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九天元陽尺

第六卷 紫雲宮 第九章 九天元陽尺

不過可惜的是,那璿光尺和龍雀環其實乃是玄門異寶,憑借三鳳和冬秀的微弱法力,又怎麽能夠發揮出此寶妙用。

而且嵩山二老那兩個矮子,窺視這兩件寶物已久,如若峨嵋真個來攻打紫雲宮,嵩山那兩個矮子,定然前來出力,以便謀奪。

不說那璿光尺,神妙非常,變化無端。便是那龍雀環,更是嵩山二老鬼決然欲得之物。因為那龍雀環共有子母兩副,原是子母兩副,專為仙家成道時禦魔之用,那母環早已為嵩山二老初入月兒島火海時取去。第二次帶了金須奴重探火海,附帶也為尋找此寶,後來不見,一算才知在匆忙中,已為金須奴取走。子母合璧,威力倍增,嵩山兩個老鬼怎麽肯舍此等寶物,無非隻是暫時還未能與紫雲宮諸人翻臉罷了。

但是如果此番峨嵋與紫雲宮起了爭鬥的話,恐怕這兩個矮子,定然必要前來奪寶,不可不防,綠袍心下裏不禁暗暗思慮對策。

一日裏,綠袍與三鳳、冬秀正在遊玩,許飛娘忽然被二鳳拉去說話。三鳳妙目一轉,嗲聲嗲氣的問道:“老祖,聽說許姐姐也曾得到幾件廣成子的遺寶,不知是不是呢。”

綠袍聞言一樂,不禁計上心頭,一臉漫不經心的樣子,開口說道:“不錯,卻有此事。”看來這三鳳是來打探寶物出處來了。

三鳳、冬秀二人,素來就對這等奇珍異寶最感興趣,此番借機自然是想問個明白。見綠袍不露口風,冬秀忙又旁敲側擊的說道:“聽說廣成子乃是前古第一金仙,想不到竟然留有這麽多的寶物啊。我還曾未曾見過呢,不知老祖可否讓我開開眼界呢。”

綠袍哈哈一笑,“有何不可。”說完反手之間,取出一把玉尺遞與三鳳。

三鳳接過一看,那玉尺色澤黃潤,觸手生溫,大小僅有五寸長短,一寸來寬,手指般厚,上麵隱隱刻有無數符籙古篆之痕,但用手摸去卻又光滑無比,更不時有紫氣、金光虛空蒸騰。

三鳳和冬秀兩人自然看出這是一樁不世異寶,恨不得能夠據為己有才自甘心,可惜一來不知用法,二來綠袍此人看去雖然年幼,但是聽許飛娘說此人現在出遊於此的,實際上是凝練成型的第二元神,三鳳等自然明了,能夠將第二元神凝練如斯之人,法力之強,毋庸多言。

戀戀不舍的將這玉尺還與綠袍,三鳳忍不住問道:“這玉尺光看過,就知道端是奇妙,不知老祖能否給我倆展示一下。”

綠袍點頭應允,口誦真言,就見掌中玉尺,冉冉升空,尺頭上隨即飛起九朵金花,一道紫氣,放出金光異彩,照耀四方。三人本在紫雲宮一花圃之內,此刻金光紫氣,頓時映照得方圓丈許之內的瓊蘭玉芝都自染上一層霞披之景。

三鳳見半空懸就九盞金花,一道紫氣,原本玉尺的模樣幾乎都自隱匿不見,下麵站著一個粉雕玉琢的綠衣童子,金綠交輝,紫氣繚繞,恍如金童在世。

綠袍看看賣弄得也差不多了,伸手一招,漫天金光紫氣眨眼間又消失不見,複又化作一把玉尺,落於手中。

綠袍一邊拋著隨手拋著這玉尺,隻見那三鳳和冬秀二人的眼神也自隨著這玉尺上下浮動,不禁讓人好笑。

又過了半晌,三鳳方才醒悟過來,看著綠袍似笑非笑的看著自己,不禁臉上飛起朵朵紅霞,忙一拉扯旁邊還兀自盯著玉尺觀看不休的冬秀。冬秀這才回過神來,也不禁感到有些尷尬,忙自陪笑不已。

三鳳見到這等至寶,卻偏偏又不屬於自己,心下裏不禁有些失落,唏噓歎息道:“今日見到老祖至寶,方知我等平素實乃坐井觀天。不知老祖能否講講此寶來曆啊。”

綠袍微微一笑:“三公主實乃過謙了,這紫雲宮地仙福地,天書法寶眾多,綠袍區區法寶不值一提。既然三公主想聽,綠袍自然言明。此寶名曰九天元陽尺,乃是廣成子降魔至寶,護身辟邪,秉持元陽不無妙用,隻是有些卻也一時間講解不清。待日後有暇,我再為二位仙子,展示如何。”這尺便是綠袍在那秘藏青螺宮的玉匣內得到,隻是原本不知用法,待到元江取寶,在金船內得了廣成子遺留的道書,才從中知曉用法。

三鳳強顏歡笑道:“老祖客氣了,隻是莫要看我紫雲宮如此仙秀之境,卻也無由一件寶物能與這九天元陽尺相媲美的。”

“嗬嗬,三公主又在說笑了,且不說這紫雲宮內秘藏如何。先聽聞二公主之夫金須奴曾經便在月兒島連山寶藏中收獲不少,要知道那連山寶藏中便有幾樣奇珍,不在我這九天元陽尺之下,隻是不知金須奴可曾得到。”綠袍此時見到三鳳冬秀的神情,自然知道她倆多有不甘,便自一旁提點道。

冬秀聞言,忍不住笑道:“老祖卻還不知吧,月兒島內聽說金須奴說,早已沒有什麽寶物。隻是他雖然取回幾件,卻是都不及老祖寶物奇妙,我與三公主一人便有一件。老祖請看…”說著,便從法寶囊中取出兩個交扣在一起的金環。

綠袍故意做作,詳視一番後,方才開口說道:“若非綠袍我沒有看走眼的話,此寶可是龍雀環。”

冬秀倒是覺得綠袍的神色有些太過謹慎,雖然此寶也有些神妙,卻也不值如此吧,以為綠袍乃是故意做出樣子,讓自己高興高興。不禁笑道:“老祖莫要如此戲弄於我,冬秀雖然法力不高,修行不久,卻也有幾分自知,此環雖然也算一樁異寶,卻是比老祖的九天元陽尺,相差太遠了。”

綠袍故做神秘的笑道:“冬秀姑娘,此言差矣,此寶目前自然是與九天元陽尺相差甚遠,蓋因姑娘祭煉,全不得法,否則雖也不及,卻也相差不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