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隻等下雨
第33章 隻等下雨
這是程似錦第一次乘坐木排。
都說現在放木排的越來越少,幾乎沒有了。可在香草溪,要把山裏的木材拉出去,你沒有辦法不用木排。因為這裏還沒有通車,車進不來。把樹一棵棵背出去遠沒有放排出去方便、劃算。
從香草溪放排,得選在漲水的時候。
香草溪進入大河的水道很長,一路都在狹長、險峻的溪穀中。平常的日子,盡管峽穀裏澗流湍急,但水流不足以承載木排運行。水淺了,礁石多,險灘多,木排走不了。
放木排最好的時候有兩個,一個是漲桃花水的三月,一個是漲端陽水的五月。三月,桃花開的時候,正是春天裏漫長的雨季,春雷一響,春雨就沒完沒了一下就是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或者更長,所有的澗流和溪穀春水泛濫,大河裏的水也漫上來,木排漂進河裏,想怎麽走就怎麽走。但這個月份天氣還有些涼,長時間在水裏漂一般人還是受不了。要是生意不是很急,放排最好的時候還是在五月。端午前後,總要來幾場猛雨,滿滿蕩蕩漲一河水。那幾天,老天像是為了發泄自己的不滿,又是雷電,又是暴雨,把積聚了幾個月的不愉快化成瓢潑大雨,要把天地間的齷齪東西都一股腦兒衝洗到河裏去,溪穀裏一夜之間洪水暴漲。有經驗的排工早早把木排紮好,瞅準這個機會把木材運出去。要不然雨過三秋田,水落腳趾窩,木排就隻能晾在河灘上了。
因為時間緊迫,麥慶富從縣城一回來就召集村民開會,決定在漲端陽水的時候,先把村裏去年沒賣掉的木材運出去處理掉。
那天,麥慶富、百順、蓋草去了縣城,找到了縣交通局,遞上了請求修公路的報告。他們運氣很好,交通局一個管項目的劉副局長接待了他。劉副局長說,你們來得正好,現在縣裏正在搞村村通工程,瑤山那一邊是重點;你們有這個要求,縣裏也有這個規劃。但需要你們明白的是,村村通工程要在全縣鋪開,爭取三年內要全部完成,時間緊,任務重,你們要配合做的,一是要準備好自籌部分的資金,縣裏給的標準是每公裏補貼20萬,缺口由村裏自行解決,但必須提前做好自籌資金配套工作;二是村裏要負責做好征地拆遷工作,確保沒有矛盾糾紛,以免影響施工;三是村裏要有一個過得硬的領導班子,幹事雷厲風行,不能懦弱渙散。
麥慶富當場拍著胸脯答應了,說別的都沒事,自籌資金這一塊,回去他就抓落實,保證在農曆六月底前拿下來。
見村裏幹部這麽有決心,劉副局長很高興,他說他馬上跟鄉裏的領導溝通,再跟局長和主管交通的副縣長匯報,爭取把你們村列入下半年的工程實施計劃。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應該是很圓滿了。不過從交通局出來,一匡算,三人還是嚇了一大跳。按照交通局的修路標準,在沒有一點路基的大瑤山修路,每公裏造價必須要保證30萬元,因此自籌資金還需要每公裏10萬元的配套。村裏跟鄉道連接足有8公裏的路程,意味著還要自籌資金80萬元。對於一個人口隻有300來人的香草溪來說,籌集這筆資金還是相當困難的。
回到村裏,麥慶富趕緊召集村民開會,把到縣裏的情況跟大夥講了。大家見村裏修路的事有了著落,都很高興。想到以後出門趕集可以坐車騎車,不用肩挑手扛,大家的心都齊了,決心也來了,一致表態要想辦法把錢湊齊。經過討論,村裏決定先把村裏去年的木材賣出去,買主已經找好,送到縣城交貨就行了。有了第一筆墊底資金,辦事方便,下一步籌款大家心裏也就有底了。第二天一大早,麥慶富哨子一吹,家家出勞力上山扛木頭。一個星期不到,去年堆放在山腳下的樹全碼齊到了河灘上。隻用了兩天的時間,兩張木排就紮好了。
排工也選好了,除了麥慶富、百順、蓋草三個人,還加了地狗,加了餓螞蝗,加了沙鱉,三人一張排。後來又加了一個人到麥慶富那張排上,這個人就是程似錦。
程似錦從圍籬寨回來,在路上聽了麥慶富、百順、蓋草三個人談的想法後,就提出了跟著放木排出山的願望。可真的紮好排,真的準備放排出去,大家偏沒有提他。程似錦隻好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一是他要到縣城一趟,看看自己銀行卡裏到底有多少錢;二是百順、蓋草都走了,自己一個人在家沒味道;三是他還從來沒有坐過木排,想嚐試一下放排的滋味。
三條理由,隨便任何一條,他們都會答應的。他們不提他,是怕木排不安全;成天在水裏,怕他身體吃不消受了濕氣。盧阿婆勸過他,說放排是瑤山一等一的精壯男人的事,得身體好、力氣足、經驗豐富,你身體還沒好徹底,經不住風裏雨裏浪裏的折騰。程似錦說,他又不是去放排,是要到縣城去辦事;一個人坐車,還不如跟著百順、蓋草他們放木排。
見他這麽堅決,百順、蓋草也主張他一起去,跟他們作伴,大家隻好答應了。程似錦見大家答應讓他坐木排去縣城,開心得像個小孩子。
一切準備停當,隻等下雨,隻等漲端午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