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

開封古稱汴梁,五代的後周和北宋均建都於此,時稱東京,為著名古都之一。文物古跡有鐵塔、繁塔、龍亭、禹王台、大相國寺和北宋汴梁城遺址等。

開封概況

開封,簡稱汴,現為河南省直轄市,是我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於中國版圖的中部,地處中華民族曆史文化搖籃的黃河之濱,是一座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國的曆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並稱七大古都,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開封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是中原地區的重要旅遊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衝積扇平原的尖端。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麵積6444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麵積362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麵積359平方公裏。南北寬約92公裏,東西長約126公裏。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裏,西距省會鄭州72公裏,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開封”的由來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曆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曆史。春秋時期,鄭莊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曆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湧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嶽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曆史人物,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開封”一名是由“啟封”更名而來。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列國爭雄。當時的古城村一帶為鄭國的東北邊陲。羽翼漸豐的“小霸”鄭莊公出於戰略上的需要,命大將鄭邴在這裏屯兵築城,並取“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西漢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啟封也就改稱為開封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封市轄5個市轄區、5個縣;全市共有24個街道、34個鎮、55個鄉。開封市麵積6247平方千米,人口480萬(2004年)。

鼓樓區麵積58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龍亭區麵積148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郵政編碼475100。

順河回族區麵積88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禹王台區麵積56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郵政編碼475003。

金明區麵積197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郵政編碼475002。

杞縣麵積1258平方千米,人口105萬人。郵政編碼475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通許縣麵積767平方千米,人口60萬人。郵政編碼475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尉氏縣麵積1257平方千米,人口87萬人。郵政編碼475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開封縣麵積1302平方千米,人口67萬人。郵政編碼47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蘭考縣麵積1116平方千米,人口76萬人。郵政編碼475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鼓樓區麵積58.68平方千米,人口16.13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龍亭區麵積91.51平方千米,人口11.6萬人。郵政編碼475100。

順河回族區麵積86.73平方千米,人口24.11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禹王台區麵積57.05平方千米,人口14.83萬人。郵政編碼475003。

金明區麵積252.38平方千米,人口18.2萬人。郵政編碼475002。

曆史沿革

開封曆史悠久,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先民活動。而建城的時間可追溯到夏、商、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春秋時期,鄭荘公為向中原擴展,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附近築城,名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今開封城春秋時期為儀邑,戰國時期為大梁,今日之開封市即由大梁之地,啟封之名發展演變而來。開封號稱七朝古都。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特別是北宋,這裏經曆九帝168年,繁榮與興旺達到鼎盛,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發達,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史書曾以“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來描述當時北宋東京對外關係的盛況。自元之後,開封為中原省治。民國時期為河南省會。

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從此,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回到了人民懷抱。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至今。

開封氣候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自然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麵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麵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麵積的69.20%;園地麵積10,456.84公頃,占1.66%;林地麵積24,026.26公頃,占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占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占2.84%;水域46,964.21公頃,占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占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水資源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地質地貌

開封市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遊大衝積扇南翼。海拔69米至78米。這裏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良好,結構穩定,有利於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開封屬黃河衝積平原,第四係全新地層,其成因為黃河衝積物,質地疏鬆,地層在垂直分布上為:

a、淺棕黃色粉砂,深度4.2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10KPa;

b、淺棕黃色粘土,深度2.5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30KPa;

c、淺棕黃色粉細砂,平均層厚1.5m左右,地基允許承載力為100KPa;

d、淺黃色砂土,層厚10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00KPa。

交通狀況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市內穿過,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開(封)洛(洛)、開(封)商(丘)高速公路成為橫穿河南的黃金通道,黃河公路大橋使得天塹變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開封北距北京580公裏,東至連雲港530公裏,鄭汴洛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和鄭州海關50多公裏。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樞紐城市,同時又是沿亞歐大陸橋東西雙向開放、外引內聯的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廣闊前景。

旅遊資源

開封是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遊覽城市,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古人的“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甲天下”等詩句,都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豪華蓋世的繁榮景象。尤其是在北宋時期,借助汴水漕運的有利條件,開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給開封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現在,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17處,市級26處,縣級136處。在這裏,千年鐵塔、繁塔巍然聳立,在宋、金故宮遺址上建造的龍亭雄偉壯觀,明朝修築的城牆古跡斑斑,道教建築延慶觀風格別致,開封最古老的名勝古吹台古樸典雅,以雕刻藝術著稱的山陝甘會館玲瓏剔透,還有著名的中原古刹相國寺宏麗華美。開封還是我國著名的“北方水城”,水麵麵積占城區麵積的1/4,龍亭腳下的潘、楊二湖,迎賓大道兩側的包公湖猶如四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古城,令人賞心悅目。近年來,開封市致力於發展旅遊事業,重修和新建了許多曆史人文景觀,如“清明上河園”、“包公祠”、“宋都禦街”、“天波楊府”、“翰園碑林”等等。眾多的名勝古跡,的天獨厚的曆史、人文資源,譽滿中外的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到開封參觀、遊覽。

民風民俗廟會、燈會、鳥市、菊花、夜市、風箏、鬥雞、盤鼓

高等教育

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特色小吃

小籠灌湯包、第一樓包子、馬豫興“桶子雞”、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

開封套四寶、鯉魚焙麵、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麵、雙麻火燒

芝麻翅中翅、紅薯泥、花生糕

鄭汴一體化

2003年,為了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原崛起的宏偉目標,河南省委、省政府製定了《河南省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作出了實施區域性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實現中原崛起的戰略決策,並確定以鄭州為中心,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內的開封、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9個省轄市組成中原城市群。

2005年4月17日河南省發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在鄭州新世紀大廈召開了中原城市群規劃開封專題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中原城市群規劃中先後兩次提到“一體化”這個概念。規劃中這樣描述,“在中原城市群的總體規劃中,應將開封作為鄭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將鄭州的部分教育職能逐步向開封轉移,在鄭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使開封成為鄭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實現一體化發展。”“開封市中心距鄭州市中心72公裏,兩城市邊界處相隔不足40公裏,屬於45分鍾通勤圈,在鄭州的極化效應下,大量要素流向鄭州。如果這種情況不得到及時改變,那麽開封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製約。所以開封要從自身的優勢出發,揚長避短,在發展自身優勢產業的同時,改變目前發展的被動局麵,通過與鄭州經濟一體化,吸引和利用鄭州的各種要素,促進開封的發展。”

“鄭汴一體化”由官方正式提出。

2006年10月,鄭州開封兩地電信同價,取消或降低長途費用。

2006年11月19日,鄭汴城市快速通道——鄭開大道通車。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