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恭賀新春

第二十四章 恭賀新春

李誌平回家又在村裏引起了轟動。別人上山打燒柴,李誌平上山居然打了一隻黑熊回來。雖然李誌平再三解釋是在山上撿到的,不知是哪個獵人沒有將這隻黑熊打死,臨死前跑到了山上,碰巧讓李誌平撿到了。大家隻能感歎李誌平的好運了。

在東北過年有殺“年豬”的習俗,今年李誌平家直接殺“年熊”了。這隻黑熊被李誌平的爸爸整理了出來。熊掌單獨留了出來。熊皮扒下來可以做一條熊皮褥子。熊膽可以入藥,被爸爸泡在燒酒裏麵,據說有明目的功效。熊肉整整有將近三百斤,被分了二十多份。由李誌平和哥哥李誌軍分別騎著自行車往親戚朋友家裏送去。周校長、班主任王老師、林老師家也都給送去了一份。

今年李誌平家有錢了,置辦了很多的年貨,分別給爺爺和姥爺家送去了一份。在李誌平的特別要求下,又買了兩台黑白電視機,給爺爺和姥爺家一家送去了一台,爺爺和姥爺高興得合不上嘴,直誇孩子們孝順。

鼠年春節越來越近,清水村也越來越熱鬧。當時農村過年是既忙亂、又喜慶,反正就是年味很濃,大人小孩都喜歡過年。

孩子們都換上了平時不舍得穿的衣服,在大街小巷玩耍,主要是放鞭炮玩。那時的農村還不富裕,基本上沒有買禮花放的。孩子們都是把家中買的200響或500響的鞭炮拆開,單獨來放。有的孩子從家中拿出一段香,點著以後可以用很長時間。有的把吃罐頭後剩下的瓶子用繩子係上,在繩頭上再係一根小木棍,把半截蠟燭放在罐頭瓶子裏,就是一個自製的小燈籠,既可以照明,又可以作為放鞭炮的火源。晚上孩子們出去玩,不把燈籠內的蠟燭燃盡是不會回家的。

大人們也都很忙。有的人家在“跑油”,也就是製作一些油炸食品,主要是炸麻花、豆腐泡、土豆塊、蘿卜丸子等等,其中最好吃的是油炸糕和土豆夾子。油炸糕是用粘玉米的麵和好後包上豆餡,再用油炸熟,剛出鍋時又香又甜又粘,隻是想想就讓人流口水。而土豆夾子則是在切土豆時第一刀切透,第二刀切一多半,第三刀再切透,這就成了一片中間有縫的厚土豆片,把和好的肉餡放到土豆片中間,外麵再裹上一層澱粉糊,放到油鍋中一炸,真是美味的不得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王爺。傳說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人間的善行或惡行,每家每戶都要舉行送灶神的儀式,希望灶王爺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據說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臘月二十四,掃塵日,家家戶戶年終大掃除,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撣拂塵垢蛛網,歡歡喜喜搞衛生、幹幹淨淨迎新春。

臘月二十六,殺“年豬”。親戚和鄰居都去幫忙。殺完豬後切下一大塊肥豬肉煮上,再灌點血腸,鍋裏下上一鍋酸菜,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殺豬菜”。大家圍著桌子大吃大喝一頓,笑說今年的好年景。那個年月,人們肚子裏普遍缺少油水,農村最喜歡的是肥豬,越肥越好。大家會專門用手指量一下肥肉的厚度,有幾個手指厚就叫幾指膘,有二指膘、三指膘、四指膘,最肥的叫一巴掌膘,就數它最貴。四指膘以上是很難見到的,一般能買到三指膘的就很好了。有的人家還會專門買一些豬板油回去,在鍋裏加熱煉成暈油,儲存到一個小壇子裏。到炒菜時放上一小勺,非常的香。

臘月二十七,趕大集。家家戶戶去趕集、采購年貨,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

臘月二十八,把麵發。大家忙著蒸年糕、蒸豆包。蒸年糕時把和好的麵捏出各種花樣,有花形的、有魚形的,上麵再擺幾顆大紅棗。而蒸豆包則時把豆餡包在麵裏,用豆包模子刻出花樣,蒸出來的豆包上邊都是帶字的,一般有福、壽、喜等字樣,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裏福壽綿長、幸福安康!

總之,過年之前每一天都有事做,要把年前的事情都做完。

終於到了年三十,可以吃團圓飯了。李誌平家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全家五口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邊吃飯邊看春節聯歡晚會。這還是李誌平家第一次看春晚,因為以前家裏沒有錢買電視。當時的春晚還是很有看頭的,也可能是當時群眾的藝術細胞不夠多,有看的就挺高興了,不像現在不管是誰導演春晚誰就臭,總會被人批得體無完膚。

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是由央視名嘴趙老先生等人主持,節目有歌曲、雜技、遊戲競賽、兒童節目、京劇、豫劇、粵劇、越劇、滬劇、黃梅戲、花鼓戲、評書、相聲、小品和氣功表演、乒乓球表演,還請來了幾名香港明星,一共三十多個節目,形式多樣,十分的喜慶,全家人都看得十分高興。

其中,有一個相聲叫做《宇宙牌香煙》,逗得全家人直樂。後來聽說雪原縣的鄰縣穆縣居然真的“搶注”了宇宙牌香煙的商標,生產出了宇宙牌香煙,隨後宇宙牌香煙在華夏國火熱售賣,狠賺了一筆。這讓後來走上從政道路的李誌平十分的欣賞,對媒體的作用認識得很深,對借力打力這一招也用得是爐火純青。

大年初一,兄弟三人開始上親戚家挨家挨戶的拜年。從爺爺家開始,再到叔叔家,然後就是沾親帶故的都要拜到。在農村過年的時候,晚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紅包。哥仨一上午拜年回來,每人都收到了一堆紅包。那時的農村收入比較低,李誌平他們收到的紅包最大的是兩元的,還有一元的,五角的。

今年,李誌平的爸爸媽媽也準備了一大堆的紅包,準備給來拜年的小孩。由於今年發財了,每個紅包包的都是十元的,讓領到紅包的小孩們高興了好長一段時間。因為十元錢在當時已經不少了,能買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李誌平的媽媽還悄悄包了一個一百元的大紅包,給了來拜年的林麗穎。李誌平的媽媽看林麗穎的眼神就像是看自己的兒媳婦一樣,看得林麗穎紅著臉就跑了。當時在農村有十八九歲就結婚的了,李誌平過完這個年就十五歲了,他媽媽已經開始給他提前預定媳婦了。

在農村,沒出正月都是年。整整一個月裏,大家都是吃喝玩樂。總之,過年就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