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匈奴

第三十五章匈奴

五天後,商隊已是進入了西北匈奴的地界,到了這裏,商隊裏麵的所有人明顯得都顯得非常的警覺與謹慎。玄錚聽到商隊裏的人說,這個地方非常容易出亂子,匈奴人都非常的彪悍,而且他們都是隨水草遷徙而居,並沒有固定的住所。因此這裏的匈奴人可以說是對於一些商隊那是非常的喜歡,原因就是商隊有著大量的物資,而且他們也是匈奴人眼中的肥羊......

幾天來,玄錚和商隊裏的人都混得很熟了,而且這些走南闖北的人都非常的友好與和氣,玄錚與他們在這幾天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誼,而且在他們這裏玄錚得知了很多有關西北大漠和現在這片地域的主人匈奴人的一些情況。

匈奴人過著遊牧的生活,他們雖然都有著匈奴這一統一的名字,但他們的人種、民族卻是多樣化的。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期控製著大片的地域,征服了很多的部落,成為一個百蠻大國。

蠻人好戰,對於美好的東西,他們有著強烈的占有欲,總喜歡通過野蠻的搶掠將之據為己有,因此匈奴人對於搶掠有著獨特的見解與喜好。

玄錚聽這些商隊裏的人把這些匈奴人說成無惡不作的家夥,而且這匈奴人的外貌與中原人也有著極大的差異,其人皆深眼、高鼻、多須,而且眼睛還不是黑色的,是青色的!這讓玄錚很是詫異,在玄錚的印象中,所有人的眼睛都是黑色的,但商隊裏有的見過匈奴的人都說這是真的,他們都說匈奴人青眼赤須,狀類獼猴。這些話給玄錚的一個印象就是匈奴人就是一些站立行走,有著青色眼睛的猴子......

但也有人說其實匈奴人和中原人的長相差不多,也有黑眼睛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匈奴男人都是大胡子,而且這大胡子還和中原的不一樣。中原人蓄須的人一般的胡須都是一縷的,而匈奴人卻不然,他們的胡須那可真是大胡子啊,從耳下一直延伸至下巴,嘴唇上方的胡須也是極濃,因此,若是匈奴人不說話的時候,你是找不到他們的嘴在哪裏的......

匈奴人是一個百蠻大國,因此他們有著眾多的民族,民族一多,那麽語言就有多種多樣了,往往各個部落之間語言都是不通的,語言不通,又極好鬥,往往因為一點小事兩個匈奴人就能打起來,因此匈奴人各部落之間的戰爭也是不斷的。

玄錚聽商隊裏的老人說,這匈奴沒有文字,他們的文化是依靠刻骨卷木來傳承的。所謂刻骨,就是將一些他們所熟的記事計數符號刻畫在龜甲骨片上,但這龜甲骨片並不適合整理,因為它們都是一個個散落的,而且分辨次序也是非常麻煩的,因此一些古時遺留下來的的東西都丟失了。

後來匈奴中的一個人學習中原人的卷木技術,這才將一些重要的曆史記錄留存了下來。所謂卷木就是學習中原人那樣製成木簡,用牛皮繩連接在一起,再在木簡上寫字,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木卷,這次使得一些重要的東西,比如像一些重大事件的曆史記錄、一些大人物的生平履曆記錄了下來。

而且匈奴人和中原人在衣食住行和生活習慣上也有著極大的差異。匈奴人穿的衣服多是用動物皮毛直接縫製的,保暖實用而已,也不會講求什麽款式造型。上為衣,窄袖,長至膝蓋。下為褲,但褲子與中原人不同,隻有兩條腿,沒有襠部,用繩子捆在腿上,叫做縛褲。腳穿皮靴,頭戴皮帽。玄錚聽到那位老人說道這裏就不禁的笑了,沒有襠部,這有褲腿,那在冬天的時候不是小鳥就要受凍了?不得不說,現在的玄錚,通過和這些走南闖北的商隊裏的人插科打屁,純潔的玄錚也變得邪惡了......

匈奴人不但在穿著上與中原人有差異,就是他們的外貌打扮與中原人也不相同。中原男人是把頭發挽起來,用發簪固定於頭頂的。匈奴人的發式是披發,男人把頭發用繩子攏到背後,不用簪子,不梳發辮。女人可以梳發辮,也可以披發。

匈奴男人不好打扮,甚至不好洗臉,整天灰頭土臉的,臉上麵那是特別的黑的。他們黑,也不讓別人白,所以龍華帝國的使者若是出使匈奴,在見到匈奴的首領之前,他們都被要求將臉塗黑才可進入匈奴人的大帳,大家都這麽黑,誰也不笑話誰!

匈奴的住所不像中原人那樣有著固定的房屋宅院,他們是隨水草而居,因此他們都是住帳篷的,但匈奴不管這個叫帳篷,他們將之稱之為穹廬。匈奴的穹廬其實是很小的,就是他們首領,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單於所住的穹廬也不會太大,因此匈奴人自己開會時一般都是在穹廬外進行的,幕天席地,大家圍坐一圈,中間架著一隻烤羊,大家每人麵前一大碗的烈酒,一邊說著事情,一邊把酒言歡,極為快活。

匈奴放牧的牲畜一般為馬、牛、羊,還有少數人蓄養駱駝、驢等,逐水草遷徙。這些牲畜不但能夠用來乘騎,而且也可以當做食物。

馬對於匈奴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這是最重要的東西,匈奴人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馬,放牧、遷徙、戰爭,馬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匈奴人從小就騎馬,他們與馬有著特殊的感情,甚至有的人在睡覺時都是騎在馬上的。因此,匈奴人的馬術那是極為厲害的,在匈奴人引進了中原人的馬鐙和馬鞍之後,他們就不需要騎著光背馬,雙腳無處可踩了,在有了馬鐙和馬鞍之後匈奴人更是如虎添翼,因此匈奴人的騎兵是極為厲害勇猛的,特別是他們的衝鋒騎和控弦騎,在騎兵方麵無人能敵。

相對於中原人來說,匈奴人有著一個重要的時刻,那就是成年禮。在匈奴人看來,隻有曆經了成年禮才算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沒有曆經成年禮之前那都是乳臭未幹的娃娃。

男孩的成年禮是刺麵出血,就是用刀在臉上劃刺出血,以示勇敢。劃痕處很深,破壞了毛、囊,所以這一塊就長不出須發了。這一習俗在匈奴人這裏傳承了數百年,所以,匈奴男人都是刀疤男。

匈奴人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奶和血液。但也吃糧食,匈奴劫掠龍華帝國邊境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搶糧食,因為在冬季,糧食比牛羊肉更有保障。

要戰爭,那麽就需要大量的人,匈奴人雖然是一個百蠻大國,人數不少,但相較龍華帝國這樣的大帝國來說,光靠他們各族的人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搶掠人口作為奴隸是他們的一個手段。奴隸不但能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而且在平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放牧,給他們做苦力。但奴隸的待遇卻是相當的差的,在匈奴人的眼中,奴隸等同於牲畜,甚至連馬的地位都比不上。因此奴隸在飲食、穿衣、住行方麵都是極差的,他們幹著最苦、最累、最髒的工作,卻享受著最低等級的待遇,往往每天的飲食隻是剩菜、剩飯,僅僅是保持他們不死就行。

奴隸的主要來源是戰俘和掠奪的人口。對於被征服的部落,匈奴貴族將其整個部落變成部族奴隸,每年征收沉重的牲畜稅和皮毛稅,有時候還將部落奴隸中的女人和小孩全部抓走,令征服部落拿牲畜來贖買。奴隸的買賣對於匈奴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生意。

匈奴家族之間則實現收報婚姻製度,父死兒可娶後母,兄死弟可娶嫂,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保持家族人口的穩定,而這一做法在龍華帝國的子民看來這就是一種亂、倫的行為。

匈奴人信封狼,他們以狼為圖騰,而且他們自稱是狼的後代。匈奴的旗幟上有一隻狼,大漠的風凜冽呼嘯,將旗幟吹得發出呼呼的聲響,並上下擺動。想必在旗幟的上下擺動中,那隻狼的圖像顯得越加逼真,猶如真的有一隻狼躍居旗上,在上下翻騰。

匈奴在行為和精神*狼性體現得最為突出,他們將狼的叫聲用作衝鋒前的呐喊,讓人們以為有鋪天蓋地的狼群從山林中突然衝了出來。而且匈奴人的騎兵中還有狼騎兵這樣的一支部隊存在,狼騎兵相對於普通的騎兵更有威懾力和殺傷力,往往兩隻騎兵隊伍對戰時,如果一方有著狼騎兵,那麽結果一定是狼騎兵的一方勝利,因此還沒有正式接戰,對麵的騎兵**的馬就已經被狼群嚇癱了。

匈奴堅信自己的祖先是狼,在行為和思想中對狼保持了濃厚的感情。在匈奴人的史料中有著這樣的一則傳說,相傳,匈奴單於生了二個女兒,容貌特別的美麗,匈奴的族人都將她們信封為神靈。到了兩姐妹該是嫁人的年紀,單於說,我的兩個女兒這麽美麗,怎麽能許配給凡人,當許配給上天。於是在一處無人居住的地方築造了一座高台,將兩個女兒放在上麵,請天神下凡來迎娶。

天神沒有等來,卻來了一隻老狼,徘回在高台之處呼嗷,晝夜不去。單於的小女兒說,我的父親將我安置在這裏是為了等待天神下凡來迎娶我,如今來了一隻狼,這就是上天的旨意,於是決定嫁給這匹老狼為妻,產下孩子。後來滋繁成國。

所以匈奴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嚎。

玄錚聽著老人說著這個傳說,特別的驚奇,在他看來,人與狼的結合是不可理解。但這畢竟是傳說,事實是否是這樣,還是無可考究的,這隻能說明匈奴人對於狼有著特別的感情,他們信奉狼,以狼為精神支柱,以狼為圖騰,而這也說明了匈奴人有著極大的狼性。

在商隊中那位老人的講解時,其他的商隊的人也在聽,此時的他們精神非常的緊張。見過匈奴的人,尤其是遭受過匈奴搶掠的人那是談匈奴色變,言語、神色中有著強烈的恐懼。沒有見過匈奴的人也是忐忑不安,瑟瑟發抖。而對於納蘭玄錚來說,就是在不久的將來,他就要遇到一些極為可怕的人,他們有著狼的貪欲、狼的進攻欲望以及狼的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