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這本袖珍小書以獨特的視角,對那些死學死考得高分的所謂“狀元”以及所謂的“命題專家”,進行了無情的挖苦、嘲諷,而對考試分數不高的所謂“差生”,本書則投去欣賞、讚美的目光。

今天,當朱清時院士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中國大學的文憑沒有含金量”的時候,當全國政協委員王平告誡“讀大學致貧,讀了大學也不見得有知識,不要都去上大學”的時候,這種視角更加清晰。

書名之所以定為《我走我的路》,是因為書中內容打人痛處、遭人嫉恨,沒有高視闊步、一往無前的勇氣是不可能成書出版的。

但不存在什麽“讓別人去說吧”。本書以不同的文字表達方式撥開迷霧、一針見血時,是“對事不對人”,那些個“別人”,有什麽好說的呢?

再看看這些鐵的事實:中國曆屆高考“狀元”,至今鮮有成為科研和職場的“狀元”;包括清華北大在內,大學生一畢業就變成“大白菜”,在勞動力市場跟農民工搶飯碗的,是不計其數;而愛玩、會玩的“差生”呢,很多卻生活幸福、事業有成,甚至成為一流人才!

對此,本書並沒有幸災樂禍。

人們普遍把違反學習規律的加班加點、死學死考視為“勤奮刻苦”,又普遍把死學死考換來的死知識、死分數當做寶貝一樣供奉追捧,並不惜淩駕於與生俱來、天經地義的睡眠休息、歡歌笑語之上,上上下下一致認定這是“對孩子們負責”,且深信不疑,煞有介事。身處其中,猶如圍觀《皇帝的新裝》中的遊行場麵,而跟圍觀《皇帝的新裝》不同的是,我還真笑不出來。

正相反,我想哭。

看到高分考上大學,可一畢業就變成“大白菜”的大學生,我想哭;看到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榨出分數、老氣橫秋的中學生,我想哭;看到“培優”市場裏被“專家學者”綁架勒索得身心疲憊、神色黯然的小學生,我想哭出聲來……

作為一個學習上的過來人,作為一個親手辦過學的人,我把天底下正在上學讀書的、大大小小的同學都視為“我的同學”,隻是希望大家在學習的路上,不要去做那些吃虧不討好的蠢事!

毫無疑問,“知識就是力量”,如果沒有“力量”,值得懷疑的是那所謂的“知識”。大學生變成“大白菜”,名校研究生去搶農民工的飯碗,就是沒有知識的表現。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同學們吃虧不討好、學得累死累活卻沒學到真正的知識呢?本書給出了答案。

我要說,讀正確的書,並且正確地讀書,可以滋養人生,武裝頭腦,增加“知本”,受益無窮。反之,讀書“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舉例來說,“垃圾知識”如“‘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之類,中國的學生學了一大籮筐卻一輩子都用不上,徒然消磨生命,徒然損耗將來在社會上競爭拚殺的活力。

在我看來,當今所謂的“上學、讀書、考試”,幾乎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完全是病態失常的“上死學、讀死書、考死試”,既沒有“讀正確的書”,也沒有“正確地讀書”,大學生不變成“大白菜”才怪!

——正在上學讀書、正在死學死考得高分的你,又憑什麽能保證自己大學畢業後,不成為其中一員?

醒一醒吧,同學們!“文憑時代”已經結束,社會和市場需要的是真才實學。沒有真才實學而空有文憑者隻能跟農民工去搶飯碗,是沒有哪個公司來養你的,除非那公司是你老爸開的。

而高考高分並不代表真才實學,否則,清華北大就不會有“高材生”去賣豬肉、賣冰糖葫蘆、刷油漆……還把高考分數看得像“**”一樣的人,不是蠢得不可救藥,就是還沒睡醒。

對於還沒睡醒的人,全國政協委員王平的話可謂振聾發聵:“靜下心來思考出路。”

出路在哪裏?本書也嚐試著給出了答案。

在我看來,無論是“狀元”還是“差生”,每個人都是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每個生命都值得我們欣賞敬畏。隻要不違反學習規律、成長規律去死學死考地折騰,每個人都會各得其所,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因為在我的眼裏,這個時代真好,中國到處都是機會,到處都是出路,打死我都不會去搶農民工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