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

形成一套夜間管教的觀念體係“你的寶寶是不是一覺睡到大天亮?”一定經常有人問你這個問題,問的人既可能是關心你夜裏休息得怎樣,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把寶寶是否能一覺睡到天亮與你養育得好不好等同起來。指望嬰兒甚至大一點的孩子一覺睡到大天亮是不現實的。對於那些向你兜售各種使嬰幼兒在夜間不打攪父母的方法的所謂睡眠訓練者,你一定要提高警惕,這些人的方法無非是同一種做法的改頭換麵,這種令人討厭的做法就是“任由孩子去哭”。這個被廣為宣傳的隨孩子去哭的做法能很快起作用,但你千萬要小心,不要盲從這種權宜之計。它不僅在父母和孩子之間造成了距離,而且使你不會去探究孩子休息不好的原因,也妨礙了你想方設法地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每一種情形都有它的獨特性,對於各種複雜的睡眠問題來說,不存在簡單的解決辦法。

我們建議你不要采用“關上門,堵上你的耳朵,隨孩子去哭”的做法,而要采取另一些變通的手段。孩子們應該在最初的兩年中學會健康的睡眠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態度。如果嬰兒是睡在媽媽的胸前或者睡在照料者的懷抱裏被帶大的,他就會形成這麽一種睡眠態度:進入睡眠狀態是十分愉快的。如果嬰兒能夠睡在父母的身邊,在他夜裏醒來啼哭的時候,父母能對他作出敏感的回應,那麽寶寶就會懂得沉浸在睡眠當中其實是一種很安全的狀態。因此,父母在夜間的依附性養育就為孩子確立健康的睡眠態度奠定了基礎。

如果孩子長大一點之後仍然存在某些麻煩的睡眠問題,而且你在他嬰兒期沒有對他進行高度敏感的夜間養育,那你也不必失望。要做到與你的孩子重新親密起來,時間永遠都不會嫌晚。無論你采用了哪一種高度接觸、高度響應的夜間養育方式,你都能教會孩子懂得夜間養育的兩個體驗:進入睡眠是一種很愉快的狀態,沉睡狀態是很安全的。

選擇合適的臥室許多第一次有了孩子的父母都會提出他們的孩子應該睡在哪兒的疑問。正確答案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隻要你們都能睡得最好。有些嬰兒在自己的房間會睡得比較好,有些在父母房間裏自己的小床上會睡得更好一些,也有些嬰兒最喜歡睡在父母的床上。睡覺的地方也可以隨著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而不斷變化,可以是孩子在嬰兒期與你們睡在一張床上,而到了學步期自己一個人睡,也可以倒過來,嬰兒期一個人睡,學步期與你們睡在一起。

在三十多年的兒科實踐中,我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家庭,他們采取了各式各樣的夜間養育方式,對此我們進行了一係列觀察:老練的父母常常會歡迎寶寶睡在他們的床上,因為經驗已經使他們認識到,這樣做無論是對寶寶還是對他們自己都會比較輕鬆一些。這樣的父母對自己在夜間寶寶有了需求時所作出的直覺反應有比較強的自信,並且不容易受外界建議的影響。而新手父母常常會鼓勵孩子與他們分開睡覺,原因在於他們還沒有發現夜間和寶寶親近的重要性。他們更容易為左鄰右舍的風氣所影響,也比較容易受到睡眠專家的危言聳聽的擺布,那些睡眠專家們會告誡說,如果你讓寶寶睡在你們床上的話,孩子最終就會有依賴性。而我們發現,從總體上來說,相比於那些與父母睡在一起的寶寶,與大人分開睡的孩子(主要是那些沒有受到依附性養育的寶寶)往往有更多的行為問題。

那麽,讓寶寶與父母睡在一起對依附性養育有什麽樣的重要性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存在於另一個問題當中——你希望對你的寶寶具有什麽樣的回應程度?另外,你的寶寶自己一個人睡覺時睡得好不好?有些父母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自然而然地傾向於和孩子睡在一起,他們知道這樣的親近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好的,他們對和孩子睡在一起感到很興奮,並且根本不介意為此而改變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的這些變化當中,有些實際上能使新手媽媽過得更輕鬆一些。有一位媽媽這樣說:盡管她曾經對第一個孩子能夠獨自睡得很好而感到開心,但她認識到自己使孩子“對他的小床產生了依戀”。通過和寶寶一起睡覺,她使後麵的兩個孩子更依戀於她這個媽媽。

另外一些父母采取了一種“等等看”的態度——每個夜晚換一次睡覺的地方。如果他們的寶寶在他們床邊的搖籃裏能夠睡得很安然,或者在另一個房間裏的嬰兒床上(帶有一個監控器,使他們容易聽到她的聲音)能睡得很好,他們會對這樣的安排感到滿意。然而,他們也會充分地考慮寶寶睡眠方式發生改變的可能性,如果寶寶很明顯地想要在夜間更親近他們,那麽他們就會考慮重新進行安排。

下麵來講一講我們在和孩子睡在一起這個問題上是如何曆經坎坷的。我們的前三個孩子都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扔下他們不管,從來都不讓他們獨自啼哭。當我們的第四個孩子大吵大鬧地讓我們明白她想要在夜裏和媽媽睡在一起時,我們聽從了她的願望。在1978年,這種做法是相當大膽的,因為當時廣為流行的建議曾預言說,如果讓寶寶和我們睡在一起的話,會產生一係列可怕的後果(寵壞了孩子,孩子會離不開你們的床,會毀掉你們的**等等)。但是我們更關注的是讓她一個人去啼哭會造成的後果(缺乏信任和親情),以及瑪莎一夜不斷地起來看她四、五次所帶來的後果(精疲力竭,幾乎完全崩潰)。自從我們開始順著寶寶夜裏頻繁醒來的內在原因(寶寶需要親近感和安全感,使自己可以放鬆下來、進入睡眠)去安排孩子的睡眠之後,我們和孩子都開始睡得更好了。我們現在很想知道我們的前三個孩子小時候是否也更願意和我們睡在一起,但是他們在嬰兒期的性情就都很溫順,從來不曾執意地對我們說他們想和我們一起睡。

自從我們找到了這個有效的辦法之後,我們就在後麵的四個孩子身上保持了夜裏睡在一起這個好傳統。這種做法很明顯地使瑪莎的生活更輕鬆了,因為她得到了更多的休息,而且我們倆在一起享受到了由此所帶來的更多的和寶寶在一起的時間。我們這麽做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嬰兒需要靠在一個溫暖的身體旁邊睡覺。我們並不擔心寶寶會在我們床上睡多久,就像我們不擔心寶寶要哺乳多長時間一樣。有人會提出這樣的警告:“他會離不開你們的床。”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隻要這種需求存在,嬰兒以及學步期的孩子依然需要保持這樣的睡眠安排。就像我對一位做空姐的媽媽所解釋的那樣:“如果一個乘客習慣了坐頭等艙,他就不會喜歡坐普通艙的位子。”如果學步期的孩子在任何一個方麵受到了快快長大的催促,他們會清楚地感覺到這一點,而且他們感覺到的壓力越大,他們就越會反抗。到了差不多2歲時,許多與父母睡在一起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地開始轉向和父母分開睡覺的念頭。到3歲時,他們常常會願意在你床邊的地板上放上他們自己的床墊,要麽睡在自己房間(或者兄弟姐妹們的房間)的床上。

一位媽媽在夜間與她18個月大的寶寶達到了完美的和諧,她有以下的陳述:

我們18個月大的寶寶現在仍和我們睡在一起,他夜裏仍然還要吃奶,但大多數時候我甚至都沒醒過來。在夜間,我們有著根本不同於白天的依戀。白天,他忙著玩耍,他當然需要我,但原因與夜裏是不相同的。白天他是我的小男子漢,而夜裏他是我的小寶寶。夜晚的時間是他重新與我親近的好機會。

我與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就沒有這樣的夜間和諧,我沒有和他睡在一起,我明顯地感覺到了不同的地方。賈森更願意聽我的話,我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他不太會做惹我心煩的事。如果我不得不責罵他,他會立刻作出反應並且道歉。而我的女兒往往要半小時才會作出回應。比起了解我的女兒來,我對兒子了解得更多,我們兩個很對路子。他咿咿呀呀、不清不楚地說著,可我知道他在說什麽、他想要什麽。我丈夫會問我說:“你怎麽知道他在說什麽?”我就是知道。我不想說有心靈感應之類的東西,但是似乎我們的腦電波是一致的。賈森很喜歡上床去睡覺,因為他對自己度過夜晚的方式感到喜歡。而在我女兒小的時候,要她上床去睡覺簡直是太費事了。現在,我自己也睡得比以前好多了。

在我把主動權交給了賈森之後,我發覺這使我過得更輕鬆了,於是對我來說就出現了轉折點。當我聽從於他的需要,而不是聽從於我認為他有什麽需要時,我的夜間生活就進行得相當順利。我沒有感覺到他是在控製我,這樣的做法給我們都帶來了好處。實際上,我感到我對賈森比對我的女兒更有權威,因為我更清楚地了解他,而他也更尊重我。這使我管教起他來相當容易。

就像給孩子健康地斷奶一樣,讓孩子不再與父母睡在一起也是要逐步地進行的,也許往前走了兩步又要回頭退一步。在出現了過度的壓力和病痛的時候,你就應該打算往回退一步。當一個新寶寶降臨到家庭裏來的時候,就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采用任何一種不會出現危險的方式逐漸地進入他自己的空間。現在,隻剩下一個孩子正式地睡在我們的房間裏。3歲的勞琳睡在我們床邊她自己專用的小床上,有些早晨當我們醒來的時候,會發現她還是爬到了我們的床上來和我們睡在一起。

孩子的夜間習慣會反映出他們白天的行為在白天感覺良好的孩子在夜裏會睡得更好(當然,反過來也一樣)。你是否曾注意到,如果你白天感覺不錯,那麽晚上也會睡得相當好。如果你的寶寶以前睡得很好,現在卻在夜裏睡不好了,那就應該留意一下是不是在他的整個環境中出現了某種幹擾因素: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呢,還是開始上托兒所或幼兒園?是在與兄弟姐妹的相處中受到了壓力呢,還是受到了父母婚姻關係的壓力?像大多數的行為問題一樣,隨著孩子內心健康的整體改善,睡眠問題也會有所好轉。即使是大一點的孩子,如果在學校裏遇到了問題,或者同伴威脅到了他的自信心,那麽仍然會遭受到睡眠障礙的折磨。

西爾斯經典鏈接:睡眠時間即是補救時間

千萬不要把你的怒火留過夜。這條建議對於管教孩子是很有用的,對於和配偶一起生活也很有價值。如果你和孩子在白天發生了衝突,夜裏一起躺在床上就為你們提供了補救的機會。孩子在準備入睡的時候會更樂意接受你對他說的話,而且夜晚寧靜的環境也更有利於關係的修複。相互之間的道歉,緊緊的擁抱,再次表白相互之間的愛意,所有這些都驅散了感情緊張的氣氛,讓你們雙方在第二天又有了相互親密的感覺。

處理常見的夜間養育問題

在幫助孩子培養起健康的睡眠態度的同時,還應該讓孩子學會上床睡覺並保持沉睡狀態,這是夜間養育要完成的任務。下麵列出了父母們經常向我們谘詢的各種常見的夜間養育問題。

抗拒睡眠的孩子

我們3歲大的孩子對要他上床睡覺是完全抗拒的。在晚上十點以前要把他弄上床去睡覺簡直就好比是一場戰鬥,而到了那個時候,我都感到很困了,可他一點兒都不困。

父母常常指望他們的孩子在需要睡覺之前早早地上床去,而睡眠不是你能將孩子趕著去進入的一種狀態。比較好的做法是創造環境,讓睡意襲上孩子的心頭。首先,你要確定孩子已經困了。你不妨取消或縮短孩子的午睡時間,或者讓他早一點睡午覺。睡前應該用讓孩子逐漸放鬆下來的相互交流(比如,洗熱水澡、講故事、玩安靜的遊戲,或者吃一些有營養的點心等等)來取代那些讓孩子更加興奮的活動(比如,看恐怖或者刺激性的電視,看摔跤比賽,吃含糖的點心等等)。合理的、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對於各個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都是有益於健康的,並且使困乏的父母能夠比較省心。

上床時的固定程序有助於孩子平靜地入睡,前提是他們已經感到困了。應該采取比較簡單的固定程序,比如:吃點心→刷牙→換睡衣→講故事→祈禱→依偎在媽媽或爸爸的身邊,等等。這些事需要你和他一起來做,這麽做是值得的,因為差不多在三十分鍾內,你的孩子就會進入夢鄉。

請你記住,孩子需要的是開心、快樂,如果不睡覺會玩得更開心,他們就會對上床睡覺產生抗拒。在我們家裏,上床睡覺是件快樂的事情,是不需要抗拒的。你應該使上床睡覺的時間變得特別而且有趣——但要采用一種安靜的方式。應該將孩子最愛聽的故事留到上床的時候來講,前提條件是隻有孩子在指定時間已經上床之後,你才講那個故事。最能使孩子沉沉睡去的故事是那些有著數數和重複內容的故事。應該用孩子最喜歡的那些故事人物拚成一個長的故事:小熊維尼和小老虎一起去釣魚,他們釣上了一條藍色的、兩條紅色的、三條綠色的。當然,不要僅僅去數數——應該對每一次“釣”的過程作一定的描述,講講它們坐到船上、拿出誘餌、裝上鉤、把釣鉤拋出去等一係列的動作,在你的孩子進入夢鄉之前,小熊維尼和小老虎也許已經幸運地釣上來半打的魚了。

上床睡覺時的一個固定程序能使孩子習慣於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麵,這個程序能幫助他們放鬆下來,習慣性地產生馬上就要睡覺了的想法。在你開始講故事之前,告訴孩子他必須靜靜地躺下來。特殊的就寢程序應該帶有一些附加條件,比如可以告訴孩子:“九點以後就不能再給你們撓背了。”你要采用孩子喜歡的辦法來誘導孩子上床睡覺,如果夜裏他肯聽話,那麽就應該給他獎勵。

瑪莎附注: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認識到,對付我們家的小夜貓子勞琳的一個方法就是對她還沒有準備好上床去睡覺的狀態采取尊重的態度。雖然我們總是進行慣常的就寢程序,但有些晚上到了勞琳平常上床睡覺的時間她還根本不困。她已經完全準備好上床去聽故事,但給她講了四五個故事之後,我能感覺到她還是毫無睡意。她很開心地躺在那裏,聽一個小時的故事,然後把燈熄掉,聽著搖籃曲,在床上翻來覆去(在這樣的夜晚,我總是先睡著了)。如果我沒時間陪她,那麽我會從床上爬起來,告訴她,隻要不惹麻煩,她可以靜靜地玩。然後我就花上一個小時來寫作,一邊等著勞琳玩累了,上床就能夠很快睡著。

拖拖拉拉的孩子

我花了一個小時才使我們4歲大的孩子睡著。最後,他終於是睡著了,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已經疲倦得沒辦法再去做其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