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五言律詩(四十五首)幸蜀西至劍門(3)

送別崔著作東征

陳子昂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

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平。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注釋】崔著作:即崔融。崔融曾任著作佐郎一職。金天:秋天的別稱。古代將一年四季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部分,並分別與五行相對應,春屬木,夏屬火,長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肅殺:嚴酷蕭瑟。四季之中,秋主蕭殺,所以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義、處死犯人。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為立秋後的第三個節氣。專征:全權主持征伐。此處指出征。古代帝王常選擇秋初至白露這一時節訓練甲兵,然後出征作戰,以服荒夷。王師:帝王的軍隊。樂戰:喜歡打仗,即好戰。之子:這些從征的人。指崔融等。慎佳兵:慎重對待用兵之事。慎,當心,慎重。佳兵,《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意即玩弄武力、黷武縱殺。海氣:西北謂大澤曰海,即今海子。此處指邊地戰塵。侵南部:往南移進侵犯。邊風:指突厥等邊地民族的騎兵。掃:掃蕩,蕩平。北平:今河北盧龍,古代軍事要地。盧龍塞:古代通往東北的交通要道,軍事要塞。歸邀:回來後邀取。麟閣名:顯赫的功名。漢代在未央宮建麒麟閣,畫功臣像於閣上,以褒彰其功德。後人即用以讚美有功之臣。

陪諸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杜甫其一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竹深留客處,荷靜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注釋】丈八溝:唐代皇家的避暑勝地。原址在今陝西西安城西南。開通於唐天寶初年,起初作為一條人工河流,主要往京城運送物資。因為溝深一丈、寬八尺,所以叫丈八溝。放船:泛舟,蕩舟。遲:遲緩。調冰水:用冰調製冷飲之水。雪藕絲:把藕的白絲除掉。

其二

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

越女紅裙濕,燕姬翠黛愁。

纜侵堤柳係,幔卷浪花浮。

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

【注釋】沾:濺,打濕。越女:越地的美女。與下句的燕姬均代指歌妓。翠黛:指女子的眉毛。古時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眉,故稱眉為“翠黛”。纜:係船的繩子。侵:迫近,靠近。係:拴上。幔:船上用以遮太陽的布幔。翻:反而,卻。蕭颯:(秋風)蕭瑟。陂塘:水塘。此處指丈八溝。

宿雲門寺閣

孫逖

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

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畫壁餘鴻雁,紗窗宿鬥牛。

更疑天路近,夢與白雲遊。

【注釋】雲門寺:故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的雲門山。東晉時建,梁代處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在此居住過,是當時有名的隱居之地。香閣:雲門寺為佛寺,常年供香,故雲。東山:即雲門山。煙花:山花盛開的景色。此指美好的景致。象外:超然物象之外。此指意境。幽:遠。嶂:像屏障一樣陡峭的山峰。鬥牛:指鬥星宿和牛星宿。此處形容雲門寺之高。天路:通天之路。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注釋】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謝朓北樓:又名謝公樓,位於宣城近郊的陵陽山頂,南齊著名山水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因樓址在郡治之北,故取名“北樓”。唐時改名為疊嶂樓。江城:指宣城。兩水:指宣城東郊的宛溪、句溪。兩水在宣城東北處相會,繞城合流。明鏡: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雙橋:宛溪上有鳳凰、濟川兩橋,均為隋文帝時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橋影。人煙:炊煙。念:掛念,思念。臨風:迎著風。懷:懷念。謝公:即謝朓。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張丞相:即張九齡,為唐玄宗時名相。此詩作者委婉地表達了希望自己在仕途上能得到張九齡援引的願望。涵:包容。虛:指湖水。太清:天空的代稱。氣蒸:水麵上水氣蒸騰。雲澤夢:我國古代巨大的湖泊沼澤區,大致包含今湖南益陽縣、湖陰縣以北,湖北江陵縣、安陸縣以南,武漢市以西地區。端居:安居,閑居。恥聖明:愧對當今聖明之世。羨魚:古語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此處羨魚,意指羨慕釣叟釣魚多,暗示作者無人推薦空有從政願望而已。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注釋】香積寺:又名開利寺,在今陝西西安市南三十裏的子午穀中。唐高宗永隆二年(681),淨土宗創始人之一善導大師圓寂,弟子懷惲為紀念善導功德,修建了香積寺和善導大師供養塔,使香積寺成為中國佛教淨土宗正式創立後的第一個道場。咽:哽咽。此處指水流經山石發出的不暢之聲。危石:高而險的石頭。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空潭:明淨清徹的水潭。曲:曲折隱藏的地方。此處指彎曲的潭岸。安禪:和尚坐禪時,身心安靜入於禪定的狀態。毒龍:佛經故事中的凶猛動物。相傳某寺潭中有毒龍傷人,一高僧安禪於潭上持咒咒之,龍浮出悔過。此處用以比喻人的非分之想和邪惡欲念。

送鄭侍禦謫閩中

高適

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

大都秋雁少,隻是夜猿多。

東路雲山合,南天瘴癘和。

自當逢雨露,行矣慎風波。

【注釋】侍禦:官名。鄭侍禦為高適的朋友。謫:貶謫。無恨:不要怨恨。無,通“毋”。閩中:今福建省福州市。舊過:以往曾經到過的地方。大都:大多是。秋雁少:因閩中在湖南回雁峰以南,秋雁一般不到福建,故有此說。南天:指閩南。瘴癘:南方山林間的毒氣和瘟疫。和:平和,和緩。自當:終當,終究會。雨露:喻指皇帝的恩澤、恩惠。風波:指路途險阻。

秦州雜詩

杜甫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候火雲峰峻,懸軍幕井幹。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注釋】秦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是唐代西北邊防要地。雜詩:指題材不定、有感而寫的詩。鳳林:即鳳林關,秦州境內。戈:幹戈,戰爭。魚海:秦州轄內的小地名,當時為吐蕃所占領。候火:亦作堠火,即烽火,邊庭報警之火。雲峰峻:狼煙峰起,高升入雲。烽火既高而烈,說明邊庭戰事緊急。懸軍:深入敵境的孤軍。幕井幹:用布所覆蓋的井中,水已幹竭。幕,覆蓋。西極:西方極遠的地方。北庭:唐時曾設北庭都護府,在今新疆。故老:泛指邊城的百姓。飛將:西漢時飛將軍李廣,驍勇善戰,為西漢名將。此處暗指被罷官閑居京師的大將郭子儀。議:計議,商議。築壇:指任命將領戍邊。古代任命大將為主帥,要築壇舉行儀式以示慎重威嚴。劉邦就曾築壇拜韓信為大將軍。

禹廟

杜甫

禹廟空山裏,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

雲氣生虛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注釋】禹廟:指忠州禹廟。故址在今重慶市忠縣南臨江的山崖上。禹,即古代傳說中治水的大禹,為夏的始祖。空山:喻山景的荒涼。虛壁:石壁經禹疏鑿開斷之處。四載:傳說大禹治水時用的四種交通工具。即:水行乘舟,陸行乘車,山行乘樏,泥行乘橇。樏,登山的用具。橇,形如船而短小,兩頭微翹,人由一腳踏橇而行泥上。疏鑿:鑿開山崖,疏通水道。三巴:長江流經忠州一帶曲折如巴字,其地分為巴都(今重慶市巴縣以東至忠縣)、巴東(今重慶市雲陽、奉節縣等地)、巴西(今四川閬中縣)。此處代指整個長江流域地區。

望秦川

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鬆。

有客歸歟歎,淒其霜露濃。

【作者簡介】李頎(?~753),盛唐詩人。少時家居潁陽(今河南登封)。唐玄宗開元年間進士,曾任新鄉縣尉。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所作邊塞詩風格豪放,七言歌行尤具特色。著有《李頎詩集》。

【注釋】秦川:泛指今秦嶺以北平原地帶。按此詩中意思指長安一帶。朝望:早晨東望。迥:遙遠貌。淨:明淨,潔淨。指天氣晴朗,空氣清新。逶迤:連綿不斷的樣子。重:重疊。五陵:長安城外漢代的五個皇帝的陵墓。客:作者自稱。歸歟歎:思歸故鄉所發出的感歎。淒其:寒冷的樣子。語出《詩經·鄴風·綠衣》:“淒其以風。”

同王征君湘中有懷

張謂

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

還家萬裏夢,為客五更愁。

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

故人京洛滿,何日複同遊?

【作者簡介】張謂(?~約778),字正言。盛唐詩人。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玄宗天寶二年(743)進士,累官至尚書郎、潭州刺史、禮部侍郎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注釋】北流:湘江與瀟水在零陵縣西匯合後,向北流入洞庭湖。故稱北流。書帙:書籍。帙,用布帛做的包書套子。偏宜:隻適宜。京洛:京城長安和洛陽。

渡揚子江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兩畔明。

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

海盡邊陰靜,江寒朔吹生。

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作者簡介】丁仙芝,字元禎,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潤州曲阿(今江蘇丹陽)人。唐玄宗開元年間進士,曾任餘杭尉,好交遊。《全唐詩》存其詩十四首。

【注釋】揚子江:流經揚州、鎮江一帶的長江稱揚子江。桂楫:用桂木做的槳。此處代指船。中流:江流之中。揚子驛:設在揚子津的驛站,故址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南。潤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丹徒,即今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城外有金山、北固山等名勝,故言“山出”。海盡:海的盡頭即是海灘。陰靜:陰涼寂靜。

幽州夜飲

張說

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

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

【注釋】幽州:唐代州名。轄今北京、天津一帶,治所在薊縣。正有:正好有。高堂宴:設在高大的廳堂裏的宴席。遲暮心:因衰老引起淒涼暗淡的心情。宜:適宜,應當。劍舞:即舞劍。語出《史記·項羽本紀》:“(項)莊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重:看重,重視。邊地習俗以笳聲為美,故言“重”。笳音:吹奏笳管發出的聲音。笳,古管樂器,流行於北方邊地和西域一帶。其聲蒼涼高亢。邊城將:作者自指。時張說任幽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