生了這樣可笑的事,在中國,家長就是不引以為羞,也會引起深深的憂慮。可那男孩的母親說:那很好啊。但是結婚要有禮服、婚紗、戒指,還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園,這要花很多很多的錢。可是你現在什麽也沒有,連玩具都是媽媽給你買的。你要和這位可愛的中國女孩子結婚,從現在起,就得努力學習,將來拿上博士文憑,才有希望得到這一切。”

男孩子擦幹了眼淚,馬上十分認真地讀起書來。)第三節 世上已無歌德,誰還能辨認席勒?

世上已無歌德,誰還能辨認席勒?

席勒病逝後,因為家境十分貧困,遺體被家屬安置在一家教堂的地下室。歌德當時也重病在榻,無力了解詳情。直到20年後,教堂地下室被清理時,眾人才發現席勒的遺骨已混雜在幾十具失去了任何標記的骷髏之中。年近70歲的歌德竟憑著20年前那些秉燭夜談的深刻記憶,辨認出了席勒的骨骸,為了能和知己朝夕陪伴,他把席勒的顱骨捧回家中安放。1829年,已經80歲高齡的歌德親自挑選墓地設計墓穴,為席勒主持斂屍重葬儀式。3年後,歌德去世,按照他的遺願,被安葬在席勒旁邊,從此,一雙好友生死相依的真摯友情化為千古流傳的永恒。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後,席勒的棺柩中卻又多出了一顆顱骨,可能是當初轉移席勒的棺柩時工作人員手忙腳亂造成的差錯。但是世上已無歌德,誰還能辨認席勒?席勒真正的顱骨成了曆史上一個不解之謎。

終有一天,你將會僅僅因為我而被人們所記住!

叔本華以前所未有的精神深度解釋了世界和人生,但在很長時間內,這樣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卻長年默默無聞。叔本華的母親是一個小說家,此人善於交際,在當時的魏瑪頗有名氣。她知道兒子的才華,但是她拒絕對他給以支持,她害怕兒子在名聲上超越自己。

叔本華在父親死後搬到魏瑪,想和母親住在一起,但母親明確表示不願跟他在一起,她說:“我一再告訴你,很難跟你一塊兒生活,我越了解你,越感覺到增加了困苦,你的怨言,你的不高興的臉色,都給我帶來不愉快的晚上和不舒服的夢境。”所以,他隻好另租一間房子住下。他的著作《論因果律的四種根源》出版後,他親自送給母親一本,本想得到母親的幾句讚語,但母親不僅不感興趣,反而譏笑說,他的書根本不能暢銷,也不會有人看。叔本華也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譏:“等你的書連堆破爛的房子都不願意收藏一本的時候,還有人會讀我的書。”爭吵越來越激烈,最後母親把他推到樓梯下麵,他就在樓梯下對母親宣布:“終有一天,你將會僅僅因為我而被人們所記住!”叔本華的書在當時隻賣出去了100本,其餘都被出版商當作廢紙處理掉。但叔本華的這句話後來卻真的應驗了。

海頓的遺囑

在維也納國家圖書館收藏著一份海頓的遺囑,這份遺囑的總金額達到了28823弗羅林,在19世紀初這可是一筆大數字。1809年4月,就在海頓去世前6個星期,在公證人和遺囑執行人的監督下,他向人們宣讀了這份長長的遺囑,並在宣讀完畢之後問詢每一個人是否滿意。結果,據後人的回憶,當時“善良的人們看到自己的未來有了保障,都被主人的慈悲心腸感動,他們眼中噙著淚水”。

遺囑中,除了給兩個弟弟每人4000弗羅林,姐姐2000弗羅林之外,他的大部分錢都用來表示感謝和報恩。例如他給自己的男仆兼抄譜員約翰·埃爾斯勒2500弗羅林,並額外支付他一年工資和一套像樣的衣服;再比如遺囑第58項,給安娜·布赫霍爾茨太太100弗羅林,海頓在這一項下麵特意加了一條說明:“因我年輕時曾蒙她祖父雪中送炭,借與我150弗羅林,這筆債我在50年前已經還清。”

你最大的優點就是,你也姓我的姓

海涅在漢堡的伯父所羅門·海涅富擁半個漢堡,他像所有富人一樣看不起文學。他的評價是:“如果哈裏學會做生意,那他就不用再去寫詩了。”所羅門與海涅的關係奇特有趣:盡管兩個女兒都在感情上傷害了海涅,他卻一輩子都在給海涅買單。這是他們一生的角色定位:海涅是天才,伯父是錢袋。海涅的求學路,都是所羅門的金錢鋪就。對此,海涅充滿感激又不無幽默地寫信說:“伯伯,你知道嗎,你最大的優點就是,你也姓我的姓。”

海涅有猶太血統,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勃拉姆斯和父親

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年輕時就受到李斯特和舒曼的關注和幫助。他一生撲在音樂上,勤奮地工作。但他出身貧窮,父母把脫貧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為了幫助家庭,他把掙來的錢都拿了出來,但總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加之他父親不善理財,花錢輕率,因此經常入不敷出。

有一次,勃拉姆斯離家外出,他對父親說:“要是你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我覺得最好的慰藉是音樂。那時,請你翻翻我那本舊的《索爾鋼琴練習曲》,也許你會消除煩惱的。”

父親並不懂他話裏的涵義,也沒當回事。不過沒幾天,他手頭就又拮據了。這時,他想起了兒子的話,便找來了那本曲簿,看能找到什麽慰藉。誰知,翻開一看,裏麵竟夾著幾張可救燃眉之急的鈔票。

父親俾斯麥

普法戰爭期間,俾斯麥的兩個兒子——20歲的赫伯特和18歲的比爾都是普魯士軍官,參加了普法戰爭。一天在馬爾斯拉圖爾附近的一次戰鬥中,有同僚看到赫伯特在戰鬥中落馬。晚些時候,首相府又收到比爾身受重傷的消息。雖然俾斯麥所在地和馬爾斯拉圖爾有約30公裏,俾斯麥在獲得消息後,還是前往戰地醫院尋找他的兒子。天亮後,他在一個農家找到了赫伯特,他還活著,隻是大腿上中了一槍。過後不久,他又找到了比爾,他隻是經曆了一場惡仗,但沒有受傷。這時,奔波了一夜的俾斯麥才放心回到駐地。

為了“常回家看看”

阿登納出生在科隆,離波恩不遠。戰爭結束後,在決定聯邦德國臨時首都的投票中,阿登納投出了關鍵性的一票:使得波恩成為首都。據說是為了“常回家看看”——不是看父母,而是看老婆和孩子。

媽媽,我找了你好久

9歲的德國孤兒德比為了尋找母親,他每幫助一個人,就請求他去幫助另外10個人。他想以這種愛心傳遞的方式,總有一天自己的母親也會成為被幫助的對象。他對母親的這份深沉的愛感動了整個德國,人們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動,德比成了德國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卻遇刺身亡。在他彌留之際,無數的德國母親假扮德比的母親來陪伴他,小德比在幸福中離開了這個世界。)第四節 浪漫與變態

浪漫與變態

有一次,記者問一個德國人:“你認為浪漫是什麽?”他思考了一會回答說,“當一個男人體貼地用羽毛輕撫一個女人時,就是一種浪漫的表現。”“那怎麽樣才算是變態呢?”他回答:“當這隻羽毛還附在一隻雞的身上時。”

弗裏德裏希二世的實驗

弗裏德裏希二世曾經命令乳母和保育員給新生兒喂奶,給他們洗澡、洗衣服,但絕不允許對孩子們說話。因為他想試驗一下,看看這些孩子是講希伯萊語、希臘語、拉丁語還是他們親生父母的語言。他的努力徒勞無功,這些孩子最終都死掉了。“因為沒有他們乳母和保育員的手輕輕拍打,沒有笑吟吟的臉和關愛的語言,他們不可能活下去。”他還曾經命令給兩個終身監禁的犯人吃好飯,但一個讓活動,另一個不讓活動。一段時間後,對這兩個人進行解剖,為的是觀察他們的消化係統有什麽區別。

我還沒有這麽大的榮幸,接受這麽多的榮譽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把一直為他治病的名醫齊默爾曼叫到床前,調侃道:“先生,我想你把許多人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吧。”“不,並不像陛下送的那麽多。”醫生回答說,“我還沒有這麽大的榮幸,接受這麽多的榮譽。”

普魯士軍隊的“夾鞭刑”

在普魯士軍隊中,有一種令士兵膽戰心驚的“夾鞭刑”,用來懲罰逃兵和頂撞長官的行為。行刑時,200人的行刑隊分列兩排,每個人手裏有一根用鹽水泡過的長長的榛樹枝或樺樹枝。受刑者上身,從列隊中走過。他們戴著手銬和腳鐐,既無法快走,也不能抵抗。在他前麵有兩個班長用短戈頂著他的胸膛,防止他走得太快;背後有兩個班長防止他逃跑。受刑者嘴裏銜著一個鉛塊,以免因為疼痛咬舌自盡。另外有幾個軍官在隊列外與受刑者並行,以監督行刑者。哪個士兵打得不夠重,也要受到夾鞭刑。鞭子把受刑者的肩膀和脊背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此時,戰鼓疾擂,掩蓋住受刑者的哀號。如果受刑者再也邁不開步子了,就把他捆在木樁上,由行刑士兵輪流抽打,直到完成規定的受刑數字,被打的人常常早就一命嗚呼了。

貝多芬的最後遺言

貝多芬酷嗜散步與飲酒。他在維也納森林和海裏根修坦田園散步時捕捉了許多作曲靈感。不幸於拜訪弟弟約翰時染上了肺炎及黃疽四個月之後,這位曠世音樂巨匠便去世了。臨終前他所定的葡萄酒才送來,“真可惜,來遲了!”這句話便成為他的最後遺言。

當我知道你很好時,我心裏這塊石頭也就落地了

一天,海涅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封很重的欠郵資的信。他拆開一看,原來是一大捆包裝紙,裏麵附著一張小紙條:“我很好,你放心吧!你的梅厄。”幾天後,梅厄也收到海涅寄去的一包很重的欠資包裹,他領取這包裹時不得不付出一大筆現金,原來裏麵裝的是一塊石頭,也附有一張紙條:“親愛的梅厄,當我知道你很好時,我心裏這塊石頭也就落地了。”

俾斯麥的要求

有一天,年輕的俾斯麥到外地去玩,住在一家旅社。俾斯麥的房間沒有電鈴,於是他把旅館的主人叫來,要求裝一個電鈴。旅館的主人不想花這筆額外的開支,便說:“我們旅館沒有一個房間有電鈴,你若要裝,得自己付錢。”等旅館主人走了以後,俾斯麥掏出手槍來,“砰!砰!”地連放幾槍。大驚失色的旅館主人跑回來說:“你怎麽可以無緣無故地亂放槍?”俾斯麥若無其事道:“我在叫查房呀!”那晚,他的房間馬上裝了電鈴。

負擔她的生活長達20餘年

叔本華在柏林的時候,有一天回到住處,發現同住一個公寓的女房客瑪露杜克(47歲的裁縫師)和她的兩位女友,竟然在他房間前的公共客廳裏大聲說笑,他回來以後也沒有停止。叔本華平時就最恨噪音,認為噪音是影響人智力的殺手,隻有那些智力低下且沒有教養的人,才會製造噪音影響他人,為此他還專門寫過《論噪音》的論文。這次,他先是禮貌地勸說,於是兩個女客被他趕走了,惟獨女裁縫師還在喋喋不休地嘮叨。他耐著性子再勸,她還是不聽。他忍無可忍,最後就出手把她推出去,還把她的東西接二連三地摔出門外。雙方惡言相罵,叔本華平時就恨她,這次他的怒氣像火山爆發一樣,結果又用力推了她一把,她從台階上滾了下去,慘叫一聲,說自己的右手已斷了,終身無法工作,不能再掙錢養活自己,於是便鬧到法庭。最終叔本華敗訴,這個官司前後糾纏了五年多的時間,法院判定叔本華供養這個無親無故的老寡婦一輩子。偏偏遇到的這位老太太身體強健,連霍亂都沒製服她,整整讓叔本華負擔了她的生活長達20餘年。

好吧,今天讓我們再打一仗

一個逃兵被押到腓特烈大帝麵前。腓特烈平靜地問他:“你為什麽要離開我?”這個逃兵回答說:“陛下,說老實話,我們的情況太糟糕了。我不認為我們可以打贏。”而腓特烈則輕鬆地開玩笑說:“好吧,今天讓我們再打一仗,如果我失敗了,明天我們大家一起逃走好了。”隨後就把這個逃兵送回原來的部隊,並且不加任何處罰。)第五節 德國人的幽默

笑話的本質

一個美國人去德國講課,上課時按照美國習慣講了個笑話作開場白,結果學生沒一個人發笑,他們都打開筆記本,將這個笑話當作課堂筆記寫了下來。所以有人說,如果有一個德國人說要講一個笑話的話,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巴黎一個晚上流傳的笑話比整個德國一個月流傳的還多

法國作家司湯達(1783-1842)在《拉辛與莎士比亞》一書中寫道:“我們相信,在巴黎一個晚上流傳的笑話比整個德國一個月流傳的還多。”

可憐的漢斯

據說德法一戰時候,兩軍對壘,法軍有人喊道“漢斯”,德軍中果然有一“漢斯”迅捷從匍匐狀態中站起,以特有的軍人氣概應叫“到”,於是“叭嗒”一聲中彈斃命;再喊一聲,又有人應“到”,又“叭嗒”一聲……

酒鬼的笑話

酗酒是德國社會一個普遍現象,有一個笑話說:一個酒鬼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在街上蹣跚而行。走到一個路燈杆下停了下來,掏了半天拿出鑰匙就往路燈杆上插,弄了半天也未找到鑰匙眼。這時,另一個酒鬼走了過來,問他:“您在找誰?家裏可是一個人也沒有。”先來的酒鬼指著路燈杆說:“胡說!上麵還亮著燈呢,怎麽會沒有人呢?”

二人其實是父子

在德國一個酒吧裏,兩個醉鬼在一起聊天,一問一答,甚是歡暢。說到各自住哪裏,兩個人最後說出的答案竟然完全相同,兩人住同一個街道,同一棟房子,房間號都一樣。兩個人都感到很興奮,互致祝賀,要交為好朋友。旁邊的人都詫異不已,站在一旁熟悉二位的酒保一語道破玄機:二人其實是父子,喝多了連這都忘了!

逼它把喝下的酒吐出來

德國各地的人們在性格上有較大差異。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普魯士人,一個巴伐利亞人和一個斯韋比人坐在一起喝啤酒。每人的杯子裏都掉了一隻蒼蠅。普魯士人把蒼蠅和酒一起倒掉,重新要了一杯。巴伐利亞人用手指把蒼蠅揀了出來,照喝不誤。而斯韋比人把蒼蠅弄出來後,逼它把喝下的酒吐出來。

知道

一個慕尼黑人去柏林,想順便探望一位老同學,卻忘了他的住址,於是給另外一個哥們發了封電報:“你知道托馬斯的住址嗎?”當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電:“知道。”

尊敬的元首,我是個護士,我沒瘋!

二戰時德國流行著為老百姓減壓的笑話。據說希特勒參觀一個瘋人院,幾乎所有病人都向他行納粹禮,隻有一人例外。“你為什麽不敬禮?”希特勒咆哮著。“尊敬的元首,我是個護士,我沒瘋!”

法國人和德國人對對方的建議

在1996年的一次德國電視報道中,法國和德國商界人士進行了文化交流。在交流中,法國人建議德國人在商業活動中要更多地微笑,要放鬆,還要……總之不要太“德國人”。而德國人反過來給法國人建議:不要笑得太多,要更嚴肅地對待商務活動。

讓路

一次,歌德在魏瑪一個公園的一條狹窄小道上散步,碰巧他遇見一個對他懷有敵意的評論家。兩人都停了下來,彼此相互對視。接著評論家說道:“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可我給。”說完歌德退到了一邊。

你怎麽就是這麽不聽話!

叔本華的哲學充滿悲觀主義情緒,但在他的寫作和生活中卻不乏幽默。他在《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有這麽一個故事:一個蹩腳的演員,表現欲很強。在舞台休息的間隙,他牽了頭驢到舞台上表演。由於事先沒有安排這麽一個節目,觀眾就一個勁地轟他下去。不料那頭驢卻因此受了刺激,忘了不能隨地大小便的規矩,這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這個演員很著急,便一個勁地罵他不爭氣的驢子:“說過不能即興表演,你怎麽就是這麽不聽話!”

貝多芬的“假發”

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貝多芬索取一束頭發做為紀念,貝多芬對此十分不以為然,後來竟用紙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將那位貴婦打發了。而那位伯爵夫人還蒙在鼓裏,以為真的得到了寶貝。

斯特勞斯的“頭發”

一次,著名作曲家約翰·斯特勞斯(1825-1899)去美國演出,大為轟動。

他身材很高,儀表非凡,特別是他的彎曲長發,很引人注目。一位美國婦女想辦法得到了一束斯特勞斯的長發,當作珍品保存起來。消息傳開,人們紛紛向他索取頭發作為紀念,一時竟出現了斯特勞斯的“頭發熱”。好心的斯特勞斯一一滿足了人們的要求。因此有些人開始為他的形象擔心。斯特勞斯離開美國時,許多人前來送行。這時,隻見他揮著帽子向人們告別,人們看到他的卷曲長發還好好地長在頭上,隻是他來美國時帶來的一條長毛狗,變成了短毛狗。

德國人聽笑話

在德國的中國人老金召集一幫朋友到家裏聚會,老金提議每個人都講一個笑話,並且要用英語講,在座的有兩位德國朋友,他們不懂漢語。一個中國人講了一個老掉牙的笑話:

“從前有一個農夫,收獲了一個數百斤重的大南瓜,農夫便把這個大南瓜送到了皇宮裏。國王從沒有見過這麽大的南瓜,非常高興,重賞了農夫許多金子。這個消息被一位商人知道了,商人想,如果我把我的兩匹日行千裏夜走八百的追風神駒送給國王,不知國王會賞我多少金銀財寶。商人果真將兩匹寶馬獻給了國王,國王一見這麽好的馬,樂得合不攏嘴:我太喜歡這兩匹馬了,可是我賞賜你什麽呢?沒有什麽寶貝能夠表達我的心情。國王想了想高興地說:‘那就把那個十分珍貴的大南瓜賞給你吧。’”

笑話講完,兩個德國人都哈哈大笑。當晚上這個中國人回去睡著後,半夜裏,電話鈴響了起來,打電話的是白天一同在老金家的德國朋友默克。默克異常興奮地說:“你白天講的那個笑話,我晚上仔細地一琢磨,太有意思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默克的電話讓這位中國人感到很疑惑,而老金卻一點都不感到奇怪,對他說:“你講笑話的時候,他們開心地笑,那是出於禮貌,其實他們並不明白,他們太缺乏幽默細胞了。但是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很認真,夜晚想起那個笑話,明白了,他們也一定要及時告訴你。”)第六節 沒有比德國士兵更古怪的人了

奧托三世的虔誠

奧托三世(983-1002)對查理大帝異常崇拜。他在亞琛朝拜查理大帝的陵墓時表現出一種古怪的虔誠。他讓人打開墓室,自己跪倒在地,仰望屍體。據奧托的陪同羅梅羅伯爵說,屍體並不像其他死人一樣是躺著的,而是像其生前一樣坐在椅子上,四肢並未腐爛。查理大帝頭戴金色皇冠,戴著手套的手握著權杖。“手指甲把手套都戳破了”,這位隨從還肯定地說,他親眼看見奧托修理查理的指甲,給查理穿上白色的長袍並撕下一塊作為留念。

在報告的最後,羅梅羅說:“另外,查理大帝的鼻子損壞了。奧托皇帝用金子補上了,從查理的嘴裏拔出一顆牙齒,把墓室入口處重新封好就離開了。”

究竟你是詩人在做哲學思考呢,還是哲學家在作詩

席勒是一個純粹的美學家。他寫信去跟歌德說:“當我應當進行哲學思考的時候,詩的心情常常占了上風;當我想寫詩的時候,哲學的心情卻又占了上風。”他的朋友洪波爾特亦寫信給他:“沒有一個人能夠說,究竟你是詩人在做哲學思考呢,還是哲學家在作詩。”

沒有比德國士兵更古怪的人了

在布呂歇爾取得滑鐵盧戰爭勝利後,德·斯塔埃爾夫人在《來自德國》中寫道:“沒有比德國士兵更古怪的人了。”“他們害怕疲勞和惡劣天氣,就好像他們都是店主或文學人士……燒木柴的火爐、啤酒、煙草的煙霧為他們創造了一種溫暖而昏昏欲睡的氣氛,使他們舍不得離去……決心下得很慢,泄氣是容易的……想像力——德國人的主要特點——促使產生了一種危險感……在他們中間,一個打了敗仗的將軍得到寬恕,比一個得勝的將軍贏得掌聲,來得更容易。”

古怪的貝多芬

有一次,僅僅是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貝多芬突發奇想,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每當他處於創作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自己清醒,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有時他搬家搬得是如此頻繁,以致他甚至不願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幹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他常常用棉花蘸黃色藥水,塞在耳中,外纏紗布。他的胡須常常長到半寸以上。頭發似乎從來不曾梳理,麥束一般地矗立在頭上。他曾經為了一盆湯做得不好,大動怒氣,拿起來連盆投在旅舍主人的身上。他常常拔出蠟燭的心子來當牙簽用。又在上午,街上正熱鬧的時候,穿了寢衣,在靠街的窗口剃胡須,不管人家的注目與驚訝。

鉛鑄的鴨子

德皇威廉二世親自設計了一艘軍艦。他在設計書上寫道:“這是我多年研究,經過長期思考和精細工作的結果。”並請國際上著名的造船家對此設計做出鑒定。

過了幾周,造船家送回其設計稿,寫下了這樣的鑒定意見:“陛下,您設計的這艘軍艦是一艘威力無比、堅固異常和十分美麗的軍艦,稱得起空前絕後。它能開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將是世上最強的,它的桅杆將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將是世上最遠的。您設計的艦內設備,將使艦長到見習水手的全部乘員都會感到舒適無比。您這艘輝煌的戰艦,看來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隻要它一下水,就會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隻鉛鑄的鴨子一般。”

請保存這個對我一生中最後一個華爾茲舞的紀念品

俾斯麥在訪問法國時,在土伊勒裏宮舉行的一次舞會上,他同宮女德拉卡勒特夫人跳華爾茲舞。德拉卡勒特夫人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當樂曲終了時,俾斯麥從自己的鈕扣上取下一朵玫瑰花送給她,並說:“夫人,請保存這個對我一生中最後一個華爾茲舞的紀念品,這次華爾茲舞我將永遠不會忘記。”

俾斯麥領會的貝多芬的“熱情”

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三個多月了。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裏,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意大利大使的格台爾,在凡爾賽的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後一個樂章後說:“這是整個一代人鬥爭的嚎哭。”他是從一個冷血的政治家的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會枯竭”,因為“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

我看就這麽辦吧

魯登道夫在車上向興登堡匯報了第八集團軍的情況和已發出的一些指示。興登堡耐心地聽了15分鍾,說了一句“我也沒有更好的主意,我看就這麽辦吧”,就去睡覺了。這樣,興登堡從一開始起就完全適應自己所應當擔當的角色。5年後(也就是在他同魯登道夫鬧翻以前),他曾坦率地講過,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我的參謀長的聰明才智、幾乎超人的精力和從不懈怠的幹勁得到充分的發揮,必要時為他創造條件”。

老實說,這兒也是戰鬥期間元帥睡覺的地方

坦能堡大捷為興登堡贏得了陸軍元帥的軍銜,並由他統帥東線全部軍隊。對於這個突然時來運轉的“天才統帥”,了解內情的人當然不會買他的賬。霍夫曼就曾憤憤不平地在日記中寫道:“真正有能耐的人是否也會碰巧當上元帥?”在興登堡調到統帥部之後,霍夫曼曾以挖苦的口吻對一個到戰地來參觀的人說:“這兒是戰鬥前元帥睡覺的地方,這兒是戰鬥後元帥睡覺的地方,老實說,這兒也是戰鬥期間元帥睡覺的地方。”

正是他們給了我們災難!

當一些美軍飛機駕駛員被德國人抓住,德軍押美軍戰俘過一個被美軍轟炸過的德國小鎮時,一個德國婦女站出來大呼:“正是他們給了我們災難!”那個德國小鎮的居民,不管老幼男女紛紛出來在美軍戰俘身上拳打腳踢,把幾十個美軍活活打死。

條件是房主給他一隻小狗

在二戰期間的意大利,一個傲慢的德國海軍軍官來到一個意大利人家裏,他奉命炸毀這個意大利人的房子,因為這所房子被盟國的轟炸機用來作為導航的目標。他要房主立即搬走,安排手下開始埋設地雷。忽然,他發現了房主家的蘇格蘭狗和剛剛落地的三隻小狗崽。他笑了笑,拍拍那條黑色的母狗,抱起一隻小狗。最後他說不用房主搬家了,也不炸毀房子了,條件是房主給他一隻小狗。

空前的太平盛世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

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瓦爾特·烏布利希,一次為了吹噓他們的國家繁榮昌盛時說:“一個空前的太平盛世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妙極了!”他的助手附和著說,“可空前的太平盛世真的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了嗎?”“毫無疑問,”烏布利希說,“你知道詞典裏是怎麽解釋‘地平線’的?一條想像中的線,一走近它,它就退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