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陳雲敢斷家務事

經過慎重考慮,陳雲和於若木結為夫妻,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

延安時期,的個人生活發生了一次變故,他和共同生活了11年的第二任妻子賀子珍分手了。後來,他同結了婚。

一般情況下,婚姻關係的締結和解除,在主張婚姻自由的統治區,完全是當事人雙方的事情,但由於在黨內的特殊地位以及的複雜社會背景和個人經曆,因此,、結婚遭到了當時黨內幾乎所有高級領導人的一致反對。但以那富於挑戰的性格,越是遭到眾人反對的事情,他就越是堅持到底,並將其辦成,盡管事後證明他的這種固執有時並不總是正確甚至會帶來災難。他和結婚就是一例。

決定和結婚是在他和賀子珍的感情出現裂痕、賀負氣出走之後。關於和賀子珍分手的原因,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賀子珍出走之後,的個人生活顯得非常寂寞,作為黨的主要領導人,他的工作又異常繁忙,身邊沒有人照顧,確實很難。這給隨後來到延安的提供了乘虛而入的機會。用張聞天夫人劉英的話來說,就是“身邊無人,就鑽了空子”。

,原名李雲鶴,山東青州人。在來延安之前,曾混跡上海演藝界,取藝名藍蘋。她一向爭強好勝,愛出風頭,在上海曾鬧出過一連串的風流韻事,而且其政治麵目也不很清白。由於她爭強好勝的性格,來到延安後,總愛出人頭地,表現自我,一心想居人之上的強烈使她尋求機會積極向接近。而機會對於一心想獲得成功的來說也是存在的。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延安時期,黨的主要領導人經常到一些幹部學校去講課,也不例外。

有那麽一段時間,經常去魯迅藝術學院講課。正好也在這裏學習,好表現自我的她,常常在前排就座,並總是打扮得入時得體,顯得與眾不同,招人注意。在聽課當中,她常顯得莫明地興奮,有時還帶頭鼓掌。在講課結束後,她還經常到的住處向他提一些幼稚的問題,以獲得單獨與在一起的機會,而在生活中倍感孤獨的也確實需要感情上的慰藉。就這樣,日久生情,終於和結為夫妻。

就而言,他之所以選擇作為妻子,除了生活上的客觀原因外,從主觀來說,他認為也有其可取之處。她不怕困難,大老遠地從繁華的大都市上海來到貧瘠的延安,能耐得住清貧,堅持下來,是不容易的。而且,在來延安的女同誌當中長得很出眾,頭發烏黑濃密,係一根發帶,發帶前蓬鬆著一抹留海,眉毛彎彎的,眼睛大而有神,鼻子挺秀。她有一定的藝術才能,在上海演過進步電影,被國民黨下過禁令。她演的《打漁殺家》,得到中央領導人的一致好評。她的字寫得也不錯。用的衛士李銀橋的話來說,就是:“七七事變”後,投奔延安的女青年數量頗為可觀,許多都是德才兼備。我們黨的許多領導人和軍隊高級將領都是從這批女青年中選擇了自己的妻子。作為黨和軍隊的領袖,的魅力無疑是最大的。敬仰愛慕的女青年不少,以的情況,不可能選擇一個各方麵都糟糕,如某些文章說的那樣一無是處的女人作妻子。

但畢竟是黨的領袖,他的婚姻已不單純是個人的行為。而且,他所選擇的,由於其有在上海的不良表現和一段不清白的曆史,因此,當表示要與結婚時,遭到了黨內高級領導人幾乎一致的強烈反對,軍隊中的許多領導人也很有意見。一天,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的胡耀邦,帶了兩個人來到陳雲的辦公室,談了兩個小時,向他反映軍隊中一些高級將領的意見。因此,在一次中央書記處會議上,作為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雲根據他對的了解和黨內軍內廣大幹部的意見,明確表示反對和結婚。但由於的態度很堅決,與會者隻好表示同意他和結婚,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和結婚後,“隻能以一個家庭主婦和事務助手的身份,負責照料同誌的生活與健康,將不在黨內機關擔任職務,或幹涉政治。”也就是說,她在同結婚後必須遵守“約法三章”,即:20年內不許從政;在和結婚後隻負責的生活;對外不得以夫人的名義公開露麵。

和結婚後的一段時間裏,表現也還不錯。她給織了新的毛衣,做了適合口味的飯菜,搜集到不少喜歡聽的京劇唱片。但是時間一長,她那爭強好勝、喜歡出人頭地、不甘僅僅充當家庭婦女角色的本性就逐漸暴露了出來,其政治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她開始講究吃穿了,逐漸習慣於對人頤指氣使了,脾氣也變得暴燥了。在處理與的關係上,她也試圖用她的那一套食不厭精、穿講時髦、行講便捷、住講安逸、玩無限度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來影響。為此,兩個人經常鬧矛盾。新中國成立以後,的貪欲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她常常到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去遊山玩水,還時不時接受各地的饋贈甚至主動索取地方土特產品和高級衣料,發現後,總要用稿費來替她還債。她還經常講她同是政治夫妻。到了的晚年,她的政治野心惡性膨脹,處心積慮地想效法武則天,當“女皇”。她利用的晚年失誤,在黨內大搞陰謀活動,瘋狂地打擊、迫害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搞得天怨人怒,眾叛親離,也嚴重地影響了的形象。以至於後來她被中國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死刑(後被改判為無期徒刑),落得個身敗名裂、遺臭萬年的下場。

因陳雲曾反對過和結婚,因此,對陳雲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複。“文革”中,陳雲拖著病體一個人被“疏散”到江西,愛人於若木也因在中南海貼出第一張揭發的大字報,被打成現行反革命而被造反派押送到湖北、湖南勞動改造,晝夜都有人看管。在其他人都回到北京後,她又被安排在北京植物園監督勞動。直到陳雲寫信給北京市委,說自己身體不好,需要於的照顧,才被放了出來。

與的婚姻引起廣泛注意和很大爭議的情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是,陳雲和於若木的結合顯得較為平靜。

陳雲與於若木相識、相戀,純屬偶然。陳雲從小時起,就有流鼻血的毛病。1937年11月底,他從新疆來到延安後,由於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加上工作又十分勞累,他的老毛病又複發了,組織上決定派人照料他。這一工作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鄧潔具體負責安排。他決定到陝北公學女生隊去挑選合適的人選。

鄧潔來到陝北公學後,與該校女生隊的領導進行了商量和研究,一致認為於若木最合適。因為於若木已是黨員,政治上可靠,曆史清白。於若木起初有些猶豫,因為她來延安前僅是個中學生,未學過護理,恐怕難以勝任這一工作。鄧潔告訴她,這是組織上經過研究後才作出的決定,考慮到陳雲是黨的高級領導人,隻有像她這樣政治上非常可靠的人,才有可能被選中。經這麽一說,於若木也就同意了。

那時,陳雲住在延安城裏的一個窯洞裏。於若木去了之後,就在窯洞門口擺了一張辦公桌,值個班。陳雲有什麽話,就替他傳達一下。陳雲要找醫生,她就去喊。沒事,她就在那裏看看報紙。不到一個月,陳雲的病好了,她也就結束了在陳雲那裏的工作,後來進入中央黨校學習。

在護理陳雲的這段時間,她和陳雲產生了好感。起初,陳雲有意識地詢問了她的曆史,同時也將自己的經曆向於若木作了介紹。空閑時,陳雲還讓她唱些歌曲。後來,陳雲問她有沒有愛人,談過戀愛沒有。於若木說:“我還不懂。”陳雲說,他現在也沒有愛人,並如實地告訴於若木,他過去結過婚,但後來分手了。他問她,願不願意跟他交個朋友?

相處日久,陳雲向於若木說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我是個老實人,做事情從來老老實實。你也是一個老實人。老實人跟老實人在一起,能夠合得來。”這樣,他和她日益接近,關係也日益密切,慢慢明朗化了。不過婚姻畢竟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大事情,一向嚴於律己的陳雲,在這件事情上也未草率行事。畢竟於若木的人生閱曆還不夠深。此事的最後敲定,還得跟於若木的家人商量後才能作出決定。

不久,於若木的二哥於道源來到延安。陳雲鄭重其事地把於若木的二哥請來,向他很認真地說了他和於若木的婚事,征求二哥的意見。在陳雲看來,於道源是於若木在延安惟一能找到的代表女方的家長。於道源知道陳雲是一個很老實又有很深革命資曆的領導人,對這樁婚事也就欣然同意。

經過簡單的準備,陳雲與於若木於1938年3月在延安正式結婚。他們的婚禮極為簡單,在結婚的那天晚上,陳雲僅花了一塊多錢,買了些糖果、花生,請中央組織部的一些同誌熱鬧了一下,就算是婚禮。倒不是陳雲窮,花不起錢,或是他小氣,舍不得花錢,其實,陳雲當時手上還是有一些錢的,而是因為陳雲一向不喜歡鋪張。

婚後,於若木除了積極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自覺地擔負起照顧陳雲生活起居的重任,以使陳雲能集中精力和時間處理更重要的事情。他們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互相關心和配合,絲毫看不出在年齡、職務、能力上的差異而帶來的不和諧。不止一個人用不無羨慕的口氣問於若木:“你和陳雲同誌在年齡、職位、生活經曆上相差這麽大,你們是怎樣處理這個矛盾的?”有的還略帶“妒意”地說:“於若木怎麽搞的,和陳雲同誌的關係那麽融洽和諧!”

在近60年的夫妻生活中,陳雲和於若木始終相濡以沫,與和的婚姻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化學的於若木對營養學投入了較多的精力。她曾在《紅旗》雜誌1983年第17期上發表《營養——關係人民體質的大事》一文,指出:“人民的營養狀況如何,是關係到人民的體質強弱,關係到民族繁衍昌盛的大事;人民的營養狀況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和科學文化發達程度的標誌。發展體育運動是增強人民體質的重要手段,而改善營養則是增強人民體質的物質基礎。”這篇文章在1984年獲得了“優秀理論文章”獎。此後,她又發表了《關心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是當代人的天職》、《食堂和營養配餐》等營養學論文。

晚年的陳雲,在夫人於若木的精心照顧下,生活上真正做到了“起居有時”。通常,他在晚上11時做就寢的準備工作,11時半上床。早上8時起床,半小時後進早餐。中午要午睡。早餐,喝一杯豆漿和一碗稀飯,吃兩片麵包。中餐一葷一素,晚餐一個豆腐一個蔬菜。在於若木的安排下,陳雲的菜譜在一星期內不重複。陳雲是南方人,喜歡吃帶魚、黃魚,也愛吃上海的“鱔糊”和“爛糊肉絲”。豆製品是他的常菜。於若木總是變點花樣做給他吃,比如做豆腐幹絲,上海的“百葉包肉”,還有豆瓣醬,等等。此外,還要炒點青菜、大白菜等蔬菜。

陳雲每頓中午吃二兩米飯,晚餐一兩半。由於牙齒不好,對飯的軟硬要求頗為“嚴格”。有一段時間,陳雲的廚師病了,於若木做了將近一年的飯。她用硬紙片剪成兩個圓桶,再縫上底。她用這兩個一大一小的圓筒盛米,再用秤稱米,使大圓筒正好盛二兩米,小圓筒盛一兩半米。這樣,給他做中飯,用大圓筒量米就行了;做晚飯則用小圓筒量米。至於控製水量,於若木也有“發明創造”。她做了個“量水器”,專門測量加水後米層上麵水的高度。經過一次次試驗,在陳雲以為軟硬最合適的時候,她在“量水器”上劃個刻度。從此,她一直照這個刻度加水,做出來的飯不軟不硬。

本來,陳雲吃梨、蘋果等水果。在晚年,改吃香蕉,這是考慮到香蕉是潤腸的,可防止便秘。陳雲從不喝酒和飲料,而喜歡喝白開水和茶。他上午喝白開水,午睡後喝一杯淡淡的龍井綠茶。於若木從營養學角度知道,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的功能,又得知陝西省紫陽縣所生產的“紫陽保健茶”,天然富硒。她就匯錢從茶廠購買這種茶葉,摻在龍井茶裏給陳雲飲用。先是加少量的硒茶,陳雲沒有提出異議,她就慢慢增加,以至增加到40%~50%,最後增加到2/3。於若木還知道靈芝有抗衰老作用,向保健醫生建議,服用靈芝提取液製的靈芝膠囊,對於促進安眠、減輕肺氣腫,具有一定的效果。她還曾把花粉製劑,摻在豆漿裏,給陳雲服用。陳雲以一病弱之軀,能活到90歲,與於若木這位營養學家的精心調理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