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工業之花

第五十二章 工業之花

部隊送來的回報,果然是杠杠的好東西!竟然是兩卡車的,各色活豬!

總共80頭豬,可把全廠上下喜慶壞了!連林向榮廠長聽到消息,都親自跑到東邊來打招呼。

在這年頭,豬肉對於老百姓來說,可是絕對的奢侈品!一年到頭,也就年三十,能吃頓肉。小孩子們,往往每年就盼著那一天的到來,因為那天有肉吃!

即使廠子造的汽車,也是好東西,但是奈何副食品公司要的車輛畢竟有限。他們也不能特別照顧汽車廠,小字輩的汽車廠在市裏還排不上號。

林強生驚訝的看著這麽多頭活豬,向高俊問道:“這些豬是從戰士們的夥食裏,擠出來的吧?!”

部隊上的戰士們想吃點肉也不容易,雖然他們有自己的養豬場,能夠自力更生。但是上萬人的師級部隊,一年消耗的物資也是很多的,部隊上也都得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戰士們,平時訓練也總是要吃點肉,才能扛得住。這些豬,明顯是要從戰士們的身上省下來。這讓林強生都不敢麵對,戰士們的目光了!

高俊笑著說道:“沒關係,我們部隊上省一些,感謝你們廠的幫助也是應該的。我們部隊上,很希望你們廠,能夠把我們的這批車輛改造好!另外,時間不等人啊!希望汽車廠的同誌們,能夠抓緊時間,在兩個月內,完成任務!你們有什麽困難,都可以提出來,我們部隊上,能解決的盡量解決!”

林強生點點頭,看了看遠處挖大坑的戰士們,暗自歎了口氣。

他低頭尋思了一下,抬頭向著高俊說道:“你們是想,把這批車改造成,我那輛紅色的大吉普一樣的性能?”

“對!”高俊點了點頭,接著他又說道:“我們張師長,也看過了你的那輛車,他也很滿意!”

“什麽時候看的?”林強生納悶的想道。

“我那輛車,是手工打造的發動機和動力總成!實話實說,那輛車裏邊的零配件,現在我們廠還不能生產。我想這方麵,需要你們師的幹部們幫幫忙了!部隊上,肯定和市裏的軍工係統單位來往密切。這方麵,我們廠想要你們幫忙疏通疏通,他們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幫助!”看著部隊這麽熱情,林強生也就說了實話。

汽車廠初立,省市都在歡喜著省裏多了家汽車生產廠家。絲毫沒想到,產品質量等等的後續性問題。

看看SH牌轎車初立的時候,前後也就差不多半年的時間,他們的產品,也是這樣大受歡迎!

1963年,鳳凰牌小轎車改稱為“SH牌SH760型”轎車,使用SH汽車發動機廠生產的680Q型發動機,功率90馬力。SH多家企業協作,通過技術改造和攻關,使得生產工藝和裝配不斷完善,完成了成套的衝模製作,結束了車身依靠手工敲打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當年小批量生產50輛。

現代人看了,沒準感覺這是天方夜譚,可是當時確實是那麽個狀況。驚奇的人,了解了之後,沒準眼珠子都得掉下來!這樣的車,在後世,誰敢開!可是在當時,50輛車卻都一售而空!

對於領導幹部們來說,能夠坐車的,他們肯定不開車。再說開車的,自然有司機,也不是他們。

汽車廠生產的車輛,賣給的是單位,並不是賣的個人!現在還談不到廣大市場,廣大的個人用戶上去!因為國家根本就不允許,私人擁有汽車!

現在離私人可以買車的時間,還有點遠。85年之後,政策才有些鬆綁。即使那時,私人汽車,也要找關係掛靠在某個單位才行,還得擔心單位會把自己的汽車給吞掉。

既然現在汽車廠出產的轎車,賣給的是集體,他們的感受自然遲鈍許多。因此,林強生耍了個小聰明。咱們廠,先給你解決有無的問題,咱們的汽車先製造著。至於質量問題,出了毛病什麽的,你可以來我們廠解決嘛。

林向榮等管理者、領導們,絲毫沒覺得這是個問題。我們原來就是家汽車修理廠,再說我們生產的車輛,出了毛病,自然應該有我們給解決。

從這點出發,他們廠子現在做得,居然還挺好!絲毫沒影響到,買家單位們的購買熱情!

在這年頭,買蘇聯拉達,出了毛病,你且等吧。那是進口的蘇聯貨,零配件壞了,有的可能還要等個一年半載的,才能換上新件!

蘇聯人的辦事效率,那是出了名的能拖。尤其是這種出口外國的車輛,他們更管不過來。

江岸汽車廠就在市裏,車輛就在家門口賣,那多方便啊!領導們對於家門口的這家汽車生產企業,那是特別的有感覺!

廠裏雖然現在不能生產齒輪、軸承等零配件,但是他們和濱城的幾家軸承企業,齒輪生產企業,都有很好的聯係,在和他們的合作中,也從來沒出過問題。

變速箱可不是畫出來就能造的,和齒輪組材料有密切關係。材料強度等性能不夠,設計再好也沒用。實際工作的時候,如果材料性能不合格,能把變速箱裏麵的齒輪全部打碎。

汽車廠現在用的軸承和齒輪,都是省工業局介紹的,由濱城市內的工業單位提供的。

軸承方麵,進入七十年代,即“四·五”時期,軸承工業為滿足“大打礦山之仗”的需求,第二汽車製造廠同步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汽車軸承生產基地。

一批地方中、小軸承廠又紛紛建立起來,形成了中國軸承工業第二個發展高峰期。

在七十年代之初的建廠高.潮中,全國滾動軸承廠家已達600多個。在此期間,短圓柱滾子軸承、球麵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都有較快發展,軸承品種規格日趨齊全。

到“五·五”初期,中國軸承製造業逐步建立起了瓦房店、哈爾濱、洛陽、襄陽軸承廠和SH(別的地方可以全名,這個地方為什麽用拚音!難道是沒臉見人?)軸承行業五個各具特色的生產基地,以及星羅棋布的中小軸承企業。

並建立了綜合性的科研與工廠設計機構和一些行業內的工藝裝備與測試儀器專業廠,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科研生產和後勤保障較完善的軸承工業體係。

據1977年171個主要企業統計,工業總產值達到10.1億元,軸承產量1.2億套,職工14.7萬人,擁有主要生產設備4.8萬台,固定資產原值14.9億元,全員總產值勞動生產率為6821元/人·年,均比前一發展期有較大的進步。

在齒輪的發展製造方麵,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十年間,齒輪設計和製造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建立起了齒輪機床、工具、量儀、專業齒輪和齒輪箱製造廠。

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齒輪製造行業。低速重載和高速大功率齒輪的設計和生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各種類型的行星齒輪傳動裝置已成批生產了出來。國際上生產的各種錐齒輪的製造技術,我們也已基本上掌握。各種型式的蝸杆副,也已能夠自製。

應用於汽車、拖拉機和機床行業的大批量的齒輪,在產量和勞動生產率方麵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用於船舶和航空機械的高速和高速重載齒輪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對齒輪齧合原理、精度與檢測、強度試驗與計算、材料與熱處理、高精度高效率製造工藝、新齒形、新工藝方法、新的齒輪型式和結構等進行了係統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林強生設計配套捷達的發動機,考慮到國內的現實情況,特意降低了功率、性能。因此現在他們出產的捷達,在低功率的環境下,還未有變速箱齒輪打碎的情況。

不過,林強生始終感覺這個材料問題,是個大事,必須得重視。

幸好現在公路上的汽車不多,齒輪碎了,人也不至於會有多大的事情。像後世的某些轎車,不就經常聽說齒輪碎了,還照樣賣得很好。

不過凡是就怕萬一!這軸承和齒輪,都是核心科技!還就得叫個真,必須得掌握!

現在他們廠出產的捷達,所用的發動機是一台2.0升排量的4缸汽油機,最大功率57kw,最大扭矩128N·m。

這在1980年前後是個相當不錯的參數,它搭配4速手動變速器,能達到130公裏/小時的最高車速!

最高速時,除了有點抖之外,沒什麽大毛病。後世的現代車也抖,那不也有的是人開。

這對於同期的BJ202、212,SH牌轎車是不可想象的!而以90公裏的時速巡航時,它的百公裏油耗為10升,這在1978年也是很經濟的。202、212、SH牌轎車都在14~5個油耗。

因此,在省城江岸汽車廠生產的捷達轎車,在省市內極其的受歡迎!

還因為省裏有了這家汽車製造廠,從而導致了在邊境上倒賣進口拉達的地下生意,都開始慘淡了起來。

江岸汽車廠出產的捷達,在慢慢的擠占拉達市場!

要知道,現在的這些進來的拉達轎車,除了正規渠道進口的極少輛以外,餘下的都是二手配件過來的,然後再組裝。

就是這樣小規模的地下渠道,在七八十年代,整個黑省地區的拉達數量,最高峰時達到了幾十萬輛!而且拉達小轎車,還曾作為出租車行駛在首都的街頭!可想而知,拉達在整個國內,有個怎樣的擁有量。

江岸汽車製造廠,在濱城能發展創立起來,的確是占了天時地利。這首先,黑省作為裝備製造業的大省,工業門類相當齊全!不僅有齊全完善的重工業,還有比較健全的輕工業。70年代中期,省內建設了一批紡織企業等輕工業廠家,補全了輕工業缺失的短板。

黑省的工業部門不僅參加了很多國內的工業建設,一些高精尖設備的生產研發,都是在黑省的工業單位進行的。

兩彈一星、潛艇、船舶的製造,大型汽輪機、鍋爐、機電的生產配套。濱城還作為軸承生產基地,在國內的工業版圖上,占有重要一席。省內的一重、三大動力、濱城機床廠、齊市第一二機床,都在國內有重要的地位,濱城還是核工業、船舶工業的重要人才培育基地,相關零部件製造基地。

可以說,整個國內的工業產品,天上地下,江河大海,黑省能夠獨立生產百分之七八十!

濱城的三大動力,濱城電機廠、濱城汽輪機廠、濱城鍋爐廠,三個國家大型裝備工業企業,人稱“三大動力”。

“你想想,上萬名穿著藍色工裝的工人,早上7點半,從廠子的幾個大門一齊湧進來的時候,那場麵多壯觀!”21世紀初,一位已經退休,在濱城鍋爐廠工作了差不多大半輩子的老人,這樣說。

濱城擁有成套工業設備生產企業上百家,零配件生產企業上千家。圍繞著整個城市工業,市內建有數條環線公路,大中型企業廠家都有鐵路相連,這些鐵路在企業調配生產的時候,就是一個個完善的交通係統!圍繞整個城市的鐵路、公路環線,把濱城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工業要塞型城市!

這是70年代到80年代末,濱城工業的真實寫照!而像三大動力這樣的國家大型企業,在整個黑省還有好些家。

這在國內都是很少見的!不像有些地區省份,有了這個部門,沒有另一些,或者工業產業單一化。

其次,雖然建國後,黑省就開始支援內地建設,搬走了很多工業設備,遷移了很多人員;64年,三線建設時期,又搬走了很多設備,遷移了很多人員。72年,還是三線建設,又搬走很多設備,和很多產業工人。

就是在一次次分家,離開後。黑省的工業總規模,還是相當健全的,雖然搬走了很多設備,但黑省還能造;雖然走了很多人,但留下的人,也依然頑強!

江岸汽車製造廠的建設,要是離開了黑省、濱城這片工業的沃土,那肯定不會成功!正是有了這片土地上的工業支持,才能在77~78年,有這樣的廠子出現!

林強生,趕上了好時候!如果他再晚些時候重生,沒落的濱城工業,已經從高峰跌落,那時期省內各工業行業都在衰落,人員浮躁,光是集合眾家單位的產品配套,都是極其困難的!

現在的工業者們,還有這個敢打敢拚的心勁!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咱們工人有力量”,這些膾炙人口,口口相傳的精神傳承,還在怒放著生命!黑省,是真正的工業之省!濱城,是一座,真正的工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