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飛翔_和誌軍:來自大山的禮物

和誌軍:來自大山的禮物

在雲南麗江,有一個坐落在懸崖之上的納西族小村莊,新莊村。這是一座遠離現代文明的孤島,連通它與外麵世界的,唯有一條荒涼山路。山路上,一個小小少年正背著一捆柴火走來。冬日的陽光映照著他,他皮膚微黑,眉眼俊朗,神情間凝聚著與年齡不符的內斂沉穩。

他叫和誌軍,十四歲。除了上學,他也要幫家裏幹活,做飯、喂豬、砍柴。誌軍背著柴火回到家,一群咕咕覓食的小雞來迎接他,這個家很簡陋,卻也溫暖,爺爺、媽媽、哥哥、幾頭小豬、一匹馬和這群可愛的小雞便是所有。大山裏的人都知道,讀書考大學是改變孩子命運乃至家庭命運的唯一途徑,所以,誌軍和上高二的哥哥身上被寄托著全家人的希望。

誌軍上六年級,成績優異,樂意照顧人,是小夥伴們都喜歡的好班長、好哥哥。在老師眼裏,他也是一個零缺點的完美男生。誌軍也喜歡笑,可在他心裏,總潛伏著一絲和同齡人不同的憂愁。

這個冬天,命運給了他一份禮物:參加電視台的《變形計》,和城市孩子互換身份,體驗一周城市生活。這樣的機會就像奇遇,一個山裏孩子幾乎沒有理由拒絕它。然而,出發前一天晚上,誌軍忽然說:“我不想去了。”

節目組導演問他:“為什麽呢?”

他的目光望向屋簷下的爺爺,小聲說:“爺爺身體不好,我走了,沒人照顧他。”

爺爺八十多歲了,是一個溫和沉默的老人。爺爺疼愛孫子,非常希望誌軍能去大城市看一看,增長見識。爺爺說:“你去吧,有啥不放心的呢?我能照顧好自己。”

媽媽也來勸誌軍:“去吧,家裏還有我呢。”

誌軍哽咽著不說話。瘦小的媽媽不知疲倦地勞動,支撐著這個貧苦的家,已經太辛苦了。

清晨,誌軍不見了,正當大家焦急萬分時,哥哥誌龍回來了。

“不用擔心,我知道他在哪兒。”誌龍一邊安慰大家,一邊拿起砍柴用的刀、繩子和背簍朝山上走去。果然,在兄弟倆常去砍柴的山坡上,瘦瘦的誌軍正揮舞著刀在砍柴。誌龍也加入了弟弟的工作。家裏做飯、取暖、煮豬食,全都靠兄弟倆從山上砍柴回家。

哥哥把砍下的柴火分成一大一小兩堆,小的一堆裝進弟弟的背簍,大的一堆留給自己。這看似普通的舉動,卻蘊涵著哥哥對弟弟無限的愛。誌龍說:“長兄如父,我對弟弟的愛,不比母親少,我願意盡我的一切力量,讓他更好地成長。”弟弟又何嚐不愛哥哥呢?誌軍說:“如果哥哥考上大學,我願意一手承擔家裏,一定要哥哥安心讀大學。”

說出這些話語時,兩個一起承擔家庭的男子漢都哽咽了。

最後,哥哥承諾請假回家照顧爺爺,誌軍才同意參加節目。

出發的早晨,誌軍又不見了。不過,他很快就回來,手裏還拎著一捆草藥。家裏沒錢給爺爺看病,草藥是唯一的辦法。誌軍常去山裏挖草藥,有兩次還險些掉下懸崖。放下草藥,他又趕去了學校,在冰冷的溪水裏,誌軍和小夥伴一起把被子洗淨、晾好。他想盡量讓交換過來的城市主人公睡得舒服一點。

做完臨行前的準備,誌軍總算可以放心出發了。他的小夥伴們,早已等在村口。他們在山路上,唱起了送別的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從未離開過大山的誌軍,此刻卻要去千裏之外的陌生城市,小夥伴們都舍不得他走,歌聲裏既有他們難舍的情意,也有鼓勵和祝福。

他們齊聲喊:“和誌軍,加油!我們等你回來!”

誌軍也不停抹淚,哽咽不語,他也舍不得親人,同學,以及老師。

在這孤島一般的大山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純樸真摯,彌足珍貴。

誌軍要去的城市是鄭州,與麗江隔著大江大山。

剛開始他很興奮,一路憧憬,可離鄭州越近,忐忑就越來越多地占據了他的心:鄭州的人們友善嗎?會對他微笑嗎?接下來的生活,又是什麽樣子?

來機場迎接誌軍的,是城市家庭的爸爸媽媽和小妹妹。一見到他走出來,全家人都圍上去噓寒問暖。趙爸見他穿得單薄,關切地問:“帶外套沒有?” 鄭州的冬天寒冷刺骨,可不比麗江的冬日和煦。

誌軍坐在趙爸的車裏,車窗外的高樓一掠而過,車來車往,人潮洶湧,城市原來是這個樣子,比他想象的繁華多了。這個城市對他來說,是一個新奇的世界;同樣的,他對這個城市來說,也是一個忽然闖入的陌生人。他與它的觸碰,在忐忑和不知所措中開始了。

誌軍在城市的第一餐是西餐。華麗的餐廳,閃亮的叉子刀子,一盤盤從未見過的食物,都讓他眼花繚亂。他不知道該怎麽用刀子叉子對付盤子裏那個叫牛排的東西,也不知道沒有筷子怎麽把那個黑糊糊像麵條一樣的東西送進嘴裏,幸虧趙爸趙媽幫忙,他才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晚餐。

吃過飯,趙爸又帶他去買衣服;回到家,趙爸不由分說塞給他零花錢;該洗漱了,趙爸耐心告訴他怎麽用熱水器……這是一份來自父親的關懷,如此陌生又溫暖,讓他心裏的某個地方隱隱作痛。爸爸,這是誌軍到城市後第一個被觸動的詞,也是他在大山的家裏,一直缺席的一個詞。

這一晚,誌軍在陌生城市的夜色裏,忐忑入眠。

新的班級,誌軍在講台上做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和誌軍,誌是人窮誌不短的誌,軍是軍人的軍,來自雲南,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玩,和睦相處。”

令他欣慰的是,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將他當成了班級的一分子。

他最喜歡的地方就是課堂,這個自由熱烈的城市課堂,與大山的課堂不一樣,但知識的光芒吸引了他也照耀著他,他屬於課堂。當老師讓他和同學一起朗誦詩歌時,他表現得落落大方。

下課後,同學們都圍攏過來,問他:“你在鄭州哪個地方住?”“你是哪個民族?”“你是怎麽來的?”他們的熱情和好奇,一點點消除了誌軍的忐忑和陌生感。

放學後,男生們在球場打籃球,誌軍被吸引了。就在他猶豫著不知如何加入時,同桌女生陳朝羊發現了,她走了過來,說:“和誌軍,跟他們一起玩吧,開心點。”

一個同年級男生也跑過來:“沒事,你就跟著我吧。”

“好,跟著你!”誌軍歡喜地跑上球場。艱辛的大山生活,娛樂很少,打球是他和哥哥最大的愛好,因此也練得一身好球技,誌軍自信而帥氣的投籃,很快讓同學們刮目相看。沒想到,在這異鄉的球場上,他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誌軍放學回家,一年不進廚房的趙爸親自下廚準備晚餐。誌軍吃得很感動,不僅因為飯菜美味,也因為,這是爸爸做的飯菜,飯菜裏蘊涵的,是爸爸愛的味道。不知為什麽,他又有一點點心痛。

周末,誌軍受邀去陳朝羊家玩,剛一進門,就被一群城市小夥伴給熱烈包圍了。他第一次看見鋼琴,陳朝羊特意彈鋼琴給他聽,他聽慣了大山的鳥鳴,江水的奔騰,鋼琴聲帶給他的奇妙,讓他異常驚喜。

“你也來試試吧!”陳朝羊笑著說。他小心地將雙手放到琴鍵上,一個個按下去,又輕輕滑過,鋼琴發出毫無章法的聲音,在他聽來卻美妙極了。

玩“真心話大冒險”時卻出了意外,按遊戲規則,輸了的人要真心回答提問,或者接受大冒險的懲罰。誌軍輸了,一個叫張玉琦的女生問他:“你的爸爸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誌軍愣了,爸爸?他防禦地舉手投降,臉色嚴肅:“別問這個。”

張玉琦也意識到問了不該問的,慌忙道歉:“對不起。”

歡樂的氣氛瞬間被打破,小夥伴們都很尷尬。誌軍走到窗邊,窗外夜色茫茫,他最敏感的神經被刺痛。他很難受,他知道,應該說“對不起”的那個人,不是小夥伴,而是自己的爸爸,那個從未見過的男人。

周一,誌軍來到教室,黑板上

寫著一行字:與同學麵對麵。

老師讓誌軍站到講台上,與同學暢所欲言地交流,希望借此機會讓同學們多了解他,也促使他敞開心扉,放下心中的包袱。

小夥伴們都踴躍向他提問:“你砍柴時有沒有遇到過危險?”“一捆柴有多重?”“你們有自己的語言嗎?” 誌軍的回答讓同學們敬佩不已,為他的勇敢堅強熱烈鼓掌。

輪到誌軍問小夥伴了,他的問題是:“你們覺得媽媽好,還是爸爸好?”

小夥伴站起來,爭相說著爸爸好,爸爸更溫柔,爸爸會滿足自己的要求。誌軍聽著,再也抑製不住傾訴的欲望,將心中的隱痛說了出來。在他還沒出生之前,他的爸爸去了西藏打工,從此再也沒有回來。他從沒見過爸爸,即使爸爸站在他麵前,他也不認識。可他經常夢見爸爸,爸爸摸他的頭,買糖給他吃,把他高高舉起。

他說,我相信,爸爸不是不願意回家,而是沒有路費回不了家,等他掙夠了路費,就一定會回來。他也相信,爸爸還掛念著這個家,而不是像村裏人猜測的那樣,拋棄了大山的妻兒,重組了家庭。

這個小小的少年,不知用了多大勇氣,才承擔起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才依然對爸爸心存相信。

趙爸很疼愛這個來自大山的兒子。誌軍的勇敢堅強、沉穩懂事、不卑不亢都讓他感觸頗深,他在誌軍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與誌軍相處的時光,也讓他獲得久違的感動與歡樂。

為了與誌軍更貼心,也為了更好地鼓舞他,他帶誌軍回到了自己鄉下的老家。

趙爸帶著誌軍去菜地摘菜,一邊摘菜,一邊和他聊天。他告訴誌軍,自己的童年也很艱苦,也要幹各種農活,為了生活,他也要砍柴挑到煤礦去賣。這讓誌軍非常吃驚,他難以想象,這個開高級轎車吃西餐的爸爸,竟然有著與他相似的童年!那麽,他長大之後,能不能也成為像趙爸一樣的男人?

趙爸說:“誌軍啊,成長在大山並不可怕,但隻有好好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才能有出息,才能有好的未來。”

這是一份來自父親的鼓舞和叮囑,他已經等了十四年,雖然太久,但終於等到了。他還等到了更多缺失的愛:爸爸做的飯菜;爸爸陪自己打球;爸爸手把手教自己玩滑板,爸爸帶自己去遊樂場……

城市爸爸能給予孩子的愛,趙爸恨不得在這短短幾天,都給予這個來自大山的兒子。

爸爸的這份愛,誌軍感受到了;爸爸的手握著自己的手時暖呼呼,他也記住了;爸爸的鼓舞和叮囑,在他心裏發了芽,將會長成一束照亮他前行的光。

趙家人對他的關愛,深深感動著誌軍。這個總是為他人付出的少年開始想,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麽呢?是啊,必須要做些什麽,不然,他不會心安。

誌軍決定去找工作,在商場,他一個櫃台一個櫃台挨著問:“姐姐,你們要找人嗎?”“姐姐,我想找份工作,有適合我的嗎?”有人瞥他一眼,冷冷地答:“不需要。”有人笑起來:“你找工作?太小了吧。”

誌軍連連碰壁,卻仍不死心。導演組被他的真誠感動,也想給他一個鍛煉的機會,於是聯合讚助商,巧妙地幫他得到一份發傳單的工作。

發傳單看似簡單,對靦腆內向的誌軍卻是一個挑戰。但這個有著大山一樣勇敢靈魂的孩子,又何曾畏懼過挑戰?他在車流人海中穿行,鼓足勇氣對每一個路過的女孩遞上傳單說,“姐姐,請看看。”“請看看,謝謝。”他瘦小的身體看起來是那樣堅定,毫不彷徨。

暮色初上,誌軍的工作結束了,他得到了今天的報酬:一份補貼餐費。不顧饑餓和疲勞,誌軍匆匆趕去了菜市場,他要用自己掙來的錢買菜,親手給家人做一頓晚飯!

誌軍在家經常做飯,大山裏的飯菜多麽簡單,白米飯,燒洋芋,炒青菜。但為了讓城市的爸媽和妹妹吃得開心,他用心地搭配食材,努力做出花樣,肉丸子湯,青椒炒肉,清炒洋芋片。

導演問他:“你覺得,你做的飯菜他們會喜歡嗎?”

他露出潔白的牙齒笑笑:“不知道,但我用心做,一定會有愛的味道。”

這是最後一天,明天就要告別了。

在學校的操場上,和誌軍教小夥伴們跳拉手舞。“這是我們納西族的民族舞,過年過節,或者村裏有喜事的時候,大家就會聚到一起跳。”他又示範給大家看,“像這樣,一個拍子走九步,一二三四……”

他用一篇作文記錄了和小夥伴們相處的時光。在作文裏,他記住了每個小夥伴的名字,他們的趣事,說過的話語。趙爸趙媽也為誌軍準備了大包小包的禮物,送給誌軍家人的,送給誌軍同學的,它們沉甸甸,鼓鼓囊囊,誌軍滿懷感激地接受了。

讓誌軍感激的還有更多:趙爸讓他得到了渴盼已久的父愛;老師和小夥伴讓他說出了心中的隱痛,走出了陰霾;短暫的城市打工經曆,讓他戰勝了害羞,收獲了自信;甚至,那些對他微笑的陌生人、高樓大廈、遊樂場、西餐、冰激淩、北方的田野,他在這裏遇見的每一樣食物,都將在他未來的人生路上,化作溫暖的光芒與力量。

作者感想:

很喜歡誌軍,不僅因為他的勇敢堅強和努力懂事,更因為他在城市麵前表現出的不卑不亢。他身體裏,有一個強大的自我。這樣的孩子,無論身處什麽樣的逆境,都不會迷失,不會被吞沒。而趙迪的狂躁和憤懣,在我看來也是因為他的自我被黑幫電影吞沒。總之,溫暖的愛,是治愈和喚醒的力量。

專家點評:崇拜偶像有什麽不好?

特邀專家:柏燕誼(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放飛的青春”青少年心智成長訓練營創始人)

前段時間我上一個電視節目,節目裏,有個女孩特別崇拜李宇春,而另一個男孩對此卻很不屑:“李宇春有什麽值得喜歡的?不就是個選秀明星嗎?長得唱得都一般,值得你那麽瘋狂嗎?”

於是我就問女孩:“你為什麽喜歡李宇春?”

女孩說:“她是我的精神支柱,我喜歡她的堅強、勤奮、聰明、才華……”

所以,你聽出來沒有?不管是青春期也好,還是什麽時候也好,人們對偶像的崇拜,其實是對自我期待、自我欣賞的現實版。

我們喜歡某個偶像,其實是喜歡偶像身上有我所期待但還沒有實現、沒來得及擁有的特質。

在這一期《變形計》裏,趙迪喜歡古惑仔。在他不小心讓馬吃了別人家的莊稼,別人家裏來要賠償的時候,他那副不服氣、要為變形家庭伸張正義的模樣,讓人看著覺得有點別扭,但細想一想,是不是有點像我們在港台電影裏看到的年輕古惑仔?

其實這說明一個問題:趙迪喜歡古惑仔,並不是要像古惑仔一樣去搞幫派,而是在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對社會上的種種現象做出解答、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管家長們多不喜歡,電視電影裏呈現的古惑仔,其實是一個自由、忠肝義膽、充滿力量的形象。這或許才是孩子喜歡並憧憬的特質。

而家長往往不能理解這種憧憬,隻一概以“小流氓”斥之。這隻會讓孩子認為家長無法理解自己,產生逆反心理,轉而去尋找和自己抱有一樣憧憬的小夥伴。網絡時代,喜歡同一個偶像的孩子們更容易組成後援團,在這樣初步具備了社會化結構的團體中,孩子們很容易就會有“找到了歸屬”的感覺。相比現實中父母的反對、朋友的不理解,偶像後援團裏的孩子為了同一個人呐喊,為了同一個目標奮鬥,在這種氛圍中,他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是家。他在和擁有同樣審美、價值取向的小夥伴的交流中,不再孤獨地成長。

父母也有一萬種理由可以反對孩子的追星行為。

崇拜偶像會耽誤學習!父母這樣說。但這其實是個誤區,難道孩子不崇拜偶像,學習就會變好嗎?並不盡然。青春期的孩子沒有幾個不想逃避學習的,逃避學習是一個初衷,追求偶像隻是很多種形式中的一種。我們要解決的並不是這個形式,而是逃

避學習的原因,了解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麽是不能接受和認同的,這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家長阻止孩子崇拜偶像還有一種潛在的心理。因為孩子崇拜偶像的時期,往往也是生理上成熟、產生性萌動的青春期。對此大多數家長要麽視而不見,要麽感到恐懼。

我認為這大可不必。我們那一代人不是也喜歡過阿蘭•德龍,喜歡那個除暴安良的佐羅形象?多少年輕女孩子想過將來要嫁給阿蘭•德龍?最後我們不都也長大,成了現在這樣的成年人嗎?

所以,麵對孩子的偶像崇拜,家長要做的,是接受孩子們的喜歡,並且盡量去發掘偶像與孩子之間的共同性,讓孩子從偶像崇拜中,產生對自我的要求。

比如說古惑仔,既然藝術角度呈現的古惑仔是一個自由、忠肝義膽、充滿力量感、敢作敢當的形象,家長就應該引導孩子,告訴他,他是個善惡分明的孩子,他也能幫助別人,不要對孩子說“你將來就是個小流氓”,這對孩子會產生很消極的心理投射。

如果孩子崇拜韓流明星,你首先要和孩子交流,你喜歡偶像的什麽?哦,你喜歡都敏俊,覺得他帥極了,可如果他抽煙喝酒賭博打老婆,你還會喜歡他嗎?你肯定不光是喜歡他長得帥,你還喜歡他有耐心、有定力、很善良,還善解人意……要讓孩子發現他喜歡的偶像的真實品質,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指責到最後,孩子會忘掉喜歡偶像的初衷,甚至會有一種對抗的逆反心理,呈現出來的就是被壓製的那部分。

還有些孩子,他們崇拜叛逆形象的偶像,就像好萊塢曾經風靡一時的詹姆士•迪恩,或者日本的視覺係樂隊,家長也不用擔憂。這其實是種挑戰權威和違反社會規則的心理表現,對年輕人來說實屬正常。

總之一句話,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學會把偶像身上的特質積極化地提煉出來,然後再傳遞給孩子。

很多家長為什麽不這樣做,而隻是簡單地阻止孩子聽歌、上網或出門?因為這很費時間,費精力,還要承擔風險,家長隻看得到孩子去聽演唱會沒有學習,過於注重眼下的得失,卻忽略了長久的作用力對孩子產生的深遠影響。

每一個家長都要記住,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任何簡單粗暴的“我不許”都隻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當孩子崇拜偶像的行為引起了家長的注意,此時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如果以前對孩子是物質上的溺愛和精神上的嚴厲,現在則應該反過來,精神上給予孩子更多的寵愛、認同和尊重,在物質上則製定一個適當的標準,讓孩子青春期容易失控的心態,慢慢調整到平衡、向上的方向來。

編導手記:逆風飛翔的回憶

翼豪 《變形計》編導

2014年2月3日,大年初四,《變形計》第7季之《逆風飛翔》首播。盡管第二天一早要趕回長沙進入《少年遊》的後期製作,我還是在電視機前完成了一次儀式感十足的鑒賞。當親身參與拍攝的《變形計》首次以90分鍾的時長呈現在眼前之時,非但沒有一刻走神,反生驚世駭俗之感。第二天的收視結果驗證了我的觀感,《逆風飛翔》上集收視率破1,創下《變形計》開播八年來的最高收視紀錄,而一周後的下集更是以1.47的收視率奪冠。作為第7季《變形計》的代表作,《逆風飛翔》將曲折的故事、唯美的畫麵、真實的情感、極致的環境、魅力十足的主人公等元素集於一身,而與往季節目相比,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著痕跡又無處不在的編劇思維的貫穿始終和即時運用。

編劇的思維,不是在拍攝前幾天才開始的,在主人公的選拔階段,這種思維就在慢慢滲透。城鄉主人公的選拔方式和標準都不盡相同。城市主人公主要從官方報名渠道中選取,而農村主人公則需要導演組下鄉進山親自尋找。《逆風飛翔》的農村主人公和誌軍就是我與周悅來導演耗時一周,對寧蒗縣的小學進行地毯式搜索後“挖”出來的。踩點前幾天並不順利,符合標準的孩子十分稀少。《變形計》對農村主人公的要求絲毫不亞於城市主人公,他要品學兼優,樂觀上進,活潑開朗,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走出大山的願望,他的家庭和周圍的環境要有足夠的人物和故事……猶記得第一次踏上通往村莊山路時的心驚膽戰,第一次瞥見隱藏在山體後方村落的豁然開朗,第一次用漂著蒼蠅屍體的豬膘清湯拌飯,還有十步一休息的爬山和四年級小妹妹的不解與笑話,這些經曆與感受都會有意無意地成為拍攝編劇的參考,我不先入“地獄”,城市孩子就入不了“地獄”。

選中了人家,人家不一定配合。這一點在農村的慣常反映就是農村人家常常視我們為“人販子”,因而經常需要苦口婆心的勸導、各種證明的出示甚或是鄉鎮領導的出麵擔保(《少年遊》農村主人公邰奕江的邀請就是類似的情況)。而農村孩子常常也會由於遠離家鄉、進入陌生城市的膽怯或放心不下家庭和學業而不願參加,和誌軍即是如此。踩點采訪他時,他很願意參加,等到導演組回到長沙後又不願意,多虧當時陪我們一起踩點的當地誌願者的及時疏通和耐心勸導,才最終敲定了這位主人公。

進入正式拍攝後,城市和農村各有令人十分頭疼的困難需要克服。城市方麵,主要是拍攝場地的協調和農村主人公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少年遊》在南京的拍攝便遇到這樣的問題,前一晚聯係好的一家西餐廳第二天就變卦了,導致導演組在南京街頭耗費了一個多小時重新聯係。而農村主人公的表現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戲份的成敗,《少年遊》農村主人公邰奕江抵達南京的當晚便暈車嘔吐,精神狀態十分萎靡,當晚的拍攝與預期相差甚遠,這令導演組不禁捏了一把汗。而農村方麵,更多的是惡劣環境對拍攝的不良影響以及對城市主人公的情緒引導。《逆風飛翔》拍攝後期,麗江幾十年罕見的大雪將前來接趙迪回家的父母擋在山外將近一周,也逼迫導演組沿金沙江走水路出山,而西藏大雪封路也令尋找和誌軍爸爸的計劃遺憾擱淺。上文提到的對城市主人公的情緒引導並不是施放催淚彈,更多的是引導城市主人公的積極情緒。與很多城市主人公一樣,趙迪進村第二天就因忍受不了惡劣的生存環境拒絕配合拍攝,這就需要帶孩子的導演出麵進行心理疏導,我在這期節目就充當了這樣的角色。送飯菜,送花露水止癢,長達數小時的聊天,追著連續跑了10公裏山路……真心的付出才能融化叛逆少年心中的堅冰,讓他明白“變形”的意義和方式並積極配合。

由於是帶孩子的導演,感動更多來自於這些可愛的主人公。趙迪在拍攝中途因注冊學籍需要返回鄭州一趟,這令導演組陷入兩難。不回去,孩子下學期沒辦法上學;回去,情緒將受很大影響,如若不願回來,“變形”將麵臨失敗。經過與趙迪的幾輪談判後,他答應導演組辦完學籍後繼續回來“變形”,條件是我陪他到麗江。路上我問他為什麽,他說,路途遙遠,怕寂寞,並且隻願意和我說話,還有看我好多天沒有洗澡,借機讓我去麗江好好休整兩天。邰奕江在我們從貴州回程的前一晚,連夜編織了彩袋,放進去於他而言彌足珍貴的寶貝:三顆玻璃球,第二天一早親自掛在了我的脖子上,這樣的專屬禮物令其他同事羨慕不已。這些細微的舉動,簡單的言語都會在毫無防備間將每個人的心理防線輕易擊潰。

節目播出後也免不了質疑,有些城市主人公的家長因孩子遭到很多網友的謾罵向導演組提出抱怨或抗議,很多網友也會質疑農村孩子去城市體驗生活的意義,認為這是將他們從天堂拉回現實、增長自卑心理的殘忍做法。其實,這取決於孩子自身,能夠參加節目的農村主人公都是經過導演組精挑細選,他們無一不擁有強大的內心、樂觀的態度和強烈的走出大山的信念,而這樣一場恍然如夢的“變形”之旅,又何嚐不是在為那棵早已在心中萌生的嫩芽提供加速成長的養料呢?而後續公益活動的及時跟進也會大大改善當地的教育環境和家庭狀況,這些遠比淺顯的口誅筆伐更有意義。

而《變形計》給我帶來的那些源源不斷的收獲,無論是業務層麵還是精神領域,也許要等到它不再需要我的時候,方能慢慢總結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