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回憶
端午節的回憶
“三娘子,歇會兒吧,快晌午了。”百草端來一杯茶。
掀起白瓷蓋碗,一層水霧在碗口騰起,帶著令人寧靜的茶香。
岑三娘放下筆,活動了下脖子,接過茶啜了一口,讚道:“手藝長進了!”
百草便站在她身後給她揉肩:“哪裏是我手藝長進了,明明是從江心取來的水好,一甕要賣三百錢呢。”
岑三娘蹙了蹙眉:“這麽貴?以後別買了。”
百草笑嘻嘻的說道:“就知道三娘子會心疼。媽媽說三娘子愛吃茶,別的地方省點,每月也要買上一甕好水給三娘子解解饞。”
一個月她有五兩月例。三年孝期,除了年年清明上墳,廟裏做法事,初一十五給三老太太請安,岑三娘幾乎不出院子。但耳目卻不能閉塞。打賞府裏的下人月例銀子就花去一半。再買個零嘴,添點日用品,用得緊緊巴巴的。岑三娘怎麽算,都覺得銀子不夠花。一甕江心水要三百個大錢,實在奢侈。
岑三娘搖頭:“告訴奶娘下月別買了,井水煮的茶一樣好喝。我哪有那麽挑剔?嚐過味道,知道江心水煎出來的茶是什麽樣就行了。”
此時大唐已有散茶出現,流行的仍是茶餅研碎了煎煮。三老太太嗜茶,岑三娘稟承要和大腿有共同語言的宗旨,沒煎茶的技藝,也要能嚐出個好歹來。
百草應了,接著說打聽到的消息:“廚房的媽媽說端午有龍舟賽。府裏年年都出銀子造龍舟參賽,聽說今年老太太興致特別好。大老爺便喊人在城南外碼頭搭了彩棚,說讓闔家老小都陪著老太太去看呢……可沒人告訴咱們。”
她黑白分明的杏眼裏滿滿都是渴望。
這時代娛樂少,龍舟賽算得上是能堪比過年的大活動了。
岑三娘閉上眼睛,享受著百草的拿捏:“闔府都去,一定會叫上咱們的。奶娘不喜歡走動,她會留在府裏,我帶著你去。”
百草歡呼了聲,興奮起來,吱吱喳喳的說起初到岑家四房那一年的端午,主母李氏的打扮。“……夫人穿著石榴紅的大袖衫,淺碧的裙子。梳著雲髻,戴著珍珠的發箍。後麵插著老爺從長安買回來的那枝金銀團花蛾兒分心。奴婢從來沒見過那麽好看的簪子,風一吹那隻蛾兒撲扇著翅膀要飛走似的。陽光照過來,晃得奴婢眼睛都花了……後來夫人還把繡了五毒的荷包賞了奴婢,讓奴婢好生侍候姑娘。”
岑三娘便想起陸遊的《長幹行》 :“裙腰綠如草,衫色石榴花。十二學彈箏,十三學琵琶……”
她的心猛的被一隻無形的手攥住,隱隱作痛。
李氏曾經穿著那般鮮亮的衣裳,插戴著夫君特意為她買的精美金釵,情意綿綿端午出遊。那時她的心情如此喜悅,送給買來的小丫頭精致的五毒荷包,希望她也能分享自己的快樂。才二十七歲,正燦爛的年紀,卻被一個傷風感冒奪走了性命。
岑三娘對自己的將來感到茫然。
作者題外話:補個題外話:中國曆史上最早出現的流通性銀票應該是北宋的交子。唐朝主要貨幣是銅錢,能見整錠銀子不容易啊。初唐甚至用絹麻之類的充當貨幣進行流通。本文穿越,雖寫的是大唐,請相信絕不是曆史上的唐朝,請無視文中會出現銀票和月銀的設定。主要是為了攜帶方便。一兩銀子就算以一千銅錢兌換。一千個銅錢串在一起,,,都是很重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