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迢迢
進退維穀間
這是一個警告。請仔細閱讀。
至此,你應已見過了預測器;讀到此文時,它的銷量該是數以百萬計。為尚未有幸目睹者介紹兩句:它是個小小的裝置,同開車門的遙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說,它隻有一個按鈕和一個碩大的綠色發光二級管。你撳按鈕,綠燈就閃亮。唯一特出之處是燈會在你撳按鈕前一秒鍾亮起。
多數人說剛上手時就好像在玩什麽奇怪的遊戲,遊戲目的是在看見閃光之後撳按鈕,容易得很。但當你起意想打破規則時,卻會發現無法做到。如果你打算在看見閃光前撳按鈕,閃光立刻就會出現,無論你動作多快,也無法在亮光過後一秒鍾內撳按鈕。如果你想等待閃光,意圖避免事後撳按鈕,那麽閃光便永遠不會出現。無論你做什麽,閃光總是先於撳按鈕。你無法愚弄預測器。
預測器的核心是一個負延時電路它向過去發送信號。等負延時大於一秒鍾以後,這項技術的深層內涵會變得更加清楚。近在眼前的問題是預測器正在展示根本不存在自由意誌這玩意兒。
說明自由意誌隻是幻覺的論證早已有之,有些基於嚴密的物理學,餘者僅是純然邏輯推理。多數人雖覺得這些證明無法反駁,但卻也無法真正接受其中結論。享有自由意誌的經驗不是非是幾句話可以否定的。真能起作用的是實證,而這恰是預測器所提供的。
一般來說,玩家會著魔般地鼓搗預測器好幾天,拿給朋友們看,絞盡腦汁瞞騙裝置。人們或可假裝對它失去興趣,但無人會忘記個中涵義接下來的幾周中,關於未來無法改變的意念深入腦海。有些人意識到他們的抉擇毫無意義,從此拒絕再做任何決定。他們仿佛整個軍團的錄事巴特比[1],紛紛停止進行任何自發性活動。到頭來,三分之一的預測器玩家必須入院治療,因為他們已經無法自行進食。終極狀態是運動不能性緘默[2],醒狀昏迷的一種。他們的眼球能追蹤動作,他們偶爾改變姿勢,但僅是這些了。運動能力依然存在,但動因卻已消失。
人們玩預測器之前,運動不能性緘默非常罕見,它是大腦前扣帶區域受損所致。現在它正仿佛一場精神性瘟疫般蔓延。人們曾經設想過能夠毀滅思考者的念頭無法言諭的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或是某個哥德爾[3]命題令人類的邏輯係統崩潰。結果讓人們喪失能力的念頭卻是我們都已經遭遇過的:關於自由意誌並不存在的想法。你相信,它才能夠傷人。
醫生試著在患者對說話尚存反應時與之辯論。我們都曾過著幸福、有活力的生活,他們勸道,那時候我們也沒有自由意誌。所以有什麽不同嗎?上個月你的行動不比今天你的行動更自由,醫生如是說。現在你還是可以那樣過日子啊。患者總是回答道,但現在我知道了。有些人就此再不開口。
有人爭論說,預測器在行為方麵導致的改變恰能說明我們的確擁有自由意誌。機器人無法灰心喪氣,隻有能夠自由思考的實體才行。有人墜入運動不能性緘默有人沒有,這正說明了做出選擇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決定論適用於各種形態的應激行為,這樣的推理卻有誤失。一個動態係統可能落入吸引域[4]並收束於不動點,而另一個則可能有不確定的混沌表現,但兩者本身卻都是確定的。
我正在你的未來一年後向你發送這個警告:它是兆秒級負延時電路首次應用於建立通訊設備後收到的第一個長信息。關於其他問題的消息將接踵而至。我給你的信息是這樣的:假裝你擁有自由意誌。重點是你必須扮出你的決定能起作用的樣子,即便你知道事實絕非如此。現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麽,而相信謊言是唯一避免醒態昏迷的方法。人類文明如今維係於自我欺騙上。也許一向如此。
然而我卻明明知道,既然自由意誌是個幻覺,那麽誰將墜入運動不能性緘默誰將不墜入是已注定的。對此誰都無能為力你無法選擇預測器對你起何種作用。有人將倒下,有人將不,而我送出這個警告也無法改變兩者比例。那麽,我為什麽還要送出呢?
因為我並無選擇。
[1]BartlebytheScrivener,梅爾維爾(HermanMelville)的同名短篇小說中的人物。從前在華爾街法律事務所裏有一個死上班族,他是個生活平板、宛如遊魂般的抄寫員,名叫巴特比。他日以繼夜不停地抄寫,拒絕任何變化與溝通,不論人家要他做什麽,他隻是不停地重複,我他媽的不願意呀(Iwouldprefernotto),到最後甚至拒絕進食,結果就死了。
[2]akineticmutism,病人覺醒狀態降低,緘默不語,不能運動,大小便失禁,但定向反應存在,植物神經反應可正常,疼痛部分消失,仍保留吞咽、咀嚼反射,常有去大腦強直。
[3]G?del,一般被認為是亞裏士多德以來最偉大的邏輯學家。哥德爾設計過許多邏輯悖論,有些的確擁有毀滅心智的能力。
[4]Basinofattraction,或譯吸引盆、吸引槽,由位於趨近於一給定吸引子的軌道上的所有點所組成的集合構成。
(bruceyew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