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7)

文過者必加過於人,文惡者必加惡於人,他人聞之,如見其肺肝然。文之無益,徒反益其過惡耳。

問:你把感覺力比為馬,道理比為騎馬的人,感覺是不是也是愈大愈好?

答曰:離開心的感覺愈強遮心愈甚。離開中的道理愈高離中愈遠。離開道理的知能愈大危險亦愈大。離開心的感覺愈強遮心愈甚,離開感覺的心愈明離事愈遠。合上心的感覺愈強表心愈多。合上感覺的心愈明作事愈對。

離開親親而言博愛,是棄其愛也,亂愛之道,卸愛之責,故所以棄其愛也。

人各親其親進而為不獨親其親,人各子其子進而為不獨子其子可,若舍其親而親人之親,舍其子而愛人之子,是亂其親,亂其子矣。結果必至親無所親,子無所子。親無所親則老無所以養,子無所子則少無所以長。

求學當如大喇嘛的稱,絲毫不為外動。處事當若真如鏡,來甚照甚,活潑潑的槁木死灰,死板板的生龍活虎。

四月三日

欲莫難於處妻子,理莫難於處父母。能處妻子可以使人,能處父母可以事人。

四月四日

孔子說,過則勿憚改,我不是憚改,是實在難改。改過為修正處人處事之唯一方法,亦為做人做事之良好階梯,改到無過的時候,就是做人做事到了頂上頂效的時候。改過其難乎。非智無以知過,非仁無以認過,非勇無以改過。改過其難乎。改過其易乎,心在則無過,改過其易乎。安得時時心在,做得無過事,說得無過話,落得無過人。心在其難乎,不能離開物生活,凡物皆可引吾人之心不在。不能外而索心,足蔽吾人之心使之不現,心在其難乎。心在其易乎,不為物引,不為蔽,心就在,心在其易乎。難則難之,易則易之,難易全在乎己。

想想自己,一旦跌在萬丈深溝的底,當骨粉肉泥的當下,遺憾的是什麽,即是現在當努力的是什麽。

上淩下,一語千鈞,不可不慎,下侮上,一語見心,不可不戒。淩下侮上,上下不交,其誌不通,否。上規下過,一言九鼎,下勸上善,忠心耿耿,上下交而其誌同,泰。否當力避,泰當共保。避否保泰,就是否極泰來。

什麽是義?自身當下的事,就是自身的義。當為以為為義,不當為以不為為義,忽略了當下,就是忽略了義。

四月六日

問:智。

答曰:人心危險、毒害、陰詐、忌恨、驕傲、怠惰、邪迷、狂妄、逞能、逞智、矜富、矜才、誇功、誇名、自尊、自大,人心之複雜,不隻於此,其應付也不亦難哉。

危則不可犯,犯則不利。險則不可與,與則不利。毒則不可觸,觸則不利。害則不可接,接則不利。陰則不可不防,不防則不利。詐則不可輕信,輕信則不利。忌則不可顯己,顯己則不利。恨則不可逆意,逆意則不利。驕傲則不可與之商事。怠惰則不可與之成事。邪迷則不可與之共事。狂妄則不可與之言事。逞能不可藐其能。逞智不可藐其智。矜富不可輕其富。矜才不可輕其才。誇功不可賤其功。誇名不可賤其名。自尊不可慢其尊。自大不可小其大。處人不可不深知而善應。否則禍患之來,不知其時,則非智之道也。

智者覺而不疑,愚者疑而不覺。疑人則生事,被人疑則害事。故智者不疑人,亦不致人疑。

四月七日

問:如何治家?

答曰:預就是治家的好法子。諺語雲:“常將有日慮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餘向謂:有力升天易,無力上階難。有錢有勢時,奢靡放縱,若不預計到無錢無勢時之艱苦困難,其悔也必矣。世人常言:未窮而先窮可以不窮,未富而先富必不能富。已富而不富可以久富,已窮而不窮必致大窮。語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治家尤不可不預。

四月八日

問:處人?

答曰:以大度量容人是德,以謙道處人是吉,人之一生,當向容與謙上繼續不斷的做工夫。

四月九日

不能脫開舊習慣以求真理,是真聰明被舊習慣遮了。不能抵住新潮流以求真理,是真聰明被新潮流掩了。強要脫開合乎真理的舊習慣,是真聰明被盲從的趨時心遮了。強要抵抗合乎真理的新潮流,是真聰明被頑固的守舊心遮了。

人處事若用不上真聰明,比如坐上沒舵的舟,騎上沒眼的馬,碰在礁石上,跌在崖底下,是應當,碰不在礁石上,跌不在崖底下,是萬幸。

四月十日

問:處人以和為貴,我感到每每不能和,惹許多麻煩,怎樣休養能得到處人的和?

答:我給你說一說和的意思,和是中的一個表現,且是美感的變現,如同花草開花,是花草美感的表現,必須由花草的種子始能表現花的美感。人的和亦必須由內心的中才能表現和的美感,就和的休養說,不是根本的解決。若就休養上說:第一須謙,己謙則人氣平。第二須恭,己恭則人氣舒。第三須容,能容則己不易傷。第四須忍,能忍則己不易怒。謙之不得則恭,恭之不得則容,容之不得則忍,亦可做到表現的和。但和若不能以禮節之,則易傷直。

問:禮節的標準是什麽?

答:禮節的標準是義,就是不能一味是個和,義上當直不能不從直以應之。不過直是裏,和是貌,雖然當直時貌亦要和,這是節和的一個標準。古人說和而不同,言辭可以和,但道理不可與不合道理的同,這是要和而不流。和的病就是怕流,欲不流必須以義為直,以禮節之。

四月十一日

八日觀日艦隊,最大者為長門、陸奧,餘觀長門最詳,排水量為三萬三千八百噸,船麵一千八百二十坪,約合中國十畝,時速二十三海裏,官兵一千三百三十六人。此艦為日本吳港造船廠製造。是日日人觀者甚眾,由軍官對其說明造艦須人民負擔,但立國非有此不可,以增進日本國民預備國際戰爭之觀念,藉參觀向國民宣傳,其不失機亦大可欽佩,島國之興,良有以也。其招待人員和藹沈靜,說明簡要有序,尤足顯其教育之功能。日本婦孺參觀畢多曰,此為保護國家之利器,亦即保護國民之利器也。餘則深感此為自衛之利器,然亦不能不謂之為侵略之凶器也。

四月十三日

去病要去根,防病須防因。

四月十四日

問:求學的實際在那裏?

答曰:突不破包圍,抗不住牽引,生沒有興趣,死沒有結果。包圍者何,是也。牽引者何,外物是也。求學的實際就要破包圍、抗牽引。

問:儒佛的真區別處?

答:斷不了生根不可死,擺不開生趣不能生,此佛法也。盡不了生根不可死,善不了生趣不可生,此儒道也。

古人說,人為天地心,雖是比喻之言,很是體會之語。假使宇宙間無人,理無所明,藏無所用,物無所能,造物之功能不顯,宇宙之精華不現。即世人所謂國家也、社會也、精神文明也、物質文明也、科學也、非科學也、亦皆人類之產物,闡發造物之奧妙。謂人為天地心,實為有體會之言也。

四月十五日

問: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是與儒家什麽話一樣的道理?

答曰:與木石居,當同木石愚,不同木石愚,則棄木石矣。與兒童居,當隨兒童戲,不隨兒童戲,則失兒童矣。

無鍾子期,伯牙無所顯其技。無伯牙,鍾子期無所顯其智。

注:民國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閻錫山《祭趙次隴先生文》中曰:“你歸我不痛,惟覺知音稀。”

四月十六日

問:學的目標?

答曰:義義直內,敬以方外,忠以盡己,恕以推人,謙以自居,學其庶幾乎。

四月十七日

如何處人處家處世自處?答曰:以公道處事則事順,以恕道處人則人服,以和道處家則家睦,以謙道處世則世容,以忠道自處則無愧。

問:人生的第一要事是什麽?

答曰:職業是生活的憑藉,亦即盡人事之道路,故人必須有職業。尤當以強壯的身體與熱心,勤於職業,精於職業,並須求職業上相當的知識與技能,以免勞倍功半。

問:什麽是不粘不脫?

答曰:一旦跌到萬丈深溝底,軀殼骨粉肉泥之後,那時有什麽牽係,這時即應努力解了什麽。解了什麽是要不粘不脫。不粘不脫什麽,不是離棄了什麽,是要不為什麽累。何能不粘不脫?能粘能脫才能不粘不脫。粘為那個不粘的上,就是能粘,脫到那個不脫的上,就是能脫。

問:如何避禍?

答曰:與人共事須服人之心,不可以口角折人,不可以法律罔人,不可以勢力壓人。若以口角折人、法律罔人、勢力壓人,皆取禍之道,心不服故也。

以勢力壓人之禍大於以法律罔人,以法律罔人之禍大於以口角折人。

問:心理與物則有何關係?

答曰:心物不分。處置物須本乎物則,不合乎物則則違乎心則,違乎心則則損心,物無所謂損也。

問:單獨負責製度好,抑是多人共同負責製度好?

答曰:單獨負責任的製度,其負責人的心理忌諱多,其短處舉人之惡不易,其長處為惡亦不易,責任不能推委故也。共同負責任的製度,負責人的心理忌諱少,其長處舉人之惡易,其短處為惡不易,責任易於推委故也。彈劾責任宜於共同負之。處置責任宜於單獨負之。

四月十八日

問:何為智圓?

答:初以為不必求解亦解者,繼則深求而不解。

問:如何能得到智圓?

答曰:就智的本體說,能打的過滾才叫圓。就智的效用說,能走的通才是智圓,此可體知而不可說知。

智藏則圓,用則方。亦惟圓智,始可以運轉。若強轉方智,傷己並傷人。智以知人,不可以智勝人。智者可以助人明,不可以使人明。智當藏內,仁當顯外。智不藏則蕩,仁不施則朽,言不訥則輕,事不敏則誤。

圓智不過脛,方行不遺肢。過脛之智不成圓,遺肢之行不成方,不圓則不轉,不方則不直。與瞎人處,有眼就是禍根。與聾人處,有耳就是禍根。與愚人處,有智就是禍根。與偏人處,有中亦是禍根。知此則智可圓矣。與瞎人逞眼,與聾人逞耳,與愚人逞智,與偏人逞中,取禍之道也。即與瞎人說色,與聾人說聲,與愚人說竅,與偏人說中,亦徒費口舌耳。所謂智者知此為智。所謂中者能此為中。不能此何貴乎中,不知此何貴乎智。

問:處世?

答曰:法是為不盡情不說理的人設的,亦是為防人情入險而定的,殺人罪的法是為殺人的人而定的。但反有以法為不盡情不說理的依據。自己的行為當守法,但不可以法罔人,尤不可乘人在法上漏有空隙假法以繩人。自處不可不以法繩己,尤不在法上漏有空隙使人乘隙假法而繩我。法有過乎人情不及乎人情者,故處人當重情,防人應顧法。立法之義本在合情,但為防詐,亦有傷情處。合情處法可作訓條。傷情處可以防人,不可以處人。

問:使人。

答曰:使人、對人之智能不可高看,高看則有求備於人之病。處人、對人之品格不可低看,低看恐招藐視輕侮之禍。使人必須知其所長,知其所短,然後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用非其當,非特無功,且失其人。自期應當不器,使人必須以器。

談其所知,則言者有興,聞者有趣。談其所不知,則言者無味,聞者無聊。鼓其所能,則為者有興,鼓者有趣。鼓其所不能,則為者無味,鼓者無聊。

問:處人。

答曰:自成不可有疵,處人必避其疵。自身不可有忌,處人必避其忌。自處不可矜長,處人當表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