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捐贈
“這就是邀請潘銘鍾去波士頓的理由。”倫斯勒理工學院的校長康絲德•羅伯特先生,皺著眉頭,看著來自哈孚大學的邀請函。
“也許吧”校董約翰•史蒂文先生說道:“為何不試試呢?反正潘就是個學習霸王龍,上次拉下的三個月功課,他一個月就補上去了,也許,他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這個陳承宇就是二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的那個?”
“是的。”
“好吧,我同意。”
小學弟潘銘鍾急趕慢趕又一次從紐約來到波士頓哈孚大學,與陳承宇一起在哈孚大學的化學實驗室裏研究由遙遠中國帶來的幾噸紅土。
這幾噸中國紅泥土,來自江西贛州,這是日後有名的稀土王國,陳承宇準備從這些紅泥土裏化學元素周期表裏分離出尚未發現的幾種元素。
考慮到自己忙得腳不沾地,找助手是必定的,找別人不如找自己人,理由是:一來可以把後世的一些實驗研究方法以傳幫帶的方式灌輸給潘銘鍾,且看看被稱之為天才的少年,光芒有多亮;第二,榮譽的分享,肥水不流外人田,還是由我們中國人共同分享吧。
正是因為陳承宇的一動之念,以後的科學界上出現了兩位天才科學家,他們站在科技的巔峰,享譽數十載,如天上的兩輪太陽,光芒四射,交相輝映。此時後話,暫且不提。
1879年11月27日,陳承宇向哈孚大學捐贈10萬美元。當晚學校舉行了盛大的答謝酒會。
校長埃裏奧特先生在酒會上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晚上好,首先允許我代表全校教師和學生向陳承宇先生表示感謝,他的捐贈,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能力和責任,有句話說得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在此我希望我們學校能湧現出更多有責任的學生來,下麵我們請陳承宇先生給大家講話。”
站在旁邊的陳承宇楞了一下神:領導講話這麽短,不到三分鍾就完了?
“嘩啦啦……”一陣熱烈的掌聲的響起來。
陳承宇站在講台前,感受著台下無數雙崇拜的眼神,像沙沙一樣的小雨灑在身上,這種感覺真舒服,怪不得後世的成功人士喜歡開會呢。
“尊敬的埃裏奧特先生、劉易斯•喬治先生、格雷戈裏•庫偑先生等導師、各位同學們,大家晚上好,今天是1879年11月27日,是今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對於我來說,今天就是一個感恩節,我感謝美國、我感謝哈孚大學、感謝所有對關心和幫助的人。六年多之前,我們三十一個留美學生來自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偉大的美國敞開她的懷抱,接納了我們,這幾年我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的友情與關懷,還有家庭式的溫暖,我的房東絲特朗太太,她就是我美國的媽媽!”
說到這裏,陳承宇充滿感謝的眼光看著前來參加酒會的絲特朗太太,還有絲特朗先生一家。大家都順著陳承宇的眼光看向了絲特朗太太,不知是誰,率先鼓起掌來,會堂裏掌聲一片。
陳承宇待掌聲告一段落,這才繼續說:
“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需要我和我的國家學習,學習他的博大、他的科學,還有民□主平等,都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對我來說,美國就是我的第二個祖國。值此向母校捐贈之際,請讓我用一顆感恩的心,衷心說一句:感謝美國!感謝哈孚大學!也感謝今天晚上參加酒會的全體師生和朋友,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熱烈的掌聲響起來。
1879年11月28日,實業家阿爾文•安德烈先生和莊園主哈爾•福特先生宴請陳承宇。之前,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就深談過一次,倆人一致決定要“善意的提醒”下陳承宇:開關和插座沒有製作材料,這十幾頂專利就相當於廢紙,你也有股份的哦。
倆人準備了很多說辭,準備說服陳承宇,加快研製材料的進度,心急呀。陳承宇對於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宴請自己的原因心知肚明,宴會還沒開始,陳承宇就開門見山的說:
“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我理解你們的心情,請你們相信我,二個月之內合適的材料就會研製出來,在此我想說的是你們將廠房搭建起來,做好生產的一切準備。”
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互相對視了一眼。
陳承宇又道:“親愛的安德烈先生、福特先生,我還有一個小小的提醒,請在郊區的地方建立工廠,並且預留大片空地,方便以後擴建,我以個人的榮譽向你們保證:這個生意,大得你們沒法想象,如果有可能,建議
你們把工廠建在一起。因為你們的原料是一樣的。”
哎呀!爽快!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聞言大喜,一顆心頓時落到肚子裏。這相當於本來準備好了大量說辭準備說服對方借一萬塊錢的,誰知道對方聽都沒聽準備好的煽情話,還直接借給十萬,遠超預期十倍,遠超預期啊。
這下子,席間一下子熱鬧起來,笑聲不斷,觥籌交錯,盡歡而散。
1879年12月8日,從美國回來的一百多名老師抵達廣東合浦。他們從美國加州乘船到上海,曆經差不多一個月的太平洋風浪,再乘坐半個多月的馬車,終於到達目的地。
他們是第一批應聘編寫教材和字典的在美華人,他們都是大齡青年,在美國比較難娶到老婆,回到中國就不同了。他們在美國已經賺到了一小筆錢,回國後擔任教師,在當時是一個比較體麵的工作,娶妻生子就容易了。
回到合浦,馬上被安排到各個學校。這些學校空缺教師多時。
1879年12月16日,在買辦楊福成的全程陪同護送下,法蘭克先生抵達合浦。
古色古香的大廳裏,上首坐著的是陳宇承的伯父陳安之,下首坐著的是陳宇承的父親陳逸之。陳安之盯著桌子上的一封信沉吟了很久,說道:“賢弟,新學堂進展如何了?
“回兄長,已在我廉州府欽州、合浦、靈山三地新建學堂一百二十餘所,自從傳出入學不要錢,且中午可包餐,畢業可去美國做工消息之後,學生趨之若鶩,目前已有一千五百餘名學生,若不是早段時間有一百餘歸國老師,新學堂幾乎不能運行。”
“嗬嗬,好好,宇兒乃吾家之千裏駒也,他日必成朝廷棟梁。今所開新學堂皆以我陳氏之名,知府大人前日親自讚賞,我陳氏一門臉上有光。賢弟幾年前力送宇兒出洋留學,實乃神來之筆。為兄佩服。”
“兄長謬讚,此乃祖宗保佑,弟不敢居功。”
“當得的當得的。宇兒在信中,交待了幾件事。一是叫我等再選一批出洋留學之少年,此事易耳;二是派人護送洋人法蘭克先生勘探我廉州府內,有無開采價值之礦藏。宇兒小小年紀,用心良苦,能考慮到造福鄉梓。我陳氏有後矣。”
“兄長誇獎太過了。”
“這就是邀請潘銘鍾去波士頓的理由。”倫斯勒理工學院的校長康絲德•羅伯特先生,皺著眉頭,看著來自哈孚大學的邀請函。
“也許吧”校董約翰•史蒂文先生說道:“為何不試試呢?反正潘就是個學習霸王龍,上次拉下的三個月功課,他一個月就補上去了,也許,他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這個陳承宇就是二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的那個?”
“是的。”
“好吧,我同意。”
小學弟潘銘鍾急趕慢趕又一次從紐約來到波士頓哈孚大學,與陳承宇一起在哈孚大學的化學實驗室裏研究由遙遠中國帶來的幾噸紅土。
這幾噸中國紅泥土,來自江西贛州,這是日後有名的稀土王國,陳承宇準備從這些紅泥土裏化學元素周期表裏分離出尚未發現的幾種元素。
考慮到自己忙得腳不沾地,找助手是必定的,找別人不如找自己人,理由是:一來可以把後世的一些實驗研究方法以傳幫帶的方式灌輸給潘銘鍾,且看看被稱之為天才的少年,光芒有多亮;第二,榮譽的分享,肥水不流外人田,還是由我們中國人共同分享吧。
正是因為陳承宇的一動之念,以後的科學界上出現了兩位天才科學家,他們站在科技的巔峰,享譽數十載,如天上的兩輪太陽,光芒四射,交相輝映。此時後話,暫且不提。
1879年11月27日,陳承宇向哈孚大學捐贈10萬美元。當晚學校舉行了盛大的答謝酒會。
校長埃裏奧特先生在酒會上說:“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晚上好,首先允許我代表全校教師和學生向陳承宇先生表示感謝,他的捐贈,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能力和責任,有句話說得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在此我希望我們學校能湧現出更多有責任的學生來,下麵我們請陳承宇先生給大家講話。”
站在旁邊的陳承宇楞了一下神:領導講話這麽短,不到三分鍾就完了?
“嘩啦啦……”一陣熱烈的掌聲的響起來。
陳承宇站在講台前,感受著台下無數雙崇拜的眼神,像沙沙一樣的小雨灑在身上,這種感覺真舒服,怪不得後世的成功人士喜歡開會呢。
“尊敬的埃裏奧特先生、劉易斯•喬治先生、格
雷戈裏•庫偑先生等導師、各位同學們,大家晚上好,今天是1879年11月27日,是今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對於我來說,今天就是一個感恩節,我感謝美國、我感謝哈孚大學、感謝所有對關心和幫助的人。六年多之前,我們三十一個留美學生來自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偉大的美國敞開她的懷抱,接納了我們,這幾年我感受到了這片土地上的友情與關懷,還有家庭式的溫暖,我的房東絲特朗太太,她就是我美國的媽媽!”
說到這裏,陳承宇充滿感謝的眼光看著前來參加酒會的絲特朗太太,還有絲特朗先生一家。大家都順著陳承宇的眼光看向了絲特朗太太,不知是誰,率先鼓起掌來,會堂裏掌聲一片。
陳承宇待掌聲告一段落,這才繼續說:
“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需要我和我的國家學習,學習他的博大、他的科學,還有民□主平等,都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對我來說,美國就是我的第二個祖國。值此向母校捐贈之際,請讓我用一顆感恩的心,衷心說一句:感謝美國!感謝哈孚大學!也感謝今天晚上參加酒會的全體師生和朋友,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熱烈的掌聲響起來。
1879年11月28日,實業家阿爾文•安德烈先生和莊園主哈爾•福特先生宴請陳承宇。之前,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就深談過一次,倆人一致決定要“善意的提醒”下陳承宇:開關和插座沒有製作材料,這十幾頂專利就相當於廢紙,你也有股份的哦。
倆人準備了很多說辭,準備說服陳承宇,加快研製材料的進度,心急呀。陳承宇對於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宴請自己的原因心知肚明,宴會還沒開始,陳承宇就開門見山的說:
“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我理解你們的心情,請你們相信我,二個月之內合適的材料就會研製出來,在此我想說的是你們將廠房搭建起來,做好生產的一切準備。”
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互相對視了一眼。
陳承宇又道:“親愛的安德烈先生、福特先生,我還有一個小小的提醒,請在郊區的地方建立工廠,並且預留大片空地,方便以後擴建,我以個人的榮譽向你們保證:這個生意,大得你們沒法想象,如果有可能,建議你們把工廠建在一起。因為你們的原料是一樣的。”
哎呀!爽快!安德烈先生和福特先生聞言大喜,一顆心頓時落到肚子裏。這相當於本來準備好了大量說辭準備說服對方借一萬塊錢的,誰知道對方聽都沒聽準備好的煽情話,還直接借給十萬,遠超預期十倍,遠超預期啊。
這下子,席間一下子熱鬧起來,笑聲不斷,觥籌交錯,盡歡而散。
1879年12月8日,從美國回來的一百多名老師抵達廣東合浦。他們從美國加州乘船到上海,曆經差不多一個月的太平洋風浪,再乘坐半個多月的馬車,終於到達目的地。
他們是第一批應聘編寫教材和字典的在美華人,他們都是大齡青年,在美國比較難娶到老婆,回到中國就不同了。他們在美國已經賺到了一小筆錢,回國後擔任教師,在當時是一個比較體麵的工作,娶妻生子就容易了。
回到合浦,馬上被安排到各個學校。這些學校空缺教師多時。
1879年12月16日,在買辦楊福成的全程陪同護送下,法蘭克先生抵達合浦。
古色古香的大廳裏,上首坐著的是陳宇承的伯父陳安之,下首坐著的是陳宇承的父親陳逸之。陳安之盯著桌子上的一封信沉吟了很久,說道:“賢弟,新學堂進展如何了?
“回兄長,已在我廉州府欽州、合浦、靈山三地新建學堂一百二十餘所,自從傳出入學不要錢,且中午可包餐,畢業可去美國做工消息之後,學生趨之若鶩,目前已有一千五百餘名學生,若不是早段時間有一百餘歸國老師,新學堂幾乎不能運行。”
“嗬嗬,好好,宇兒乃吾家之千裏駒也,他日必成朝廷棟梁。今所開新學堂皆以我陳氏之名,知府大人前日親自讚賞,我陳氏一門臉上有光。賢弟幾年前力送宇兒出洋留學,實乃神來之筆。為兄佩服。”
“兄長謬讚,此乃祖宗保佑,弟不敢居功。”
“當得的當得的。宇兒在信中,交待了幾件事。一是叫我等再選一批出洋留學之少年,此事易耳;二是派人護送洋人法蘭克先生勘探我廉州府內,有無開采價值之礦藏。宇兒小小年紀,用心良苦,能考慮到造福鄉梓。我陳氏有後矣。”
“兄長誇獎太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