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 會五王塞北起雄兵,襲少帥突厥換將旗
第17回 會五王塞北起雄兵,襲少帥突厥換將旗
晉王楊廣與王妃蕭珺前往並州,大戰蓄勢待發,抵禦突厥的輜重也源源不斷送往前敵,雁門關兵馬緊張調動著。
這時的雁門關外,茫茫荒原,已無往日放牧的牛羊,青黃的草地已被滾滾的塵煙覆蓋,遠處成群的馬隊如同黑壓壓一片,如同烏雲滿天,看不到天與草原的相接的盡頭。
突厥部五位可汗聯手,擁兵四十八萬,號稱百萬。西至居庸關,東到幽州府,長城沿線接連吃緊。
自從北周皇帝禪讓皇位,楊堅建立大隋,突厥與大隋的關係就顯得微妙,突厥沙缽略可汗之妻正是北周的千金公主,千金公主因娘家衰敗,對楊堅懷恨在心,慫恿沙缽略可汗出兵,意在滅隋複周。這沙缽略可汗是突厥各部盟主,邀請塞北四大可汗聯合南下,東西出擊,直逼長城腳下。
突厥都城,位於塞北都斤山牙帳,以遊牧為生的突厥部,大大小小的帳篷林立在都斤山腳下。強悍的突厥兵士腰係這月牙彎刀,個個枕戈待旦,
大汗牙帳篝火在熊熊的燃燒,圍起的木柴不斷發出哢哢的響聲,一隻全羊被木架支起,炙烤在篝火中間,表麵已經有些焦酥,滲出的羊油不斷滴落到火苗之中。
沙缽略可汗與千金公主,共邀其他四位突厥大汗,同商軍情。另外四位分別是第二可汗、阿波可汗、達頭可汗與步離可汗。五部盟的大汗會集位於都斤山的突厥牙帳,沙缽略可汗是喜出望外,一來自己這個盟主威望大增,二來四位可汗會盟不僅是給足麵子,更帶來了幾十萬雄兵。
沙缽略可汗與千金公主端坐正中,其它四位可汗分組兩旁,小桌上擺滿醃製的肉幹和奶酒,沙缽略端起酒杯,說道:“各位大汗,今日我突厥五部,齊聚都斤山牙帳,長城腳下已有幾十萬雄兵蓄勢待發!讓我們為突厥部的友誼,共飲此酒。”
達頭可汗問道:“我們突厥各部,都是兄弟,楊堅老兒不僅欺淩了千金公主的娘家,竟然停了給突厥的貢賦,蔑視草原,實為可恨。”
千金公主也說:“各位汗王,想當年我北周朝,讓我遠嫁突厥和親,又向突厥納貢稱臣,就是為修得太平友善,如今楊堅篡位奪權,自稱皇帝,名不正,言不順,故請各位汗王,討伐楊賊,滅隋複周。”
第二可汗名叫奄羅,他對公主說道:“公主放心,我們突厥各部汗王,都是手足兄弟,隻要一聲令下,即刻踏平長城!”
這第二可汗奄羅,之所以成為第二,那是在草原上僅次於沙缽略可汗的第二大勢力,四十八萬突厥大軍,奄羅麾下就達十萬。
沙缽略可汗聽了奄羅的話,十分得意,對諸位汗王說道:“讓我們喝盡杯中酒,打進長城口!”,眾可汗紛紛舉杯,隨聲響應。
大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沙缽略可汗盡起本部兵10萬,聯合第二可汗、阿波可汗、達頭可汗與步離可汗,共率領四十八萬大軍大舉攻隋。
……
這早天剛放亮,並州城的北門剛剛大開,就有一匹快馬,風馳電掣,一路飛奔而來,直衝入並州。城門的門軍一看有馬匹闖入,高聲喝道:“下馬待查!”
“突厥攻破長城啦……”
馬上信使,理也不理,不住的甩著馬鞭進入並州城內。
信使到了並州總管府,翻身下馬,急匆匆往府中跑,迎麵正遇主事張衡。
“何事驚慌?”
信使“噗通!”跪倒,“大人快出援兵,雁門關失守!朔州告急!”
“何時失守?”
“昨夜三更。”
“你且歇息,我去報知晉王。”
張衡快步走到後院,晉王楊廣剛剛起床,走出臥房,正在伸懶腰。就見張衡跑來,“主簿什麽事這麽著急?”
“殿下,雁門關失守了。”
“什麽?”楊廣大驚,趕忙撕開書信,急速看了一遍。一時間氣得手腳哆嗦,來回踱步。
“為何不早報?”
張衡道:“昨夜突厥發起猛攻,恐怕是猝不及防。”
“現在說什麽都晚了,怎麽辦?”
張衡捶著拳,也是焦慮難安。楊廣歎了口氣:“本以為借著請戰,把蕭妃接出來,在雁門關內以逸待勞,也就是了,沒想到一戰就把雁門關丟了。”
“殿下說什麽呐?”一聲嬌柔的問話,讓楊廣、張衡下了一跳,隻見門簾掀開,蕭珺從房中出來,“殿下莫不是在抱怨妾妃?”
“豈能抱怨愛妃?”楊廣跌喪著臉,窘困之心溢於言表。
蕭珺問道張衡:“事情如此緊迫,為何不去通報河間王?”
“老王爺昨日去潞州招募兵馬,一時也回不來呀。”
蕭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晉王楊廣上任並州總管,大小事務皆有河間王楊弘輔佐,河間王楊弘是隋文帝楊堅的堂弟,長髯捶胸,虎步有風,身高八尺,威風凜凜,文武兼備,勇冠三軍。偏逢此時河間王楊弘去往各州招募兵勇,大小事務皆有楊廣決斷。
看著楊廣焦慮的愁容,蕭珺走上前,安慰道:“殿下在父皇麵前,已誇下海口,眼下已經來不及之上談兵,請殿下主持軍務吧。”
“我……”楊廣在隋文帝麵前,信誓旦旦,如今真撞到大事上,一時也慌了神。
“朔州若是再丟了,並州也保不住了,當機立決,不可猶豫。”楊廣看看蕭珺信賴的眼神,似乎自尊心也開始隱隱作祟。
楊廣猛地起身,對張衡說道:“攤上這等麻煩,何足懼哉?擊鼓升帳。”
各營主將齊聚中軍大堂,楊廣強鼓著勇氣,端坐正中,兩邊文武官員落座。楊廣讀了朔州加急奏報,說道:“今突厥兵力大增,勢如破竹,以致使雁門關失手,如今朔州告急,我欲率兵救援,各位可有良策。”
兩邊的官員一聽,誰也不敢建言獻策,知道楊廣初出茅廬,又沒有身經戰爭,便默不作聲。楊廣左右一看,這些個文武官員,都和啞巴一樣,楊廣又問:“諸位沉默不語,莫非要等著坐以待斃不成?”
再看左右依舊無人應答,楊廣畢竟年少,初次召集屬下,便吃了難堪。楊廣把目光轉向討虜將軍豆盧勤,豆盧勤是鎮守並州的主將,楊廣問道:“豆盧將軍,你是並州主將,今突厥侵入,為何不發一言?”
豆盧勤久鎮邊陲,看著楊廣年少氣盛,頗有顧慮,說道:“晉王殿下,末將得報,河間王在潞州、應州征集的兵馬已經上路,待河間王歸來,合兵救援,方為上策。”
楊廣道:“朔州告急,倘若日複一日,早晚必失。”
“殿下,並州城池高大,易守難攻,尚可維持數日,一旦出兵援朔,並州將難以自守。”
楊廣聽著也有道理,但楊廣一心想先勝一陣,樹立軍威,免得被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小瞧。
楊廣說道:“倘若解了朔州之圍,更是大功一件。”
豆盧勤道:“此時救援,突厥人多勢眾,必然圍城打援,勝算不大呀。”
楊廣沉思片刻,依舊急於求勝,對眾將說道:“我意已決,先救朔州。”
一看楊廣立功心切,那畢竟是晉王千歲,豆盧勤也不好再去辯駁,無奈之下,隻得答應出兵。
豆盧勤將並州三萬兵馬集合,楊廣親自披甲頂盔,號令三軍。豆盧勤心中不免擔心,對楊廣說道:“殿下,兩軍交戰,絕非兒戲,豆盧勤願為先鋒,殿下押後,不可輕易交戰,還
是保並州為重。”
“好,我給豆盧將軍三千兵馬,為正印先鋒。”
“得令!”豆盧勤點齊馬步軍三千,先行出發。
突厥第二可汗奄羅,攻陷了雁門關,圍困朔州,連戰連捷,是喜不自禁,這時有探馬來報,隋將豆盧勤率三千兵馬,直奔朔州增援。
第二可汗奄羅聞聽此事,心中大喜。他對眾將說道:“朔州死守待援,一時難攻,我部損失不小,正愁局麵膠著。如今隋軍來救,我欲圍城打援。”
奄羅展開地圖,對眾將說道:“在朔州城南,設兩支伏兵。命副將阿史那打我旗號,引誘豆盧勤,我親率兩路伏兵截殺隋軍主將。”
阿史那說道:“探馬來報,這回隋兵主將不是河間王楊弘,據說是楊堅之子楊廣。”
“哦。”第二可汗大笑:“若是能活捉楊廣豎子,楊堅老兒必能活活氣死。”眾人大笑。
第二可汗分別布置下伏兵,副將阿史那率領一支騎兵輕裝而行,直擊豆盧勤。
阿史那心裏明白,自己用的是可汗旗號,蒙騙隋軍,所以不能讓隋軍探明實情。兩軍遭遇,不容多說,立刻傳令衝鋒,幾千突厥騎兵一哄而上。豆盧勤一看突厥如蜂群一般,命立刻傳令開戰,兩下交兵,
豆盧勤與阿史那兩軍交戰正酣,楊廣的大隊人馬已經奔赴前敵,探馬來報:“啟稟殿下,豆盧勤將軍遭遇第二可汗,正與之交戰。”
探馬雖然看見第二可汗的旗幟,可用旗幟的是副將阿史那。楊廣對部下將士說道:“第二可汗就在前方,若能剿滅,千古奇功。”楊廣一聲號令,眾將士精神百倍,直撲過來。
楊廣出擊,早已被埋伏左右的第二可汗發現,第二傳令兩路騎兵一起出擊,截斷隋軍三萬大軍。
楊廣的三萬兵馬老遠已經看到,豆盧勤交戰正酣,正欲上前增援,忽然一側臨終,突厥大軍騎兵在前,步兵在後,一起殺出,兩路伏兵,頓時把三萬隋軍截成三段。楊廣畢竟是個十幾歲的少帥,哪裏見過這般陣勢。頃刻間隋軍亂作一團,被突厥衝擊的陣腳大亂。
這時在前方與阿史那血戰的豆盧勤,聞聽後方大亂,斷定是楊廣遭遇突厥,即刻調轉馬頭喊道:“速速回撤,救駕晉王!”這便是:
少帥欲使老將行,牛犢遇虎枉高明。
不知刀光血淋影,隻謀立功錯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