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觴”的典故



白靈宮鬥一卷中,白慕明和小洛在夜裏訴衷腸,無意間撞見了刺客夜探靈光塔,而後送小洛回去的時候,又發現了烏蘭公主房中有異樣,白慕明於是心生一計,便約了烏蘭公主出來遊玩。

第二天一早,太子一隊加上烏蘭一隊,五十幾人便浩浩蕩蕩來到了白曲園,男賓女客,圍了三層,好不熱鬧。

同時白慕明又覺得人太少了不好玩,又命令烏蘭公主的侍女阿賽一起玩,又命人去把烏達弩勇士和白統領也找來同樂。而小宮女纖兒便繪聲繪色的向眾人介紹了號稱白靈宮最好玩的遊戲——曲水流觴。

眾人玩了兩局,便一不小心讓這兩個大男人鬧了笑話。臨到第十七章末,白慕明又故意把密語和小洛也拖下水。人越多,就越好玩,大家都玩得很high,甚至連阿賽都因為得到了懲治“賤婢”的機會而暗呼爽快,卻唯有烏蘭公主全程都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話說這“曲水流觴”,也不是作者瞎編的,仔細扒一扒,嘿嘿,果然是有典故的呢!而這個典故正好與大書法家王羲之,和他的《蘭亭序》有關,咱們就一同來瞧瞧吧。

(以下部分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古時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恰逢“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季節,按照舊時的習俗,古人都要到水邊嬉遊,並且雅致地稱其為“上巳修禊”。“禊”也是一種祭禮,意思是浴,三月初三為上巳日,也稱“禊日”,這一天人們聚集水邊舉行儀式,用水洗滌汙垢災晦,以求祛除不祥。此風俗起自漢代,到了晉朝以後逐漸演變成文人墨客踏青遊春,飲酒賦詩的遊戲。

1600多年前,在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謝安、謝萬、孫綽等名士及親友41人,來到會稽(今紹興)之蘭亭。他們在蘭溪岸邊,盡情地享受著美麗的自然風光,名士們雅集在此,目睹秀水青山,耳聞微瀾輕風,心情莫不怡然快適。

他們圍坐在曲水之畔,將盛有酒的觴(酒杯)置於水中,任其順水漂流,酒杯漂到誰的麵前,誰便要飲酒賦詩。做不出者罰酒三杯。正是這樣的一次雅集,造就了一幅絕佳的圖景:一群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列坐茂林修竹掩映的蘭溪之側,流觴飲酒,好不快哉!

因為這樣特別的形式而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曲水流觴。

(用現代文講,這是一次風雅的社會名流Party!)

聚會已近日暮,雅士們仍然意興不減,沉浸在詩酒的浪漫回味中,不忍歸去。也不知是誰提議,把當日所作的37首詩歌,匯編成集,詩集名曰《蘭亭集》。然這樣一部佳好詩集,又怎能不寫一篇序文呢?眾人共推王羲之撰序並書,羲之微醉乘興,即席揮毫,一氣嗬成,寫下了名噪天下的《蘭亭序》。

據說,第二天他準備抄寫成正稿時,反複抄寫,都覺得氣韻布局和筆畫結構不如草稿。

他又是驚奇又是苦惱,一是為自己的書法所驚喜,二是草稿太多塗改,不好拿去見人啊。

最後他還是挑選一份正式抄寫的拿去作序,但他也把草稿保留下來,像傳家寶一樣留給了兒子王獻之。

我們今天所見的,就是這份草稿版,甚至是後人對草稿版的臨摹,所以你仔細看,會發現《蘭亭

序》有多處塗改。

(真是中國曆史上最牛氣的草稿啊!)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王羲之觸景生情,聯想起人生短暫,不禁感慨萬千,故而此序不僅文筆優美委婉感人,而且書法超逸絕麈,兩者可謂珠聯壁合,相交輝映,成為千古絕唱。

再欣賞一遍《蘭亭序》原文,親愛的你會不會覺得更有深意一些了呢?

如果生在古代,或者生在《鷺靈傳奇》中的玄幻世界,你會不會也想一起玩玩“曲水流觴”這個遊戲呢?

*

由於近期讀者們厚愛,催著更新,2/29起改為每天兩更,如果你喜歡的話,記得收藏一下哦,求關注求推薦求打賞啊,謝謝,謝謝支持!

--每每不思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