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生活
我靠寫作為生。有人對我說:像你這樣寫是不行的啊,你沒有生活!起初,我以為他想說我是個死人,感到很氣憤。忽而想到,“生活”兩字還有另一種用法。有些作家常到邊遠艱苦的地方去住上一段,這種出行被叫做“體驗生活”——從字麵上看,好像是死人在詐屍,實際上不是的。這是為了對艱苦的生活有點了解,寫出更好的作品,這是很好的做法。人家說的生活,是後麵一種用法,不是說我要死,想到了這一點,我又回嗔作喜。我雖在貧困地區插過隊,但不認為體驗得夠了。我還差得很遠,還需要進一步的體驗。但我總覺得,這叫做“體驗艱苦生活”比較好。省略了中間兩個字,就隱含著這樣的意思:生活就是要經常吃點苦頭——有專門從負麵理解生活的嫌疑。和我同齡的人都有過憶苦思甜的經曆:聽憶苦報告、吃憶苦飯,等等。這件事和體驗生活不是一回事,但意思有點相近。眾所周知,舊社會窮人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吃糠咽菜——菜不是蔬菜,而是野菜。所謂憶苦飯,就是舊社會窮人飯食的模仿品。
我要說的憶苦飯是在雲南插隊時吃到的——為了配合某種形勢,各隊起碼要吃一頓憶苦飯,上麵就是這樣布置的。我當時是個病號,不下大田,在後勤做事,歸司務長領導,參加了做這頓飯。當然,我隻是下手。真正的大廚是我們的司務長。這位大叔樸實木訥,自從他當司務長,我們隊裏的夥食就變得糟得很,每頓都吃爛菜葉——因為他說,這些菜太老,不吃就要壞了。菜園子總有點垂垂老矣的菜,吃掉舊的,新的又老了,所以永遠也吃不到嫩菜。我以為他炮製憶苦飯肯定很在行,但他還去征求了一下群眾意見,問大家在舊社會吃過些啥。有人說,吃過芭蕉樹心,有人說,吃過芋頭花、南瓜花。總的來說,都不是什麽太難吃的東西,尤其是芋頭花,那是一種極好的蔬菜,煮了以後香氣撲鼻。我想有人可能吃過些更難吃的東西,但不敢告訴他。說實在的,把飯弄好吃的本領他沒有,弄難吃的本領卻是有的。再教教就更壞了。就說芭蕉樹心吧,本該剝出中間白色細細一段,但他叫我砍了一棵芭蕉樹來,斬碎了整個煮進了鍋裏。那鍋水馬上變得黃裏透綠,冒起泡來,像鍋肥皂水,散發著令人惡心的苦味……
我說過,這頓飯裏該有點芋頭花。但芋頭不大愛開花,所以煮的是芋頭稈,而且是刨了芋頭剩下的老稈。可能這東西本來就麻,也可能是和芭蕉起了化學反應,總之,這東西下鍋後,裏麵冒出一種很惡劣的麻味。大概你也猜出來了,我們沒煮南瓜花,煮的是南瓜藤,這種東西斬碎後是些煮不爛的毛毛蟲。最後該擱點糠進去,此時我和司務長起了嚴重的爭執。我認為,稻穀的內膜才叫做糠。這種東西我們有,是喂豬的。至於稻穀的外殼,它不是糠,豬都不吃,隻能燒掉。司務長倒不反對我的定義,但他說,反正是憶苦飯,這麽講究幹什麽,糠還要留著喂豬,所以往鍋裏倒了一筐碎稻殼。攪勻之後,真不知鍋裏是什麽。做好了這鍋東西,司務長高興地吹起了口哨,但我的心情不大好。說實在的,我這輩子沒怕過什麽,那回也沒有怕,隻是心裏有點慌。我喂過豬,知道拿這種東西去喂豬,所有的豬都會想要咬死我。豬是這樣,人呢?
後來的事情證明我是瞎操心。晚上吃憶苦飯,指導員帶隊,先唱“天上布滿星”,然後開飯。有了這種氣氛,同學們見了飯食沒有活撕了我,隻是有些愣頭青對我怒目而視,時不常吼上一句:“你丫也吃!”結果我就吃了不少。第一口最難,吃上幾口後滿嘴都是麻的,也說不上有多難吃。隻是那些碎稻殼像刀片一樣,很難吞咽,吞多了嘴裏就出了血。反正我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自然沒有闖不過去的關口。但別人卻在偷偷地幹嘔。吃完以後,指導員做了總結,看樣子他的情況不大好,所以也沒多說。然後大家回去睡覺——但是事情當然還沒完。大約是夜裏十一點,我覺得腸胃攪痛,起床時,發現同屋幾個人都在地上摸鞋。摸來摸去,誰也沒有摸到,大家一起赤腳跑了出去,奔向廁所,在北回歸線那皎潔的月色下,看到廁所門口排起了長隊……
有件事需要說明,有些不文明的人有放野尿的習慣,我們那裏的人卻沒有。這是因為屎有做肥料的價值,不能隨便扔掉。但是那一夜不同,因為廁所裏沒有空位,大量這種寶貴的資源被拋撒在廁所後的小河邊。幹完這件不登大雅之事,我們本來該回去睡覺,但是走不了幾步又想回來,所以我們索性坐在了小橋上,聊著天,挨著蚊子咬,時不常地到草叢裏去一趟。直到肚子完全出清。到了第二天,我們隊的人臉色都有點綠,下巴有點尖,走路也有點打晃。像這個樣子當然不能下地,隻好放一天假。這個故事應該有個寓意,我還沒想出來。反正我不覺得這是在受教育,隻覺得是折騰人——雖然它也是一種生活。總的來說,人要想受罪,實在很容易,在家裏也可以拿頭往門框上碰。既然痛苦是這樣簡便易尋,所以似乎用不著特別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