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惟“高”的民族

德國為日耳曼民族,在曆史上早蜚聲譽,有一種倔強的特質。一朝決裂,新劍發硎,幾乎使全地球的人類都擋他不住。……德國的民族,為世界上最富於“高”的精神的民族。惟“高”的民族,最能排倒一切困苦,而惟求實現其所謂“高”——

德國首都柏林,柏林早在13世紀時已成為貿易集鎮,17世紀發展成為地方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道,往北距離波羅的海、往南距離捷克均不到200公裏。)第一節 他隨時都準備鬥爭

他隨時都準備鬥爭

法國外交家格臘蒙曾對俾斯麥進行過細致的觀察,深刻揭示了俾斯麥善變而靈活的秉性:“他的眼睛從來不顯出笑意,他說話時,好像總咬著牙關。他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他對秘密故意采取一種滿不在乎的態度,似乎他不願意影響事物的自然發展。盡管如此,卻使人感到,他隨時都準備鬥爭。”

戴眼鏡睡覺的莫紮特

莫紮特每晚睡覺總要戴上眼鏡。

有人問他:“你為什麽臨睡還要戴眼鏡呢?”

他回答說:“我常在夢中想起一些樂曲的旋律,如不戴眼鏡,就什麽音符都看不清,醒來自然就忘得一幹二淨了。”

他們一直在進行反抗

19世紀中葉,俄羅斯小說家陀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曾經這麽評說德國人的品質:“他們從來不同意把自己的命運和原則與最外邊的西方世界的命運和原則融合在一起。這種品質是從他們在曆史地平線上出現以來就有的……在這整整2000年中,他們一直在對後者進行反抗。”德國猶太作家伯內爾在19世紀指出,“有些人以我們德意誌人——而且隻有我們從沒有被羅馬人征服而自豪。對於熱愛德意誌祖國的人來說,倒是應該為這個事實悲哀,因為這正是我們遠遠落後了許多歐洲民族的原因。”

陛下說話,在下理應緘默

一次,鋼琴之王李斯特到克裏姆林宮演奏。他開始演奏了,沙皇還在談著閑話。於是,他停止了演奏。沙皇問他為什麽不彈了。他謙卑而驕傲地欠身說:“陛下說話,在下理應緘默。”

練鋼琴把手練成殘廢的舒曼

舒曼(1810-1856)出生在一個對他期望很高的家庭,而他卻執意選擇了更具挑戰的職業——獻身音樂。起先他想做一名肖邦、李斯特那樣的鋼琴家,總是隨身帶著練習用的鍵盤,甚至不惜用機械方法擴張手指,不幸落下殘疾,因而不得不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但舒曼沒有因此放棄對音樂的追求,最終曆史給人們留下了有“詩人音樂家”之稱的作曲家舒曼。

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麵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賬。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衝出了飯館。

還有一次,貝多芬與幾個朋友到郊外散步,看到美麗的田野,翠綠的青山,蜿蜒曲折的河流,他禁不住又想到該用什麽樣的旋律來表現了。散步中,朋友們說說笑笑,熱熱鬧鬧,惟有他一言不發。很長時間之後,他突然大聲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我找到了!”

說完,狂奔著就跑回家去了。驚得朋友們不知說什麽才好。

回到家裏,他就把剛才所見的美麗景色用樂曲的形式在鋼琴上彈奏出來了。這首曲子就是後來人們熟知的洋溢著大自然詩情畫意的《第四交響樂》。

尼采的忍耐力

尼采骨子裏有一種近乎神經質的忍耐力和自尊心。一次,他的一個同學不相信羅馬英雄斯凱沃拉的故事,他竟然點燃一把火柴放在自己的掌心上,直到火柴化為灰燼。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輕閑

普法戰爭行將開始的時候,在德國總參謀部裏,毛奇走進總參謀部大樓,總動員計劃已經全部製定完畢,隻等他簽字便可付諸實施。整個總參謀部裏秩序井然,沒有忙亂。毛奇打開檔案櫃時,僅僅對下屬吩咐道:“執行吧!”他對一個朋友說:“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輕閑。”戰爭爆發時,毛奇預料法軍可能先會得手,不過戰事會按照普軍總參謀部的計劃發展:“如果敵人於7月25日前越過萊茵河,我們將無法阻擋他們的攻勢,我們將不得不以後再把他們擊退;如果敵人等到8月1日才發起進攻的話,我們將把他們消滅在萊茵河左岸;如果他們到了8月4日還沒有挺進過來,我們將在這一天越過邊界。”

事情的進展的確沒出乎毛奇的所料。8月3日這一天,普魯士在萊茵河與摩澤爾河之間集結了三個軍團,隨後開始了對法國的大規模進攻。法國戰敗,被迫賠款50億金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大部分割讓給德國。德國終於完成了夢寐以求的最終統一。

阿登納的回答

1946年的3月6日,英占區谘詢委員會在舊漢堡陸軍總司令部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谘詢委員會成員們率先到會。之後,英軍司令官和占領區軍事長官、空軍元帥肖爾托·道格拉斯爵士在震耳的鼓聲與喇叭聲中出席會議。鼓樂之後,北萊茵省省委員會主席、省長勒爾一一介紹谘詢委員會的成員。

第一個被介紹的是社會民主黨的領導人庫特·舒馬赫。勒爾著重介紹了舒馬赫在納粹時期為抨擊納粹而作出的巨大努力與付出的巨大代價,向人們展示他光榮的過去。肖爾托·道格拉斯爵士與舒馬赫博士彼此長時間的親切問候,格外引人注目。到了介紹阿登納時,英國人則明顯冷淡多了,時間也很短。阿登納自己精確地計算了一下,隻有1分零45秒。

以反德出名的道格拉斯也許是有意想奚落一下有帝國工作背景的阿登納,他漫不經心地走到阿登納眼前,趾高氣揚地問:“市長先生,你的政治背景如何?”阿登納怒從心起,板著麵孔,毫無表情地一字一頓地答道:“哦,我隻是在1917年當上了科隆市長;後來,1933年納粹認為我政治上不可靠,罷了我的官;1945年3月,美國人複了我的職;同年10月,英國人說我不稱職,又把我攆走。因此我靠這些現在進了占領區參議會!”所有的人都聽到了阿登納的回答,肖爾托·道格拉斯爵士十分驚愕。這個插曲給每一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沒過多久,倫敦的《每日電訊報》報道了這次活動,當然,阿登納的回答經媒體大加渲染了一番之後,令人印象深刻。

阿登納的15次舉杯

1958年阿登納出訪莫斯科,麵對赫魯曉夫的強硬,以及對他的恫嚇和無禮,阿登納既不失禮儀,也不失尊嚴。一次宴會上,赫魯曉夫想將這個談判桌上難以對付的79歲的老頭在酒桌上製服,一連15次舉杯祝酒,阿登納仍不偏不斜,機警應對,雖然他早知道赫魯曉夫倒的是白開水。這次,他促成了蘇聯釋放德國戰俘,又與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

在經受磨難時才感到愉快

德國有一個民間故事,說的是一個人喜歡上山不喜歡下山,他的理解是這樣的:下山時他不能不想著爬下一座山的辛苦;而當他辛苦地往山上爬時,心裏充滿對下山的預期和快感。也就是說,他在一切順利時感到壓抑,在經受磨難時才感到愉快。

看到台下人們的擊掌動作,他才知道作品獲得了成功

貝多芬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卻突然患上耳聾的毛病。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而在此時,他與一名17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1802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裏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幹。”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湧,1803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貝多芬從1804年到1814年之間,蒙受失聰的慘境,但在這11年的歲月裏,他的創作豐富,曆史價值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

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1819年近50歲的時候完全失聰。他一度想自殺,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遺囑”,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他終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繼續進行音樂創作。據說此後的貝多芬在鋼琴前創作時,把一根木棍銜在口中,木棍的另一頭搭在鋼琴上,僅僅靠著鋼琴從木棍傳來的振動來感覺音符。1824年,《第九交響曲》演出獲得巨大成功。演出結束時,台下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而台上的貝多芬卻渾然不覺。直到台上的演員扶他轉過身來,看到台下人們的擊掌動作,他才知道作品獲得了成功。)第二節 明天又是新的開始,工作又得繼續

普朗克行星

普朗克進入科學殿堂以後,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沒有動搖過他獻身於科學的決心。他的家庭相繼發生過許多不幸:1909年妻子去世,1916年兒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死,1917年和1919年兩個女兒先後都死於難產,1944年長子被希特勒處死。但是普朗克總是用奮發忘我的工作抑製自己的感情和悲痛,為科學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貢獻。

他一生發表了215篇研究論文和7部著作,其中包括1959年所著的《物理學中的哲學》一書。在普朗克誕辰80周年的慶祝會上,人們“贈給”他一個小行星,並命名為“普朗克行星”。1946年,他雖然體弱,但卻非常高興地出席了皇家學會紀念牛頓的集會。

俾斯麥的判斷

在甲午戰前,俾斯麥認為:“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在他看來:“因為日本到歐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到歐洲來的,隻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而且更為糟糕的是,把這些東西“買了回去,也就這樣了”。

遇刺後的俾斯麥

1862年的5月7日,俾斯麥與君主會過麵後,獨自一人從菩提樹下大道的中街往回走時,忽然聽到三聲響亮的槍聲,俾斯麥立即轉過身來,看見一位少年又要開槍。俾斯麥跳過去,一手抓住這名刺客的右手腕,一手扼住他的咽喉,但是這個刺客的敏銳程度絕不亞於俾斯麥,左手接過右手的槍,連放兩槍。一槍隻穿過俾斯麥的衣衫,另一槍卻擊中了俾斯麥。俾斯麥用盡全身力氣,緊緊扳住這人的喉嚨不放,直到有一個過路人和另外兩名士兵一起才將刺客捉住。俾斯麥雖然覺得有點疼,但令人詫異的是他自己尚且能走回去,夫人喬安娜和幾個客人還在家中等他吃飯。

進門的時候,並沒有人注意到他有什麽異樣,他先進了書房,仔細檢察了一下衣裳,隨即寫了一封很短的信報告君主。然後才出來,他吻著夫人的額頭說:“小寶貝,你不要害怕,有一人開槍打我,感謝上帝,我並沒有受傷。”吃飯的時候,他說起這件事竟像描述打獵時碰見的一件很偶然的事一樣輕描淡寫:“我原是個打獵的老手,我對自己說道,‘最後兩槍肯定會打中我,我必死無疑’,然而我卻能夠安然無恙地走回家去。回到家後,我仔細檢查了身上一遍,我的外套、褂子、背心都有了洞,但是子彈卻像在衣服外邊溜達了一趟,並未傷及皮膚。我的一條肋骨有點疼痛,好像是子彈打的,但是不久就不疼了。野獸的肋骨被子彈打後有時就呈現凹凸的形狀,甚至能打斷。子彈打後擦去野獸身上幾塊毛皮,所以才能夠看見子彈所打的地方。我猜我的肋骨也是這樣彎曲的,也許是那兩顆子彈的力量並未完全施展出來,因為槍口就緊靠在我的褂子上。”

馬克思戒煙

馬克思因為長年伏案寫作、研究,吸煙又快又猛。他在流亡巴黎和倫敦時,生活貧困得靠典當度日,但雪茄仍是須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凡看到馬克思的人總是見他嘴裏叼著煙鬥或雪茄煙。英國煙對他來說太衝,他經濟條件也不很寬裕,所以總是挑比較便宜的雪茄。他抽煙時有一半是放在嘴裏咀嚼的,據說這樣可以提高煙的作用,或者獲得雙倍的享受。

為了早日完成《資本論》的寫作,馬克思夜以繼日地工作,吸煙量自然增加。他曾對他的學生、女婿、法國工人黨的創始人保爾·法拉格感歎道:“《資本論》的稿酬甚至還不夠償付寫作它時所吸的雪茄煙錢……”他在晚年由於經濟極端困難,不得不吸劣等牌子的煙。後來馬克思又發現了一種價錢更便宜的煙,大概每盒(1磅裝的)便宜1個半先令,於是他發揮了政治經濟學上的節約才能,向周圍友人闡述他的理論。他說,他每抽一盒煙就“節約”1個半先令,因此,他抽得越多,就“節約”越多。如果他能一天抽一盒煙,必要時就可用“節約的錢”作一天的開銷。為了這個“節約學”,他消耗了極大的精力並做出了犧牲。幾個月以後,家庭醫生不得不采取行動,嚴厲禁止他再用這種“節約”的方法來“發財致富”。

由於馬克思長期的極度勞累,加上大量抽吸劣質煙草,他的健康狀況嚴重惡化。“咳嗽聲使人覺得這樣一位肩膀寬闊、體質強壯的人似乎就要碎裂一樣……”在他50多歲時,醫生就禁止他抽煙。這對於酷嗜煙草的馬克思來說,戒煙毫無疑問意味著悲壯的犧牲。但是大量的工作等待著他去做,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無力完成的。馬克思毅然戒除了上癮數十年的吸煙習慣。當他的朋友列斯納看望他時,他孩子氣地既高興又自豪地說他已經多少天沒有吸煙了。而且隻要醫生不許可,他就決不再抽。最終連馬克思自己也不大相信:他竟能做到完全不吸煙!

他應該去踢球,而不是成為演員

德國拜仁隊3輪不勝,隊中的18歲小將什維恩施泰格成為了俱樂部“整風運動”的第一個犧牲品。上周四,這位有“小埃芬博格”之稱的小夥子在一家迪廳裏一直呆到淩晨3點半,而兩天之後就是與多特蒙德的大戰。為此,俱樂部決定對他處以罰款1.5萬歐元的處罰,這相當於他一個月的工資收入,也是拜仁俱樂部曆史上罰款的最高紀錄。拜仁經理烏利·霍內斯說:“他應該去踢球,而不是成為演員。”

明天又是新的開始,工作又得繼續

2002年世界杯,當德國隊在決賽中輸於巴西後,不少中國球迷還在為之惋惜的時候,德國隊教練梅策爾德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明天又是新的開始,工作又得繼續。)第三節 遲到113年的足球決賽

我每天的接見是寫在旅遊手冊上的

每天中午在固定的時間,德意誌皇帝威廉一世總要站在柏林宮殿靠角落的窗口,接見成千上萬的來瞻仰這位象征帝國權力的統治者的人們。到了晚年,由於健康狀況不佳,醫生懇切地勸他停止這項日常活動,以免勞累過度。可皇帝卻十分固執地說:“我每天的接見是寫在旅遊手冊上的。”

月夜抄譜

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樂世家。對於具有極高音樂天賦的小巴赫來說,在這樣的家庭成長原是十分幸運的,然而命運之神卻偏要找些麻煩:他9歲喪母,10歲喪父,隻得靠大哥克裏斯多夫繼續撫養。克裏斯多夫曾向管風琴大師學琴,並擁有一本大師的手抄本樂譜,他把樂譜鎖在書房一個帶格子門的櫃子裏,非常保密。小巴赫具有強烈的求知,這本樂譜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大寶藏。於是,在一個月明之夜,小巴赫偷偷溜進哥哥的書房,用小手伸進格子門櫥裏把樂譜卷起拿出來,借著月光抄寫。六個月後,竟然抄完了一大厚本樂譜。不幸的是,當其哥哥發現後,竟粗暴地把譜子沒收了。巴赫並沒有因此怨恨哥哥,他在悼念哥哥的悼詞中滿懷感情地敘述了這一“天真無邪的欺騙行為”。

監禁期間的發明

1840年時,西門子公司的創始人維爾納·西門子(1816-1892)還是一名普通的軍官,因為參與一次鬥毆而被監禁。當他躺在牢房冰冷潮濕的地板上,仍在癡迷地搗鼓著他心愛的小發明。監禁期間的“地下研究”竟然讓他發明了電鍍鍍銀和鍍金技術。

總有一天,這顆吉祥之星會照耀我畢生的工作

1873年,後來成為奔馳汽車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哥特裏布·戴姆勒(1834-1900)當時擔任公司發動機技術部主任,在給妻子寄去的明信片上,信手畫上了一顆三叉星以代表他當時的住處,並特別聲明:總有一天,這顆吉祥之星會照耀我畢生的工作。1909年6月,戴姆勒公司申請登記了三叉星做為轎車的標誌,象征著陸上、水上和空中的機械化。1916年,公司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個圓圈,在圓的上方鑲嵌了4個小星,下麵有梅賽德斯“Mercedes”字樣。“梅賽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為戴姆勒生產的汽車將為車主們帶來幸福。這顆三叉星就是現在奔馳汽車的標誌。

作為障礙物,沒有任何價值

曾經擔任德軍總參謀長的施裏芬(1833-1913)認為,在工作中的“頭等大事,莫過於爭當第一”。在一次總參謀部旅行訓練中,當部隊行至科尼斯堡附近的普雷格爾大峽穀時,旭日東升,金色霞光灑滿峽穀,絢麗壯觀。他的副官指著美景請施裏芬欣賞,不料他卻冷冰冰地說道:“作為障礙物,沒有任何價值。”說罷便埋頭不語。

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自駕遊

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本茨(1844-1929)在創業初期,沒有工場也沒有資金,他的夫人貝瑞塔就變賣了自己的嫁妝和首飾,毫無怨言地支持本茨的研究,陪伴本茨走過了餓著肚子研究汽車的艱苦日子,成為本茨工作的最大支持者。第一輛三輪汽車的問世,雖然為本茨帶來了榮譽,但是這個不斷散發臭氣的怪物總是拋錨,因而遭到不少人的冷嘲熱諷,本茨雖然多次對它進行改進,但毛病還是不少,為了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出洋相,本茨幾乎沒有勇氣在公開場合駕駛它上街。但貝瑞塔對本茨的發明深信不疑,她不怕旁人的白眼,帶著兩個孩子,勇敢地開始了第一次駕車長途旅行。

1888年8月的一天早上5點多鍾,本茨還在夢鄉,貝瑞塔就喚醒兩個孩子,把汽車推出來,然後發動馬達,向100多公裏之外的普福爾茨海姆進發,探望孩子的祖母。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輛汽車跑過這麽遠的路程。汽車離開曼海姆市不久東方就漸漸亮了,馬路兩旁早起的人們聽到怪異的響聲都從窗口伸出頭來看這個“飛奔”的怪物,有的人還壯著膽子走近它,但一聞到那難聞的汽油味就又走開了。行駛14公裏時燃料沒有了,隻好到一家藥房購買粗汽油;行駛70公裏後,被一個陡坡攔住了去路,隻得由小兒子駕車,貝瑞塔和大兒子在車後推,終於把汽車推過陡坡。直到日落西山,母子三人才又餓又累地到達目的地。孩子的祖母驚歎不已,小城的人都跑出來圍觀這個“怪物”。興奮的貝瑞塔立即給丈夫拍了一個電報:“汽車經受了考驗,請速申請參加慕尼黑博覽會。”本茨接到電報兩手發抖,幾乎不相信這是事實,但妻子確實駕著自己發明的三輪車到了普福爾茨海姆。他很快辦妥了參展手續,在慕尼黑工業博覽會上,他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汽車,一下吸引了大批客戶。從此他的事業蓬勃發展,擁有了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廠,奔馳汽車一舉成名。而本茨太太也因為這次曆史性的試驗而被稱為世界上第一位汽車駕駛員。如今,這輛奔馳1號車陳列在德國汽車發源地斯圖加特市的奔馳汽車博物館中。

時至今日,自駕遊早已成為有車一族的一種時尚,但很少有人知道,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自駕遊是由一位女士完成的,她就是卡爾·本茨的妻子貝瑞塔·本茨。

謝裏曼與特洛伊

出生於德國北部的謝裏曼(1822-1890)以發掘了特洛伊聞名於世。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給了他一本書作為聖誕禮物,裏麵講的是特洛伊戰爭的主要經過和奧德休斯等人的英雄事跡。謝裏曼是一個語言天才,曾經在兩年時間內精通了英語、法語、荷蘭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意大利語,平均每種語言隻用了4個月時間。後來又用了一個半月學習掌握了俄語。但他遲遲不學習希臘語,因為他害怕一開始就無法放棄。他先在商業上經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直到1856年,已經具備了非常雄厚的經濟基礎,這時候他決定放棄商業,用一個半月學習了希臘語,然後開始尋找特洛伊。在那個時代,荷馬史詩隻是被當作傳說,人們對其真實性持懷疑態度。小時候的印象,使得謝裏曼對特洛伊的故事深信不疑,他把荷馬筆下的描述當作軍事地圖一樣,開始了他的發現之旅。憑著對荷馬史詩的完全相信,他陸續找到了特洛伊、邁錫尼、柯林斯和克裏特,這些發現複活了幾千年前的希臘文明。

遲到113年的足球決賽

2007年7月,維多利亞柏林隊擊敗哈瑙隊,奪得1894年德國足球錦標賽冠軍。1894年,由於哈瑙隊當時無力支付前往柏林的旅費而不能應戰,這一本該在113年前進行的決戰被拖到現在。維多利亞柏林隊在當時被宣布為冠軍,卻引起了許多非議,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公平的。

很長時間以來,兩支球隊都在參加地區性的業餘聯賽。28日,兩隊戰成1:1平,加上上周維多利亞柏林隊在首回合中3:0擊敗對手,最後維多利亞柏林隊以總比分4:1戰勝對手,終結了這場“百年”之戰。

貧賤總理科爾

德國前總理科爾在德國政壇上創造了一連串的“之最”:16歲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黨,成為該黨最年輕的黨員;35歲出任萊法州基督教民主聯盟黨的議會黨團主席,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議會黨團主席;39歲繼任州長,又是德國最年輕的州長;43歲升任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全國主席,不僅是該黨曆屆主席中最年輕的,在德國大黨的主席中也是最年輕者之一;52歲擔任聯邦總理,又是戰後德國6位總理中最年輕的;此外,他擔任聯邦總理的時間超過了阿登納,是6位總理中在位時間最長的。

科爾一直非常熱心公益事業。很多德國人都知道這樣一件事:戰後學校開學複課時,教室破爛不堪,學生無法上課。科爾當時是班長,他看學校沒有錢修繕教室,就組織同學們自己動手。經過他的努力,教室修好了,他也因此而贏得老師的好感和同學們的擁護。由於家境並不寬裕,科爾是靠勤工儉學讀完8年大學課程的。在課餘或假期時間裏,他下河捕魚,到工地做臨時工,開車送貨,打掃衛生,隻要能賺錢補貼學習,什麽活他都幹。無論生活多麽艱苦,學習多麽緊張,他從未忘記自己的政治追求。)第四節 仁愛的上帝看著我們

仁愛的上帝看著我們

席勒創作了世界知名的《歡樂頌》,貝多芬為它譜了曲。其中這樣寫道:“在沉重的痛苦中要拿出勇氣,對於流淚的無辜者要加以援助,已經發出的誓言要永遠堅守,要實事求是對待敵人和朋友,在國王的駕前要保持男子的尊嚴,讓欺瞞之徒趨於毀滅。”最著名的是有關博愛的這一句:“億萬人民團結起來,大家相親又相愛。朋友們在那天空之上,仁愛的上帝看著我們。”

開普勒猜謎語

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後來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

開普勒得知伽利略發現木星有四顆衛星的消息之後,他立即推斷,既然地球有一個衛星月球,木星有四個衛星(木衛五要到270多年後的1892年才被發現,其餘的木星衛星都是20世紀之後才發現的),那麽位於地球和木星之間的火星不應當沒有衛星,而且應該有兩個才對,隻有這樣,才能組成一個“1,2,4”的等比數列,這才是“和諧”的宇宙!

開普勒當時的論斷隻是他的推斷,並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雖然火星事實上是有兩顆衛星,但那要到二百多年後的1877年才被美國天文學家霍爾所證實。雖然隻是巧合,但開普勒卻沒把這個當成玩笑,他仍然信心十足地尋找證據。

伽利略在用自己製作的天文望遠鏡發現了月麵上的環形山和月海、木星的四個衛星和金星的位相之後,把望遠鏡指向了土星,這一次他碰了壁。因為在他那架隻有33倍放大倍率的望遠鏡中,土星的兩旁總有什麽“把柄”似的附屬物若隱若現(其實那是美麗的土星光環),但又不像是衛星的模樣。

伽利略有些迷糊了,到底那是什麽呢?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他發表了一組令人費解的字謎,這樣既可保持最先發現的榮譽,又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進一步研究和核實。

伽利略關於土星的字謎是這樣的:

Smaismermilmepoetalevmibuneunagttaviras

他的本意為,Altissmanplametamtergeminumobservavi,意思是“我曾看見最高的行星有三個”,因為當時人們都以為土星是太陽係最外圍的一顆行星,所以伽利略稱它為“最高的行星”。

事實上,要想破譯這種字謎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組字謎有39個字母,一共有4.2695乘以10的35次方種排列方法,即約四千億億億億種!

開普勒雖然與伽利略是同時代的天文大師,但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什麽書信往來。當開普勒從刊物上看到伽利略的這組字謎時,馬上就入迷了,他認為伽利略正在探索火星衛星的問題。正是在這個思路的指引下,開普勒夜以繼日地把這些字母顛來倒去地排列個不停,不知道過了多少個晝夜,他終於發現,如果把i、m、v各去掉一個,就可以拚出這樣一句符合他要求的拉丁文:

SalveumbestineumgeminataMartiaproles

意思就是“向您致敬,火星的孿生子!”

開普勒因此推斷認為,伽利略已經發現了火星的兩個衛星!

我想,他那樣說也是好意吧

當席勒還在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受到了校長不公正的指責,事後校長親往席勒家道歉,才發現席勒在家裏根本沒有提這件事。“為什麽你什麽都不說呢?”父親問席勒,而可憐的席勒卻回答道:“我想,他那樣說也是好意吧。”

我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寫作

席勒說:“我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寫作,我不為任何君主服務。早年我已失去我的祖國而換之以全世界。”

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1841年,馬克思大學畢業之際,認真完成了一篇哲學論文,他試圖以哲學來改造世界,論文係統完整地反映了馬克思此時的哲學觀點、理論建樹和思想內涵。在論文中,他引用了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而寧願犧牲自己的話語,他說:

你知道得很清楚,

我不會用自己的痛苦,

去換取奴隸的服役,

我寧願被縛住在岩石上,

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仆。

也正是因為這篇論文,馬克思被耶拿大學授予博士學位。

一切民族文明的最終目的都在於這種文明傳遍全人類

費希特得出結論說:“任何一個世界主義者都會借助於民族給他設置的限製,勢必成為愛國主義者;任何一個在自己的民族中是極其有力、極其活躍的愛國主義者的人,也是極其活躍的世界公民,因為一切民族文明的最終目的都在於這種文明傳遍全人類。”

如果那樣做就太懦弱,太不誠實了

1974年5月16日,聯邦德國財政部長海爾穆特·施密特被議會任命為總理,接替了威利·勃蘭特的職務。勃蘭特因為被卷入一件大間諜醜聞,已於10天前辭職。他內閣中的一名高級官員岡特·紀堯姆被逮捕,並被指控為東德充當間諜。德國當局說負責黨務的勃蘭特的助手已經承認犯有間諜罪。勃蘭特的一位朋友說他決定辭職,而不是罷免一兩個內閣成員,因為勃蘭特認為“如果那樣做就太懦弱,太不誠實了”。

這是件鼓舞人心的事情

二戰後,阿登納僅僅以一票的優勢當選為德國總理。當有人問他是否自己給自己投了一票的時候,他自豪地說:“當然!這是件鼓舞人心的事情。”)第五節 要是他還活著,我們就不可能站在這裏了

蓄須以明誌

早期日耳曼人最鄙視的就是怯懦,臨陣脫逃或叛變是不可饒恕的最大罪狀。怯懦、厭戰者會被裝進用樹枝編成的囚籠,拋到沼澤裏淹死。當時整個民族都有一種尚武的風氣。他們認為,能夠通過流血得到的東西,如果靠流汗獲得,就顯得太文弱無能了。德國中部有一個叫卡騰的部落,族中的青年男人都是“蓄須以明誌”,一直不刮胡子,直到殺死一個敵人顯示勇敢後,才站在血淋淋的屍體上將臉刮幹淨。

亨利四世給兒子的禮物

11世紀末12世紀初的德意誌國王亨利四世一生在煎熬中度過,他被教皇革出教門,兒子也背叛了他,他孤立無援,一度想到自殺。

1107年,亨利四世和兒子在賓根會見。他發覺自己被兒子的武裝隨從包圍了,兒子也察覺到父親的疑心,便安慰道:“陛下看來必須到附近的伯克爾海姆堡去,因為不僅美因茨主教在您被革出教門時不讓陛下進入他的城市,而且我也不敢在您還未與敵手言和時把您帶到您的敵人麵前。那邊您會在尊敬與和平的氣氛中度過聖誕節!帶上您想要的人!在此期間我將不失時機和真誠地為我們父子盡力,因為我認為您的事業就是我的事業。”

亨利四世感到形勢的嚴峻,卻不忘提醒兒子記住上帝是證人和法官。隻有上帝知道,“我是如何把你培養成人,培養成我的繼承人的……而且正是為了你我才樹立了很多冤家仇敵。”

亨利五世此時再次起誓表決心,並讓父親去城堡。當亨利四世踏過吊橋時便發現自己被捕了。那裏根本沒有慶祝聖誕的節日氣氛,而是被三個陪同看管起來,到處都是警衛。當皇帝請求給點吃的喝的,警衛便抽出劍來作答。

在亨利四世以放棄權力作為承諾後,他獲釋了。當他的公爵們敦促他起兵討伐兒子,重新獲得尊嚴時,亨利四世拒絕了:失去的帝國是他用武力未能保持住的帝國,他也無法再用武力奪回。在他看來,占據這個帝國要犧牲那麽多人是不值得的。

當亨利四世去世後,他給兒子遺留了兩件禮物:一隻指環和一把劍,並附上臨終遺言:“你用一個迅速發展的帝國換取了一個死氣沉沉的國家,用一個非永恒的帝國換來了一個永恒的帝國,用一個人間帝國換取了一個天上帝國。”

仍然要種下我的葡萄樹

馬丁·路德曾經說:“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我今天仍然要種下我的葡萄樹”。

斯巴達式教育

弗裏德裏希二世的父親是菲特烈·威廉一世。菲特烈·威廉的前兩個兒子都因為疾病而早早夭折,所以這個兒子就是他惟一的繼承人,他很嚴格限定了弗裏德裏希二世的教育範圍,隻要求教授給他關於軍事和政治方麵的知識。按菲特烈自己日後的話來說簡直是“斯巴達式教育”。

弗裏德裏希二世小時候,父親威廉就一心想把他培養成“軍人國王”,竭力反對他學習“文人學者那套東西”。威廉給宮廷教師定下了這樣規矩,“我不希望王子腦子裏充斥無用的玩意。隻許教他現代的德意誌曆史,政治經濟學,軍事策略,數學,德語和法語。他不需要學習任何16世紀以前的曆史,之後的也僅僅是德意誌的日耳曼曆史。不準教他拉丁語,絕對不需要!”

一次,小王子正在和宮廷教師學習拉丁文,威廉突然破門而入,對教師破口大罵:“你這混蛋,竟讓我兒子學習拉丁文!”在他看來,拉丁文與治國治軍毫無關係。一見到兒子學習這東西,威廉便火冒三丈。他順手拿起權杖,劈頭蓋腦向教師打過來,接著又踢了幾腳,然後將教師趕了出去。小弗裏德裏希見到教師被打,嚇得魂不附體,一下鑽到桌子下麵,父親轉過身來就一把抓住他的頭發,把他拖到房子中間,又是一頓耳光。這就是威廉認為矯正錯誤的惟一可靠辦法。

1730年,弗裏德裏希二世和父親威廉國王一起出行。他和隨從準備在出行途中私自外出遊玩,結果被威廉發現。威廉非常震怒,將弗裏德裏希關押起來,他的兩個隨從一個逃走,另一個隨從卡特被逮捕,兩個隨從都被判處死刑。不僅如此,威廉還要讓兒子親眼看著卡特被處死。1730年11月6日,獄卒和劊子手押著卡特來到弗裏德裏希的鐵窗前,準備處死。弗裏德裏希絕望地站在囚牢的窗口,雙手抓住窗欄,悲痛地大呼:“親愛的卡特,原諒我吧!看在上帝的分上,原諒我一千次吧!”卡特大聲回答:“不要提原諒,我的王子,我為您萬死不辭!”卡特隨即被摁倒在地上,還來不及祈禱,首級已經落地。

要是他還活著,我們就不可能站在這裏了

弗裏德裏希二世死後20年,拿破侖在耶拿戰役中大敗普魯士軍,來到他的墓前,用馬鞭指著他的墓碑對身邊的將領們說:“要是他還活著,我們就不可能站在這裏了。”

我們要麽在勝利中相會,要麽就此永訣!

在1756年的羅斯巴赫會戰前,菲特烈大帝一馬當先。在行進到離魯騰一半距離時,他命令全軍暫停,把將領們召集到一棵樺樹下,在對他們訓示時最後這樣說道:“一旦戰鬥打響,我下令出擊後,如果騎兵中有誰在衝鋒中躊躇不前,戰鬥結束後我得叫他滾下馬鞍,充任後備部隊。如果戰鬥打響後步兵中有誰表現出猶豫不決,甚至膽怯得提不起軍刀,我就叫人撕去他軍服上的花飾。先生們,再見!用不了多久,我們要麽在勝利中相會,要麽就此永訣!”

敵人越多,榮譽越大

菲特烈大帝經常引用的一句名言是:“敵人越多,榮譽越大。”

一個君主真正的信仰是他的興趣和光榮

腓特烈大帝曾經說:“即使遇到狂風暴雨,隨時有顛覆的危機,我仍要想得、活得、死得像個國王的樣子。頭銜隻是傻瓜的裝飾品,偉人不需要什麽,名字就夠了;一個君主真正的信仰是他的興趣和光榮;在我的國家裏,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獲得靈魂的安慰。”

我們已墮落得太深了

施裏芬從未親自指揮過軍隊作戰,而因其製定的“施裏芬計劃”獲得“統帥”的美名,對此他寫道:“我們已墮落得太深了”。當小毛奇繼任他出任總參謀長後,因舉辦一次秋季演習,被皇帝授予高級勳章,對此,施裏芬憂鬱地說道,在他叔父(老毛奇)獲得同樣勳章的時候,必須衝鋒陷陣,打贏數次戰爭。

你的指揮刀並沒有玷汙軍人的榮譽

一戰中,德國將軍馮·埃姆米希指揮德軍進攻比利時將軍勒芒防守的列日。德軍最終以巨型大炮攻陷了列日。打掃戰場時,在一堆破碎的裝甲炮塔和冒煙的水泥工事中,德軍發現勒芒將軍被壓在一大塊磚石下麵,看來已經氣絕身亡。其實勒芒將軍還活著,隻是被震昏了。他蘇醒之後,被送到馮·埃姆米希將軍麵前。勒芒交出指揮刀說:“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務必請在戰報上說明這一點。”“你的指揮刀並沒有玷汙軍人的榮譽。”埃姆米希答道,同時把指揮刀還給將軍。

克勞塞維茨給蔣介石的啟示

在敗退台灣後,蔣介石通過研究克勞塞維茨(1780-1831)的《戰爭論》,得出一個結論是:克氏特別注重如何從失敗中反轉過來打敗敵人。他說:在克氏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克氏兵學的一個最大特點,那就是他在戰爭一般理論中,注意於當戰爭失利,已經感覺完全絕望,別無良策的時候,指揮官所應采取的行動。這是為其他兵書所不及的一點。”“這是克氏著述中的獨到精神,我們要特別留意。”蔣介石認為:如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重新再來,從失敗中反過來打敗“敵人”,那才是最後的成功者。雖然蔣介石最終以困守台灣終了一生,卻以敗退台灣為契機,大力推行改革,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中的佼佼者。

最難對付的犯人

在紐倫堡審判時,赫爾曼·戈林的腦子是令人生畏的工具,傑克遜的盤問徒勞無益,軟弱無力,對戈林的審判可是最為艱辛的一項任務。他每一次的出庭證詞都挫傷了傑克遜的銳氣,氣得老傑直跺腳,差點就引咎辭職回美國了!對這位最狂妄不羈的元帥的評價,隻能援引當時《紐約客》專欄作家珍妮特·弗蘭納的一段話:“在這個人才平庸的曆史時期,這是最睿智明達的頭腦之一。”同時弗蘭納認為,戈林“聰明睿智卻無良知”。而美國檢察官馬克斯韋爾·法伊夫爵士則說:“赫爾曼·戈林是我曾觀察過的最難對付的犯人。”

是他一生的驕傲

在收容所裏,戈林有一個別人比不上的嗜好,就是仍然在向人們吹噓著他昨天的輝煌地位和業績。戈林從一個逃亡者到帝國元帥,成為帝國二號人物,確實有過他的輝煌。成為戰俘的戈林在大肆地吹噓著這些業績,並多次叫囂著:“再過五六十年後,赫爾曼·戈林的銅像就可能會在德國重新樹立起來。”一次,在美國精神科醫生對戈林診病時,戈林就對他講:“雖然我現在是納粹的第一把交椅,但我不怕任何危險了!請你轉告安德烈上校(美軍刑務所長),他有幸與我們這些曆史人物相處在一起,是他一生的驕傲!”

歐洲最後一批投降的德國士兵

駐守挪威斯匹次卑爾根島的11名德軍是二戰歐洲最後投降的納粹士兵。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他們開始向盟軍電波頻道發送信息,挪威軍方最後終於意識到發生了什麽,於是派了一艘海豹捕獵船抵達斯匹次卑爾根島,接受這最後一批德軍士兵遲到的投降。

挪威人登上島後,和德國士兵一起吃了一頓飯。接著德軍的司令官站起來說:“我想我們現在應該投降了。”可當時誰也不知道該怎麽做。於是德軍指揮官摘下他的手槍放到挪威指揮官麵前的桌上,挪威人有點發愣,瞪著手槍問:“我能保留它嗎?”德軍指揮官說:“可以,因為我們已經投降了,我們是歐洲最後一批投降的德國士兵。”

政治家必須勇敢無畏

“一名政治家不僅需要博學多識,敢於麵對現實,善於思考,而且還必須勇敢無畏。”阿登納當年在談論自己從政多年的感受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