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赤血劍28節獻計獻策
乾清宮內,康熙背負雙手,來回踱著小方步,似在運籌帷幄,決策千裏。
孕榮和納蘭性德,恭敬地侍立在一側。伴君如伴虎,他們也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大意,玩世不恭。
康熙忽然停住腳,問:“孕榮,三藩之亂,已烽火燎原,他們勢焰日熾,擁兵自重,才發展到今天不可收拾的局麵。現在,叛報頻傳,朝野震驚,部分大臣主張清君側,你意下如何?”
孕榮跨前一步:“皇上,臣以為,吳三桂養癰遺患,蓄謀已久。您撤,他也是反;您不撤,他還是反,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既然形式已發展到這種地步,開弓沒有回頭箭,您隻有勇往直前,決不能再姑息遷就,退避三舍。”
康熙:“朕自登基以來,兢兢業業,與民生息。朕捫心自問,還是深得民心的。所以,朕決定,一人承擔全部責任,保護主張撤蕃的朝臣。長痛不如短痛,這次,朕堅決要割除這尾大不掉的禍患。”
孕榮:“皇上英明,我們可以團結人心,打贏這場仗。”
康熙:“想必你已深思熟慮,成竹在胸,說來聽聽。”
孕榮:“臣就先來個拋磚引玉吧,謹供皇上參考。”
康熙點頭,孕榮,是他的心腹,他對他,有著不可撼動的信任。
孕榮:“其一,為斷和談後來,團結民心,下詔剝奪吳三桂的王爵,公布其罪狀,是勢在必行之事。同時,可將留居京城的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之孫吳世霖等人處死,使矛盾進一步激化。”
“其二,對平西王吳三桂予以堅決打擊,對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可視為脅從,力主
招撫,並善待其在京家人。以孤立吳三桂,減少對敵,從而集中兵力,重點打擊。”
“其三,西南地區多山地,八旗騎兵,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咱們可大膽啟用漢將,區別對待降將,不論親疏貴賤,一律賞罰嚴明。”
“其四,漢軍綠營兵,人數多,以步兵為主,且了解當地地形,咱們不妨借助其主力,來圍剿叛軍。殺敵有功者,可破格提拔,官升三級;獻良策拒敵誘敵者,亦可論功行賞,加官進爵。”
康熙凝重的臉上,愁眉頓開:“還有呢?”
孕榮:“暫時沒有了。”
康熙:“孕榮,沒想到,你我的想法,竟然不謀而合,看來,吳三桂是大勢已去,此劫難逃了。此番戰局變化多端,綿延千裏,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瞅準良機,再進行反攻,以免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孕榮:“皇上英明。”
康熙:“納蘭,擬旨,即日處死吳應熊和吳世霖等人。”
納蘭走到書桌前坐下,提筆在手,撰述聖諭。
康熙伸了個懶腰:“孕榮,咱們去景山遊獵,如何?”
孕榮驚奇地:“今天嗎?”
“是啊,就今天!”
“今天恐怕不行,景山那邊,來不及做安排。”
“不必多此一舉了吧,天子腳下,沒幾個人敢胡作非為。”
孕榮:“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武舉科考在即,各地舉子已紛紛抵達京城,此中良莠不齊,不乏包藏禍心者,還是小心為上策吧。”
康熙:“如此說來,這段時間,朕都不能去遊獵了?”
孕榮:“皇上,未雨綢繆,等安排好再去吧!”
納蘭將擬好的聖旨,雙手呈給康熙過目。
他們三人,年齡相仿佛,各懷有經天緯地之才。平時貴為君主臣子,實則是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堪稱兄不離弟,秤不離砣的鐵三角。
康熙,胸懷大誌,又虛懷若穀,且精明睿智,果敢堅決,文韜武略,盡在談笑間。
孕榮,武功高強,心思縝密,凡事深思熟慮,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深得康熙器重和信賴。
納蘭性德,滿清第一詞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康熙處理朝政疲憊倦怠時,常與其聊天做賦解乏。
他們三人,同心協力,為大清朝的欣欣向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聲名一點,本人的小說,純屬杜撰,而絕非曆史史實。所以,有些相關曆史事件,本人隻是借助這件事,大肆渲染一下,來增強故事的可看性,故事的年代和人物的年齡,都隻是大概的輪廓,為了適應故事情節,或提前,或退回,請一笑而過,切勿認真考究,在此,先說一萬聲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請繼續關注和支持我的作品,謝謝!記得要收藏哦……嘻!
三藩之亂,曆史上確有其人其事,叛軍來勢凶猛,由雲南,出貴州,攻四川,入江西,占浙江,並蔓延到山陝甘諸省。僅一年時間,叛軍就占據長江之南,幾與清廷形成對峙之勢,形式十分嚴峻。
年方二十歲的康熙皇帝,果斷剛毅,臨危不亂,運籌帷幄,指揮有方,曆時八年,徹底平定三藩之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