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沒有不可能的人生(1)

奮鬥下去總有一天鮮花會為你盛開

人生在世,不論幹事業還是過生活,都盼望著一帆風順,然而,這卻是不大可能也不太現實的事。因為,逆境經常像影子一樣追隨著我們,而在逆境中選擇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事業,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但是你要相信,困難總會過去,終究會有峰回路轉的一天,所以,在絕望的黑暗中不要放棄,隻有忍受現在的痛苦,才能等候時來運轉。百折不撓,永不停息地奮鬥,總有一天成功的鮮花會絢爛的開在你懷中。

約翰·克裏西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但他去不可救藥的喜愛上了文學,理想當一名文學家。這個想法和他的成長環境實在是相去甚遠,沒有人能夠幫助他,他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35歲時,他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自己摸索著走在寫作的路上。英國很多的出版社和文學刊物都收到過他的稿件,而他得到卻是743封退稿信,估計他是世界上收到退稿信最多的人了。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仍然堅持寫作,收到第一封退稿信,他把希望放在了第二份稿子上,收到第二封退稿信,他把希望放在了第三份稿子上……當他收到第七百四十三封退稿信時,他又把希望放在了第七百四十四份稿子上。最後,他終於成功了,他的一生寫了564本書,共計4000多萬字,是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家。

約翰·克裏西的成功,全憑著他堅定的信念和永不停息的驚人奮鬥。如果他在743次中的任何一次忍受不住失敗,而放棄了寫作,那麽他隻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我們也絕不會知道他的名字並如此的敬仰他。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那些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們,沒有一個是因為挫折而一蹶不振、停止奮鬥的。《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是身處逆境、永不放棄的典範。當司馬遷遭刑後,他以巨大的忍耐力,頑強地抵抗住不幸的痛苦,終於完成了曠世之作《史記》。

所以,一個人身處逆境不能意誌消沉,更不能焦躁不安,驚慌失措、盲目掙紮。那樣的話,不僅無法自逆境中脫困,反而會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中。最關鍵的是要沉著地等待時機,就像《菜根譚》中所講的那樣:“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就如潛伏林中的鳥,一旦展翅高飛,必然一飛衝天;迫不及待綻開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謝。知道了這樣的道理,就能身處橫逆之中儲備精力,等待重展身手的機會。你隻有抱著這個信念,才能順利跑完人生這段漫長的旅程。

順境並不是沒有許多恐懼和煩惱,逆境也並不是沒有許多安慰和希望。如果你認為自己選擇的路是對的,就要堅定不移地去做,要奮鬥下去。總有一天,成功的鮮花會為你盛開。

追逐夢想,努力做到最精彩

我們渴望成功,但是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又總是陷入對失敗的恐懼。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很好,可是一到重大考試卻馬失前蹄。還有一些應聘者明明思維敏捷、表達清晰,可是一站到主考官麵前,就忽然腦袋秀逗、不知所雲。

其實,我們的心態應該平和一些,不妨這樣考慮,你現在還沒有看到結果,不要把失敗的場景在腦海中描繪得活靈活現。你隻需要朝著夢想努力的去追逐,努力做到最精彩,成功失敗就看老天的安排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在戰術上重視它,在戰略上藐視它”,越是不在意結果,你反而能夠做得更出色。

韓庚從小便有一個明星夢,在12歲,一個別的孩子還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齡,他就為了更好地學習民族舞蹈隻身來到了北京。每天單調枯燥的練習是難熬的,可是他從不叫苦叫累,努力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反複練習舞蹈。

就這樣一練就是幾年,有一天,他偶然間聽到有一個選秀活動正在舉辦,如果能夠勝出,就能到韓國去集訓成為偶像組合的一員。韓庚心動了,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自己也正好檢驗一下這麽多年來自己學習的成果。

他興衝衝地趕到了活動現場,可眼前的情景讓他的熱情頓時減退了一大半,人太多了,現場人頭攢動,人們爭先恐後地報名。麵對這麽多的對手,韓庚感受到了競爭的激烈,不過既然來了,就拚一回吧。在等待表演的過程中,很多人覺得希望渺茫,選擇了退賽,看著一個個的失利,一個個的退出,韓庚始終堅持著,他不停地告訴自己,反正獲勝的幾率很小,那還有什麽可緊張的,不如放手一搏。心裏的重擔放了下來,那天,他在舞台上跳得格外輕鬆,徹底拋開了所有的壓力,將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了評委麵前。

選秀結束之後,得知自己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他驚訝地張大了嘴巴。就這樣,他跟隨公司來到了韓國,加入了“superJunior”組合。很多人都認為他自此就星途平坦了,哪知磨難才剛剛開始。

魔鬼式的訓練他能夠承受,每天和隊友們不停地學習聲樂、舞蹈、造型,常常累到不想說一句話。可是讓他寒心的是,辛勤的努力沒有讓他得到應有的回報,作為一個外國人,他遭遇了一係列的打擊,先是被長時間的雪藏,接著就是因為種種原因被嚴格限製上台的時間。

最終,堅強的他還是選擇了繼續留下來,冒著被驅逐出境的危險,戴上麵具和大家一起站在心愛的舞台上。

他的精彩表演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越來越多的人被他所征服,熱情地擁護他。漸漸地,隨著人氣的直線攀升,他在表演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小。在他和隊友們的努力下,“superJunior”組合很快就風靡韓國,韓庚終於成功了。

成名之後,一次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被問到,在那個艱難地過往中,他為什麽能戰勝那麽多強大的對手,成為如今的當紅明星。他回答說:“當壓力太大,我覺得沒有把握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即使不能成功,我也該把美的自己展現給世界,哪怕隻有一次機會,我也要做最精彩的我!”

很多時候,麵對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壓力,會讓我們感到茫然無措,甚至是絕望放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精彩,還是勇敢地拋下一切顧慮,盡情地展現吧。努力做到最精彩,你就距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追尋自己想看到的世界

提起“奴隸”這個詞,很多人都覺得距離我們太遙遠了,什麽年代了,哪裏有奴隸存在!可實際上,在生活當中,有不少人的思想還處於一種奴隸狀態,不是被具體的人奴隸強製,而是不自覺的被別人的看法和說法奴隸。

許許多多的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向和人生態度交付給了別人的品評,做著合乎常理的事情,有著不出大格的行為,深怕一不小心的某些舉措遭到眾人的非議和嘲笑。這像一個沉重的枷鎖,捆綁住了本應自由的心靈。

我們總是說人生是自己的人生,很多事情是別人無法感受和無法替代的。而要實現這些,你必須有勇氣去追尋自己想看到的世界,而不是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

丹尼爾·盧迪在伊利諾伊州喬列特長大,從小就耳聞聖瑪麗大學的神奇傳說,夢想有一天去那兒的綠茵場踢足球。朋友們對他說,他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又不是公認的體育健將,這樣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大家都勸他不要做這樣的白日夢,因此,盧迪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到一家發電廠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時死於事故,盧迪震駭不已,他突然認識到人生是如此短暫,自己應該珍惜這些有限的時間,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他果斷地辭了職,重新開始了學習的曆程。在23歲時,他就讀於印第安納州聖十字初級大學,並在該校很快修夠了學分,成功轉入了夢寐以求的聖瑪麗大學,而且成為了幫助校隊準備比賽的“童子軍隊”的一員。

盧迪的夢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卻從未被準許參加比賽,也從沒有穿上過球衣。第二年,在盧迪多次要求後,教練告訴他可以在這個賽季的最後一場穿上球衣。在那場比賽期間,他身著球衣在聖瑪麗校隊的替補隊員席就座。比賽進行到後半場時,忽然看台上的一個學生呐喊道:“我們要盧迪!”其他學生很快一起叫喊起來。在距離比賽結束前27秒鍾時,27歲的盧迪終於被派到場上,進行最後一次拚搶,在隊友們地幫助下,他成功地搶到了那個球。

很多年後,盧迪成了一位富於鼓動性的演說家,一個攝製組還專門拍攝了一部介紹他生平的電影。他總在激勵人們正視自己的夢想並為之努力奮鬥,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了人們:你隻要懷有一個夢想,便沒有辦不到的事。

你的周圍總會有一些人對你的所做所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我們不能詆毀他們的好心,但是作為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你不應該盲目地聽從,而應慎聽慎選,之後做出自己的決定。

人生有目標,才有奔頭

賽門和伊瑟格琳在他們所著的《婚姻指南》一書中,曾經指出幸福的婚姻的基礎是兩個人擁有共同的生活願望。不論這個願望是大是小,是短期的還是長遠的。“關鍵是先製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它。生活的快樂、滿足和趣味來自於對生活的設計、希望和夢想,來自於對生活中的勝利與失敗、滿足與失望的共同分享。”

其實,不光婚姻是這樣,人生也如此。一個快樂的人生首先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這樣才更有奔頭。有些人對生活總是漫不經心,稀裏糊塗地上學,隨隨便便找個工作,之後暈暈乎乎地結婚生子。他們總是說很迷茫,找不到一點人生的意義,這是必然的,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一個奮鬥的方向。如果向著目標進發,整天忙得昏天黑地,哪裏還有時間去神遊、哀歎。

恩·約特女士是一位心理學家,她在紐約新溫斯頓飯店創辦了一個“易職診斷處”,給那些對自己工作不滿意、想要辭職換工作的人們提供幫助。她說,這些人之所以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不是因為工作本身不好,而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麽樣的工作。因此,她給予這些人的心理輔助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幫助他們找到內心的願望和生活的目標,這樣他們才能夠快樂的朝這個明確地目標進發。

卡耐基曾和索可尼石油公司的人事經理、《求職的六大方法》一書的作者保羅·波恩頓暢談過。卡耐基問他:“現在的年輕人在求職時,經常犯的錯誤是什麽?”

“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麽,”他說,“這真叫人萬分驚駭,一個人將來的幸福和安寧全都在於工作,可是這些人竟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菲爾·強森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他把兒子叫到店中工作,希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但菲爾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總是懶懶散散的,提不起精神,隻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則一概不管。有時候,他幹脆“缺席”,他父親十分傷心,認為自己養了一個沒有良心且不求上進的兒子,他在員工麵前深覺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