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弟一貧如洗,隻能用些微末手藝借花獻佛

錦衣青年的眼睛裏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微光,尋思著本王並未露出破綻,何來接風洗塵之說?、

正要問時,崔平拉著夥計出了雅間的門。

然而他臉上的微弱變化,並未逃過崔平的視野。

第一眼便覺得此人氣度不凡,讓他推薦美食,這不明擺著對本地行情不熟悉嗎?

夥計看銀錁子時的表情也有問題,讓崔平對這位晉大哥的身份產生了懷疑。

於是他問夥計:“大叔,銀子有問題嗎?我看你方才不敢拿。”

夥計急了,舉著銀錁子讓崔平看:“這是什麽?晉陽兩個字看見沒有?”

聽他話裏有話,崔平笑而不語。

他知道這兩個字不簡單,但他更知道,聆聽是門高深的學問,很多時候,可以讓你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就聽那夥計說道:“這可是晉王府親掌的銀號,純度九成九,一兩能頂普通銀號的一兩三。”

見崔平笑而不語,夥計覺察到不對勁,甩手抽了自己兩個大嘴巴子,衝著崔平一個勁地賠笑作揖。

“公子爺,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嗬嗬,別跟小人一般見識,您是見過大世麵的人,井底之蛙,讓您見笑了。哪能讓您親自動手?小人這就去把大廚喊來。”

崔平隨口說了句:“大廚無所謂,見見掌櫃的倒是可以。”

夥計打了個愣。

好在崔平沒有繼續往下說,先一步進了廚房。

大宸的廚房和現代不一樣,以肉食為主,烹飪方式除了蒸就是煮。

此刻廚房裏霧氣騰騰,廚子們忙得熱火朝天。

崔平留意到,都是陶製的鍋碗瓢盆,角落裏擺著兩隻木架,架子上放了不少用壞的陶罐。

靠近灶頭的牆上,掛著張巴掌大的蛤蟆皮。

怪不得崔長寧能做到平城首富,僅僅一家小酒館的陶器用量,已達數百上千隻之多。

關內關外,崔家擁有兩百七十三家商號,據說西域商路也打通了,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民以食為天,若是從廚具改良、廚藝提升,以及調料配製上入手,豈不是天大的商機?

想到這裏,他決定讓白姨餓上半宿,招待晉大哥吃好再說。

在夥計的安排下,廚房裏最好的灶頭借給崔平,配了個手腳伶俐的小廚子供他差遣。

沒有鐵鍋怎麽辦?

難不倒新時代的大暖男,就地取材,砂鍋瓦罐照樣炒。

他讓小廚子弄來一大塊豬肉,選嫩的地方割下來,切成豬肉條,放在蔥薑酒配成的調料裏醃製備用。

借助這個時間,挑了些山楂、酸果、青梅,切成碎果丁。

往陶碗裏倒了些醋和蔗糖,擔心味道不夠,加了半勺蜂蜜,把果丁放進去搗爛。

一切準備就緒,起油鍋開炒。

“呲喇”

蔥薑和肉條入鍋的瞬間,廚房裏的人齊刷刷回過頭。

好香的味道,怎麽會有這種聲音?

掌廚大鐺頭姓陳,是個六十出頭的紅臉老者,看上去凶巴巴的,實則很是詼諧。

他過來攔住崔平,說弄成這樣能吃嗎?讓他趕緊盛出來。

“放心,陳師傅,待會你先嚐一口,試試什麽才是真正的美味。”

“糟踐食物啊,你們這些公子哥……”老頭一個勁地搓巴掌。

看對方是個實誠人,崔平沒有介意,然而陳師傅這三個字,卻讓對方摸不著頭腦。

明明是大鐺頭,怎麽變成師傅了?我並沒有教過你什麽本事。

就在他一愣神的工夫,崔平將酸酸甜甜的果丁糊糊倒在豬肉上,翻了兩下,蓋上蓋子。

陳大廚越發迷茫,過來拉崔平的衣袖:“孩子,這麽做,肉真糟蹋了。”

“是嗎?”崔平笑吟吟地望著他,掀開蓋子,快速翻炒了七八下,挑了塊炒碎的肉丁塞到他嘴裏。

入口的瞬間,老頭兩眼放光,眼珠子仿佛按上了不鏽鋼彈簧,差點飛出去。

“大鐺頭,味道怎麽樣?”

廚子們丟下手裏的活,舔著嘴,紛紛聚攏過來。

大鐺頭撲棱兩下腦袋,扭頭就跑,跪在院子裏哇哇大哭。

“奶奶,您當初說的不是夢話,是真的,您老人家在天之靈安息吧,孫兒一定幫您達成心願。”

什麽情況?

老頭病得不輕。

眾廚子捂嘴偷笑,他們知道大鐺頭的脾性,經常讓人捉摸不透,做出此等異於常人的舉動不稀奇。

估摸著吼完就要回來了。

果然被廚子們猜到,那老頭飛一般地跑回來,衝著崔平納頭便拜。

“哎哎,起來,老人家,您這是給我折壽。”

弄得崔平手忙腳亂,鍋裏的菜等著盛,老頭抱住他的腿,非要拜他為師,否則不肯起。

實在沒辦法,隻能暫時應允,崔平用最快的速度炒齊四隻菜。

分別是咕咾肉、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清炒菠菜,外加一壺老酒。

剛剛端出前廳,大堂裏的客人們紛紛回頭,更有心急的食客拿不穩筷子湯勺,還有趴在地上,仰望崔平的。

本就不夠寬敞的通道,堵得水泄不通,唯有坐在角落裏的虯髯客一動不動。

“好香,天下竟有如此美味。”

“掌櫃的,照樣來一桌。”

夥計忙不迭的招呼,總算讓出一條道,四隻熱氣騰騰的炒菜得以進入樓上雅座。

“晉大哥,久等了。”

掀開碗蓋的刹那間,錦衣青年怦然一震,好香醇的味道啊,菜肴竟能做出此等花樣。

崔平盤腿在他麵前坐下來:“晉大哥遠來是客,小弟一貧如洗,隻能用些微末手藝借花獻佛。”

大宸與華夏同根同源,此時,源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共餐製,尚未在漢家地界上展開。

夥計奉上餐具,崔平要了雙公筷,給錦衣人夾了塊咕咾肉。

真是入口生津,嚼幾口,唇齒留香。

“賢弟,此菜可有名稱,是何食材烹製而成。”

“就是普普通通的豬肉啊。”望著他專注到不可思議的表情,崔平哈哈大笑,又給他夾了根清炒菠菜。

吃完油膩葷腥,來款清淡的蔬菜爽爽口,味蕾被徹底喚醒。

錦衣人越發詫異,普通豬肉做出如此美味,那我晉王府的廚子幹嘛用的?皇城的尚食局更是形同虛設。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以為民間美食盡是如此,直到問過夥計,才知道這些菜的烹製手法係崔平獨有。

“嗬嗬,小店的掌廚大鐺頭還在外麵候著呢。”回答完詢問,夥計並沒有急於離開。

“這是為何?”年輕人問。

夥計一躬到地:“客官有所不知,本店雖小,卻是平城數得上的好去處,隻因掌廚大鐺頭的祖上,在尚食局任過職。”

聽他這麽說,錦衣人頓時來了興致,讓夥計把大鐺頭喊進來。

崔平沒有插話,一直在邊上暗中觀察,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多聽聽別人怎麽說不吃虧。

他發現,大堂角落裏的虯髯客,點了酒菜,卻沒有動過筷子。

更沒有喝酒,時不時便會往樓上雅間裏瞄上一眼。