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16)

父母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落入偏寵某個或某幾個孩子的俗套;避免出現這個問題的訣竅在於平等地寵愛每一個孩子。我自己總是在談論馬修,原因可能是由於我和他在一起做了許多事情——打棒球、參加童子軍的活動,或者隻是簡單地在某個地方待著——當然,還包括當他還是嬰兒時我們待在一起的所有那些時光。我覺得自己對他的了解超過了對別的孩子的了解。有些孩子能夠比較好地回應父母,而且有些孩子在天性上也會比別的孩子更讓人感到生活在一起的快樂。因此,“不要偏愛哪個孩子”的建議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更為現實的做法是要機會平等地給每一個孩子以寵愛。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你首先應該認識到你是有可能會表現出偏愛的。要試著把每個孩子你最喜歡他哪一點、最不喜歡他哪一點都一一列出來。孩子身上我們最不喜歡的東西往往就是我們身上的那些自己最不願意接受的東西。

如果這樣列出來的單子明顯地偏向某一邊,那麽你就很可能存在著偏愛的問題。你應該在內心深處好好地做一下反思,看看你的這些好惡是否影響到自己對於孩子的行為舉動。你有可能需要辨別每個孩子獨特的天賦,對那些特殊的稟性要加以精心的培養。還應該仔細地發現每個孩子的特殊需求,判斷一下你所不喜歡的態度和行為到底是大問題還是小過失。如果隻是小過失,那就必須改變自己所作出的反應。

西爾斯經典鏈接:父母當著孩子的麵發生爭執

場景一:8歲大的馬修和11歲大的埃琳一起走進廚房,目睹了他們的父母正在向對方發泄自己的怨氣;也就是說,一場爭鬥正在上演。他們爭吵著、衝突著。兩個孩子在一邊躊躇、徘徊了很長時間,最後耐不住了,從食品櫃裏一把抓過零食,然後跑向車庫,把一些籃子用力地扔到車道上。

場景二:十分鍾之後,馬修和埃琳再次來到了廚房,他們警覺地觀察著,結果發現爸爸媽媽在一起有說有笑。兩個孩子感到鬆了一口氣,他們又在旁邊徘徊了一會兒,這次他們是豎起耳朵聽爸爸媽媽的交談,以便弄明白剛才的衝突是如何煙消雲散的。正如你可能已經猜想到的那樣,這是取材於我們關於家庭爭鬥的那本書的一個場景。確實,本書的兩個作者發生了爭執,就像所有的夫妻那樣。這樣的爭執經常發生在孩子們聽得見、看得見的地方。可是你完全可以把這些現實生活的場景轉變成讓孩子受教育的機會。

在我們為人父母生涯的早期,我們總是試圖不讓孩子們聽見、看見我們的情緒爆發。我們認為他們從中會產生出對愛情和婚姻的錯誤看法,因而我們總是努力地在他們麵前裝出最好的表現。現在我們懂得了那種做法是不切實際的,並且是徹頭徹尾的虛偽。

父母麵對麵的衝突可以教會孩子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課:彼此愛戀的人們完全可以相互表達反對的意見,而又不損害相互之間的關係。在穩固的家庭中,爸爸媽媽總是會把分歧解決好的。從這些觀察當中,孩子們得到了這樣的信息: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會有什麽危險,而且完全可以采用不動拳頭、不侮辱對方的方式來爭執一番,最後相互間的友誼仍然維持得很好。我們都不讚成虛偽地束縛自己、規定自己在一些時候必須以某種方式來做事和說話。怎麽做事、怎麽說話應該是完全出於自然的。

父母們,你們可以為孩子們做出公平地進行爭執的榜樣,示範給他們看如何以不對彼此間的關係造成威脅的方式來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感受。當然,你不應該在語言和行動上惡意地攻擊對方。在表達方式上應該采用“我”的說法(比如,“我認為是這樣”),而不要采用“你”的說法(比如,“你對人根本就漠不關心”)。在爭執的時候,不要把過去的陳穀子爛芝麻都翻出來,也千萬不要把孩子們拖入到你們的爭執中。要努力地把出現的問題化解掉,而不應該讓這些問題悶在心裏,給雙方都帶來痛苦。應該讓孩子們看到你們互相道歉、看到你們如何化解彼此間的爭端。

隻有當父母首先用語言和行動來讓孩子們明白他們的婚姻幸福美滿、他們的愛情終身不渝時,才能有效地把消極的爭執場景轉變成積極的、讓孩子受教育的機會。離開了上述這種促進家庭穩定的措施,孩子的行為在父母之間起了爭端之後就會變壞。有一次,我曾經為一個8歲的孩子作過谘詢,他在一場家庭矛盾發生過後變得滿心憤怒、情緒低落。他擔心父母間的這次衝突預示著他們會離婚,他班上一個同學的家庭最近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我提供過谘詢的另一個孩子患上了學校恐懼症,他拒絕去上學,擔心他相互爭鬥的父母在他離開家門之後會彼此傷害,或者父母中的一方會離家出走。一個處於青少年期的女孩曾經悄悄地告訴我說,她一輩子都不會結婚,因為她的父母總是在相互打架。

你應該記住生活中的這麽一條經驗:如果你們彼此之間的終身承諾建立在愛情和尊重的基礎上,那麽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不會對你們之間的關係造成傷害。如果你們之間的爭執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安,那麽盡量不要讓孩子們聽到、看到你們發生爭執,直到你們在得到了建議和忠告之後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進行你們之間的爭執為止。

避免相互比較請你記住,孩子們總是在不停地被相互比較著。在他們的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被大人們用他們表現的好壞來進行著評價——評價的標準包括學校裏的成績、在棒球隊中的擊球排行、在競賽和遊戲中的名次,等等。家庭大概是尊重孩子的自我價值、不采用與別人的比較來評判孩子的價值的唯一的場所。因此,你應該避免對孩子作出這樣的評論:“你為什麽不像你哥哥那樣準時?”“你姐姐得了那麽好的成績。難道你根本學不進去?”下麵的說法更為不妥:“你就和你的姐姐一樣糟糕。”所有的這些說法都無助於孩子欣賞、喜歡自己的兄弟姐妹,隻會導致他憎惡他們。在評價一個孩子時,你應該著眼於他自己的行為表現,而不要以兄弟姐妹來作為評判的標準。否則的話,孩子會感到他再怎麽努力也無法達到標準,或者他會故意地不依照標準來提高自己的行為。這兩種情況都意味著你的失敗。你應該根據孩子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來為他確立標準,並且要教會他喜歡自己、對自己感到滿意。

不要讓孩子在你麵前自我吹噓和誇耀,比如:“我的成績可比你好多了。”或者“哈哈,我有一輛新的腳踏車。”我們明確地讓自己的孩子們知道,貶低別人在我們家是絕對不允許的。

並不一定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盡管所有的孩子都是生來平等的,但你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平等地對待他們。為了防止兄弟姐妹間發生爭吵,父母們往往力圖以同樣的方式來為所有的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不論是買睡衣還是挑選學校,都盡量做到對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許多父母都提心吊膽地試圖完完全全地做到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們並不是一模一樣的;你也不應該把他們看做是一模一樣的。你應該根據不同時候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如何對待每一個孩子,而不必擔心如果你給了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更多的愛撫之後會產生什麽樣的長期後果。你可以尋求在一個星期中比較均衡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而不必在每一天裏都來實現這種均衡。“為什麽吉米得到了一雙新鞋,而我卻沒有?”湯米不滿地問道。你可以回答他:“因為他的鞋子穿壞了,你上個月已經有了一雙新鞋了。”千萬不要讓吉米在湯米的麵前炫耀他的新鞋子。孩子需要的是你有針對性地一一區別對待他們,而不需要你完全平等地加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