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公德

公德是我們中國人最缺乏的一項素質。公德是啥?群體之所以能夠團結抱團,國家之所以能夠上下齊心,都是因為每個人具備公德才得以實現。人是擅長組織成群體的動物(這是亞裏士多德的話)。人如果不懂得組織成群體,如何跟禽獸爭活路?但是要組成群體並不是高喊口號“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就行的,必須得有一種東西把大家聯絡起來,形成凝聚力,群體才能形成。這種東西就是公德。

道德屬於人的一項素質,但它表現出來,卻分為公德和私德兩個方麵。人人替自己著想為了自己活得好而表現出的品行可以稱為私德,人人替對方著想為了大家都活得好而表現出的品行可以稱為公德。公德和私德是人生活中都要具備的。人缺乏私德就不能自立,不管有多少卑汙、虛偽、殘忍、愚蠢、窩囊的人,都組成不了國家;人缺乏公德就不能團結,即便有千千萬萬潔身自好、不害人也不為人的人存在,也仍然組成不了一個國家。

我們中國人講道德,可以說從很早就講起了。但是,偏重講私德,說到公德,就欠缺了。不信你翻看一下古書,比如什麽《論語》《孟子》《皋陶謨》《洪範》《大學》《中庸》等等,找到關於道德的論述,你會發現,百分之九十是講私德的,而涉及公德的論述,大概連百分之十都不到。所以說關於私德的論述,幾乎都說濫了——對於一個不想跟別人發生牽連隻想自己照顧好自己的人來說,這些論述差不多就夠了。但是,一個人隻想自己照顧好自己,能說他的人格是完整的嗎?不用說,是不完整的。

現在我們試著把中國的舊倫理跟國外的新倫理比較一下:中國舊倫理分為君臣間的倫理、父子間的倫理、兄弟間的倫理、夫婦間的倫理、朋友間的倫理;而國外新倫理分為家族倫理、集體倫理、國家倫理。舊倫理規定了一個私人如何對待另一個私人的原則,而新倫理規定了一個私人如何對待自己所在團體的原則。一個私人能夠自處,以及一個私人跟一個私人交涉,這中間必然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則,這用不著多說了吧?但是,私德隻是道德的一部分,要論完整的道德,自然既包括私德,也包括公德。

私德和公德本來是不衝突的,但是因為提倡的人有了側重,發展到最後,私德和公德便開始互相妨礙了。比如孔子同時代的人微生畝,把孔子熱心向人宣傳自己的主張,譏諷為花言巧語、搖唇鼓舌;而孟子的學生公孫醜,也疑心孟子的同類行為屬於喜歡跟人抬杠;至於那些文化水平程度低的人,他們譏諷一個人公德心表現的風涼話,就更不用多說了。我今天也沒有興趣搬弄古人的片言隻語來批評這種現象。主要想強調的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以來,自己悶頭做好人的觀念,實在是衡量一個人是否道德的標尺。因此道德的範圍越來越小,隻要一個人想超出潔身自好的範圍,想為自己所在的團體以及社會的公共利益貢獻些力量,就會有一些隻擅長吃幹飯說風涼話的識得幾個字的臭老九站出來嚷嚷“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歪理,進而對前者譏笑、排擠、孤立。這種惡劣作風代代相傳,歪理也成了真理,於是普通人更不知道公德是啥東西了。說實在的,一個人在集體中成長,享受集體的種種好處、權利,就自然應當為集體盡一些力所能及的義務。不這樣的話,他根本就是集體的寄生蟲。那些隻顧自己悶頭做好人的人,強調自己雖然沒為集體帶來利益,但也沒帶來禍害。這是什麽話?難道不知道對集體沒好處的人就是有壞處的人嗎?為啥這樣說呢?因為集體能給我帶來利益,而我卻不能給集體帶來利益,這就等於是我白沾集體的光,絲毫沒對集體予以回報。我們知道,私人間的交往,如果一方隻是受益卻從不回報另一方,明顯違背私德。我們會說這種人早晚都將給跟他交往的那個人帶來麻煩。但是類似這種人,以同樣的心態對待集體,卻反而自許為好人,試問,有這種道理嗎?如果集體裏的每個成員都抱著這種占便宜的心態,試問,集體的老本能保住嗎?這幫隻想著占便宜從不盡義務的寄生蟲,沒明沒黑啃食集體的老本,集體能經得起幾天的折騰?最終必然的結果就是,集體跟那些在私人交往中受連累的一方一樣,被寄生蟲拽倒!這是明擺著的事。今天我們中國之所以一天天衰落,難道還有別的原因嗎?不正是因為悶頭做好人隻想著沾大夥的光從不主動為公眾做事的人過多導致的嗎?人人都想著享受權利而逃避義務,人人都認為對於集體、對於國家沒啥責任,像這樣,人雖然多,但是都不為集體謀利益,反而都成為集體的累贅,集體能不一天天衰落嗎?

父母對於兒女,生他們養他們,保護他們教育他們,所以作為兒女有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義務。每個人都盡這種義務,那麽兒女越多的父母,日子過得越順心,家族也就越興旺。反過來說,兒女如果不盡這種義務,就屬於不孝。孝,是私德上第一要緊的條目,隻要是人都知道。集體對於個人,國家對於國民,相互間的關係等同於父母對於兒女。因為如果沒有集體、沒有國家,那麽我們的性命財產就沒有保障,智慧和能力也無從發揮,個人的生存也就成問題。所以為集體、為國家盡義務,是所有有血氣的人的共識。如果一個人拒絕盡這項義務,那麽不管他在私德上是好是壞,都是集體和國家的害蟲!就比如一戶家庭有十個兒子,有一個出家當和尚了,有一個花天酒地醉生夢死,雖然前一個是一心向佛普度眾生,後一個是混吃等死造糞機器,兩人在善惡定位上截然相反,但是相比較兩人都沒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那麽說他們都是名教的罪人,一點不冤枉。明白這個道理,還仍然隻顧自己悶頭做好人,那麽這樣的人說他不孝,絕對沒冤枉他。拓展開來,對於這樣的人,用公德審判他們,說他們對於自己所在的集體犯下大逆不道的罪,也不過分。

有本書上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個當官的死了,閻王爺開堂審這個當官的生前犯了啥罪。當官的魂說:“我沒罪,我做官不貪不占,兩袖清風。”閻王爺說:“擺一個木頭人在你的位置上,連茶水和報紙都省了,不是更比你清廉嗎?你當官多年,除了落得一個‘廉’字,沒有任何政績,這就是你的大罪。”於是判決這個當官的接受炮烙刑罰。那些以“潔身自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為最大善德的人,不知道他們已經犯下了跟那個當官的同樣的大罪。

近來流行於官場的做官要訣,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有三個字:“清、慎、勤。”“清、慎、勤”固然是私德的高段位表現,但是,身為官吏,責任是替老百姓做事。除了對官場、對上級有個交代,對於老百姓也得有個交代。隻是本著“清、慎、勤”做事,就能夠履行這兩項責任?這都是因為隻注重私德,而不注重公德,才導致政治不上進,國運不昌盛。上層官吏都不注重公德,下層老百姓更不用說了。我們中國人沒有一個人把國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就是因為公德的觀念沒有深入人心。

大家都知道社會需要道德的原因了吧?要求大家講道德,是為了社會群體的發展。而因為不同社會群體所處的文明階段不同,所對應的道德規範也往往不一樣。但總的說來,能夠凝聚社會成員的向心力,能夠為社會增進利益,能夠促進社會發展,這就是道德規範的建立原則。英國憲法規定,侵犯君主利益為大逆不道(其他君主國也是這樣);法國憲法規定,圖謀擁戴君主的人為大逆不道;美國憲法規定,不但擁立君主,就連企圖擁有貴爵名號的人也屬於大逆不道(隻要是違反憲法的人都屬於大逆不道)。這些國家的道德衡量標準這樣懸殊,但它們遵循的原則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為了國家利益。

再比如古代的野蠻人,認為一個婦女為大家提供性服務是道德的表現。他們把群體中的婦女當作所有男性的“共同財產”,根本不搞什麽一夫一妻製。(古代斯巴達還沒擺脫這種風俗)另外還有觀念認為,不把奴隸當人看也是道德的表現。(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都不認為這有什麽不合適。美國南北戰爭之前,歐美人也不認為這是什麽惡德。)甚至今天的哲學家,也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說他們的做法違反道德。因為以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想要利於群體的發展,也隻有那麽做合適。所以說道德規範的建立,沒有不是以對當時群體有利作為出發點的。違反這一原則,即便是良善的道德規範也會導致惡劣的後果。(比如自由、平等觀念,在今天人人都說好,但是如果推行到野蠻沒開化的部落群體,就會導致壞的結果。製度,在古代是合適的,但是要是推行到文明開化的今天,就肯定會造成嚴重的惡果。)所以說,公德排在道德的第一位。

能給群體帶來利益的規範就是道德的,不能給群體帶來利益的規範就是不好的;對群體沒有好處隻有害處的規範是極端不道德,對群體沒有害處也沒有好處的規範就是輕度的不道德。這個道理放在哪個國家都行得通,一百年也不會變。至於說到道德表現的形式,就會因為群體發展的階段不同而有區別。群體文明程度不同,那麽對它們有利的表現途徑也不同,自然它們所對應的道德規範也不同。所以說,道德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我這話很出格,但是所說的,是指道德的條目,不是指道德的根本。道德的宗旨自然是從古至今不會變的。讀者千萬不要誤會。道德的宗旨是啥?也是——對群體有利。)因為道德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所以也就不是幾千年前的古人能立下一定的條目規範一統萬世的。私德的條目變動還少,公德的條目變動尤其多。所以我們生長在中國,生長在今天的中國,就應該順應國際大趨勢,並考慮適應我們民族的國情,而發展出一種新道德,以使得我們的國家穩定、繁榮、富強。不要借口前輩沒提到某項道德條目,就畫地為牢裹足不前。

公德觀念深入人心,那麽新道德就產生了,新國民就出現了。今天社會上談維新的人,很多事都敢談,唯獨不敢談新道德,這都是因為沒有根除身上的奴性,愛集體、愛國家、愛真理的心不誠導致。他們以為,道德條目從古至今,不增不減,一成不變;先人已經為大家把道德條目列全了,哪分啥新道德舊道德。實際上有這種想法的人,他們不知道道德條目的定形,約定俗成的占一半,人為擬定的也占一半。道德有發展,有進步,也遵循進化的法則。先人沒生活在今天,怎麽能夠為我們製定好適合今天社會發展的道德呢?假使孔子和孟子在今日複活,他們也不能不對道德條目進行修訂。

今天我們正趕上過渡時代,青黃不接,先人的微言大義,幾乎已經都被人忽略,產生不了多大影響,而社會上奉行的簡單道德條目,也不能夠規範今後的人心;另外還有厭煩陳腐觀念進而否定一切的人。否定陳腐觀念,這沒啥說的,但是如果連同道德一並否定,就會導致人心大亂、禍事四起。一些老知識分子憂心忡忡,發揮餘熱想要拿宋元時期的論調來挽回人心,豈不知優勝劣敗是進化的公例,抓把土去堵堤壩缺口,端杯水去滅,即便用盡全身力氣,又能起多大作用!今天如果不趕緊參照古今中外發明一種新道德大力提倡,我恐怕今後人們腦子越好使,道德越墮落;外國貨遍布中國,難保四萬萬人不會沉迷其間退化為蟲豸!

唉!提倡道德革命,我知道肯定會被社會輿論反對。我隻恨自己才力不夠用啊!不然就算跟全中國的渾人決鬥,我也不退後,我也不逃避。社會上有以熱誠之心愛集體、愛國家、愛真理的人嗎?我願意為這些人講授關於道德革命這一題目。

公德的主旨,就在於促進群體利益,而具體的條目,就圍繞這一主旨產生。本書後麵各論述條目,都以促進群體利益為主旨,貫徹始終。所以本節隻談到樹立公德意識是今天我們國家的當務之急,而具體如何實行公德,留待後麵章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