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

1938年底,日寇侵占包頭,威脅大西北。蔣介石任命馬鴻賓為綏西防守司令,除綏西現有部隊統歸馬鴻賓指揮外,並由馬鴻逵部調撥一個步兵旅、兩個騎兵旅。次年,馬鴻賓赴綏西臨河就職,他察看了防區各友軍設防情況,指定了八十一軍防區範圍。部署是:軍部及其直屬隊駐臨河縣城,馬騰蛟的三十五師師部駐五原城東北三十多華裏的折桂鄉,馬玉麟的一○三旅旅部駐烏鎮。

馬鴻賓在抗戰前線,首先強調兩點:一是講究軍風軍紀。要求部隊有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要愛護老百姓。強調“觀民心之向背,知軍紀之良否”。無論行軍或駐守,任何人不準進民房,一切輜重、炊具、用具都要帶全,不準借用老百姓任何東西。一是講究戰術,他和他的軍參謀長馬惇靖經常召集軍部有關人員研究作戰計劃,把防區內外的山川地形、各部隊設防位置、火力配備等都做在沙盤上,進行沙盤戰術演習。注意部隊的構築防禦工事和射擊教育,不斷組織各部隊進行射擊比賽,他自己的射擊技術就很好,彈不虛發。對各部隊所做的工事,他都親自反複檢查,不斷加固。馬惇靖還特別注意通訊聯絡工作,除電報、電話外,還有騎兵通訊、音號通訊、旗語通訊、火光通訊等。尤其注重夜間野外訓練,曾在烏鎮、司儀堂、烏布浪口等地進行過大型野外演習,並請蘇聯專家作指導講評。這些都對部隊的作戰能力有所增強。

1.烏拉腦包取勝

1939年夏秋之交,日寇乘汽車、裝甲車、坦克車從包頭出發,向八十一軍防地進犯。戰前幾小時,軍參謀長馬惇靖曾到烏鎮檢查防地,之後即通過電話指揮戰鬥。他命令部隊既要利用防禦工事沉著應戰,發揚火力,殺傷敵人;又要捕捉戰機主動出擊,利用地形向敵人側後迂回。日寇開始向我軍進行猛烈的炮轟。我軍以八二迫擊炮還擊,由於舊式迫擊炮,一發射就冒煙暴露目標,敵人立即向我炮兵陣地傾瀉炮彈200餘發,我炮兵失去還擊能力。接著,敵人在大炮、機槍火力掩護下,乘坦克、裝甲車、汽車蜂擁而來。我軍固守在工事內,當敵人進入步槍有效射程以內,正在下車之際,我軍二○六團一營官兵一下子衝到敵人跟前,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有的沒來得及下車,就被打死在車上;下了車的,被打得死的死,傷的傷,立即鑽進車裏逃跑,日寇的死屍,則用一種特殊裝置裝上汽車拉走。我軍繳獲汽車兩輛,炮彈100多發,子彈幾十箱,少數槍支、指揮刀等,後來把繳獲的汽車開到五原縣城,老百姓寫的歡慶標語,在汽車全身貼了一層又一層,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烏鎮有位老藝人,編了慶祝勝利的歌曲,在街頭自彈自唱,唱詞中有這樣幾句:“咱們老西軍,打起仗來真能行。打跑了日本兵,繳獲汽車拉進五原城,全城百姓慶祝又歡迎,依靠咱的老西軍,打敗日本兵,百姓得安寧。”

2.烏布浪口失利

1940年2月1日,日寇3萬餘人,汽車、裝甲車、坦克1500多輛,飛機多架,由黑田師團長指揮,分兩路進犯綏西,一路向馬七渡口向我騎七師門炳嶽部進攻,一路向烏布浪口、司儀堂、烏拉腦包、烏鎮一帶向八十一軍防地進犯。在八十一軍二○五團陣地前沿,日寇自晨至午共結集780多輛各種車輛。然後先以3架飛機在八十一軍陣地上空偵察、轟炸,再以大炮轟擊。於是坦克、裝甲車、汽車逐漸接近我軍陣地。首先以4輛車向我二○八團陣地作試探性進攻,射擊10多分鍾,3輛車掉頭回跑,隻留1輛停下不動,我軍躍出戰壕衝去,這輛車突然掉頭射擊,立即打死打傷我士兵10多人。經過這一試探性進攻之後,敵人300輛各種車輛向我陣地衝來。我軍陣地前挖有寬深3米的一道防禦溝,從烏布浪山口的山腳直到黃河北岸約20華裏長,溝前還有50米寬的陷坑地帶,這對防敵接近起了良好作用,但同時又可能被敵人利用作為掩體。日寇到達我陣地前沿,雙方激戰到天黑,互有傷亡。敵機又利用順風向我陣地不斷施放毒氣,我軍雖有土辦法防毒,但仍有不少官兵中毒,輕者可堅持,嚴重者隻得送下火線,大大削弱了部隊作戰能力,而二○五團傷亡較多,戰鬥力減弱最甚。夜10時許,二○六團二營營附馬建功率兩個連,從烏拉腦包出發,經司儀堂向烏布浪口增援,由於黑夜、地形不熟,腳下發出響聲,被敵發覺,馬建功在激戰中被手榴彈炸死,但兩個連則到達陣地,與守軍共同抗敵。夜11時半左右,二○八團陣地被敵人突破,但敵人不敢貿然前進,後半夜戰況緩和。次日黎明,戰鬥又緊張起來,馬騰蛟命二○六團第一營從烏拉腦包向司儀堂增援,兩者相距七八裏的開闊地,官兵們在敵人炮火煙霧中時而臥倒時而猛衝地到達司儀堂,敵人炮火越來越猛,下午1時許,敵人突破我軍司儀堂陣地,二○八團一個營被迫從烏布浪口上山撤退。

司儀堂陣地全是大沙漠,斯時又被白雪覆蓋,無自然地形可利用作掩蔽,而敵人又是陸空聯合,步炮協同節節進迫。因而我軍開始撤退即失去掌握。有的利用第二道防禦溝順溝往下撤,敵人很快占領了溝的東頭,用機槍順溝掃射正在撤退的我軍;在另一條南北走向的洪水溝裏,敵人同樣占領溝北頭,用機槍掃射。因此,許多官兵犧牲在這兩條溝裏。下午,旅長馬玉麟在烏鎮收容部隊,傍晚又向臨河方向撤退。師長馬騰蛟擋住各團團長,命令指揮部隊守住烏鎮,但部隊建製已亂,黑夜間根本無法指揮,隻好後撤。這時,我軍官兵已兩天兩夜沒吃一口飯、沒喝一口水,天又寒冷,不少人在行走中即倒在路旁。戰後收容的傷殘人員中,光凍傷的就有700多人。

這次戰役,八十一軍從臨河一直撤退到磴口。日寇占領了五原、臨河,直到臨河以西的黃楊木頭才停止前進。八十一軍共損失1000餘人,丟失了不少輕重武器。這次失利,當然有敵人武器兵力優於我的客觀原因,但指揮上也有問題。當時馬鴻賓正在重慶開會,師長馬騰蛟指揮不靈,各部隊協調不夠。馬鴻賓得知失敗的消息,立即趕到磴口,處理善後。對失職的二○八團團長馬鍾、該團二營營長馬希舜,帶上腳鐐押到黃渠橋撤職查辦;努力作戰的二○五團一營營長馬維麟提升為二○五團團長,該營營附王五典提升為營長。將收容的部隊,重新組成兩個團,補充了裝備,令旅長馬培清率領,重返後套,協同傅作義部隊繼續與日寇作戰。

3.伊克昭盟之戰

1940年,八十一軍主力三十五師和兩個騎兵連移防伊克昭盟北部。其二○五團駐新民堡一帶,二○六團駐新民堡西10餘華裏的王乃召。王乃召有個康熙年間修建的喇嘛廟,名叫廣慧寺,殿宇高大宏偉,房屋很多,有一定的曆史文物價值。過去有不少喇嘛,戰爭起後,多數走散,隻剩下二三十人。部隊住在寺外的荒灘上。三十五師師部駐在沙窩地的一個名叫李玉山圪堵的小村子裏,東北距新民堡十五六裏,北距王乃召七八裏。軍長馬鴻賓率前方指揮所駐王乃召西約十七八裏的展旦召,其餘部隊駐展旦召前麵及迤西地區。2月底,黃河封凍,可以行車。一天傍晚得情報:歸綏(今呼和浩特)方麵日寇軍車六七十輛滿載軍隊,已從托克托附近渡過黃河,向西進犯,在樹林台一帶和民兵義勇軍接觸,有繼續西犯的可能,軍部電話命令各團注意警戒。早上,在二○五團陣地前一道高丘上,出現很多日本兵,推來大炮30多門,一字擺開。副團長韓哲生向馬鴻賓報告,馬指示速將部隊撤出陣地,退至西南沙窩地區。此命令還未及傳達,敵人大炮向我陣地猛轟,團直屬右翼陣地全部被毀,副連長1人、排長2人陣亡。我軍舊式步槍射程太近,無法還擊。敵人步兵即從右翼向我包抄過來。二○五團急忙後撤,前沿掩護團直退卻的一小部分士兵,陷入敵人包圍。團直退到沙窩後,馬鴻賓電話嚴厲批評該團動作遲緩,並令在門坎梁(距新民堡5華裏)收集散兵,設法找所屬3個營迅速歸還建製。第二天黎明,敵人又向二○六團發動進攻,先用大炮將廣慧寺轟毀,隨之步兵進攻。守兵根據馬鴻賓指示抵抗1小時許,向沙窩撤退。此後敵人即以新民堡為據點,分兵到沙灘地帶進行所謂掃蕩戰,並從包頭調來6個偽蒙騎兵師(每師二三百人不等),接替日軍分占駐守。馬鴻賓命令各團,利用沙窩地軍車不能暢行的條件進行“磨盤”戰術,即敵進我退,敵退我進,與敵保持五六裏之距離,如遇有利地形和機會即予反擊。並選拔精壯二三十人組成突擊隊,夜間到新民堡附近放槍騷擾。如此相持天之後,一天上午,發現敵軍車二三十輛,滿載日兵,從新民堡出發,進入沙窩地帶,軍車即如蝸牛蠕動,無法快行。我二○五團即向西南撤退,敵兵下車步行前進。進到距門坎梁五六華裏之蘭四圪堵,正麵有一不甚高大而坡度較陡的山嶺,我軍和敵人都搶先爬山,爭取製高點。結果我軍搶登山頂,我駐李玉山圪堵一連騎兵也從西翼搶上山頂,一齊開槍猛擊,將搶上半山的幾十名敵人全數擊斃,敵後續部隊爬山仰攻,搶運屍體,我軍沉著應戰,以手榴彈斃傷敵人200多人。此時因雙方近距離作戰,敵人大炮失去作用,我方憑有利地形,以輕武器給敵以很大殺傷。敵人4輛坦克衝來,我軍才從兩翼撤退。日軍連夜在新民堡外焚屍,據附近群眾說,敵人將他們的重傷士兵也澆上汽油,同死者一並焚燒,哭叫聲慘不忍聞。後來,敵人燒了新民堡和王乃召的全部民房,匆匆渡黃河北去。所餘偽蒙騎兵,我軍連續對之發起攻擊,經過1個多月、大小十幾次戰鬥,偽蒙騎兵陸續潰逃,僅餘柴登召一個據點,後也被傅作義部攻克。伊克昭盟乃全部恢複平靜。

此後,八十一軍還跟敵軍交過幾次手。1941年冬,日寇渡黃河,向包頭南桃力民、大樹灣等地進行掃蕩,與八十一軍遭遇,經兩晝夜激戰,將日軍擊退。八十一軍還數次襲擊駐包頭西麵昭君墳的日軍,派小股部隊偽裝成當地老百姓,爆炸包頭以東的鐵路,阻礙日軍運行。

1942年,蔣介石任傅作義為綏西防守總司令,馬鴻賓為副司令。傅部防守包頭西昭君墳、柴登召一帶,馬部防守包頭南大樹灣、桃力民一帶。當年冬某夜,傅令該部郭師長率部攻克日軍占領的柴登召。傅令八十一軍攻打大樹灣、史家營子、新城一帶的日軍。一七九團馬奠邦率部攻下史家營子,敵遺屍10餘具;另一部攻克新城。

1943年底,傅作義部隊全部接綏西防地,馬鴻賓即率部返回中寧。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10月,國民黨政府授予馬鴻賓忠勤勳章。

抗戰期間,八十一軍還參與了一次鎮壓回民起義的活動。1939年農曆四月初,海原沙溝門宦教主的後代馬國瑞,不堪國民黨政府的壓迫剝削,糾合當地回族農民於海原艾蒿灣起義。這裏正是八十一軍防地。起義軍一開始就攻破八十一軍4個據點,繳槍60多支。後來起義軍南下涇原一帶活動。甘肅省主席朱紹良命令八十一軍馬鴻賓部,十七軍高桂滋部和五十七軍劉安祺部對義軍進行“圍剿”。同時組織回族上層人物進行說服,剿撫兼施。起義軍堅持戰鬥1個多月遭到失敗,傷亡3000多人,馬國瑞陣亡。八十一軍開始時對起義軍進行殘殺。駐沙溝八隻窯的騎兵營營長馬文奎,除對陣中打死起義軍30多人外,還把受傷被俘的起義軍20多人集體殺害。後來又展施欺騙手段,馬鴻賓派一七九團團長馬奠邦率兩個騎兵營、一個步兵營進行“安撫”。馬奠邦團部駐八隻窯,他和固原縣長郭某、海原縣長王某向群眾出示榜文,凡是參加起義的人,都要到當地駐軍和鄉長、保長處交出武器,領“良民證”,沒有“良民證”的,立即逮捕。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被鎮壓下去。

盡管馬鴻賓的部隊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打了不少的內戰和外戰,但由於他先後失去了甘、寧兩省主席的位子,便沒有了紮根的地盤。他的部隊多年來隻好蜷縮在甘寧邊界的中寧、中衛、靖遠一帶,受到馬鴻逵的限製,無從發展,僅得保持現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