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劉邦勝利之謎

秦二世三年十月,劉邦破鹹陽,駐軍霸上。霸上在哪裏呢?在現在西安市長安區的白鹿原。陝西有一個作家叫陳忠實,寫過一本書叫白鹿原,就是劉邦當年駐軍的霸上。這個時候,趙高已經謀殺了秦二世,立子嬰為帝,但是子嬰不敢再稱皇帝了,他改稱秦王。當劉邦的軍隊來到的時候,子嬰穿著白衣服,孝服,脖子上掛了一塊絲巾表示要自殺,跪在路旁向劉邦投降,劉邦取得了滅秦鬥爭中的重大勝利。

勝利對於劉邦是一個考驗,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在上一集已經交代過了,劉邦這個人的特點是“好酒及色”,是喜歡酒肉和女人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秦皇宮裏麵有多少酒?有多少肉?有多少女人?一個從邊遠地方來的這麽個鄉巴佬進了秦始皇、秦二世的皇宮看見那麽多的酒,那麽多的肉,那麽多的美女,他會怎麽樣?劉邦的反應是正常人的反應,今晚就住這兒了。

但是他手下的將領樊噲勸他不要住,這個地方不是咱們住的,咱住不得,我們還是住軍營吧。劉邦說,那不行,早年我就說,“大丈夫當如是也”,我好容易我有了今天,我今晚不住這兒?不行,我要住這兒。樊噲勸他,他不聽。這時候張良來勸他,張良說,沛公,不要住在這裏,這是誰住的地方?這是暴秦的君主住的地方,難道你想成為第二個暴秦嗎?樊噲的話雖然說得不中聽,但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還是退出秦宮,還軍霸上吧,我們還是住到白鹿原去吧。那麽這一次勸說劉邦聽了。

劉邦這個人是很會做人的,他這個思想轉了彎以後,他表現得非常大度,他不但不住在秦皇宮了,他還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不殺子嬰,子嬰投降了以後就成了他的俘虜,手下的將領都說要把他殺了,這不就是秦始皇的孽種嗎?不殺他嗎?劉邦說,不要殺他,人家投降了嘛。人家已經投降了,我們為什麽要殺人家呢?這是不吉祥的,不要殺他。

第二件事情就是約法三章,劉邦把秦國的父老召集起來說:天下苦秦久矣,大家受秦王朝殘暴統治已經很苦很苦了。他說,我知道秦代的統治是靠苛法,很苛的法,苛到什麽程度呢?“誹謗者誅,偶語者棄市”,什麽意思呢?如果誰誹謗朝廷,誹謗皇帝,要滅族,哪怕你沒有誹謗,你兩個人在街上交頭接耳,殺頭。他說,我知道秦地的人民已經忍無可忍了,今天我劉邦來了,我跟你們約法三章,哪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什麽意思呢?就是你如果殺了人,那你要償命,如果你是傷了人家,或者是你偷了人家的東西,根據你罪行的情況輕重,予以量刑。就這三條,殺人、傷人、盜,隻有這三條我們治罪,其他的我們不管,這個就叫做“約法三章”,“約法三章”這個成語也是從這兒出來的。

第三件事情不受犒賞,因為他“約法三章”以後,秦國的老百姓非常高興,來了這麽一個寬厚仁慈的人,於是就牽著牛、羊、豬、酒,就要勞軍,劉邦說,謝謝,謝謝,謝謝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有軍糧,大家生活也不容易,苦日子過了很長時間了,我劉邦的軍隊怎麽好意思來騷擾大家呢?大家千萬不要害怕,我不是來征服你們的,我是來解放你們的。這一下子秦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可以想像出來是“歡欣雀躍為何如”。大家都希望劉邦留下來做秦王,就怕劉邦不肯留下來做秦王或者不能留下來做秦王,劉邦大得人心。從這個例子裏麵,我們就看出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一個原因,這個原因是什麽呢?在勝利麵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又有虛心納諫的態度但是與此同時,劉邦也犯了一個錯誤,劉邦也不是不犯錯誤的人,他也是會犯錯誤的,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當時有一個不知名的謀士向劉邦提出一個建議:說你現在應該派兵把守函穀關,因為函穀關是從中原地區進軍秦地的必經之路。他說,你如果把函穀關把守起來,秦這塊地方就是你的了。劉邦想這個有道理,馬上派了一支軍隊把守函穀關。

而這個時候我們知道項羽在北邊打仗,項羽把北邊的戰局也平定下來了,帶著自己的軍隊浩浩蕩蕩地也往關中地區開過來了,開到函穀關的時候,劉邦的軍隊把函穀關守起來了,打不進去,項羽哪能受這個,馬上下命令給英布,英布給我攻下來。劉邦的軍隊是打不過項羽的,項羽一打,就把函穀關打開了,項羽的軍隊開到了鴻門,這個情況對於劉邦來說就不利了。這個時候劉邦自己的隊伍內部出了一個叛徒,有一個官職叫做左司馬的,名字叫做曹無傷的人出賣劉邦,左司馬是個什麽官呢?司馬就是軍中法官。實際上我們讀《史記》,我們知道,《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司馬遷這個姓就是以官為名,司馬家族本來是做軍法官的,不是做史官的。這個曹無傷就跑去報告項羽,說這個劉邦很壞的,野心很大的,他到秦王宮裏去,把金銀財寶都運走了,要在關中稱王。項羽一聽,勃然大怒,馬上下命令說,明天早上讓我們所有的將士飽餐一頓,給我把劉邦滅了。

當時的情況是什麽樣呢?項羽兵力四十萬,號稱一百萬,劉邦的兵力十萬,號稱二十萬,劉邦如果和項羽打它一仗的話,那叫“以卵擊石”,根本就不是對手,可以說此刻的劉邦是危在旦夕。幸虧這個時候項羽的隊伍裏麵也出來一個通風報信的,此人是誰呢?項羽的叔叔,項伯,項伯和張良是好朋友,他知道張良現在在劉邦的軍隊裏,明天大軍出發,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門失火,也得殃及池魚。大軍開將過去,張良很可能也就死於戰爭。所以他連夜從鴻門到霸上,去給張良通風報信,當時鴻門離霸上是四十裏路。項伯把這個情況告訴張良以後,張良說,讓我想一想,項伯說,你不要想,你走,你何必和劉邦一起同歸於盡呢?趕快跟我走。張良說,不行,他說,我本來是韓王的人,是韓王讓我到沛公這裏來的,來幫助沛公的,我現在不辭而別,這是不仗義的,我得跟沛公說一聲,於是張良馬上去見劉邦,向他報告有這樣的情況,劉邦說,“為之奈何”,這可怎麽辦?張良說,誰給你出的主意,要你把函穀關把守起來。劉邦說,哎呀,不是有一個謀士,他說我隻要把這個門一關,這個地方就是我的了。張良說,這個餿主意啊,請你想一想,你打得過項羽嗎?司馬遷寫道:“沛公默然”。劉邦沉默了好半天說“固不如也”,實在是打不過,“且為之奈何?”那怎麽辦呢?張良說,現在隻有一個辦法,請項伯說情。

於是張良就把項伯請進來了,劉邦就說,項伯,老哥,你看這個事是這樣的,這個項將軍恐怕是誤會我了,我這個怎麽敢背叛項將軍呢?我是派兵在函穀關把守,那是防強盜的,我怎麽會是防項將軍的呢?幫我說說,幫我說說,說說。項伯說好吧,我就幫你說說吧,於是項伯晚上又連夜回到項羽軍中,如是這番的說了一遍,然後說了,侄子,賢侄啊,劉邦,你最好不要殺他,人家是功臣,秦剛剛被我們滅掉,你就殺功臣,這講不過去嘛。項羽就答應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劉邦就帶著張良,樊噲這些人,就從霸上到了鴻門去拜見項羽。劉邦就這麽說了,他說,將軍啊,當年臣和將軍一起在懷王手下當差,接受懷王的命令出擊,將軍戰河北,臣戰城南,臣也沒有想到,怎麽一不小心,我就先來了,實在不好意思,不過也好,我不就是很榮幸地又見到將軍了嗎?裝孫子。

這個項羽是個缺心眼的,大家知道嗎?一看劉邦裝孫子,他就得意了,哎呀,你看看,這個事情本來也是個誤會,這都是你手下的那個左司馬,那個叫曹無傷的人,他這麽說,要不我怎麽會這樣呢?缺心眼吧,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線人給賣了,所以劉邦從鴻門脫身以後,回到軍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曹無傷殺了,“立誅殺曹無傷”,那還不殺他?下麵的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鴻門宴了,劉邦就從鴻門上脫身回去了,從這個例子裏麵,我們就看出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二個原因,簡單地說就是鎮定機智,轉危為安。

那麽劉邦和項羽和解以後,天下的形勢大致上也就定下來了,秦是已經滅掉了,所以史書上從這一年開始就稱之為漢元年。這一句話要解釋一下,就是秦的曆法是以十月為首,就是它不是以元月份為一年的第一個月,它是以十月份為第一年的第一個月,那麽漢元年還依舊使用秦代的曆法,也是以十月為歲首,所以漢元年十月是這一年的第一月。

天下定下來以後,項羽就開始分封諸侯,因為這個時候諸侯們基本上也有一塊地盤,封王。一下子封了18個王。在這個封王當中,項羽表現很不公平,和他關係好的,他就封個大的,和他關係差的,他就封個小的,他不喜歡的人,甚至不封,然後自己封的什麽呢?西楚霸王,楚霸王就是從這兒來的,他自稱是西楚霸王,其他的這個王那個王,什麽齊王,秦王,給劉邦封了個什麽呢?漢王,漢這個稱呼也就是從這兒開始的。

為什麽封他做漢王呢?這是範增出的主意,範增總覺得劉邦是最危險的敵人,所以就跟項羽說,你把他封到漢中去,漢國的國都叫做南鄭,在什麽地方?就在現在陝西省的漢中市,漢中市旁邊上有塊地方就叫南鄭,封到那個地方。然後把關中這個地方,原來秦這個地方,把它一分為三,分給了三個秦朝的降將,就是秦朝投降過來的將領,封了三個王,因此這個地方從此叫做三秦。

為什麽這樣封呢?就是要讓秦王朝的這三個將軍封的王堵住劉邦的路,不讓劉邦從漢中再反撲過來,就是要把劉邦軟禁在漢中這個地方。而且要知道劉邦的軍隊都是楚人,你說,把他弄到那個地方去,他們怎麽能安心呢?所以對劉邦是很不公平的。劉邦自己也是一肚子氣,但是劉邦很清楚,現在不是和項羽叫板較勁的時候,所以他自己強咽下自己的淚水,吞下了這顆苦果,叫做打落牙齒往肚子裏麵咽。

到了漢元年的四月,各個諸侯王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叫做“之國”。之乎者也的之,“之”就是去的意思,到自己的封國去,劉邦也往漢中走,這時候張良就來向劉邦告別,說我本來是韓王的人,我現在還要回到韓王的身邊去,我臨走有一個建議,建議你燒掉棧道,棧道是怎麽回事?給大家看一個圖,這塊地方就是漢中,就是南鄭,這個地方是鹹陽,從鹹陽到漢中這個地方,那個路是不好走的,所以很多地方要淩空在山上用木頭這些東西修一條路,一條便道,這個叫棧道。張良說,你把這個棧道燒了,讓項羽放心,表示你非常高興、樂意地、滿足地接受了他的封賜,準備就在漢中那一畝三分地上,老婆、孩子、熱炕頭了,沒有什麽野心了,把棧道燒了,劉邦馬上采納這個建議,把棧道燒了。

劉邦來到漢中以後,軍心極不穩定,因為劉邦的軍隊都是楚人,跟著劉邦出來打仗盼望的是衣錦還鄉,怎麽結果把他弄到這個地方來跟充軍差不多,誰願意在這兒待,再一看劉邦把棧道也燒了,覺得劉邦這個人也沒有什麽雄心壯誌,跟著他能有前途嗎?所以他手下的將領,兵士一批一批地逃亡,其中就包括來投奔劉邦的韓信。而這個時候,蕭何發現韓信的逃走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讓劉邦拜韓信做了大將軍。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韓信當了大將軍以後,就對劉邦說,大王,我們不能待在這兒,你願意待在這兒嗎?劉邦說,誰願意待在這鬼地方,我不是沒辦法嗎?韓信說,辦法是有的。關鍵是時機,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劉邦說,為什麽?他說,現在軍心思歸,天下未定,現在天下還是一個紛紛亂亂的時候,韓信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項羽封了這些諸侯以後,很快齊這個地方,就是山東這個地方就亂起來了,項羽當時封王的時候把齊一分為三,像秦一樣,一分為三,封了三個王,這三個王互相是不服氣的,而在滅秦鬥爭當中,最有功勞的一個齊國原來的丞相叫田榮的,項羽不封他,項羽不喜歡他,田榮就開始鬧事,齊國鬧得一塌糊塗,最後反了。項羽帶兵就去平定齊國,然後韓信說,這個時候大概是漢元年八月份的事情,韓信說這是個最好的時機,一旦天下定下來,沒有人再願意打仗了,現在是有人願意打仗的時候,我們現在應該馬上出關。劉邦說,現在我棧道都燒掉了,怎麽辦?韓信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八個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然這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我得給大家交代一下,這是《史記》裏麵沒有記載的,實際上是小說家言。這是漢元年八月份的事,從此揭開了長達四年多之久的楚漢戰爭的帷幕。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劉邦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三個原因。這個原因是這樣的,在逆境麵前保持堅定的信念,又有出奇製勝的策略。

劉邦出關以後,戰爭並不順利,他曾經是順利的,因為他是乘虛而入,因為項羽帶的人馬在齊忙活著,南邊這邊他根本就控製不了,所以劉邦帶著軍隊一路凱歌,一口氣打到什麽地方?打到了彭城。彭城是什麽地方呢?就是現在江蘇省徐州市,是項羽西楚霸王的國都。這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一個勝利了,劉邦的軍隊打進彭城以後就不客氣了,吃、喝,大擺酒宴,把項羽儲存在彭城的好酒都開了壇,日夜酒會。項羽當然不能容忍了,那小子端了我的老窩。於是項羽帶了一班人馬,都是精兵強將從北方南下反撲過來,和劉邦決戰。

這個劉邦打仗確實是不如項羽,項羽這個時候人數雖然少,結果把劉邦打得是落花流水,這場戰爭打到什麽程度呢?打到劉邦死的人有10萬人,這10萬人的屍體都掉到河裏麵,把一條河都堵住了,變成一個壩,攔洪壩了,到這種程度,幾乎劉邦要全軍覆沒。

這個時候老天爺幫忙,突然刮起一陣颶風,這個風是朝楚軍的方向刮的,刮得是飛沙走石,不見天日,楚軍都睜不開眼睛,在這個關頭,劉邦才帶了極少數人逃出這個重圍,逃出去劉邦就從彭城往沛縣跑,他想把自己的家小,因為他還有父親,還有老婆,還有孩子,還有兩個孩子,就是呂後生的,一個是後來的漢惠帝,一個是後來的魯元公主,想把家小接回去,結果跑到沛縣呂後、父親已經找不到了,隻找到了兩個孩子,劉邦就把這兩個孩子裝到車上,由他的車夫夏侯嬰,夏侯嬰也是我們前幾次講座一再談到的一個人,太仆夏侯嬰趕著馬車逃命。情急之中劉邦甚至做了這樣的事,把兩個孩子推下車去,他覺得車跑得太慢了,把兩個孩子推下去了,推下去以後,夏侯嬰馬上勒住馬跳下去,把兩個孩子抱上來裝進去又跑,跑了一段,劉邦又覺得不行,又把兩個孩子推下去,夏侯嬰又跳下去把這兩個孩子抱上來,一共三次,最後夏侯嬰說了,說大王怎麽能這樣,事情再緊急,我們不能把車趕快一點嗎?劉邦這才不再把孩子推下去,也可見當時的情況狼狽到了什麽程度,也可見這個人心狠到什麽程度。至於他的父親劉太公和他的老婆呂後,當然做了項羽的俘虜,所以劉邦和項羽的戰爭,並不是那麽順利的。

在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其他的諸侯王也紛紛鬧起了獨立,而且這些諸侯王那就是朝秦暮楚,那都是牆頭草,風吹兩邊倒,一會兒倒向劉邦,一會兒倒向項羽,一會兒又倒向劉邦,一會兒又倒向項羽,那麽劉邦和項羽這樣一個勢力在中原大地也就是展開了拉鋸戰,一會兒這邊勝,一會兒那邊勝,這樣一直打到漢四年,楚漢兩軍處於膠著狀態。因為這個時候,主戰場上就是劉邦的軍隊和項羽的軍隊在對峙,其他那些人在觀望,這個時候劉邦派出他手下的大將軍韓信在齊,把齊國已經拿下來,也在觀望,那麽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項羽就焦躁了,因為項羽現在的糧食已經不夠了,項羽就出來跟劉邦說了這樣的話,劉邦,天下戰事頻仍,戰亂不已,不就是因為我們兩個嗎?不就是我們兩個都要當老大嗎?那麽這一場弄得天下百姓都不得安寧的戰爭不就是你我兩個男人之間的事嗎?你如果是個男人的話,你出來,我們兩個決鬥,好不好?不要把大家都拖進去,好不好?這個劉邦肯定不答應,對不對?項羽是什麽呢?“力拔山兮氣蓋世”,力能扛鼎,他們兩個要是決鬥的話,項羽一巴掌就把劉邦的腦袋給打下來了,怎麽能夠決鬥。劉邦就咯咯咯地笑,小兄弟,我這個人喜歡鬥智,不喜歡鬥勇,你少來這一套。項羽說,你出來說話,劉邦說,我出來說話,劉邦就打馬向前,說項羽你不要太囂張,我劉邦來征討你,那是正義之師,因為你犯下十項大罪,然後一條一條開始數。項羽哪受得了這個,勃然大怒,拔起弓箭,一箭射過去了,正中劉邦的前胸。這個劉邦中箭以後,他會本能地彎腰,他這個地方中箭了,他本能地一下就彎腰下來了,彎腰手就扶住了腳,然後他大喊了一聲:臭小子,你射了我的腳,實際上是射到胸了,反應之快,回去了。

回到軍營,這個傷很重。那麽大家都說那不行,你不能養傷,趕快敷點藥,你出來再巡邏,然後劉邦敷點藥,然後坐上戰車又在軍營裏麵巡邏,表示我沒事,穩定軍心。

所以這個故事它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很能清楚地看出項羽所表現出來的確實是韓信批評他的匹夫之勇,你兩個集團軍在作戰的時候,你搞什麽單打獨練、決鬥這種事,想不出招來了。劉邦確實在智力上更勝一籌。所以在這裏我們又看到劉邦一步步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第四個原因,這第四個原因是在強敵麵前保持昂揚的鬥誌,又有隨即應變的方法。

到了漢四年的九月,這個仗就打不下去了,劉邦沒有能力吃掉項羽,而項羽軍糧已經不夠,這個時候兩家就開始講和,反正就談判。談下來最後雙方決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為楚,鴻溝在哪裏呢?在現在河南省的中牟,這就是有名的楚河漢界,我們現在下象棋,棋盤上還有一條楚河漢界,就是這個鴻溝。這個和平協議達成以後,項羽便歸還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然後帶著自己的人馬就回東邊去了,回他的楚國去了。劉邦也集合自己的人馬也準備回西邊去。這個時候張良和陳平就對劉邦提出一個建議,說我們不能回去,張良和陳平是這樣說的,他說,“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天下,漢我們已經得了大半,諸侯們也都擁護我們,項羽那邊兵已經疲弊了,糧已經沒有了,這是天滅楚的時候,如果你不趁機把他滅了,那你就是等於養虎為患啊,你就等於養一隻老虎。劉邦接受了這樣一個建議,在漢四年十月引兵東進,也是一路打了過去。

那麽這個時候劉邦還是沒有能力消滅項羽的,因為其他的諸侯還在觀望,於是劉邦又問張良,“為之奈何?”這個事情怎麽辦呢?張良說,你現在隻有這樣了,這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現在得舍得孩子,你得答應韓信、彭越這些人,如果他們一起來合兵滅楚,滅楚以後咱們平分天下,劉邦說,可以,就答應他們,於是就開始封官許願,說韓信如果滅了楚,哪一個地方歸你,彭越滅了楚以後,哪一塊歸你,你們來吧。他們兩個接到這個以後,那我們就去吧。於是韓信從齊這個地方南下,當時韓信在這兒,在臨淄走高密下來,劉邦的軍隊這樣過來,還有彭越的部隊也過來,還有項羽自己軍隊裏麵有一隻支叛軍也過來,然後把項羽的軍隊團團圍在垓下,然後又讓士兵們唱起楚國的歌曲,使項羽陷入十麵埋伏,四麵楚歌,最終將項羽消滅於烏江。劉邦就奪取了全國政權。

劉邦奪取全國政權以後,曾經和他的群臣一起議論,我劉邦為什麽會成功,項羽為什麽會失敗,他的功臣們提出了一些原因,但劉邦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因,這條更重要的原因是什麽呢?請看下集,漢代風雲人物《劉邦之用人之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