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

日人某作成功者共同之性能二十項:

一、誌大心雄。

二、勤勉努力。

三、堅忍不拔。

四、人有求於我者盡力以應之。

五、有威力。

六、言忠信。

七、有自信力。

八、有熱心。

九、不固執。

十、機警。

十一、心身愉快。

十二、能明斷。

十三、虛心納諫。

十四、觀人真確。

十五、有記憶力。

十六、衣帽整潔。

十七、身體康健。

十八、能權輕重。

十九、經濟上有辦法。

二十、任人不疑。

餘擬成功者共同之性能二十項:

一、膽大心小。

二、智圓行方。

三、知人善任。

四、信賞必罰。

五、識中知對。

六、通情達陰(世有通情達變之語,是指處事而言,達陰係指處人言)。

七、明斷適機。

八、善因善變。

九、輕財重義。

十、計精用省。

十一、知利知弊。

十二、能節能恒。

十三、身健心泰。

十四、意專情熱。

十五、有責任心。

十六、有忍耐性。

十七、能以大喇嘛的稱定己。

十八、真如鏡處事。

十九、不習無不利處時。

二十、能獨立不懼,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處悶。

知止為節之體,不知止無能為節。辦事無節,人無以從,事無以恒,無從則無助,無恒則無功。用物無節,則人不能備,物不能給。不能備則用無以應,不能給則用無以終。

入鄉問忌,並當從其所尚。人之所忘己亦當忘之,人之所尚己亦當尚之,但均須以義為準。

力小者不可以圖大,智淺者不可以言深,見乖者不可以說對,誌氣薄弱者不可謀遠。無中之人不可以說中。

問:修身之道?

答曰:修身須誠心。身是表現心的道理的,心是管束身的行為的,二者相合則誠,二者相違則壞。心不能管束身的行為,身敗。身不能表現心的道理,心枯。故修身須誠心,誠心須端身。心內也,身外也,內者向外是端身,外者向內是誠心。心誠則身端,身端則心誠。身不為氣候所病,心不為外物所勝,身心皆健矣。

四月二十日

問:身心關係?

答:身的行為是表現心的效用的,心的效用是管束身的行為的。故心的勞動時不可離開身,身的勞動時不可丟去心。這勞動是合理的、進步的、發明的。若離開身的心勞動是滅心,丟去心的身勞動是殺身,是不合理的、不進步的、不能發明的。

四月二十四日

問:情理關係?

答:情為理化,雖苦不苦。理為情牽,雖樂不樂。

問:是否與情理兼顧有違?

答:情為理化,是理兼情。理為情牽,是情昧理,與情理兼顧為中並不違。

四月二十五日

一壓即掀的感覺,不堪受不中的接觸,如何能壓不掀?答曰:成了大喇嘛的稱就壓不掀。

四月二十八日

問:對過情之請,奢理之求,應怎樣應付?

答曰:過情之請,奢理之求,為不恕且難繼,不拒於先,必貽憂於後。

四月二十九日

問:如何能不取辱?

答:知止不辱。請益,答:寡言不辱。再請益,答:介亦可不辱。

問:介何以不辱?

答:介雖非聖之體,但可以節之基,漫於仁者能介則不以仁取怒,漫於義者能介則不以義招尤。

四月三十日

問:複卦謂“能見天地之心”何義?

答曰:陰盡陽來為複,陰盡則蔽散,陽來則真顯,故能見天地之心。

五月一日

問:人生怎樣能得到結果?

答曰:做事就是人生的結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結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結果小,為做人即應做事。

問:國事頻危,挽救之術為何?

答曰:勢成則難遏,錯不勝對固然,但寡不勝眾亦然。小人之勢成則君子不易顯其用,非理之說盛真理則難顯其效。國家事當謹之於初,涓涓不絕將成江河。滋長不斷,將用斧柯,拔茅連茹,可不慎哉。

五月二日

客雲胡事出。餘曰能悔則吉,不悔則凶。

淺識者不可以言深,無遠見者不可以言預,無悟心者不可以言譬。

氣浮於理之上者苦,理升於氣之上者逸,下氣為安己之緊要工夫。

五月四日

問:處事?

答曰:稱物必須兩對相合。稱物之要,在得其中,此為一對。稱之本身要在定盤星於未稱物時能平,此又為一對。兩對相合為真對,處事亦然,當從吾心之所安,此如稱物得其平。心之所安必須情理得中。由己及人也可,由人及己也亦可。已以此處上也可,下以此處己也亦可。先得合中之心而後從其心之所安,始為兩對相合。

五月十一日

問:用人?

答:用人之先,須知人。用人之後,須有賞罰。賞罰須有考核,考核須有執其事者,執其事者須無私心,不姑惜,見解中正,有責任心,判斷明敏。

問:今日為政之要?

答:當此輿論倒,政權委,邪說橫流,人欲放縱之時,與人以權,以權為私,不與人以權,責任委棄,非有振綱作勢之法,不易為政。

五月十二日

會客有感曰:人能不自暴自棄,亦難矣。

五月十三日

客問,在太原時同白崇禧說過,小人誤國害小、君子誤國害大的話。

答:說過。

問:看亡國史皆是小人亡的。

答:那是君昏暗所致,小人不是逢君之欲,即是欺君之愚,其責在君,不在小人。若君子或執義理或囿於環境,若非明哲之君,即易被其所誤,且易為當時社會上之讚許。宋荊公之變法,即阻於君子,宋祚亦因而亡。

問:聖賢誤國否?

答:聖賢能鑒往知來,通權達變,獨立不懼,不見是而無悶,如何能誤國。

五月十六日

問:今日社會尚動的哲學。

答曰:無益之動不若靜,且靜是動的動力,無靜則無動。

問:有謂靜是動的動力是唯心論。

答:靜乃道之根,動乃道之行,動不失其靜,方見道之成。

五月十七日

問:交友。

答曰:可以為善可以為惡者,決不可與惡人友。

五月十八日

問:怎樣作一無過之人?

答曰:天理人欲相合而為一,事實與理論相合而為一,可作無過之人。

五月二十日

問:仁義恕?

答曰:仁是愛人,義是說理,恕是盡情。不愛人是愛人的心芽沒有發出來,不說理是說理的心芽沒有發出來,不盡情是盡情的心芽沒有發出來。

問:這愛人說理盡情的心芽如何能發出來。

答:從自己感受到他人不愛人不說理不盡情的痛苦處用力,就能發出心芽來。

問:人禽之別?

答曰:下愛是欲性,禽獸均能之。上親是理性,人獨能之。是孝親為人禽之別。私愛是欲性,所以親自己的兒子,禽獸均能之。公愛是理性,所以親他人的兒子,人獨能之。若人隻能親自己的兒子,不能親他人的兒子,就丟去人比禽獸的好處。所謂人獨能之,亦不能說平常人皆能之。大同篇之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為政治之最高目標,亦為儒者最終之學問,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親他人父母子女同親自己的父母子女一樣。為什麽這樣?父母親自己的子女,不要從心所欲親就能不逾矩,對他人父母子女亦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心,沒有人我之界,是人生最高的需要,也是最難為的學的最高的終點。

戒子:勞動是人生的原則,不勞動是不對的。依勞動所獲的生活,是合理的。不勞動靠人的勞動的結果而生活,是不合理的。人應人人天天勞動,不可依靠祖產而不勞動,更不可依靠生息而不勞動。

問:求學?

答曰:求當值者明。旁觀者明,當值者迷,為人生一大缺憾。學問就是要求做到當值者亦明的一件事,自古的大錯事,均是由有大聰明的人做出。當時婦孺皆能道其錯,旁觀故也。大聰明反做此大錯,當值故也。洪憲帝出,家人謂現既民主,何能再帝,所謂大智反愚也。能當值如旁觀則智矣。

五月二十四日

問:交友?

答:執一偏之見的人,不能處人並不能共事。不可與交友,亦不可與共事。

五月二十五日

不能節飲食,身體不能愈。不能節理論,精神不見佳。

不能從容是急躁未去,不能斂智是含蓄未成。

五月二十六日

問:作戰的要訣?

答曰:無要訣,是實際的智能與辛苦。智是要知己知彼,能是要精密的計畫,辛苦是要能完成知己知彼精密計畫的資料,這是就軍人的本質而言。至於就作戰的效用而言,就是個決心與主動,作戰就是憑的決心,打的主動,惟主動才能有決心。日本軍人的信條,是未定決心之前,必須要精密的計畫,既定決心之後,必須堅決貫徹其決心,無論成功失敗,均歸諸命運,這雖不是最高原則,但簡而易守,可收十分七八之效。

問:處世?

答曰:仁不節則貪,義過嚴則刻,禮過繁則俗,智過用則傷。節仁正義簡禮斂智可以處世矣。

五月二十七日

何能無悔?答:思深慮遠,審微察漸,慎始圖終,可以無悔。惟思深慮遠之策,審微察漸之計,慎始圖終之謀,不可與淺人道。蓋淺人看眼前重,實急功好利,不知策遠,不能計漸,不樂圖終,策遠計漸圖終有礙於眼前之功利也,終必悔。思深慮遠,審微察漸,慎始圖終,方可以無悔。

得中其難哉,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釋智耶賢皆過乎中者也。但釋高而耶普,釋利於人死,耶便於人生,儒則兼生死之道,而以生之盡道而完成其死。

不及乎中者以力傷人者。過乎中者以道傷人者。以力傷人傷身。以道傷人者傷心。但釋高而耶普。就智者言,可藉世以修佛,釋勝於耶。就政治言,可藉教以範人,耶勝於釋。

五月二十八日

問:處家?

答:親是親,錯是錯。明白的人自己的親的錯了亦認錯。不明白的人親的錯亦是對,不親的對亦是錯,這是糊塗至極的人,決不能與人處。婆婆之於媳婦,繼母之於前子,前子之於繼母,多如此,尤其不對。

問:如何找中?凡事均由相背之兩素合成兩素之相乘處為中,尋著中處以處事則得其道矣。

五月二十九日

問:自成之道?

答:藏智顯仁,訥言敏行,自成之道。

五月三十日

問:模仿與自覺?

答曰:學問當向先覺者求,但要保存自己的心,磨道上驢的足跡,走來走去,雖總在那裏,然無一絕對相同者。藉人之學問修正自己之行為也可,若模仿人之行為代替自己之心則不可。社會亦然,改良自己的習慣,即是表現自己心的效用。若模仿他人的習慣,即是消滅自己心的效用,一人之心的效用消滅,一人必窮困。一國之心的效用消滅,一國必滅亡。今日酬酢玩戲典禮忌尚均舍我而學人,反將人之科學之所長,勤勞節分與專一而置之,非特滅心,而且縱欲也。前者不維新是虛癆症,今之假維新是瘋狂症。前者人亡其國,今者自亡其國,可不速醒而急改之。

五月三十一日

問:知人?

答曰:言者心之聲,有斯心者而後發斯聲,有斯言者即是有斯心也。聞聲可以知器,察言可以知人。

六月一日

問:某因其妻於新年以餃子哄其小子而先使食之,伊見即痛打之曰,吾父母尚未食,而何與子也。其妻因之氣而死,此是否孝道?

答曰:所謂舍情言理不盡情者也。內者向內陷者易犯斯病,固應不為惡移,尤當不為善蔽。惡移人皆非之,自亦非之,其為禍小。善蔽自是之常人尚不知非之,而且稱道之,故其為禍也亦大。

六月二日

問:何以處人。

答:盡其在我,寬以處人。

問:自處之處?

答曰:盡力向上,以善其因,安心處逆,順受其果。

六月三日

問:如何能得到自由自主?

答曰:被包圍者凡人也,突破包圍謂之通,通而後始有自由,始能自主。

問:做人處事的道理?

答曰:舍了當下的對求做人處事的道理,等於唱戲,無論裝作的怎樣好,也不是真的。反過來說,求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矯正行為的不對,若不能將做人處事的道理由行為上表現出來,隻求在言語文字上的道理,這道理等於鏡中的果子,畫上的餅子,是無實際的。

問:何為自暴自棄?

答:同聲相應,同性相補,自己的智不足應用他人的智來補,自己的仁不足應用他人的仁來補,自己的勇不足應用他人的勇來補,自己的智識不足應用他人的知識來補。差的多多補,差的少少補,不愁補不足,隻怕不求補。

補之之法,讀他人之書,聽他人之講,觀他人之行,借他人之知識道德(智仁勇)補自己之知識道德。

知識道德是人人應該有的,且是愈多愈好,所以補知識道德的事,無論老幼男女是應常常做的。能看書的看書,不能看書的聽人講理。

不肯求補的人,是利欲與嗜好將自己的心靈遮了,隻覺著利欲與嗜好是離不了的,反不知道知識道德之不足是枉生的,這就是自暴自棄,甘心作一個無知識無道德的人。

人到了自暴自棄,甘心作一個無知識無道理的人的程度,即無人生之趣味,除癲狂自殺犯罪佯活外,別無結果。

六月四日

問:錯與惡的區別?

答曰:錯是不對,惡是妄為。錯非智者不易認識?惡則婦孺皆識。

問:恕?

答曰:不恕不可以行之婦孺。

問:人生的結果?

答曰:人以生為原則,人生以結果為最終目的。人生的要素有二:一為物質,一為精神,故人生的結果亦有二:一為物質的結果,繼續是也。一為精神的結果,成仁是也。做人須二者兼成。

問:處人?

答曰:處事如稱物,非兩得其平不可,遇事須先替人想想,再定自己的做法。

自己占便宜是使人吃虧。使人吃虧,以自處說是不智,以處人說是不恕。不智不恕其結果必吃大虧,當力戒之。

問:處事?

答曰:處事能處的下去與處不下去以公道與不公道為標準。

問:公道又以何為標準?

答曰:公道就在你心,遇事問問自己的心,就知道公道不公道。

問:舜好問而好察邇言,孔子稱道之,似乎不夠個稱聖君的話。

答曰:在上的不對在下的看的最清楚,政府的錯誤人民看的最明白。在上的不能常常征詢在下的意見,以補其錯,故孔子稱述舜為好問而好察邇言。

問:言?

答曰:道理明者自明,不明者說亦不明。一言而能使之明者,可與之言。一言而不能使之明者,多言亦不易使之明,言亦罔也,非徒罔也,人之見解如其麵,一人一樣,即一人也,且一時一樣,因所見不同,與言亦徒費口舌。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為言之最好標準。失言則人棄我,失人我棄人。失人失我皆有損於效用之表現,有害於事業之成功。欲不失言失人須去了主觀的矜式,純依客觀的程度言之則可。

見一尺者與之言尺一,尚可期其覺悟,見一尺者與之言一丈,徒費而已矣。故善與人言者,不言其已知,亦不言其距知太遠。言其已知無需於言,言其距知太遠無益其言,反招其惑。

事由言成,亦由言敗,言其為成敗之樞紐也,故慎言為舉事之本。欲慎之須先審之,欲審之須先慮之,欲慮之須先思之,欲思之須先智及之。

失生道者得死症理固不爽也。一日某客出,次隴(趙戴文)曰,某將死。餘曰:何以知之,次隴曰,某之言詞背乎生道。某果死。

身病易醫,心病難醫。心病易醫,性病難醫。醫不了性病做一生凡夫。

六月六日

問:處人之道?

答曰:欲人對得起己,舍由己對得起人處用力外,再無他法。

六月七日

問:管人管事?

答曰:去處人處事之障礙,得處人處事之竅要,則可以管人管事矣。用人做事,應矜式人之所長,不可常視人之所長。大學說,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是用人做事之好道理。管人當宥其錯,懲其惡,嚴其限,密其則。寬以待之,專以責之,節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當以賞罰之。

問其所短?答曰:社會上說,病由口入,禍由口出。這口真是病與禍之根。亂吃亂喝為得病之根,亂說亂道為招禍之根,當特戒之。

六月八日

問:處人?

答曰:處人上最忌反激,多一點反激,留一點傷痕,減一點完美。

六月九日

問:用人?

答曰:能舉千斤者,力尚不足為,乃責之於僅能舉百斤者,反怨其未逮,不智之甚者也。

因果相應,若影隨形,失立道者必倒,失生道者必死。自作自受,理固不爽也。怕倒者不可失立道,怕死者不可失生道。

問:管事?

答曰:行路能回頭看,撂不了物。管事能回頭看,撂不了事。事有能一做即了者,有須繼續檢點者,不回頭檢點,必致忘記,事之撂於忘者不知多少,有須一星期回頭檢點者,有須一月一年回頭檢點者,應有備忘錄,分別記載,定日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