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1)

與現代經濟體一同建立的還有全新的現代生活方式,它對上一章提到的消費、休閑和壽命延長產生巨大影響,有的足以擴大人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在預期壽命延長的情況下,人們可能願意為需要更多投入的職業做準備。然而,這些物質上的收益盡管改善了生活水平和工作條件,卻未帶來生活方式上的劇烈改變——沒有改變“我們存在的方式”。在這些物質收益中,最接近於改變生活方式的或許是兒童死亡率下降,從而減少了人們養育後代時麵臨的苦惱和擔憂,不過,這能從根本上改變生育和養育孩子的生驗嗎?

在這些國家或城市中出現的現代經濟的重要影響還包括非物質領域,它改變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的生活和職業生涯,因此是對人們生活性質的改變:在現代經濟中工作的新體驗,以及隨之而來的在現代城市中生活的新體驗,不但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改變了生活的性質。當然,全麵的影響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充分產生,某些職業受到的影響來得更晚,甚至一直未被影響。因此,如果某些早期觀察家沒有注意到這些效應,那也並不奇怪,他們不像後來者那樣輕易就能看到整個時代的新趨勢。

事實上,當時的某些大經濟學家已經認識到工作經曆對職業人群的生活來說具有核心意義。1890年之後的1/4個世紀中最有影響力的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就曾強調,在現代產業中工作的人們發現,需要解決的大多數問題都來自他們在社會中從事的工作:

人們賴以為生的行業經常會占據他們頭腦最清醒時的多數時光,在此期間,他們的品質主要是由自己的工作以及與同事的關係塑造的。

馬歇爾的話很有可能保持了英國人一貫的低調,他其實很歡迎從周圍觀察到的這種來自工作的精神刺激和精神體驗。幾十年之後,瑞典經濟學家綱納·繆達爾(GunnarMyrdal)則用他一貫坦率的方式提出了更激進的說法: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說法……在經濟學裏,消費僅被當作生產的唯一目的……或者說,人們是為了生存而工作。然而,也有很多人其實是為工作而生存……大多數家境不錯的人能從生產者的角色中得到比消費者的角色更大的滿足……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盡可能多的人能夠以這種方式生活。

馬歇爾和繆達爾背離了正統經濟學,他們認識到對越來越多的人而言,頭腦裏主要關心的是產業發展——思考如何更好地開展生產和生產何種更好的產品。

馬歇爾和繆達爾的觀察給人們帶來了兩個方麵的衝擊。他們強調了工作在精神層麵的意義,他們也肯定認識到這種意義的不尋常。至少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畢生從事保姆或其他家政服務,將難以獲得足夠的激勵和挑戰。因為如果發現生活中到處都充滿精神刺激和挑戰的話,那麽在工作中遇到這些也就不稀奇了。馬歇爾和繆達爾也必然了解這是新出現的現象,他們其實是默認過去時代的工作並不存在廣泛的激勵(國王保住權力的工作或許除外)。能給人們帶來充分滿足的是現代經濟中的職業的精神激勵和智力挑戰,而非傳統經濟中的農業勞動。馬歇爾和繆達爾已經默認當時的工作場所需要人們發揮智力的作用,但他們還沒有明確指出這樣的激勵和挑戰到底是什麽。

另一個世界:工作和職業的改造

現代經濟提供的獨特體驗來自其獨特的活動:對新創意的構思、開發、推廣和檢驗。在很多職業中,工作體驗從傳統經濟中常見的重複、枯燥升級為現代經濟中的改變、挑戰和原創性。稍微通過一些觀察加上解釋,我們就能分辨現代工作體驗的某些特征(當然也可能會忽視某些特征)。或許並非所有新體驗都能被稱為“收益”,而且即使是收益也不足以證明運轉良好的現代經濟的正當性,但這些收益畢竟是反映其正當性的必要條件(參見第七章和第八章的討論)。我們首先分析體驗本身的變化。

與現代性相伴而生的持續變革,與傳統經濟中工作的重複枯燥形成鮮明對比。來自公司之外的不停變革給員工帶來精神上的刺激。當新產品出現時,用戶或潛在用戶可能會受到刺激,詢問是否有其他尚未發現的使用辦法,並由此得到收益;生產商受到刺激後,可能會詢問是否有改進或改變其用途的辦法。當然在傳統經濟中,某些老產品也可能發現新用途或者被改進,也就是說,存在尚未開發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在傳統環境中也可以找到某些激勵。然而,源源不斷的新產品所產生的刺激力量肯定更強大。

現代經濟帶來的另一種體驗是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這是內生的積極革新的努力必然伴隨的。雖然手工業者和農民在古代和中世紀也會逐步克服一些古老的難題,但在16~18世紀,他們顯然沒有找到太多難題或解決辦法。有幾項熊彼特式的發現是在之前出現的,其他發現則是時不時地出現。然而,一個國家的蓬勃發展不能指望這種發現的力度和頻率,也不能奢望本國就肯定是最適合抓住新機遇的地方。隻有現代經濟才能為其勞動適齡人口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問題,使他們的工作始終保持挑戰性。哲學家把由此帶來的充分施展才能的現象稱為自我實現或者自我發揮,也就是把一個人的潛力完全激發出來。管理學則用“員工敬業度”這一術語代表雇員被新開發的項目激勵,並高度關注自己麵臨的問題。馬歇爾和繆達爾的言論表明,他們非常清楚現代職業的這些特質。

與此相關的是,在工作中與同事們的相互交流也會形成社會體驗。毫無疑問,交流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一樣,也存在於家庭中,例如父母會與子女或其他父母隨時交流。但現代社會的工作場所通常能提供新的交流機會,而非對過去的重複,這顯然會產生巨大的差別。工作場所之外的交流在現代經濟中也發展起來。相互之間存在供貨關係的企業、依靠類似的勞動力和資本要素的企業,甚至相互競爭的企業,都能發現合並或聯合帶來的好處。員工在下班後參與同事之間的討論會受益匪淺。有更多機會了解產業動向的公司,可以更清楚哪些產品不值得嚐試。

另一種類型的體驗是指揮或參與創新性質的活動。對企業家、團隊領導或團隊成員而言,這樣的項目提供了發揮自身創造力和決策判斷力的機遇,有助於實現自我表達和自我肯定。對很多人來說,參加創新活動比單純地解決問題能產生更大的成就感。在商業經濟時代和更早的傳統經濟中,工作基本上是日常的循規蹈矩性質,偶爾需要去“滅個火”,發揮主動性的機遇和需要都較少。

還有一種工作體驗是最具有現代特征的。在現代經濟中,職業往往迫使參與者開啟探索之旅,進入未知領域。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從未想到過的經曆和挑戰可能是職業生涯中最有價值的片段,當然也是現代經濟帶來的最顯著的收益。在早期經濟中,參與發現之旅是極罕見的事情,如馬克·波羅的中國之旅和雷夫·埃裏克森(LeifEricson)到溫蘭德的探險。重商資本主義時代在不同地方有過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但隻有少數人能有這樣的特權。而在現代經濟中,這種自我發現的現代回報是普遍存在的。

工作和職業的某些最終結果還表現在現代工作的非物質回報方麵。現代經濟使參與者可以充分展示其成就——吸引他人的關注。從這些成就中獲得的滿足對現代經濟而言絕非無足輕重。在傳統經濟(包括商業經濟在內)中,除了極少數人以外,獲得這樣的滿足感是不可想象的。平凡的生活不能提供太多成就,隻有把貨物販運到越來越遠的地方。不過,某些家庭調查並未發現人們願意尋找能提供成就感的工作,而主要是想在工作中尋求個人體驗和自我成長。因此,不宜過分強調實現成就這個因素。

還有與自由有關的體驗。對普通的經濟學家來說,如果已經計算了現代經濟的製度和文化帶來的物質收益,再計算保證人們產生這些物質收益的自由所帶來的收益,那會是重複統計。但在任何真實的現代經濟中(而非在一個當前和未來的任何因素都是已知的理論模型中),行為人可能會遇到幾乎沒有公共知識可以參考的機遇和危險。此時,根據自己獨有的知識、判斷和直覺采取行動(或不采取行動)的自由,對人們的自我滿足感和自我價值感來說就顯得不可或缺。由此看來,對自己的行動和錯誤負責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種基本品,並且具有重要價值。

在有關現代社會的職業回報的討論中,有些人提到了“成績”的概念。某些物質上的成績,如一個人的財富積累,並不屬於參與現代經濟帶來的最終收益。財富本身是實現各種利益的手段,最顯著的是上一章提到的物質收益以及各種工作體驗,包括一個家庭可以現在進行儲蓄,以便在今後獲得從事某項工作的體驗,而不必在乎該工作在短期內的報酬水平較低。非物質方麵的成績(如積累的榮譽和影響力)也可能存在疑問,這些成就具有“位置商品”的特點,隻有在其他人缺乏時才顯得有價值。有人說,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幸福感比不上落選者的不幸福感。然而,沒有理由認為一個社會並不欣賞其成員獲得的成績,對成績的追求會激勵人們積極麵對風險和犧牲,並由此產生上述的各種非物質收益,這些都對社會有益。

在現代經濟體中生活會給人怎樣的感覺?特別是參與19世紀興起並延續到20世紀的現代經濟,會使人產生怎樣的感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需要我們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我們並沒有直接掌握有關工作和職業體驗的意義的重要證據,隻能在不同地方找到一些碎片,有的能進行直接觀察甚至測算,有的則可能非常瑣碎且具有猜測性質。這種體驗的重要性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如果它的確很重要,當時的人們也應該會發現其價值。

有關現代社會職業的特征之一(交流)的重要意義,存在直接的人口分布方麵的證據。在商業經濟中,隻有少數產業會集中在某個城市或地區,如果不需要緊跟最先進的創意,大多數產業都會廣泛散布在各個地區。19世紀以後,跟上新創意的腳步對決策更關鍵,地理分布也因此發生改變。人們紛紛湧向新創意出現的地區,出現了更大的聚集現象。某個產業的企業形成集群,如法國的紡織業集中在裏昂,英國的冶金業集中在伯明翰,意大利的服裝業集中在那不勒斯,以及20世紀之後,德國的電影業集中在柏林,美國的汽車業集中在底特律。農村地區的人口減少,城市不斷擴張。德國的人口在1800~1900年並沒有太大增長,但獲得城市資質的集鎮卻從4個增加到50個。到1920年,美國已經從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國家變成城市人口占主體的國家。人類在曆史上首次做到能較為便利地開展產業、職業和其他內容的交流,他們也的確充分利用了這種新環境。19世紀,英國和法國的酒吧和咖啡館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之前也出現了增長的跡象),便於人們開展交流。馬克思主義者看到的導致城市苦難的過度擁擠,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對勞資雙方都是有利的。沒有哪家企業會搬離城市,而它的員工也願意跟隨,直到最近一二十年,才有一些互聯網公司將辦公地點設置在偏遠的地方。

遇到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興奮以及解決問題產生的滿足感與此類現代體驗相關,目前有直接的觀察證據表明,靈長類動物對精神激勵和解決問題充滿渴望。動物園管理者這樣介紹他們的發現:

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動物們過去都在懶散和無聊中打發日子,無精打采地在小籠子裏走來走去,餓了就吃盤子裏堆放的食物。隨著對野生動物及其行為的深入研究,我們發現這樣的無所事事會嚴重損害它們的健康……如今,動物們已不再無聊。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紐約各動物園都將照顧動物的含義擴展到對精神狀態的關懷……其目的主要是防止無聊狀態。但科學家們還有更遠大的目標,紐約水族館的資深科學家戴安娜·賴斯(DianaReiss)博士說:“我們要追問:如何給這些動物自己做出選擇的機會、迎接挑戰的機會、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機會?是教它們,還是讓它們自己學習?”動物園管理者正在嚐試在野外給動物們反複製造任務和問題,包括利用玩具、藏匿食物等各種辦法……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理查德·拉迪斯(RichardLattis)博士評論說:“製造新奇是很重要的,問題在於,我們必須不斷發明新玩意兒,因為動物們會對舊玩具感到厭倦。”這家協會負責紐約5個動物園和水族館的運營。

雖然在人類身上還沒進行過同類實驗,但我們可以確信,人類至少有著同樣的尋求精神刺激和解決問題的渴望。幾十年前的監獄改革表明,允許犯人玩國際象棋或其他遊戲,允許他們讀書,會使他們在精神和身體上更加健康。有的國家經曆過劇烈的工作崗位縮減,在歐洲大陸,大約一半的男性會在55歲時退休,女性的退休時間更早,退休意味著不再有變革、挑戰和原創性!一位醫生稱,病人的死亡率在退休後的數月裏會大幅提高。

統計數據也可以提供佐證。2002年的社會普查報告顯示,在2002年每周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的美國人中,90%的人稱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或者“比較滿意”。當然,對那些收入較低的工作而言,滿意度則較低。但即使在那些把自己歸入工人階層的人中,也有87%的人稱自己是滿意的。對此還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人們隻是喜歡把自己搞得很疲憊,而不是尋求精神或者智力上的收獲。但這種說法似乎比較牽強。如果受調查者稱他們對工作並不滿意,我們很難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的工作雖然在精神和智力上很有價值,但仍不及辛苦帶來的痛苦。事實上,盡管有各種疲憊、緊張、麻煩和人際關係問題,人們還是報告說對工作相當滿意,這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由此也可以反駁美國前勞工部部長羅伯特·賴克(RobertReich)的觀點,他在2006年與我共同參加一次廣播節目時激動地說:“美國人討厭自己的工作。”

從這些初步觀察中我們已經看到,現代經濟的到來對人們來說可謂天賜良機,給他們帶來了以前隻有少數幸運兒才能得到的收益——敬業投入、智力滿足以及偶然發現帶來的愉悅。我們不妨再從其他視角觀察現代經濟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