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

紅軍在崇信僅住了一天,就轉而西向安口鎮,又北進在平涼以東四十裏鋪渡涇河,經西峰鎮向陝北推進。8月26日夜間,紅軍在西峰鎮附近休息,鎮上馬軍能聽到紅軍說話的聲音,但根本不敢出城。27日,紅軍向合水方向前進,馬鴻賓又命令馬培清、馬歧山兩個團尾隨紅軍,伺機揀便宜。在合水縣西20華裏的板橋,雙方接火。戰鬥兩個多小時,互有傷亡。紅軍向南撤退,馬培清、馬歧山兩個團進駐合水,次日尾追紅軍至華池豹子川,因前麵山深林密,再不敢輕進,旋即撤回。至此,紅二十五軍即越過子午嶺,奔向目的地陝北,馬鴻賓三十五師的堵截,以損兵折將而告一段落。

3.吳旗再敗

8月以後,馬鴻賓撤至西峰鎮,急忙整頓、補充,重新部署。把他的大部分兵力布置在從西峰向北的驛馬關、慶陽、曲子、環縣一條長約200華裏的地帶上,構成一道封鎖線。當中央紅軍到達甘肅臨洮一帶時,馬鴻賓十分恐慌,對紅軍挺進陝北走哪條路線捉摸不定,認為可能經平涼、涇川,也可能經固原、環縣而趨寧夏。中寧是他的基地,有他的大量軍用物資、全家老小和家產,勢在必保。這時,蔣介石加強了對紅軍堵截、包剿的兵力,除馬部以外,還有毛炳文軍的第八師陶峙嶽部、第二十四師李英部,何柱國騎兵軍的第三師郭希鵬部、第二師白鳳翔部,騎兵第七師門炳嶽部等。馬鴻賓經過反複考慮,決定向固原集結兵力,守住咽喉要地,保護基本。命令一○三旅馬玉麟部和馬培清騎兵團於9月下旬到達固原。與原駐固原部隊共同防守。但二○五團的王風雲營、二○六團的魏榮升營行動遲緩,10月2日才到達固原縣東南約六七十華裏的古城子。次日從古城子出發時,即與中央紅軍接觸。紅軍派少數人占領陣地,猛烈射擊,王、魏兩營毫無戰鬥準備,聽槍一響,便亂作一團,官兵互不相顧,向北奔逃,所有輜重丟得一幹二淨。紅軍沒有追擊,王、魏越過大山聽不見槍聲,才收容部隊,早有三分之一士兵乘機逃回家中。

10月上旬,中央紅軍經草廟子、苦水掌進入環縣,馬鴻賓派馬培清騎兵團和兩個步兵團,之後又命馬玉麟率兩個步兵團,協同東北軍白鳳翔、郭希鵬兩個騎兵師,尾追中央紅軍,第3天到達陝西吳旗縣境。由於國民黨軍隊紀律敗壞,人民群眾特別是蘇區人民群眾恨之入骨,所到之處,人民群眾相率逃避,蔣馬軍隊得不到人民的任何支持,連情報也得不到,因而軍事行動多半是盲目的。追擊之中,經常遭到紅軍的伏擊,馬培清在吳旗二道川就遭到伏擊,險些丟掉性命。但紅軍在戰鬥中並不多事殺傷,經常向國民黨軍隊開展政治攻勢,向國民黨士兵喊話:“我們是中央紅軍,你們不要給蔣介石賣命”,“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所以蔣馬軍中的士兵多是見機逃跑,在不能逃脫時即停止抵抗,以3個師追擊中央紅軍並沒占到什麽便宜。一天,白鳳翔師被紅軍包圍,戰鬥十分激烈,白部十五團全部被殲,十八團傷亡近四五百人,山炮、迫擊炮、機槍等重武器全部丟失,損失馬匹800餘匹,白被圍困3天,直到紅軍自動撤離吳旗後,才得收拾殘部下山。當時馬培清團在附近一個山頭,懾於紅軍的英勇,不敢出動援救,入夜乘機撤退。又遭紅軍截擊,一個營基本上跑散了。

中央紅軍以機動靈活的戰術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取得了吳旗之役的勝利。在此以前不久,有勞山戰役的勝利,之後緊接著又在直羅鎮之戰中消滅了國民黨第一○九師。從此,使隴東一帶的國民黨軍聞風喪膽,再也不敢輕率出動。

4.曲子慘敗

1936年春,國民黨“剿匪”總部電告馬鴻賓,紅軍從陝北保安出發,有進擾甘肅模樣,指令三十五軍負責慶陽、曲子一帶的防務。馬鴻賓即命令部隊迅速向環縣集結,以為環縣既可北扼寧夏的要路,又可西通固原,實際是想鞏固後方,保存實力。5月31日,一○五旅旅長冶成章率特務連乘汽車到達曲子,隨行二○九團二營營長馬彥章卻在行抵距曲子約20華裏的麻林村停下來休息、做飯。中午,馬彥章部正準備吃飯,勢如猛虎的紅軍突然從山上壓下來,馬彥章根本不敢指揮部隊作戰,翻身上馬逃跑。部隊無人指揮,亂作一團,有的逃跑,有的被俘,有的被打死,一營兵力霎時被全部消滅。兩天以後,逃到驛馬關附近的馬彥章,隻收了不到1連人。馬營的潰散,使冶成章陷入困境。

冶成章是馬鴻賓手下一員勇將,性情暴躁,打仗凶猛,所以綽號“冶騾子”。在馬家部隊中的軍官,如果不屬於“甘、河、回、馬”,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能站得住腳,一是忠於馬家,二是會打仗。這幾乎是一條規矩。所以當年馬鴻賓到甘肅就任主席時,帶上冶成章;這次堵截紅軍,又讓他先到環縣曲子鎮。曲子鎮是西峰鎮通向寧夏的要道,當時還是環縣縣政府所在地,但它的麵積不過1平方公裏左右,城牆高約2丈,城壕深達丈許,四周有碉堡,便於防守。這時曲子鎮的國民黨武裝,隻有冶的特務連,騎兵團通訊排和縣保安隊100人。冶成章自恃凶猛,當時沒想到大隊紅軍馬上來臨,還在縣長王某的宴席上猜拳行令,忽然聽到槍聲,紅軍已將城緊緊包圍。冶成章急忙緊閉城門,登上城牆,指揮防守。特務連、通訊排和保安隊全部上城牆,保安隊擔負南城防地。雙方相持之際,保安隊中有人向城裏放槍,將特務連一個副班長打死在縣府門口。冶懷疑保安隊不可靠,即把保安隊長叫來,嚴加訓斥。隊長又上城不久,就負傷抬下來。冶竟殘暴地命令其特務連先把保安隊解決了。特務連長馬及才即率部到南城牆上用大刀砍死保安隊幾個人,保安隊立即潰散。紅軍在機槍火力掩護下,猛烈攻城,登上了城外東南角的一個小碉堡,用火力壓製得城牆上站不住人,副團長陝有祿即被擊斃。然後,紅軍搭雲梯登上城牆,激戰1小時,紅軍占領了東南城角和附近街道。雙方展開巷戰。特務連副連長冶生華(冶的繼子)陣亡,士兵20多人被俘。冶成章的小肚子已負傷,仍然指揮部隊頑抗。他的傳令兵建議他上馬逃跑,他順手就給了傳令兵一槍,雖然沒有打中,但左右誰也再不敢說逃走的話了。這匹“野騾子”真的發了瘋,突然光著膀子,舉著大刀率領殘部,與紅軍展開肉搏戰,但衝到南門,又被紅軍強大火力壓回來,最後退縮到城東北角一家的窯洞裏,用土塊把窯門堵住,進行頑抗。窯洞裏隻有副旅長楊子福、副官孫清太、馬春義、馬英傑和冶5人,他們勸冶繳槍投降,冶卻堅持頑抗,並且哄騙說:“馬彥章營的援兵就要從對麵白路路上出現了。”其實,此時的馬彥章營早已潰散。冶在窯洞頑抗到天黑,紅軍緩和了火力進攻,由當天跑到紅軍去的冶的兩個勤務兵對冶喊話,宣傳團結抗日和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冶仍堅持不降。這時,窯洞裏5個人4個負傷,4人都堅持投降,挨到天明,盼不到援軍,絕望中的冶成章隻好就範,乖乖地做了俘虜。

紅軍在清掃戰場時,發現縣政府後院水井裏有一個女人,搭救上來,才知道原來是冶成章的妻子,冶見了妻子,喜出望外。根據冶的請求,紅軍將冶成章、他的妻子和傳令兵等5人送到解放區,經過幾個月的治療,使冶的傷痊愈後,又派人將他們送到解放區的邊界環縣甜水堡,通知馬鴻逵駐惠安堡的旅長馬光宗接回。副旅長楊子福等則假充士兵,受到優待。每人發給5元路費,全部釋放。這就是活捉“冶騾子”的始末。

5月31日,繼冶成章之後,三十五師部隊陸續向環縣進發,一○三旅旅長馬玉麟率兩個步兵團、騎兵團長馬培清率兩個騎兵營到達慶陽城北的三十裏鋪。他們發現北邊的阜城已被紅軍占領,截斷了進路。想繞道又沒路可繞,而增援曲子又是刻不容緩的事(他們還不知道冶成章的遭遇),馬玉麟就決定冒險攻打阜城,命令兩個步兵團的12門迫擊炮集中起來,由二○六團團長馬文清指揮,向阜城轟擊;命令以兩個營的兵力猛攻。但紅軍堅守陣地,激戰1個多小時之後,發現紅軍越來越多,原來是在曲子解決了冶成章的紅軍部隊星夜趕到了,馬玉麟立即增派部隊強攻。這時蔣介石的3架飛機在空中盤旋,但因雙方陣地犬牙交錯,混戰在一起,飛機無法助戰,隻丟了3個炸彈即飛去。

由於紅軍的英勇衝殺,馬部抵擋不住,左右兩側首先潰逃,正麵的馬文清團也接著逃跑。二○九團團長馬紹武在逃跑時,急忙中把馬上的行李推下來,連其中的關防也丟掉了。馬玉麟則在副官扶持下乘馬逃脫。這一仗,三十五師共喪失7個步兵營。

5.海固接觸

之後,紅軍挺進海固一帶地區,東北軍和馬鴻賓部奉命尾追。但此時已是西安事變前夕,紅軍以政治爭取為主,即使處於優勢情況,也不對“剿匪”部隊進行嚴重的打擊。一次,三十五師騎兵團奉命攻打紅軍駐地七營山,東北軍白鳳翔騎六師一個團攻打八營山。深夜臨戰前,兩個團又調換了攻打目標。結果八營山紅軍事先撤走,三十五師騎兵團順利占領八營山。但攻七營山的—個團卻被紅軍包圍,全部被紅軍俘獲。戰鬥結束後,紅軍肖參謀長又將所繳人槍送還白鳳翔,說是誤會了,把騎六師當作三十五師打了。又一次,三十五師二○五團被紅軍圍困於李旺堡,給養無法接濟,飛機空投炒麵、幹糧,大多落在紅軍陣地,正擬派部隊接二○五團突圍,東北軍五十七軍軍長王以哲轉來張學良命令說:“與紅軍方麵聯係,紅軍已將通向李旺堡的韓複灣大路讓開,可派部隊去接二○五團。”白鳳翔部和三十五師騎兵團去接時,路過韓複灣,街頭到處貼著“歡迎三十五師合作抗日”的大標語。紅軍抬出蒸饃、米湯接待。據騎兵團長馬培清回憶,他在固原黑城子時,曾接到左權將軍給他一封信,信中說明革命道路,並提出為誰打仗的問題,叫他考慮。他複了一信說,你們不來侵犯,我們就不打你們。接著左權又來一信,“著重說明紅軍貫徹執行民族政策的實際情況,叫我們不要聽信蔣介石愚弄少數民族的欺騙宣傳,走向革命道路”。紅軍的政治工作,使不少國民黨軍官逐漸明白過來,再不願打內戰了。駐七營祁家堡的二一○團團長馬奮英給馬鴻賓發來一個阿文電報,經譯出,是“禮拜六向西逃跑”。當時不明何故,後來知道,他把祁家堡後牆挖開,偷偷跑到海原,繞道至平涼,帶上老婆朝覲去了。所以政治瓦解的威力很大。如果不是西安事變,再“剿”下去,馬的三十五師就逃不掉被瓦解和消滅的命運。

五、綏西抗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向北平郊區盧溝橋發動進攻,我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在中國的倡導和努力之下,經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挽救中華民族於危亡,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呼聲。馬鴻賓作為一位愛國將領,在全國人民愛國熱情的鼓舞下,率領隴上回漢健兒,在綏西抗戰前線,與日本侵略軍浴血奮戰,寫下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

為了充實抗戰力量,1937年,馬鴻賓的部隊擴編為陸軍第八十一軍,馬鴻賓任軍長,馬惇靖(馬鴻賓三子)任軍參謀長,下轄第三十五師,師長馬騰蛟;獨立第六十旅,旅長馬獻文;騎兵團,團長馬培清。馬鴻賓對於抗戰是有思想準備的。1938年春,他在寧夏省永寧縣望洪堡舉辦一個軍官訓練班,把全軍營附、連長兩級軍官集中訓練兩個月。據當時參加訓練的王五典回憶,在開學典禮上,他身著戎裝,佩中將領章(他平時常著便服),登台作長時間講話。大意是:抗日戰爭是民族戰爭,我們軍人首先要有民族觀念、國家觀念,保土衛國,盡職守責。在戰場上要有能攻能守、與陣地共存亡和抗戰到底的決心。日寇有飛機大炮,我們沒有飛機,因此必須做好堅固的工事,加強射擊訓練,做到彈不虛發;並要注意防空防毒。他的講話,在軍官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訓練中,采用紗布口罩裝上浸入煤油的鋸末戴上,爾後在戰場上就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