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正文_第20章 怒上心頭

臨桌三五成群的客人已經喝得滿臉醉醺醺,口中便沒了分寸,從東街的百花樓姑娘是如何香豔刺激,直說到國家大事的頭上。

“你們說說這到底是什麽世道,好官不長命,惡官害千年,就說朝中幾月前上任的禮部尚書趙雲笙,曾在安平就任知府,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做了多少為害百姓的禍事,可憐我那未出閣的表妹,被他白白糟踏之後,含著恨跳湖自盡,我姨娘和姨仗一狀告到衙門,結果卻被慘打致死……”

正允自喝茶的李承澤側了側耳朵,眉眼一瞥,便看到旁桌的男子三十歲左右,臉色已經因為飲酒過量而泛起大片潮紅。

旁邊有幾勸道:“陳兄,這件事既然已經過去,就別再多想了。”

“怎麽能不多想,我母親就我姨娘一個親妹,知道姨娘一家的慘況之後,傷心過度,現在已經多日臥床不起,最可怕的就是那個趙雲笙,做了那麽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之後,不但沒遭到報應,現在反而還升了官、發了財,真是天不長眼,天不長眼啊!”

“陳兄莫要再說下去,小心隔牆有耳,趙雲笙可是當朝太後的親侄,當朝天子的表兄,皇親國戚,背後自有勢力支撐,咱們尋常百姓,無權無勢,怎能與皇家對抗,這話也就我們兄弟幾個說說得了,若真被有心人聽去了,我們可是要遭牢獄之災的。”

幾人又是一陣嘀咕,口吻中難掩對當今朝庭的不滿,李承澤聽在耳裏,記在心裏,眸中原本的喜色也漸漸淡去。

吃得正香的郗寶寶漸漸放慢了吃東西的動作,小心翼翼的打量著對方的表情變化,她心底也深知,皇上對太後執意要升趙雲笙為禮部尚書一事始終耿耿於懷,如今又親耳聽到趙雲笙的惡行,又怎會不氣。

眼下見他東西沒吃幾口,臉色也變得陰戾起來,便小心提議,“公子若是吃不慣這家的東西,咱們換家可好?”

說著便要起身結帳,卻被李承澤阻了回來,“很多事,若不是親耳聽到,便成了道聽途說,朕

……我向來隻能聽到那些人報喜不報憂,又怎會知道其中真實的殘酷?”

“民間殘酷之事太多,公子又怎可能一一知曉,還記得我流露在宜陽之時,親眼看到當地惡霸欺壓百姓,強取豪奪,隻因為那惡霸仗著朝中有人撐腰,連官府也不敢多加過問。那些百姓甚至聯名寫下血書,想要遞呈到京中,可卻在半路被那惡霸的心腹劫了回來,後果可想而知……”

郗寶寶認真回憶著自己曾親身經曆過的種種遭遇,唇間泛著無助的苦笑,“公子可知,那時有多少百姓期盼蒼天有眼,讓惡人有惡報,讓善人有善報,可他們卻連一封血書也無法送到朝庭,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眸底突然一亮,帶著幾分希冀,“若公子真的憐惜天下子民,何不想些方法,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雖說我這個想法公子會覺得有些幼稚,但公子可考慮過,在各縣各地,成立民議署?”

李承澤劍眉一挑,隻覺得她這個提議引起了他的興趣,“何為民議署?”

郗寶寶湊近他幾分,為免旁人聽去,便壓低聲音,“我和師父以前住在洛縣的時候,當時的縣官也算得上是一個清官,雖然那是一個極小的縣城,可民風淳樸,百姓也安居樂業,那縣官想死後揚名立萬,便在當地成立了一個小小的民議署,就是一個專門給百姓提意見的地方,有專人接待負責,聽取百姓意見,每月再統一將這些意見上報到官府之內,這樣幾年下來,當地的民風果然不錯,也絕少出現作奸犯科的現象。”

李承澤聽得有滋有味,覺得這樣的提議真是極好,心頭不由得暖上幾分。

印象中的郗寶寶隻會傻傻的笑,傻傻的吃,從不奢求權勢地位,更不稀罕皇恩寵愛,可內心深處卻聰穎智慧,外表單純無害,內心卻大智若愚,玲瓏剔透。

雖然她年紀小小,可無形中,她就猶如一隻含苞待放的花蕾,慢慢綻放著耀眼的光澤。

她會憂百姓之憂,品百姓之苦,憐百姓之危,一個女子,怎

能擁有如此胸襟?

他開始有些期待,他的皇後,究竟還有多少顯為人知的一麵,等待他去發掘。

……

中秋節過後的第二日,在朝會之上,因東吾一代出現重大災情,朝庭撥了四十萬兩白銀賑災,可賑災款送往災區一個月有餘,那邊的災民生活依舊未得到解決。

那些災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便四處流竄,更有流離失所者將怨恨發到了朝庭之上,竟有一小撥百姓在當地起義,亂極一時。

幸虧有震遠大將軍聞得此事,帶兵親去剿滅,才平息了這場亂事。

為此,天子李承澤在朝堂之上龍顏大怒,逐一盤問下去,才將矛頭指向了新上任不久的禮部尚書趙雲笙。

“當初太後親自在朕麵前保薦於你帶著四十萬官銀去東吾賑災,可你是怎麽做的?在路上貪圖玩樂,竟誤了救濟災民的時間,最後才導致災民起義造反,趙雲笙,朕倒想知道,這件事你如何向朕交待?”

被當堂訓斥的趙雲笙隻拱手微微施了一禮,表情肅然道:“皇上,臣不否認這趟東吾之行的確是在路上延誤了幾日,可臣也是有苦衷的。此番臣前去東吾之時,太後娘娘曾私下召臣覲見,命臣在路上多多體察民情,為君分憂。所以臣才因此誤了時機,讓那些刁民有機可乘。”

一番說辭,直接將罪過降到太後的頭上,話裏話外的意思是說,如果皇上想要降罪,便直接找太後降罪好了。

李承澤身為帝王,自幼見慣了妄自尊大的臣子,對於趙雲笙這個人,他自幼雖接觸極少,可從衛祈的口中卻得知,這個人雖然年紀極輕,但心思卻遠比趙家任何一個人都要縝密精明。

雖然他心底明知道趙雲笙此番去東吾賑災,必是在私底下私吞了大筆銀子,可眼下卻毫無證據。

更有甚者,趙雲笙的背後還有太後給他當後台。

想到這裏,又憶起昨天與皇後夜訪民間,聞得那些百姓對趙家的不滿,當即便怒上心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