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版說明

閻錫山(1883年—1960年),字伯川,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人。他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軍事,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在山西太原任清軍八十六標標統。1911年武昌起義後,率軍在山西推翻清廷統治,首任都督,統治山西達三十八年之久。一九四九年,退居台灣,著述自保,直至去世。

閻錫山是整個民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舉凡辛亥革命,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三年內戰,他都在核心圈中扮演過特別的角色。因此,閻錫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不能忽視,不能回避的人物。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塵封了五十餘年的《閻錫山日記》在大陸麵向普通讀者公開出版,不僅是進一步認識閻錫山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國史的重要文獻。

閻錫山的日記,始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於1950年,前後近30年。1938年之前,基本為逐日記述,之後則時斷時續。他曾自述其記述經過,“其時餘適居大連,二十一年(1932年)春,餘出任晉綏事,事繁而日記未停。多於晨起盥洗時間為之。抗戰軍興,作戰、訓練、穿衣、吃飯等事之策籌,已使人精疲力竭,故其日記亦不能按日記載。”其記述方式,則是口授,由秘書抄成正副二本。其正本由閻氏帶到台灣,之後斷續再記,止於1950年。他去世後,由閻氏紀念會整理,並於1997年正式出版,此為本社出版所據之本。

《閻錫山日記》副本現存太原,1986年,由曾經隨侍閻錫山的李蓼源先生主持整理。1991年10月26日,曾與閻錫山長期打交道的薄一波同誌給整理日記的山西省政協文史委員會來信說:“總的印象,它不是曆史資料,而是在每一個曆史階段表達他的思想,可一讀。閻已是曆史人物,看看他的日記,不難想到他的為人。”2007年,山西文史月刊雜誌社,將《閻錫山日記》以內部出版形式出版,僅印刷500部。2010年,山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及山西省檔案館聯合影印出版了《閻錫山日記》,也用的是副本,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惜印數極少。

2010年9月,三晉出版社社長張繼紅先生赴台參加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台北拜會了曾任閻錫山侍從秘書的原馥庭先生等,原先生持日記相贈,並慨允可在大陸公開出版。後又經原先生商請在美國居住的閻錫山之子閻誌惠先生,取得先生書麵授權。為此,對閻誌惠先生謹表感謝!並感謝原馥庭先生及台北山西同鄉會的先生們,以及在美國居住的另一位閻錫山的侍從秘書郝振篤先生。還要特別感謝李蓼源先生提供的指導與引薦。

《閻錫山日記》的特點,正如薄一波同誌所言,“是在每一個曆史階段表達他的思想”,用閻自己的話說,“不記事而記事之理”,“記事是主觀的,記理是客觀的;記事是為自己留痕跡,記理是給人類貢獻作準繩”;“餘不願為自己留痕跡,願對人類有貢獻,故記理不記事”。所以,他的日記以總結事物之理見長。了解山西曆史乃至整個民國史的讀者,或者可從其所記之理的背後,看出相關的曆史人物與曆史事件,看出閻氏對這些曆史人物與曆史事件的評價。

《閻錫山日記》的台灣印本,由“閻錫山先生紀念會”編,原作《閻錫山先生感想錄》,是《閻錫山日記》最全之編本。其中1949年以後內容記錄了閻錫山在台灣的行蹤與思想,為大陸刊本所無,有很重要的史料價值。由於大陸本中閻錫山為父親廬墓期間與趙戴文之通信,非日記體裁,台灣本日記出版時,已抽出另出單行本,故本次出版,未收這部分內容。台灣本與大陸本在行文順序、內容多寡方麵微有不同,不予一一對照統一,惟民國三十年七月後日記及民國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日記為台灣本所無,此次出版,予以編入,並按其時間順序重新排列,故此本可稱《閻錫山日記》迄今為止之全編。由於台灣本是繁體豎排,且在標點整理方麵有不盡統一處,此次整理出版統一為簡體橫排,以方便大陸讀者閱讀。又台灣本對原文中提到的人物與事件偶有簡注,在此一並保留。對於在整理中的不周及錯訛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整理者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