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三2

7.三(2)

藍色的月光下,這個黑頭的中國小夥子,個頭不高卻很挺拔,皮膚黝黑而有質感,五官端正,目不旁視,眉宇間有一股英武之氣,看上去非常硬朗而且自信……

小夥子非常利索,一路上莫妮娜就感覺到了,剛才處理闊闊夫的屍,他想得那麽周到,他的沉著、冷靜,讓莫妮娜感覺到一陣溫暖,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和信任。

是的,現在,莫妮娜對李長庚充滿了信任,盡管語不通,盡管她不知道他的任何況,在她心裏,他是個好人,他一定是個好人。

“嘎斯巴斤(先生),斯巴斯依巴(謝謝)!”

莫妮娜向李長庚深深地鞠了一躬,非常誠懇地說。

李長庚知道莫妮娜在謝謝他,他搖了搖頭,示意她盡快離開這裏。

莫妮娜帶著李長庚回到家裏。

恰爾科夫看著李長庚,非常誠懇說:“再次感謝你,救了我的女兒,但是,這件事,絕不能連累到你。”

恰爾科夫的漢語非常生硬,他一字一句地說著,李長庚大致聽明白了。

“不要這麽說。闊闊夫是個惡魔,他不但欺負中國人,也欺負你們蘇聯人,他是死有餘辜。”李長庚說。

“可是現在,他是看管我們的官員,他失蹤了,官方很快會現的,那時候就來不及了……”

“那我們現在就逃,免得夜長夢多。”李長庚不假思索地說。

恰爾科夫搖了搖頭:“要逃出西伯利亞,唯一的出路就是鐵路。隻要坐上火車,就可以到達莫斯科,可以到聖彼得堡,可以到任何地方……”

恰爾科夫說的火車是俄語“坡尤資”,鐵路是俄語“熱雷資類達柔給”。李長庚突然想起兩年前和烏鴉嶺上的幾個弟兄被蘇聯邊防軍押去修路的事。那時候他並不知道那是什麽地方,整天拉運石料、木料,天寒地凍,周圍有荷槍實彈的蘇聯軍人。那是不是恰爾科夫說的西伯利亞鐵路?

他確切地知道也是後來恰爾科夫告訴他的。恰爾科夫感慨地說:那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是亞洲的腹部,物產豐富,沙皇時期就開始推行“遠東政策”,亞曆山大三世頒布了修建鐵路的命令,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自到海參崴參加奠基儀式,從1891年到1916年,曆時25年全線通車,成千上萬的貧苦農民和勞工冒著嚴寒酷暑開山搭橋,許多人勞累而死……

西伯利亞大鐵路原本是沙皇向遠東擴張的一把利刃,它雖然讓沙皇實現了掠奪財富的夢想,卻沒有保住他的帝國統治。然而幾十年後,這條貫通歐亞的大動脈,為蘇聯打敗德國法西斯實現衛國戰爭的全麵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這是這條鐵路的始建者,沒落的沙皇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李長庚有些恍惚,腦子裏突然閃了一下。他記得村裏老人們說家鄉有人到外國修什麽鐵道的事,不過那時候他太小了,不知道是哪個國家,也不知道鐵道是什麽東西。而西伯利亞大鐵路,確實有幾十萬中國勞工的血汗。隻是當時恰爾科夫沒有告訴李長庚,連李長庚自己也沒想到,他也是這條鐵路的修建者之一……

不過,那年修鐵路也讓他長了見識,比如,那些平平整整的路基上鋪上整齊劃一的軌道,長龍似的火車就在上麵咵咵嗒嗒地跑起來,非常奇怪……

他眼前浮現出在礦山給日本人挖煤的境,他們沒日沒夜地挖煤,背煤,運上火車,每個人都跟黑炭似的,勞累,疾病,死亡,萬惡的日本鬼子……

唉!天下那兒都是窮苦人受罪,受欺壓。這時候,李長庚突然對恰爾科夫一家人萌生了一份好感。

恰爾科夫問李長庚後麵有什麽打算?

“想回中國。”李長庚回答得非常痛快。

“現在,東部戰事緊張,你恐怕很難過去,不如你跟我們一起走,從西部回去……”

李長庚並不知道恰爾科夫所說的東部西部的概念。東部,是不是他們闖的關東?西部呢?西部又在哪裏?他心想,不管那麽多了,西部就西部,現在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