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3章 音樂人陳木

陳木,今年37歲,出生於羽城市,現居天朝首都龍京市。

陳木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普通,人長得更普通,一張大眾臉,上麵掛著厚厚的黑框眼鏡,讓人一看就覺得這是一個技術宅。

不過有這樣看法的人,一定是不認識陳木的,陳木和技術宅這三個字,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在音樂界中,陳木也算是小有名氣了,這不但是因為他就職的公司,更是他個人的實力。

我酷音樂公司音樂中心副總監,這名頭還是有幾分惹眼的,這就是李名現在工作的職位。

不到40歲,就能擔任如此規模公司的副總,顯然是有過人的實力。

陳木畢業於天朝音樂學院,就讀的是鋼琴專業。

當年所有人都認為,以這貨的天賦,學鋼琴簡直是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很多學鋼琴的人都是從小開始,到初中或者高中時,已經過了鋼琴十級了。

而這貨呢,上初中才開始學鋼琴,你說學得晚就晚吧,下大力氣追趕也不是追不上。

可他倒好,隻說了一句,“過鋼琴十級算什麽,學鋼琴是一輩子的事,等級證書有個毛線用”。

然後我行我素,慢悠悠地學著,到大二時連鋼琴四級都沒過,而他的同學沒有一個不是鋼琴十級的,這也成了當時學校裏的笑談。

別人讀鋼琴專業,除了上課時間外,每天還要花大部分時間練琴。

而這貨充分貫徹“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作風,隻要不是點名的課,絕對不去上。

奇葩的人總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別人逃課要麽是泡網吧,要麽是去約會,而這貨卻跑去聽其它專業的課程。

什麽管弦係的大中小提琴,民樂係的琵琶二胡,連冷門的音樂教育、藝術管理,那也是時常有他的身影。

他的輔導員,為此還問他要不要換專業,這貨回答說當然不換啦,我那麽熱愛鋼琴。

輔導員翻著白眼,說那為什麽還經常逃課。

陳木一本正經的說道,不是逃課,隻是充分利用時間,那些我不感興趣的課程,學了也白學,還不如去學點感興趣的東西。

陳木雖然經常逃課,還是很好落實“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方針,每次考試都能平安過關,輔導員對他逃課的行為,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陳木這樣整天東奔西跑,別人看了總是搖頭,不過一個比賽後,大家反而稱讚他是學有餘力。

天朝大學生原創音樂大賽,創辦於1988年,正好是陳木讀大三那年。

天字頭的比賽,放在那個年代,可是金光閃閃的存在。

這個由朝廷教育部,攜天朝音樂協會,共同發起的全國性高校比賽,一經公布可是引起了強烈反響。

全國各大音樂專業的學生,都是能上的要上,不能上的創造條件也要上。

當時網絡音樂,還處於盜版猖獗的年代,也正是因為這次比賽的推動,朝廷才重拳打擊盜版。

我酷音樂的

創始人,看到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搶在別人的前麵,把比賽平台合作權搶了下來,同時開創性的推出分成係統。

可想而知,這樣的舉措,在當時可以算是在天朝音樂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那些參賽的大學生,在得知自己的作品,居然還能給自己賺零花錢,甚至是學費時,全都瘋狂了。

大學生的瘋狂帶動了教師的瘋狂,然後帶動了整個教育界和音樂界的瘋狂,如滾滾而下的雪崩,聲勢浩大響徹天,朝廷台的新聞連播、聚焦訪談,朝廷喉嚨的三報一刊,都是爭先報道。

我酷音樂火了,火得連大哥酷貓音樂的創始人,都不得不公開承認自己看走了眼。

“我們太驕傲了,以為‘拔劍四顧,誰與抗衡’,沒有緊跟音樂發展的潮流,讓我酷順勢崛起。”

這是當時酷貓創始人的原話,也正是因為酷貓的打盹,才有了後麵網絡音樂平台六巨頭共存的場景。

陳木當時也參加了這個比賽,一首《同一首歌》,以超出第二名三倍的票數,取得了第一。

在蝴蝶效應的作用下,娛樂圈的發展,已經和原來的時空沒有多少相同的了。

原本是柴國慶的代表作品《同一首歌》,在這個時空成了這貨的處子作,一個人把作詞、作曲、演唱全都包辦了。

陳木拿了比賽的冠軍,自然是時來運轉,不但成了學校的風雲人物,也收到眾多音樂公司投來的橄欖枝。

還是那句話,奇葩的人總是和別人有不一樣的想法,陳木拒絕了眾多條件豐厚的合同,選擇了我酷公司。

我酷公司畢竟是一個新崛起的公司,公司的規模、工作的環境、合同的待遇,都是不能和大公司相比的。

但是陳木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我酷公司,僅僅是因為和公司創始人的一次會麵。

當時陳木覺得沒有其它公司,能比我酷更適合他的了,創始人賦予我酷的企業文化和追求,都是陳木所認同的。

加入我酷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陳木逐漸轉入幕後,當起了音樂製作人,負責音樂人才的挖掘和培養。

沒有幾個人知道,陳木走上音樂的道路,完成是因為一個人,那就是老頭子校長。

陳木上初中時,老頭子校長剛當上三中校長沒多久,兩人因為改革之事才相互認識。

那時老頭子校長首開先河,創造性的提出,讓一部分有興趣,或者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走藝考升學的道路。

在當時學習藝術、體育、奧數這些特長的,都是學生在空閑時間,參加校外興趣班的自發行為。

沒有一個中學,會學校主動發起這種組織活動,因為這裏是天朝,一個唯分數論的國度。

老頭子據理力爭,不但援引國外成功的經驗,還結合天朝的國情,證明藝考升學是完全可行的。

這件事最後鬧到省裏,主管領導很不滿意老頭子校長的行為,警告他說,如果再堅持這個校長他就別當了。

老頭子校長是個倔脾氣,聯係了所有

認識的人,最後還是他的大學校長出麵,給朝廷有關部門的領導寫信。

闡述了藝術教育應該是有連續性的,大學既然開辦有相關的院校,為什麽不能嚐試把這個擴展到中學來呢。

最後三中成了一個試點教育的學校,這件事在當時可是不小的轟動,畢竟朝廷試驗田的選擇,從來都是選擇一線城市,或是比較有特點的城市。

無論是三中,還是羽城市,都是天朝裏再普通不過的存在了,竟然能成為試驗田,省裏和市裏的領導不得不重視。

三中隻有初中部,沒有高中部,如果要進行試驗,還得選擇一個配套的高中學校來配合。

一中是羽城市的寶貝,無論是市裏還是人家學校自己,都不可能來當小白鼠。

一中之下還有幾個同等水平的學校,隻有二中願意吃這螃蟹肉,於是和三中一樣進行了改革試驗,才有了後來藝考強校的局麵。

絕大多數的事情,都不可能沒有反對的聲音,外麵的事情搞定了,學校裏還要老頭子校長繼續說服。

沒有一個學校領導支持老頭子校長,都覺得他是異想天開,這樣做會把學校搞得一團糟。

很多家長也不同意,誰家的孩子誰家疼,沒有一個當爹媽的人,不在乎自己孩子的未來。

如果已經有人成功了,走藝考升學的道路不是不行,畢竟競爭的人也沒那麽多。

但要自己的孩子當小白鼠,做這樣高風險的事情,那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萬一孩子學得不好,藝考成績不過關,文化成績又跟不上來,到那時真是上天無門下地無路。

成績差得連大專都考上,不但浪費不菲的花銷,更浪費多年的時間,學藝所要花的錢真心不少,而孩子的時間更是寶貴。

在老頭子校長看來,既然上麵已經批了試點,就算你們全部反對,我也非照樣搞下去不可。

老頭子校長親自出麵,做家長的工作,做學生的工作,最後組成了一個隻有三十個學生的藝考班。

在藝考班的學生中,絕大部分是本身就喜愛,並參加課外興趣班培訓的。

隻有幾個人是聽了老頭子校長的忽悠,哦,不,是分析引導,不顧家長的反對,私下報了名。

那幾個被瞞著的家長,為了這件事差點鬧到了教育局,老頭子校長人是倔,可也不是不知道變通。

讓那幾學生回到的原來的班級,隻是當做課外興趣,參加到藝考班的藝術培訓中。

陳木當時也是瞞著家長,不過這貨早就知道家裏不會同意,一開始就想了一個壞主意。

有錢能使鬼推磨,陳木用攢下的零花錢,到外麵雇了一個外來務工人員,冒充他爸去學校開家長會。

當時手機剛剛興起,還沒到人手一部,學校也想不到,一個初中生竟然想得出又敢去做,花錢請人冒充家長的事。

陳木家裏經濟條件不錯,又是獨子,四個老人可是當小皇帝寵著,零花錢壓歲錢自然少不了,拿來交學藝的費用還是勉強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