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之過

誰之過

像孫悟空的遭遇,許多職場新人也曾經有過。這是因為,職場新人對於工作的期望與工作實際情況之間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會對職場新人形成心理上的衝擊。在組織行為學中,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現實衝擊”。對於許多職場新人而言,第一次遭遇“現實衝擊”的感受是相當痛苦的。

許多公司的管理者認為,當一位新員工剛剛到來時,需要一段時間相互了解。一方麵公司需要多方麵了解新員工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麵新員工也需要了解公司的實際運作情況。隻有在經曆過這樣一個環節之後,才可能讓他擔任比較重要的工作。最初交給新員工的,往往是比較容易或很乏味的工作。

應該說,在新員工進入公司的最初一個月或三個月內,讓他做“弼馬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持續大半年、一年或更長時間都保持這種不信任、不關心、任其沉浮的態度,就會大大壓抑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並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所以,孫悟空在三個月內反下天庭是他自己的心態有問題,三個月之後反下天庭就確乎是天庭的工作環境有問題了。

話說孫悟空師從菩提祖師,已知成功之要訣,在於蓄精養銳。精之所蓄,則銳之所出。銳之所出,則勢不可擋。勢不可擋,則功必成矣。

菩提祖師說:“你已經深得聚精會神之妙用。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很好,很好。可是,你知不知道,凡事若隻憑一腔氣勢,不過隻是莽漢作風。因為,有些問題光憑一腔氣勢是解決不了的。氣勢洶洶之後,必然氣急敗壞,頂多落個事倍功半的結果。從成本上講,是很不劃算的。”

孫悟空問:“老師,那我應該怎麽做呢?”

菩提祖師告訴他:“凡成功者,目標、方法、行動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孫悟空一愣,問:“原來這成功學裏麵,還有許多奧妙!請問老師,這三要素之中,哪一種要素更重要呢?”

菩提祖師笑了笑說:“都重要。在目標麵前,方法比目標更重要。在方法麵前,行動比方法更重要。在行動麵前,目標比行動更重要。”

在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中,培訓師常常使用這樣一道測試題:“假設成功是由意願和方法組成的,你認為兩者各占多少比例?”答案有十一種之多。有意思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強調方法的學員往往比較消極,總是因為缺少有效的方法而裹足不前。與之相反,強調意願的學員則通常會表現出百折不撓的鬥誌,因而也總是能夠神奇地突破難關。

古人雲:“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意思是說,隻要你真心熱愛你的事業,隻要你專注於你的目標,那麽,你也可以像孫悟空一樣,練就一手得心應手的技藝,生出各種高妙絕倫的辦法,來解決你所遇到的一係列困難,成為一個能辦事、會辦事的實幹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