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田伯光的評論
田伯光介紹——摘自百度
“采花大盜”田伯光在《笑傲江湖》中一開始是反麵人物,自稱“萬裏獨行”,被令狐衝以“坐著打天下第二”的刺蒼蠅的武功成功救出了恒山的小尼姑。
後來被不戒大師強製服毒後到華山思過崖去請令狐衝,這才使令狐衝交了狗屎運,得到了風清揚的指點,習得“獨孤九劍”這一絕學。而田伯光自己也結交了令狐衝這個朋友。
但老是在尼姑堆裏混,著實讓人不放心,於是被不戒收為徒弟並閹割,取法號“不可不戒”,最後在嵩山追殺恒山派弟子時,因答應不戒和尚要保護好儀琳,在山崖上不幸中箭身亡。可見田伯光是一守信之人(以上為李亞鵬版電視劇中的內容,原著中田伯光沒有死)
田伯光是《笑傲江湖》中的邪派人物,人稱采花大盜,人倒不壞,與令狐衝鬥了幾場,武功雖勝過令狐衝,卻不逼之過甚,亦能識得令狐衝是英雄,頗有惺惺相惜之意,可謂是豎子可教也。古怪的是田伯光掠了絕色尼姑儀琳姑娘,既是采花大盜,不但沒采了這朵花,反讓令狐衝從中攪弄得倒認儀琳為師父,後來又認儀琳其父為太師父,再後來做了不可不戒和尚。能解開這古怪事之迷的就是田伯光的癡情。
田伯光癡情處是,自己癡得連自己都不知道。為天下第一糊塗癡男子。
(有相當的人會不同意把田伯光列為癡男,認為這純是無稽之談;也會有好多理由不同意,但這都無妨,容我說完再議。)
我已說了田伯光癡,癡得自己都不知。不信的話我們剖析說來,讓田伯光自己也明白明白。
一是,田伯光為什麽沒采了儀琳這朵花兒。
倪匡先生對此有獨到見解。他認為“從表麵上看來,田伯光之沒有侵犯儀琳,是因為令狐衝在從中作梗,所以未能成事。但是仔細去看原作,卻發現這一點,隻是表麵上的理由,內在另有原因。”
他詳細分析了田伯光捉了儀琳去之後的所作所為,認為田伯光至少有時間和機會輕薄儀琳,一是,捉了儀琳到山洞後,雖然儀琳的三位師姐在外麵喊,可儀琳被點了穴道,喊也喊不得,動也動不得,這期間是“隔了好一會兒,”在這段時間裏,田伯光沒有動手。二是,洞外的三位師姐走遠後,到令狐衝在洞外笑,也有一段時間,田伯光也沒有什麽實際行動,由此,倪匡先生得出結論,之所以田伯光這般對儀琳,雖是當初意欲不軌,終未動犯,是他對儀琳已經產生了一股不可遏製的愛意,原因是儀琳太美了。“世上的確有一種這樣的美女,美得叫男人可以欲念全消,隻想如何去嗬護她,去愛她,不懷有任何目的去為她做任何事。”
男人愛美女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愛到田伯光不犯儀琳,韋小寶當著阿珂自抽嘴巴,都是一種美的力量,所謂魅力所至。所以,田伯光確實愛上儀琳了。
二是田伯光為什麽認了儀琳這個師父?
金大俠筆下有兩對怪師徒,一對是段譽和南海鱷神嶽老三;另一對就是田伯光與儀琳。這後一對師徒倆尤值得玩味,你想啊,采花大盜和絕色尼姑成了師徒,且是采花大盜管絕色尼姑叫師父;且這個師父的武功照徒弟差之太遠,就像是一隻行動矯捷,胃口極好的貓兒,對著一條躺在盤子裏的魚兒叫師父,這個怪事能說沒意思嗎?
雖然,儀琳這個師父是令狐衝與田伯光打賭為其贏來的。但令狐衝賭得近於賴皮,田伯光大可不認;即或是賭輸了,所謂的師父也可以全不理會,因為田伯光又不是什麽正人君子。怪的是田伯光不但認了,而且後來在恒山派令狐衝接任掌門的大會上,田伯光當著江湖眾英雄的麵,還補行了拜師禮,認真認作儀琳為師父。雖然這個小師父從未教過他武功,但後來也確實端了一回師父的架子,儀琳曾寫條子,相當是手令吧,支使田伯光去辦事。諸位不妨揣摩一下,田伯光為什麽心甘情願地認儀琳為師父,就當時田伯光在江湖上的名頭,以及應該說自信不差的田伯光,為什麽會這麽做?理由很多,但要是看不出田伯光不但是愛上了儀琳,而且愛得極深的話,那麽你就被金大俠的障眼法蒙騙了。金大俠從沒說田伯光愛儀琳,但不等於田伯光就不愛儀琳。
三是,田伯光為什麽做了和尚?做和尚前後,田伯光是怎樣想和怎樣做的?
書上說田伯光采花沒采到,反被不戒和尚捉了去,竟認做太師父。令狐衝在恒山派做掌門,去了一群男子壯聲勢,不戒大師考慮到田伯光的名聲太惡,到恒山眾女子堆中不好聽,所以,一刀下去,叫田伯光做了和尚。問題是即使田伯光當時是被迫做了和尚(武功不如不戒大師也是沒法子的事)。奇怪的是被迫做了和尚的田伯光,從以後的表現看,不但不見其記恨著惱,好像還有點暗自得意的樣兒,恒山大會上把個不可不戒和尚的名號叫得滿是響亮。如果田伯光真不願意做和尚,被逼不過,事後,憑田伯光的心智武功,報複定應沒什麽問題,弄不死不戒大師,也能傷他,且還可以傷儀琳,那法子和機會應該是太多了,可從未見田伯光有什麽報複舉動,甚至想報複的想法都沒有。真要想問出個緣故,不得不讓人去想,田伯光雖不是自願當了和尚,但從沒為當和尚後悔,理由隻有一個:
當了和尚可以更多更無顧忌地接觸美妙的小尼姑了。
不說了,如果說到這,你還不認為田伯光是個癡情男子,我亦無法,這也怪不得,不但相當人不認為田伯光是癡男子,就是田伯光自己也許也不認。這也不為怪,癡男一派本有“癡迷”一說,說的就是田伯光這樣的人——
傳說中的分割線——
《轉自google論壇》喜歡田伯光需要理由嗎?
需要理由嗎?
不需要嗎?
理由如下:
1、田性情中人,想做什麽做什麽!好色偏做個采花盜,才不象那些偽君子比如嶽不群一樣呢!
2、田是采花盜裏的狀元,聞女人體香的特異功能後來救了不少尼姑。真應了“三百六十行”的諺語。職業無分貴賤,都是為人民服務的。
3、田武功也不錯,一把刀使得潑水不進。說明他還是有真才實學的。象這樣一顆淫心,兩手快刀的好同誌,應該可以評上十大傑出青年。
4、田雖然生理上腐敗,但心底還是有童趣的。有時還很有正義感。嗬嗬,這說明田還是黑白兩道都吃得開的。
5、田**技巧肯定很高,能夠滿足很多現代女性的需要——
傳說中的分割線——
金庸的陪襯角色——田伯光吳靄儀評金庸之田伯光
田怕光是個非常好的壞人;或者應該說,田怕光是個改過自新、從很壞變成很好的人。
怎麽說田伯光是壞人呢?他根本是出了名的“采花淫賊”,那就是專門**婦人的賊人。他不但專門**婦女,而且因為自己是個中高手而感到自豪。這樣的人,實在不單止壞,簡直是卑鄙。在武俠小說中,最下流的奸人就是采花賊,在現實
生活中,一個專門對婦女施暴的男人根本要不得。
但是金庸把這個采花淫賊寫得不但可敬,而且可愛。這個效果是怎樣做出來的呢?拆穿了也不難明白。
首先,田伯光雖然是“著名”的采花賊,讀者看遍全書,也未見過田伯光做什麽采花行為。連對什麽婦女色迷迷的樣子也未見過。他捉了儀琳“欲”施強暴,始終留在“欲”的階段,何止碰也沒有碰過她的肌膚?簡直對她十分客氣。金庸說他是采花淫賊,他的言行舉止不但不像淫賊,簡直一點也不賊頭賊腦。這個采花賊定是冒牌貨無疑。
田伯光可敬之處是他的君子風度:不肯乘人之危,見令狐衝無力回招,便寧願收手;還有就是他的光明磊落,遵守諾言。可愛之處是他一直對儀琳十分好,對令狐衝很有義氣,三番四次相幫,讀者喜歡儀琳、喜歡令狐衝,田伯光對他們好,自然博得讀者歡心,但一般而言,他重視友誼,是他可愛之處。
此外,田伯光坦白,自承“失威”事跡,不但好笑,而且令人感到可以信賴。但金庸為什麽要耍弄出一個冒牌采花賊?一來是襯托出令狐衝的不羈:不怕與諸色人等來往,及令狐衝的不凡:隻有他看得出田伯光的氣度;二來自然是藉此諷刺“正派人士”,論操守行為,那許多偽君子遠不如這一個最下流的采花賊,我們又回到正邪是否黑白分明的主題上來。
不過,金庸這一證題是不成立的,因為他把田伯光寫得太好了,田伯光根本不
是壞人,他不是什麽“真小人”,他是“假壞人”——
傳說中的分割線——
也談田伯光來自秦巴漢嘉
田伯光何許人也?一個淫賊,一個采花大盜。
這位仁兄在常人眼中隻怕離十惡不赦已經不遠。隻因田伯光風流成性,采花無數。正邪兩派均對此口誅筆伐。但田伯光仍然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對他人的言語毫無顧及。令狐衝的出現才是田伯光的名聲由壞轉好的開始。當日回雁樓一飲的確令田伯光顏麵掃地,大失威名。但也正是從那一刻起他田伯光要在江湖中露臉。一個無所顧及的采花大盜,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正好配在一起痛飲。因而必將成就一段佳話。
當日令狐衝本是一死,卻偏偏撞上了田伯光,再加上一張自己的溜皮嘴,愣是撿回一條小命。也難怪,兩個與眾不同之人聚在一起,所發生的事情也必然不同凡響。倘或沒有田伯光的言而有信,令狐衝的小命怕早已煙消雲散。田伯光並沒有因自己與令狐衝之賭而反悔,況且田伯光再怎麽吃虧也從未責怨令狐衝的滑頭。令狐衝能被田伯光放過一馬也在情理之中。
田伯光行惡而心實不惡。田伯光的骨子裏的人性尚未泯滅,他仍有可造之處。要不然他日又怎能棄惡從善。華山思過崖的比武又和回雁樓如出一轍。思過崖上的比武幾乎近乎無恥,然而田伯光仍認賭服輸。令狐衝那一條條近乎無賴之辭在田伯光的無比忍讓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緊要關頭因其滑頭而保住身家性命且屢試屢勝,可見必要時的滑頭也是一種救命的手段。)當日田伯光被不戒和尚從萬裏獨行變成不可不戒實是武林一大幸事。隻是田伯光早就答應令狐衝不在為非作歹,不戒和尚此舉未免有點殘忍,有點不近人情。若按常理,事後田伯光必定找不戒和尚報仇。即便打他不過也可以濫殺無辜以解心頭之恨。但田伯光並未如此。可見田伯光就是田伯光,就是他萬裏獨行!這一切不都是令狐衝感而化之之功嗎?想想,普天之下有幾個人把田伯光當成“田兄”看。除了他令狐衝別無他人。可能後來田伯光挑上一擔美酒從長安到陝北再到華山正有些許感謝之意。
因為有了令狐衝,才有了不可不戒。
自始至終,田伯光都恪守一個“信”字。這也正是日後田伯光的立身之本。隻是這個“信”字隻有在遇到令狐衝之後才顯現出來。金氏武俠中此類例子並不在少數。《天龍八部》中嶽老三也是一例。當日回雁樓事後認儀琳為師。雖當時並未稱師但後來卻也行為言從。《笑傲江湖》中提倡重信的社會也許正是金庸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的一部分。在那個充滿殺戮的社會裏,本該讓血腥因信而減少,也因信而成就諸如田伯光之流。
田伯光自有其值得敬重的地方。再偉大的人也有渺小的一刻,再渺小的人也有偉大的一刻。我敬重他是敬重他那份言而有信,敬重他那份豁達豪放,敬重其棄惡揚善終成正果。活在一個充滿虛偽的社會裏,人要是不留點誠信,便如死去一般,毫無意義。即便活著,又有何用?!“某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想當日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不就為赴一個“義”字,繼而成就一個“信”字。
言必信,行必果.做一回自己,做一回‘;田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