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為什麽作的決定越少,效果會越好

選擇疲勞症

你用了一周的時間製訂項目計劃,累得精疲力竭。你已經潤色加工了演示文稿,核對了Excel表格的每一行內容。介紹講述的內容也有著十分清晰的邏輯,引人入勝。對你來說,一切成敗都取決於這個項目。因為公司總裁給了你承諾,如果項目成功,你可以升入集團的領導層,如果項目被駁回,你就隻能另謀高就。關於演講的時間,助理給了你如下的建議:8點、11點或18點。你會選擇哪個時間?

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曾經在一張桌子上擺滿了價值不高的小物件,從網球、蠟燭、T恤衫、口香糖到可樂。他把他的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他稱為“須作決定者”,第二組為“無須作決定者”。他對第一組的人說:“每一次我會隨意展示兩件物品,你們要決定更喜歡其中哪一件。我會根據你們的選擇在實驗結束時送給你們其中一件物品。”他對第二組的人說:“寫下看到每件物品時你們想到了什麽,我會在實驗結束時送給你們一件物品。”這件事情做完之後,兩組學生都必須立即將手伸入冰涼的水中並要盡可能地堅持。這在心理學上是測評意誌力和自律的經典方法,因為這需要用意誌力來抵製想把手從冷水中抽出的自然衝動。實驗的結果是,第一組“須作決定者”比第二組“無須作決定者”堅持的時間要短。集中做出決定耗費了第一組學生的意誌力—這一結果在其他很多實驗中也被證實。

作決定是會令人疲憊的。每個為筆記本電腦進行上網配置的人,或組織過類似團體旅行等集體活動的人都會了解這種感覺:在所有的比較、權衡和決定之後人會感到精疲力竭。科學上稱之為“選擇疲勞症”。“選擇疲勞症”是有害的。選擇疲勞之後,作為消費者,你會對廣告推銷和衝動消費更沒有抵抗力,作為決策者你會對色情引誘更沒有抵抗力。在後麵討論“拖延症”一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意誌力就像電池,在一段時間之後它需要充電。怎麽充電呢?人們需要休息,需要放鬆,需要吃些東西。如果血液循環中的血糖含量過少,那麽意誌力就會變弱。宜家家居就深諳此道:在其擁有一萬件商品的環形購物通道中,消費者肯定會出現“選擇疲勞症”,所以宜家的餐廳正好在環形通道的中間,而且宜家不會吝嗇於提供價格優惠的瑞士蛋糕,讓你吃完之後又感到精力充沛,可以決定購買哪一種台燈。

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4名犯人向法庭遞交了假釋的申請。第一個人(法庭在8點50分審訊)是阿拉伯人,因欺詐罪被判刑30個月監禁;第二個人(法庭在13點27分審訊)是猶太人,因人身傷害罪被判16個月監禁;第三個人(法庭在15點10分審訊)是猶太人,因人身傷害罪被判16個月監禁;第四個人(法庭在16點35分審訊)是阿拉伯人,因欺詐罪被判30個月監禁。法官是怎樣判決的呢?比宗教背景和犯罪輕重程度更重要的是法官的“選擇疲勞症”。第一個犯人和第二個犯人的申請被批準,因為那時法官血液循環中的糖分還很充足(來自早飯或午飯)。第三個犯人和第四個犯人的申請被拒絕,因為法官沒有足夠的意誌力來思考提早釋放的風險,他隻能維持犯人的現狀(繼續留在獄中)。一個對上百起法庭判決的研究表明:在一段法庭審判中,“有決斷性”的判決比率會從一開始的65%逐漸下降到零,在法官休息之後,比率又會突然升至65%。這就是需要深思熟慮才能做出判決的正義之神!他們也會有“選擇疲勞症”。同樣這也對開篇的問題做了回答:你到底要選擇哪個時間向總裁介紹你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